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袭藏"刻不容缓:青藏铁路应开行垃圾专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0:07
网易 >新闻中心 >探索新闻 > 正文 新闻

"垃圾袭藏"刻不容缓:青藏铁路应开行垃圾专列
2010-03-25 11:11:06 来源:南方周末(广州)跟贴 12 条手机看新闻“青藏高原是全球‘第三极’,高原环境很敏感,同样的垃圾问题会比在平原造成更严重后果。”现代生活方式融入偏远乡镇,但是,当地人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随便抛弃垃圾。

列车能拉走三江源头的垃圾吗? (CFP/图)
南方周末3月25日报道 “我们呼吁用青藏铁路把沿途不可降解的垃圾运出来。”时隔3年,熊杨再次提出完善“生态环保铁路”的建议。
在这位环保NGO“绿色江河”深圳召集人眼里,“垃圾袭藏”已是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自修筑青藏铁路开始,现代生活方式逐渐进入青海、西藏高原地区,抛扔野外、等待自然降解的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已无法对付日益增多的塑料袋、玻璃瓶、一次性餐具。
“白色垃圾已经成为蓝天、白云、雪山、碧水之外的另一大‘景观’。”他说。
如何处理高原地区的垃圾,“绿色江河”志愿者们已奔波了9个年头。
垃圾乱象
今年春节前,年近50岁的熊杨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转了一圈,他乘坐长途汽车从拉萨到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中尼边境的樟木镇。目的之一便是考察保护区内的垃圾问题。
2月24日,从西藏回到深圳,他用两个“没想到”感慨此行的收获。
在拉萨、日喀则这些大城市,沿途有垃圾处理标示,铁皮屋、大卡车斗等垃圾收集点。熊杨问当地人:“有没有垃圾填埋场?”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硬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投入。”他说。
另一个没想到的是,“仅仅有设施还不行,垃圾没有进入那些设施,大部分属于乱扔。”熊杨说。“绿色江河”(全称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杨欣略带夸张地说:“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西藏的一些地区,只要有城市的地方都被垃圾包围着。”
熊杨以观察者的视角见证了日常的垃圾乱象。在长途汽车上,原本干净的车厢经历数小时车程之后,垃圾满地。汽车中途停站时,许多乘客顺手往车外扔垃圾。
垃圾以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饮料瓶等为主,时为冬天,外地游客较少,多是当地居民。这正是熊杨所担心的,现代生活方式融入偏远乡镇,但是,当地人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随便抛弃垃圾。
在聂拉木县(下辖樟木镇),熊杨路遇暴雪,路途铺上一层漂亮的白雪。然而,刨开雪层,特别在垃圾箱附近,看到的是一堆堆垃圾。一些牦牛找不到食物,开始在塑料袋、纸盒堆里刨食。一些鸟类也从山上飞到这里觅食。
在前往樟木镇的盘山公路边,有一条小河。清澈河水旁到处是倾倒的垃圾。在熊杨展示的数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堆堆的塑料袋、饮料罐,有的铺在河边,随流漂走,有的从半山腰民房边倾泻而下,在翠绿树丛中格外刺眼。
“我问当地一个司机,你们那些车斗里的垃圾往哪里倒?他说也是开车把垃圾运到这里,倒下去。”熊杨指着图片说,“本来我想当地人乱倒,但是政府可能会把垃圾箱集中到垃圾处理厂。结果不是。”
杨欣总结说:“在西藏的城市里,你可以看到垃圾箱非常大,清除垃圾的人有时会直接在垃圾箱里点燃,这样运输量会小些。在市区,大部分垃圾还是被转移走了,但是,在那些低收入的县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垃圾随处堆放,最后倒入河中是普遍现象。”
9年奔走
熊杨春节前的西藏之行主要在珠峰自然保护区,从2001年开始,“绿色江河”就一直关注青藏线沿线垃圾问题。两者都在西藏、青海高海拔地区,垃圾问题如出一辙,在保护野生动物之外,一直被人忽视。2003年杨欣拿着垃圾照片给垃圾处理专家看时,后者很吃惊:“怎么会污染这么大!”“绿色江河”成立于1995年,一直致力于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2001年,杨欣在从事藏羚羊保护活动时发现,沱沱河畔的垃圾在悄悄增多。是年,他们在长江源纪念碑旁组织了“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活动,邀请政府部门、当地居民参加沱沱河畔捡垃圾活动,希望能唤起关注。“当时垃圾的量不大,在河边就是点缀,可降解的占1/3左右。”杨欣回忆说。
青藏铁路开始修筑,数十万工程人员进藏。铁路开通之后,游客和外来经商人员蜂拥而至,大量商铺和食肆售卖过度包装的快速食品,随之而来的,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几十年前,大家都是提着篮子上街买菜,现在你基本看不到这样的了,大家都用塑料袋。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都不同了,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了。”格尔木藏族居民寒梅说。她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入藏时的随行医生。
以前,牧民生活垃圾主要是食物残渣等,随便倒掉,能够自然降解。但是,不可降解垃圾增多之后,垃圾处理方式依旧传统。
2003年,“绿色江河”在青藏公路沿线首次进行垃圾调查,逐渐有量化数据。“平均每10米有一个塑料瓶。”杨欣说,“当时还没有垃圾箱、填埋场。”
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递交给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政府。两地政府给予客气的致谢和认可,表示会进一步改进,希望“绿色江河”保持关注。
到了2007年青藏铁路开通之后,杨欣感到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专业调查。
熊杨作为项目负责人,四十多名志愿者参加了两期调查。“绿色江河”还聘请了国内顶级固体垃圾专家参与调查报告评审,寄希望于科学、专业的报告,而非志愿者经验式的体验来打动政府部门。
调查报告称,青海格尔木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手段粗糙,区内多处人为点火焚烧点,严重违反垃圾填埋场操作规程。考察的6个居民点白色污染和粪渣露天散堆现象尤其严重。
这些垃圾主要来自商店和餐饮店,自然降解困难,易随风飘飞,向草原深处扩散,对野生动物和家畜构成威胁。各居民点均没有统一规划建设的垃圾填埋场,情况较好的地方也只是采取用挖土机挖一个大坑来倾倒垃圾,更多的是随意散倒。
杨欣最近的一次垃圾体验是在1月份,他们在玉珠峰下拍摄纪录片,夜间想点篝火,不熟悉环境的人说找不到东西烧。“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晃了一圈,随便就捡到了七八个塑料瓶。”
青藏铁路运垃圾
“2007年的调查报告首次提出利用青藏铁路,把沿途不可降解的垃圾运到格尔木进行处理。”杨欣说。
熊杨认为,进藏火车经常满员,但出藏时会有空闲车厢,可以利用来装载垃圾,这样更能体现“生态环保铁路”理念。
这次调查报告除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政府之外,“绿色江河”还递交给了铁道部、青藏铁路公司和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
去年,“绿色江河”收到了青海省环保厅的复函。函中介绍了海西州准备修建垃圾填埋场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建造两座使用年限为15年的垃圾填埋场,以及垃圾收集桶和中转站。此外,没有提及“铁路运垃圾”的建议。
杨欣自己去找铁路部门商议:“铁路部门挺高兴,同意这样做。但是,他们只能负责运输,没有办法负责收集和处理。”他去跟格尔木市政府协商,“市政府响应不强烈”。
时隔3年,熊杨再次提起此项建议,西藏之行让他忧心忡忡:“青藏高原是全球‘第三极’,高原环境很敏感,同样的垃圾问题会比在平原造成更严重后果。”
已经有更多人士在关注高原垃圾问题。近期,企业家王石筹备再次登珠峰,计划在珠峰上开展捡垃圾行动。
熊杨很高兴,为王石行动的垃圾处理写了策划方案。他寄望以王石备受聚焦的公众形象,来唤起更多人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他也希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能缓解NGO资金投入乏力的窘境。“我建议企业如果有一定的资金,能够去帮助当地建一些设施来收集、处理垃圾,把一部分有害垃圾,如医疗垃圾、电池之类的,想办法建立一个体制,把它们送到附近的城市来集中处理。”
“绿色江河”也在计划对牧民加强宣传,改变传统家庭的垃圾处理方式。“青藏沿线的垃圾比较好办,但是,在广阔高原上分散住着许多牧民。今年,如何帮助边远牧民处理垃圾,是我们的主要计划。我们要尽可能发挥小型垃圾填埋场的作用。”杨欣说。
寒梅也加入了宣传行列。“我们在一些小学里做宣传活动,从小培养小孩子的环保观念。一开始,一些家长很不理解,有人跑来对我们说,我们送孩子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捡垃圾的。不过这几年看,环保意识还是在慢慢上升,情况有些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