中国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2:58
来源《IT经理世界》作者:刘湘明
中国的发展框架已经搭好,但是完善其中的细节更具有挑战性。
在接近年末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的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部片子对500年来9个大国的兴衰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国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开始为自己的重新崛起做准备。不管这种猜测是否有道理,但我认为,用这部片子来为2006年收尾实在是太合适了。因为回顾一下2006年的新闻,毫无疑问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一条明亮的主线:
2月,中国首次成为汽车净出口国。
9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纪录,平均每天约为329万桶。
10月,中国贸易顺差纪录再创新高,而且此前的6个月中贸易顺差纪录已经5次被刷新。与此对应的是,美国8月份贸易逆差意外扩大至历史最高水平。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问题也成为中美之间贯穿一年的关注焦点。
11月,北京举行了规模空前的中非峰会,40多个非洲领导人出席;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根据Dealogic的数据,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各证交所在前10个月筹资431亿美元,首次超过了美国和英国,其中10月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IPO,筹资总额达219亿美元。
12月,经合组织(OECD)公布一份报告: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1360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在最近《亚洲周刊》推出的“亚洲企业1000”排行榜中,中国企业首次打破日本企业囊括前10名的历史,中石油、中电网分列第4、第9。同时,中石油还以纯利162.75亿美元压倒丰田汽车,成为亚洲最赚钱的企业。
1895年,中国在向日本割让台湾后,GDP全球第一的位置被美国所取代;而现在很多人乐观地估计,中国在21世纪的前半叶GDP就可以追上美国,重新拿回世界第一的宝座。但所有人都知道,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11月,《金融时报》前驻京首席记者金奇以《中国震撼世界》一书,荣获2006年最佳商业图书奖。去年,荣获这一殊荣的图书就是正在热卖中的《世界是平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个名叫彼得·纳瓦罗的教授,也出版了一本书《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在书中他认为“中国正展开一项大胆行动,寻求全球经济霸权”,美国应该全力遏制中国的发展步伐。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一种新麦卡锡主义潜流的显现,说明了中国的崛起必将面对来自全球尤其是美国的巨大压力。
同时,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新闻让人心情沉重:下半年的上海社保案折射的社会保障软肋;甘肃省“血铅事件”和哈尔滨市两次水污染暴露出的环保问题;频频曝光的血腥矿难事件更是揭示了在政策法规和监管执行上诸多方面的问题。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年初的两条新闻,不仅是因为我觉得它们最能够表现中国发展进步的艰巨性和戏剧性,更是因为这两则新闻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发展框架已经搭好,但是如何完善其中的诸多细节,则是更大的挑战。
2006年1月1日,中国政府废除了沿袭2600多年的农业税,希望能够改善国内数亿农民的生活状况。一个月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湖北省浠水县长期拖欠大量工程款和民工工资,致使一些急等着用钱的人不得不把政府部门开具的欠条拿到典当铺里低价卖掉,1500元的欠条只能拿到400元左右。这种行为其实与时下很时髦的“资产证券化”操作非常类似——浠水县政府先把它的政府负债进行标准化(欠条),再在二级市场上流通(拿到典当铺)——只是作用却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