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呼吁两会代表关注小商小贩的生存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4:28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小商小贩都是弱势群体的谋生之道。

《清明上河图》伟大在什么地方,不就是满街都是贩夫走卒吗?
小商小贩是城市多样性的一部分,多业态的共存也是我们的民族商业文化的精萃之一。小商小贩的分布弥补了商业设施无法延伸到每一个点的缺憾,既满足了小商贩的生存需求,也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更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活力。
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和集中在城乡个体户、小商小贩从业者中间,“贫民们”大多是40、50人员,没有学历(社会和历史造成的),没有一技之长(即使是下岗人员有一技之长,因年龄、健康、观念等原因没人要或离不开家的),家庭和生活负担重。他们,如没有外力帮助很难脱贫。
在就业日益成为难题的今天,小商小贩的存在无疑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这些机会是大多数人都能分享的,它没什么学历门槛,更没太高技术资格要求。
那些修自行车、卖夜餐、擦皮鞋、肩挑水果蔬菜的小商小贩,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里选择其他就业方式比较困难的群体,摆小摊是他们成本较低的一种就业方式。
农民工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他们在城市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人格低得不如狗。屈辱地活在城市里,小商小贩苦啊,风里雨里,日日夜夜,餐风露宿,收入微薄。备受歧视和大盖帽的追赶打杀,不是为生计所迫,谁愿在街头墙角谋生呢?
小商小贩是被生活逼出来的。但近年来,我们不少管理者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却频频打压和剥夺小商小贩的生存权。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还采取“围追堵截”、“严防死守”的办法坚决不许农民及小商小贩进城叫卖瓜果蔬菜。一旦“违规”,不仅叫卖的商品被城管人员悉数罚没,有的甚至连拉商品用的交通工具、卖东西用的量具等都被抄走,由此引发的冲突甚至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小商小贩在哭泣









































此类图片网上成千上万,不引用了,看了心疼。
从1999年到2004年的6年间,中国个体工商户净减少810万户。小商小贩的生存环境更趋恶化。除了垄断行业等强势市场主体的挤压之外,权力以影响市容形象等名目进行的打压越发将其推往雪上加霜的境地。
3月2日,无锡市崇安区一名女子偷偷吞下七八十粒安眠药自杀,经过8个多小时抢救最终脱离生命危险。这名女子在遗书中透露,选择自杀是因为全家赖于生存的便民亭被无锡市城管强行拆除。(3月3日《新闻晨报》)

2月26日,一报亭业主正在收拾剩下的杂志和报纸,3天后,昔日“为民办实事”的报刊亭在无锡市几近绝迹。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关闭、拆除该市市区1241个报刊便民亭,为了所谓市容,砸碎了1241位市民赖以生存的饭碗!
当前,金融风暴肆虐,就业市场进入寒冬。在这非常时期,各地政府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帮助人民群众度过时艰。然而,无锡市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非但不替百姓提供更多的上岗就业的机会,反而无端地取缔千余个就业岗位,丢弃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其做法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悖。
勿庸置疑,报刊便民亭的经营者,大都是老弱病残,劳动能力比较差,是社会上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不等不靠,自食其力,经营一个报刊便民亭,既解决了自己的生活所需,又方便了市民购买、阅读报刊,还为国家增加了税收,为相关部门增添了收入。对于这样一个有益的群体,政府及相关部门本应该给予关心和支持,为其排忧解难,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政府不关心不支持不服务也就罢了,为何横蛮地去拆群众的岗位砸群众的饭碗?
小摊贩是弱势群体。他们以极低的成本维持生存,这本身就值得鼓励。应给小摊小贩生存空间。
很多小摊贩,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去承租店面,如果国家能解决他们的就业,也不至于流落街头象兔子怕狼那样怕城管地躲猫猫摆小摊。而且人数之广,禁而不绝。
人的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所谓的“市容市貌”;善待小摊小贩是一个公民社会的应有之义。可是,我们的市政管理者却将小摊小贩视为最大的麻烦,总是想着如何将其驱逐干净。城管对小贩的普遍现象是赶、抢、打……城市的执法者将小商小贩连车带货拉走、工商部门对不愿进贸易大厅的小商小贩罚款等行为,城管和小商小贩的矛盾,其实多半是政府和小商小贩的矛盾,城管只是政府行政意图的执行者。比如政府提出建设“无摊点城市”,城管就撵得小商小贩鸡飞狗跳;比如政府提出统一商户门头的霓虹灯招牌,城管就敢连夜拆除;比如政府要规范出租车,整治颜色不一的太阳伞,商户就得将车子、太阳伞换成政府规定的颜色。当然,城管也有权力不加约束的时候,但无一例外是打着政府的旗号。
有专家指出,城市小商贩的存在,不仅是这个群体本身的生活需要,也体现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求。城市是社会各阶层和各种利益群体的共有生活空间,管理必须考虑到广大居民的生活需要,尤其要顾及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为了“文明城市”而无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以维护市容秩序为目标,用清除代替管理,势必把小商贩们推向城市管理的对立面。
城管与摊贩的“猫捉老鼠”游戏,近年来构成中国社会一大荒诞景观。因执法中的言语粗暴及屡屡发生的砸物掀桌及打死人事件,城管这个职业一直遭到公众的诟病。另外,在法理领域,城管的存在合法性也遭到学者的持续质疑。
这种“都市游击战”有两种可怕的后果。一是城管黑帮化;二是摊贩黑社会化。无论是“软暴力”还是“硬暴力”,都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近年来,发生在城管队员与小摊贩之间的一场场暴力惨剧,在全国不少城市蔓延。
是恶法让好人相残,杀害北京城管海淀分队副队长李志强的凶手23岁的被告人崔英杰在法庭上说。“我没有文化和技术,来北京找不到工作,只好摆摊卖烤肠,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谋生。”由于不甘心新买的三轮车和炉子被城管查抄,崔用切烤肠的刀刺向了城管干部李志强。
台湾“二二八事件”也肇始于街头摊贩血案。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查缉员查获一位四十岁寡妇林江迈的私烟,遂将其全部公私烟及现金悉数没收。林江迈尚有一儿一女,全依靠烟摊艰难度日,她苦苦哀求说:“如果全部没收的话我就没饭吃了,至少把钱和专卖局制造的香烟还给我吧……”但查缉员不予理会,当时围观民众很多,纷纷加入求情行列,林江迈情急,抱住查缉员不放,却遭查缉员以枪管打破头而鲜血直流。愤怒的围观群众与查缉员发生冲突,有无辜市民被当场打死,其状甚惨。其后,矛盾冲突逐步加剧,终于酿成大规模的群众起义。
苛政猛于虎啊!这个比喻可能不恰当,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谁来关心他们?
请问,谁来代表他们的利益?
在两会代表中,有几位是摆地摊的、修自行车的,卖水果的、卖蔬菜的、擦皮鞋的……
而遍布城乡的小商小贩,谁统计过究竟有几千万?谁关注过这一庞大的社会阶层的生死存亡?
我们不能为了城市的漂亮,管理的方便,官员的面子,人均GDP的数字好看些,牺牲贫困人口的生计。
在任何时候,“生存权利”都应该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理念。解放小摊小贩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解决就业,也可以消除制度的内在紧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个体商贩的出现是改革的一个标志,现在的许多成功企业家们就是从街头摊贩做起的。
政府应重视“摊贩经济”,摊贩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
当前,金融风暴肆虐,在这非常时期,中国经济下滑,2000多万返乡民工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数千万下岗工人和城乡闲散的剩余劳力急待就业。就业市场进入寒冬。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很大。
解放和扶持小商小贩,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就业门坎,增加弱势群体收入,扩大内需,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实为当务之急。
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像“免征农业税”一样,向全国所有政府部门下一道“死命令”——对农民经营者、城乡个体户、小商小贩,实行“政府管理零收费”制度,对年收入在一定额度(家庭人均纯收入在800以下)内,实行免税。允许弱势群体自己劳动脱贫。“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同时进行。
对农民经营者、城乡个体户、小商小贩,实行“政府管理零收费”制度,让民致富,是件好事,它是藏富于民,而不是“藏富于官”。也堵死了一些小贪官的索贿之途。
减免管理费用、降低创业门槛的同时,做到先创业后收税、先繁荣后征税、先富民后强市。让普通创业者有钱可赚,这才是对他们最实惠的尊重和支持。
小商小贩们的“饭碗”与市容市貌的管理,并不一定是势若水火。只要不是脏乱差,摊点甚至可能成为一道城市风景,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有序和有效管理、文明执法,切忌把为他们提供卫生、检疫、法律诸方面的服务,变成管、卡、压的勒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立法叫停堵截驱逐小商小贩,不仅是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要义,也拷量着我们政府的管理智慧。
民富才能国强。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愿今天的官员们也能学学郑板桥精神。
期盼广大网友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此文欢迎转载,让我们共同为民富国强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