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龙的经济腾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3:27
2006-09-25 10:10:31 浏览次数: 380
在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注意到东亚已悄然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除日本以外,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也都取得了较大进步,特别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制造技术等多个工业领域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它们的经济指标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高居世界的前列。因此,这些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被人们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地域面积不大、人口稠密、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经济底子较薄,那么它们是靠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使它们经济增长的共同因素是什么?在这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美国、日本、欧洲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在研究,中国、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学者们也在思考。目前,虽然学术界对促进“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原因仍未完全达成共识,但有一个观点却是基本一致的,即是儒家文化是“亚洲四小龙”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崛起的精神支柱。
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指出:“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于家庭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这实际上就是重家族、重群体、重社会、重国家和轻个人的伦理观念,以及忠于国家、尊敬长者、勤劳敬业的道德规范。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致富经国的价值观,是韩国经济崛起的原动力。原韩国商工部高级官员朴云绪曾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道:“我们的国家目标是在1990年成为工业国,我们的野心是成为世界第一”。一心想证明“韩国也能”,是促使韩国企业拼命经营的重要精神力量。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给公务员的“国政指标”是:一、民族自尊;二、民主和合;三、均衡发展;四、统一繁荣。卢泰愚规定的这些国家价值观的先后秩序颇具深意。
与韩国相比,新加坡是深受“全盘西化”之害但醒悟得很早的国家。早在10年前,时任新加坡政府副总理的吴作栋就尖锐地指出:“新加坡人越来越西化,人民的价值观也从儒家伦理的克勤克俭和为群体牺牲的精神转为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这种价值观的改变,将会削弱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国家的繁荣与生存。”那么,对策是什么呢?吴作栋建议:“我们应像印尼和马来西亚一样,有一套明确的国家意识,以防止社会走入迷途,不知所从”,具体而言是“把儒家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随后在1991年1月4日,新加坡政府发表了白皮书,正式提出了五种新价值观念:(1)国家先于社会和社会先于个人;(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3)尊重个人和社会支持个人;(4)以意见一致取代争论不休;(5)种族和睦和家教和睦。白皮书指出:“新加坡社会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急剧地演化,这种变化大部分压力来自讲英语的发达世界”。为了对付“全盘西化”的压力和贯彻新加坡的国家价值观,新加坡政府在中小学教育中恢复了“儒家伦理”课程,在整个社会中提倡孝道,进一步提高汉语的地位,提倡克勤克俭和重视群体的儒家精神。
儒家文化传统同样是台湾企业振兴的精神动力。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不像大陆这样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在继承和维护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是比较注意的。例如,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和谐、创新、卓越为经营理念,以“互信互利,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经营原则,开展“以厂为家、以厂为校”运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香港的繁荣,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和不了解历史的人把原因归于英国的殖民统治,这是非常荒谬的。事实上,香港从1897年沦为英殖民地后,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教育文化事业非常落后,直到70年代才真正迎来高速增长。香港的发展,离不开背后强大的祖国,离不开数百万香港同胞的忍辱负重、勤俭创业。尽管港英当局在民族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长期实施愚民教育、西化教育,但绝大多数香港同胞却仍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许多香港企业在吸收发达国家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很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义利两全、诚实经营、勤俭持家等。因此,这种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是促进香港腾飞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