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人寿:借壳ST中华或是一条“迫不得已”的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5:39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化大型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截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已设立22家省级分公司,拥有近3万名员工和专职销售队伍,公司总资产近260亿元,初步构筑了中型寿险企业的初期平台,实现了连续的跨越式发展。与规模扩大相适应的是,公司的经营质量也一直在稳步提升。公司相继获得中国寿险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知名品牌、中国最具成长性保险公司、十大最值得信赖的寿险公司等荣誉称号,逐步确立了中国加入WTO后新兴寿险公司领军企业的地位。
一、生命人寿“南迁”阳谋,欲成深交所首只保险股
由于生命人寿早前就有上市计划,迁移总部到深圳后,最终选择的将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深交所的第一只上市保险股,这使得上海证券市场失去这一优质上市资源。
“该走的,留也留不住;该来的,挡也挡不了。”对于生命人寿的迁址,上海保监局也曾做过挽留工作,但终因保险总部机构并非由保监局管辖,最终只能作罢,在上海保监局每月通报的上海保险市场保费数据和保险机构统计报表中,也少了一家保险业总部。
对于生命人寿来说,其南迁的最直接动因就是深圳市府早在年前就作出的“物质奖励”。或许得到的优惠策还远不止这些。生命人寿将总部迁移到深圳之后,直至成功上市,每年都将获得数以千万计的财补贴,而且深圳市府、市金融办、市保监局也将不遗余力地助力生命人寿尽快上市。根据生命人寿的发展计划,它最快将在2011年实现上市,这也意味着生命人寿必须在这两年连续保持盈利,去年生命人寿刚刚实现盈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命人寿搬迁行为更多的是受深圳出台的各种金融优惠策吸引,保监会也在此前确定深圳为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而且,李钢本人在深圳打拼多年,众多深厚的人脉关系资源都在那里,即使从公司层面上讲,如果想要把生命人寿最终推向资本市场,深圳也是最理想的地方。
二、筹划上市的生命人寿,遭遇多事之秋。
2008年,作为生命人寿创始人的总经理李钢已经向公司递交了辞呈,与此同时,生命人寿天津分公司由于投连险销售上的违规操作,遭遇集体退保,并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
1、导火索:“抄底”失败
受累于2008年资本市场大跌,生命人寿在投资上屡屡受挫,几乎耗尽2007年浮盈后,李钢不顾董事会成员的反对,仍坚持“抄底”,导致浮亏更加严重。
但前述消息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正值生命人寿关键的上市冲刺阶段,股东不能容忍任何人影响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动力。
2007年,生命人寿首次实现盈利,这也是其开业后的第四个完整的财务年度。生命人寿随即宣布计划于2010年公开上市,力争成为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保险公司。
但2008年股市突如其来的大跌,在投资收益上给生命人寿当头一棒,亦或将直接影响其2008年的业绩。假若生命人寿未能在今年实现持续盈利,其上市安排将被全盘打乱,即使此后三年持续盈利,公司上市也将推迟至2011年。
但亦有消息人士称,投资失误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其不愿进一步透露,只是表示,李钢或将成为投资方与经营方矛盾激化的又一个牺牲品。
2007年,生命人寿发行10亿元次级债券,以备未来业务的快速扩张;年底,公司还公布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包括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启动生命伙伴工程、组建健康险公司等。目前未获知李钢离职对上述计划的影响。
2、天津投连险退保事件
2006年、2007年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使生命人寿有些迷失,投资策略一直比较激进。而这样的激进在今年股市大幅下跌后,成为了致命手。前述消息人士称。
进入2008年,生命人寿旗下投连险业绩惨淡。正是由于投连险账户的不断缩水,就在国庆节前,生命人寿天津分公司重蹈了当年始自平安人寿的“投连风波”,大批投保人到该公司集体办理退保。
保监会针对银行保险的监管已到达白热化的程度,生命人寿天津分公司的退保事件已触动了监管机构最敏感的神经。银行保险的大起,已使监管机构对明年可能产生的大落实行了严格的监控,而退保往往带有很强的传递性,甚至导致个别公司出现现金流的风险。前述权威人士称,天津保监局已经对生命人寿天津分公司进行了相应处罚。
三、高管风波迭起 生命人寿10名股东分为四大资本阵营
对总部位于深圳的生命人寿来说,2009年是动荡的一年,“两度换帅”、“高管集体辞职”以及频繁的资产变动,让“2010年上市”计划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2009年底,生命人寿发生了轰动业界的“人事风暴”10位高管,包括副总经理以及总经理助理,一同递交辞呈,原因竟然是去年4月份生命人寿推出的“问责制度”。
1、高管频变由来已久
记者查看保监会公布的行许可显示:新华人寿原总精算师、产品中心总经理杨智呈,被核准担任生命人寿总精算师;新华人寿原销售管理中心主任高焕利、原运营中心主任赵子良也获准赴任生命人寿副总经理。在保险业内,杨、高、赵三人素有“新华铁三角”之称,其中杨智呈是中国保险业屈指可数的首批国际级精算师之一,他一手创建了新华的产品体系,人称“保额分红保险之父”,生命人寿看中的就是杨智呈对保险产品结构的把握。、
2009年底,生命人寿发生了轰动业界的“人事风暴”—10位高管,包括副总经理以及总经理助理,一同递交辞呈,原因竟然是去年4月份生命人寿推出的“问责制度”,由于2009年度实际业绩未能达到此前的承诺,因而高管人员“集体起立”。此前,生命的总精算师也递交了辞呈。
一度有传言说,此次“风暴”是段景泉上任后“重新组阁”的结果,对此,生命人寿品牌部负责人向记者澄清道:“2009年底公司发生的高层人事变动是公司执行‘问责制度’的结果,体现出公司经营制度的严格落实,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范畴。目前,新一届公司经营层各关键岗位人员已经到位,公司运转有效正常。”
同时加入生命人寿的还有生人寿原总裁助理兼河北分公司总经理杜书海、阳光保险集团前财务负责人郭庆胜。唯独此前风传也将加入生命团队的孙兵仍旧不明去向。时代周报曾就此询问了生命人寿品牌部的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公司目前没有关于此事的相关信息。”
一连串的调兵遣将从2009年底延续至2010年初,然而这并非生命人寿的头一回。经记者了解,生命人寿自从2006年以来经历了两轮股权变化,两次更换董事长,总经理更是轮换了4位之多。
2006年,李钢被免去董事长职务,接任者为生命人寿股东之一、首钢集团的总会计师方建一;李钢转任公司第二任董事总经理。
2008年8月,生命人寿因“天津投连险退保”风波而丑闻缠身,李钢辞职。有业内人士评价,李钢作为生命人寿的创始人,不应因单纯的投资失误而离去。2009年1月5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俞士杰接替李钢。
2009年11月,现任董事长张峻在内部会议上向公司全员正式宣布:段景泉出任生命寿险总经理。段景泉此前曾出任财部商贸金融司处长、监督检查局局长。2001年,他出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2005年任生人寿总裁。有消息说,无论是供职生人寿还是生命人寿,段都得到了保监会的举荐。
2010年初,随着“铁三角”的到来,生命人寿的人事变动“马拉松”是否能够告一段落呢?
生命人寿品牌部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公司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事变动是经营中的正常情况。生命人寿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她还向记者表示,杨智呈、高焕利和赵子良三位都是业界精英,他们的加盟极大地增强了生命人寿管理团队的实力。
2、四大资本阵营
在生命人寿高管更迭的背后,是同样活跃的资本变动。
截至2007年,生命人寿的10名股东大致可分为“四大阵营”,分别是原有发起人股东、外资股东、新世界系股东与深圳系股东。
原有发起人股东包括大连实德集团和首钢股份,各持13.25%的股份;Millea Asia Pte. Ltd. 与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作为外资股东,合计持有24.9%的股份;而深圳市武新裕福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丰利投资有限公司则同为新世界在内地的保险持股公司,二者合计所持股份占比22.09%。
与前面三类相比,深圳系的股东注资生命人寿的时间并不长,包括深圳市洲际通商投资有限公司在内共有三家,持股比例达22.53%。2009年1月份,北京利丰出让了8.84%的股权,受让方为深圳国利投资,使深圳系的持股比例升至31.37%。
2009年5月,生命人寿扩股至16.9亿元,大连实德与首钢股份持有股份占比29.28%,而深圳的国利投资、武新裕福、洲际通商与铖业投资共握有37.65%的生命股份。同年9月,生命再度增资到22.5亿,首钢股份和东京海上日动加大了参股的权重,但这并不影响国利投资凭持股20%成为最大股东,深圳系在生命的资产列表上占有绝对优势。董事长张峻常被当作“深圳系股东的代表”,在生命人寿总部由上海迁往深圳的中,他就是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经过2009年的两度增资,生命人寿总经理段景泉在履新后首次出席公司商务活动时表示,股东方面计划在2010年上半年再度出资10亿。
四、快速完成上市使命,生命惟有另辟蹊径?
1、2010年上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生命人寿的方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2010年后准备上市。”生命人寿的许多“动作”似乎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2007年9月,时任生命人寿总经理的李钢在一次会议上表示,由于全年盈利,生命人寿在寿险公司最重要的偿付能力、净资产等指标上,已经全面实现正增长,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实现被提前了两年左右,上市时间表也相应提前了两年,即计划提前到2010年上市,而上市地将可能是深交所。
为了加快进度,2008年,生命人寿“举家”迁往深圳,以期通过深圳市府的支持而获得中小板的上市机会。接近深圳金融办的人士透露,生命人寿之所以成功转战深圳,深圳方面股东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没。
然而生命人寿内部人员表示,自公司获批进驻深圳之后,资方和管理方之间的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总经理李钢的离职就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所引起的。
随着牛市大势已去,加之生命人寿又接连发生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2010年上市的计划看着有点“悬”。
生命人寿最近一次的资本变动是在2010年2月,武新裕福将所持有的1.8亿股生命股份转让给了洲际通商,全面“清盘”的动作究竟出于何种考虑,答案暂时无人知晓。
武新裕福对外极其低调,但资本力量却不容小觑:2007年平安集团登陆A股,武新裕福的郑泽良和汤巧莲因间接持股平安而身家剧增(120亿元),赫然现身2007年润百富榜前50位。
证监会有关规定明确指出:在审企业,如果出现增资引入新股东,或出现股东(不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须撤回材料,重新申报。因此,武新裕福的撤出将大大拖后生命人寿的上市进度。那么,2010年上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生命人寿品牌部负责人说:“公司目前暂无上市计划。生命人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稳健发展’为要务。”
2、李钢空降SST中华,传生命人寿借壳
因股改停牌三年之久的SST中华终于等来了“重生”。
值得玩味的是,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公司却突然经历了一场高层人事变动:原董事长吴军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司董事会随即于昨日(3月16日)提名李钢为新董事候选人。资料显示,李钢是生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命人寿)的创始人之一,曾历任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或许因为李钢的生命人寿背景,市场立刻传出生命人寿欲借壳SST中华的消息。
李钢复牌前“空降”
今年3月11日,SST中华发布公告称,公司原董事、董事长吴军因个人原因于2010年3月9日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
仅五天后,SST中华董事会宣布,根据《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随即提名李钢为新董事候选人。资料表明,李钢于1959年1月出生,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筹建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深圳市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国投资)工作,担任总裁。
据了解,李钢为生命人寿的创始人之一,并于2002年出任公司第一任董事长,随后在2006年被免职转任总经理。2008年8月,因生命人寿“天津投连险退保”风波而辞职。
有意思的是,李钢与刚辞职的吴军,乃至SST中华此前的董事长世骏均有着相同的背景,即都曾出任过生命人寿和深圳国投资的高管。
而深圳国投资正是当前SST中华的实际控制人,其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国晟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而间接持有SST中华13.58%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另一方面,这个深圳国投资还持有深圳市国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00%股份,而深圳国利投资则为生命人寿单一最大股东,持有其20%的股份。
显然,SST中华与生命人寿的关系并不浅,再加上李钢在即将复牌之际获得提名入阁,市场中关于生命人寿借壳SST中华的传闻一时铺天盖地而来。
对于SST中华来说,公司庞大的债务已经让其难以维持上市公司的地位,公司去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负债合计高达20.5亿元,重组已势在必行。
就借壳的传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向生命人寿求证,但截至发稿时,该公司仍无相关回应。
而SST中华董秘李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表示,目前他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
尽管目前市场上生命人寿借壳的呼声很高,但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实际上深圳国投资并不打算让生命人寿借壳SST中华,而是向SST中华注入其拥有的深圳新亚洲电子商城。
对此,李海称他没有听说过注入新亚洲电子商城的消息,“现在公司只是公布了股改方案和进程,没有提及重组的事项。”
3、ST中华意欲重组,机构先行?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原董事、董事长吴军先生因个人原因于2010年3月9日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根据《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同意提名李钢先生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根据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独立董事要占全部董事席位的三分之一,现提名崔军先生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
李钢。生命人寿创始人。曾任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保险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理事等会职务;同时还担任中南财经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等会工作。李钢作为平安核心的创建者之一,曾担任平安副总经理,筹建并分管平安人寿保险,力主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建立个人寿险营销体制,使平安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办个人寿险的中资保险公司。
2000年初,李钢离开平安,从亲自参与撰写申请报告开始专职筹备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生命人寿于2001年10月份获保监会批准,2002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李钢先生出任公司董事长。于2003年4月份成功地以3.13元/股溢价吸收日本东京海上火灾及新加坡Millea Asia入股生命人寿,并使公司正式进入保险市场。
2006年6月,李钢先生成功地从投资者身份重新转换到职业经理人角色,从幕后走到前台,卸任公司董事长,担纲总经理一职。
对于李钢来说,作为中国平安保险的核心创始人之一,曾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洒下多年汗水、抒写诸多荣耀的他,而今饱含着对深圳的深情厚爱,再返故土,李钢(时任总经理)对此感慨万千,并深切表示,希望在深圳继续为中国族保险事业做出贡献。
崔军。1964年2月出生,中共员,工学博士、法律硕士、专利代理人、工程师、一级律师。现系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深圳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专利协会常务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广东省律师协会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法律业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事法律业务委员会主任、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我们从他们的简介中是否可以看出一点,李钢还是李钢,李钢的根在保险,志在保险?崔军就是崔军,他可以从法律层面扫除重组工作中的一切障碍?
4、假定向ST中华注入其拥有的深圳新亚洲电子商城:
1、第七届董事会原董事、董事长吴军先生于2010年3月9日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是因个人原因?
2、如果注入的是新亚洲电子商城,吴军先生担任董事会原董事、董事长就不合适?
3、提名一生从事中国保险业的李钢先生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就是为了着手向ST中华注入其拥有的深圳新亚洲电子商城?
4、提名法律专家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主任崔军先生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寻重组工作有什么作用?
5、假定向ST中华注入其拥有的生命人寿:
1、这是否意味着生命人寿整体发展将比预定计划提前?
2、如提前上市,怎样上市?是在主板、创业板还是海外市场?
3、生命人寿迁都深圳,而绕过上交所前行业巨头的长长排队,注定要在深交易所上市?
4、深主板停止IPO,创业板融资渠道小等就决定了260多亿元资产的生命人寿不能直接在深上市?
5、如生命人寿不能在深上市,道路只有一条,那只能是“迫不得已”借壳上市?
6、假定ST中华重组难以成功:
1、股改先行,重组在后,然后退市,这样的股改是管理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所希望的?管理层没有深思熟虑?
2、提名一生从事中国保险业的李钢先生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曾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洒下多年汗水、抒写诸多荣耀的他面临着他人生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换成是你,在这关节点上,你会如何决择呢?
……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7、我们决不会借壳上市?
2008年01月11日《当代金融家》专访生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李钢:
《当代金融家》:现在市场上将生命人寿作为保险业第三梯队的排头兵,您对这个排序是否认同?还有传闻说生命人寿将借壳上市,这是否属实?
李钢:现在的排序基本是按照公司成立时间以及保费规模来排,看的是时间差异和规模差异。但我认为,现在的排序过几年会重新洗牌。那时虽然还会有规模大小之分,例如,生命人寿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寿,也不可能成为平安,但这不意味着游戏规则完全不会出现变化。我之所以提出“生命人寿要做中国保险市场的招商银行”,就是要通过特色出牌抢占先机。
这种特色出牌大概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强化新业务和新服务领域的突破,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另一方面就是在资本运作方面寻求突破,比如最晚要在2010年上市。
但是,我们决不会借壳上市。生命人寿需要增强生命力,同时要健康的生命力。然而,借壳这种方式本身就不够健康。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定会提前上市,不论是主板、创业板还是海外市场,都可以考虑。上市不仅仅是为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增值,我们更看重的是上市后公司形象的提升将对公司三个规划的销售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8、借壳上市或是一条“迫不得已”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但无疑一条方向正确的道路
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的整体战略是“特色经营,特色发展,创建特色生命”;不难看出,生命人寿将“特色优势”作为了生命线。
然而,在中国保险业近20多年的发展中,各家保险公司先是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而后又蜂拥高喊“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提线木偶般联动的行业大背景之下,生命人寿提出“特色战略”,是否出于迫不得已?
从生命人寿诞生的那一刻起,已经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司自身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
生命人寿要想做大做强,借壳上市或是为某种“迫不得已”?
广发借壳SS延边公路,确立了“蓝筹广发”目标,不就是一个必然选择和成功之路?
借壳上市或是一条“迫不得已”的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但无疑是一条方向正确的道路!
五、如果生命人寿能上市,中国生命股价或将在40~60元区间
“求新、求变、求发展”是公司坚持不懈的经营作风,打造“特色生命”是公司发展的最终目标。“特色生命”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诞生到2007年的第一个五年,是“生命人寿”阶段,这个阶段专业经营做寿险,将基础夯实。
第二阶段,2008年到2012年的第二个五年,成立年金公司、健康险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创建“生命保险”。这一阶段应以年保费超百亿、业务多元化和产品服务多元化为标志性特征;
第三阶段,2012年以后,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将“中国生命”作为生命的长期品牌,与英文名称“Sino Life”一致。
假如生命人寿借壳上市,合并吸收ST中华,生命人寿或将改名为中国生命,打造成总市值约500~800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生命股价或在40~60元区间。
不管是控股股东变化、资本博弈,还是布局新经营班子、彻底洗牌,抑或是业绩压力、主动请辞,职业经理人都无可避免地面临职业生涯的挑战。资本之争引发的管理权的变更,更象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高层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命。
纵观这几年保险业内,职业经理人与股东方"暗战"甚至是"明战"的例子屡见不鲜,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各有不同。结果多是资本为大,职业经理人落荒而走。尽管每一个案例都是经典的故事,但个中的是非曲直最多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话题,在此不必去讨论。我们所关注的是:无论何方重组,所注入的资产是否是优质资产,我们仅仅只能如此。
在完成该文之后,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把证券交易系统删除了,等待消息面的进一步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