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吸引:答《南方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6:25
阅读是一种吸引
记者:广东的“全民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推荐书目”刚刚出炉,您认为一个针对全民阅读的推荐书单,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谢有顺:其实,只有历史有权力推荐全民阅读的书单,因为好书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阅读者的选择,而非凭着今人突发奇想列出一个书单就能达到目的的。阅读是自主行为,谁也不能要求别人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因此,阅读是一种吸引。而我以为,一份全民阅读的推荐书单,考虑到有“全民”二字,内容当然是以文、史、哲为主,目的是要建构起读者好的精神风貌,它应有普遍性、经典性和时代性。所谓普遍性,我指的是语言要朴白、有韵味,话题或形象要吸引人;所谓经典性,我指的是经过了一定的时间选择之后,依然还能被人记起的那部分;所谓时代性,我指的是它的价值观到现在还新鲜、还有魅力。这当然是一种粗疏的说法,但既是针对“全民”,就只能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阅读,是推荐不能不读的书,而非可读可不读的书。从现在推荐的这三十本书目看,只有几本是不能不读的书,多数是可读可不读的书,有些甚至是完全可以不读、甚至不应该读的书,拿出这样一个书单来推荐给民众,没有很好地展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准和阅读水准。
记者:单就文学而言,文学作品浩繁复杂,在全民阅读这个层面上,应该有怎样的挑选标准?古代的经典,如四大名著、唐诗宋词通常没有很大争议,但现当代的一些作品往往带有很深刻的时代烙印,有些人认为这些作品放到现在做推荐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了,比较明显的比如说这次推荐的《青春之歌》,虽然《青春之歌》影响了很多人,但那个时代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您怎么看?
谢有顺:文学是这份推荐书单的主力,但里面洋溢出来的趣味,保守、陈旧、单一,一味地求新,却又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往往是文学的外行才会这样推荐。推荐者以为,获了奖的作品就一定值得推荐,殊不知,获奖作品中也有分优秀和不优秀的。而有些书,包括你所提到的《青春之歌》,在表达一些价值观时,时代局限性重,且过于生硬,语言和形象,都未必能吸引今天的读者,你即便推荐了,青少年不读,又有什么用呢?难道这个世界的未来不是现在的青少年的么?假如我们还是以灌输的方式、而不以吸引的方式来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要冀望下一代能尽快精神成人,可能吗?鲁迅说,用糠秕是不能把人养大的,但现在的很多人,到了小康社会了,还试图让下一代吃三年困难时期的食品,完全不以人为本,也不与时俱进。当掌握了话语权的一代人思想僵化,他又怎能不被现在的年青人嘲讽?代与代的断裂如此明显,精神的传承就很难接续下去。
记者:这次的推荐书目没有推荐鲁迅的作品,争议很大。很多人觉得他文章的战斗性太强,不适合做全民阅读的材料;也有人认为他是现代文学的经典,应该放进去。您觉得鲁迅的作品应该如何看待,应不应该放在全民阅读中?最近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大幅删减鲁迅的文章,很多评论家,包括周海婴都认为,中小学教材对鲁迅存在误读,把他变成了一个战斗符号,他首先是一个文学家然后才是一个思想家。这是不是反映了我们一直以来读书存在的一个误区,意识形态先行?读书应该从哪方面入手读?比如说读鲁迅,我们从哪方面入手去解读他的作品?
谢有顺:鲁迅的作品是不需要别人推荐的,他自己会在时间和历史中说话,并发出他的精神力量。没有人可以忽略他曾经到达的高度。确实很多人,一边吃鲁迅的饭,一边却在误读鲁迅,把鲁迅单一化、符号化,以至把复杂的鲁迅简化到只剩下了一幅孤愤的表情。鲁迅的丰富不仅在于他能战斗,也在于他有感伤的记忆和幽默的天才,可我们只记住杂文中的鲁迅,而忘了鲁迅也写散文,也回忆,也有悲伤,他的《朝花夕拾》,光书名就令中国多数作家黯然失色,还有,他的《故乡》、《祝福》等篇,也是现实性和抒情性结合得完美无缺的经典。在今天这个时代,强调鲁迅的文学性确实比强调鲁迅的思想性更重要。
记者:很多人都提到编写全民阅读书单的时候要十分谨慎,宁可保守一点。这次的书单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放进去了,在采访一些专家的时候,有人认为像余秋雨,有关他个人的争议比较大,会给民众误导,不应该放在这个书目里。您对这件事怎么看?《文化苦旅》是否值得推荐给全民阅读。在推荐给全民的时候,是否应该因人废书?
谢有顺:关于余秋雨的争议,有些是媒体时代的泡沫,有些是余秋雨本人的言行不当,但都在一个可以理解的范围里。比起鲁迅时代的争议、骂战,关于余秋雨的争议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反而能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开始从秩序化向宽松化转变。如果这份书单中的一些书值得推荐,《文化苦旅》也值得推荐。至少,余秋雨的语言,有大众性,也具文采,他对一种文化的追思、对一种精神的缅怀,有其独特的视角。熟悉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文化苦旅》的出版,在当代散文的革命中,是标志性的事件,不能因为现在的余秋雨有争议,就把人家当年的贡献都抹杀了。不要因人废书。《文化苦旅》还是一本可以一读的书。
记者:现在很多人意识到要读国学经典。但《论语》、《庄子》的原文对一般民众似乎太难了,通俗的如于丹的《论语心得》又被指很多误读成分。我们读经典应该读什么版本?怎么读?
谢有顺:我的意见是,于丹的电视节目可看,但她的电视讲稿书却不必读,确实太简陋了。讲课和出书是两个范围,听讲和阅读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氛围。二者之间有差异。于丹适合在电视节目里出现,而不是在书里。如果要有对中国文化的普及性阅读,要对中国的儒、道、释文化有一个粗浅、感性的认识,我建议推荐金庸的小说。金庸的小说是最具吸引力的中国文化的入门读物之一,他小说中的形象,他在小说中发的一些人生感慨,很感性地诠释了儒、道、释这三种文化的基本内涵。不要以为通俗的作品就不值得推荐,事实上,金庸的小说语言对白话文传统的传承,比现在推荐单上的很多作家都要好。当然,关于《论语》、《庄子》,文化程度高一些的人,可以去读钱穆的著作,他是真正的国学大师。
记者:你心目中有哪些书推荐给全民阅读?举几个例子,简要说一下推荐的理由。
谢有顺:我推荐三本吧。第一本,《红楼梦》,要想了解中国生活的繁复和高度,你必须读此书。读懂了《红楼梦》,了悟了里面所写的“人情之美”,你就知道了中国人最内在的情感秘密和精神秘密。第二本,钱穆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虽文辞古朴,但仍然可读,且此册在手,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宗教、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等,就都有了简洁而直抵根本的了解。第三本,《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的语言之美,中国语言的密码,你翻读《现代汉语词典》,随处可见。鉴于现在的中国人,即便大学毕业了,即便官居高位了,写起个人总结或工作报告来,语句不通者还大有人在,所以,中国目前特别需要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补课。也只有一个懂得读词典的人,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和《现代中国学术论衡》这两本书。
本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吴敏
附:广东全民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推荐书目
1.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
2.    《英雄时代》 柳建伟
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丛书(5本)》  许力以 周谊 卢祥之
4.    《创业史》 柳青
5.    《随想录》  巴金
6.    《围城》  钱钟书
7.    《平凡的世界》  路遥
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9.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10.   《文化苦旅》  余秋雨
11.   《青春之歌》  杨沫
12.   《地球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13.   《复兴之路》  袁正明
14.   《邓小平的智慧》  曹应旺
15.   《无字》张洁
16.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
17.   《中国不高兴》宋晓军、王小东、宋强、黄纪苏、刘仰
18.   《历史大脉络》  许倬云
19.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
20.   《家》 《春》《秋》 巴金
21.   《国史十六讲》  樊树志
22.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23.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24.   《第三次浪潮》  (美)托夫勒
25.   《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
26.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曹余章编著
27.   《论语百句》王大千
28.   《时间简史》  (英)霍金
29.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  冰心
30.   《曹文轩纯美小说----青铜葵花》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