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钓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3:06:33
 
钓鱼是我构成童年最激动人心的记忆之一。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钓鱼不仅是一项爱好,更是免费解馋的一种途径。30岁以上的南方小城市男子可能有此体会。我家的餐桌经常因为10来岁的我而改善。饥饿的孩子总是早熟,我10岁就学会了形形色色的烹鱼技术。尽管装备简陋,却常有斩获。经常是10多条到数十条不大的鲫鱼,运气好时有稍大的鲤鱼和草鱼。我至今记得我钓到的最大个的鱼,是大堰塘里一条近两尺的鲤鱼,鱼竿都震裂了。当时那种成就感,和当今运动员拿到冠军没有什么区别。
 
但说起来却有20年没有在自然环境里钓过鱼了,除了忙于生活,20多年不计后果的疯狂发展,中国的江河湖海几乎找不到一块干净的水域了。也曾经在人工鱼塘里钓过鱼,但毫无感觉。老板们为了赚钱,让鱼处于饥饿状态,一下线就上钓,甚至连空钩也咬,一点过程的快感也没有。钓起来的鱼色泽暗淡,还没精打采的。钓鱼归根结底属于一项猎取活动,没有过程就兴致索然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通篇描述的就是过程。结果并不非常重要,有时一条大鱼在最后关头逃脱,比你把它弄到手更令人惊心动魄。
 
没想到在美国我居然有机会重温童年乐趣。这一段时间,大约是我20年来最悠闲的日子了,得拼命休闲,等工作了就没工夫了。威斯康星州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堪称北方水乡,渔业资源非常丰富。驱车8分钟,就是麦迪逊第二大湖menona,比北京颐和园大几倍。更让人惊喜的是水质非常好,在我的记忆里,只有童年时期的河流有那么清澈的水质。
 
兴冲冲地和太太去买渔具,看着种类繁多,设计先进的渔具兴奋异常。最让人惊喜的是美国鱼饵的繁多,简直眼花缭乱。大多数是塑料做的假鱼。惟妙惟肖,几可乱真。有的鱼饵居然有一尺长!可以想象被钓的鱼有多大。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可能用的就是这个大家伙吧。当然很有可能不是仿制品。
 
没想到在美国钓鱼居然要办执照。夫人是美国人,因为从来不事此道,也不知道这个法律。于是我们又驱车半小时,赶到威斯康星州自然资源局办了执照。非美国居民要50元(期限为除禁渔期以外的大半年),美国居民20美元(期限一样)。我以老婆为证明,花了20美元。
 
没想到工作人员还给我们一份报纸,一份杂志,几十张卡片。要我们钓鱼之前好好研读。还告诉我们他们的网站,有任何疑问可以上网查询。资料上主要是一些渔业知识和法律规定。威斯康星有哪些鱼,渊源如何(跟美国人似的,也分为亚裔、非裔、欧裔和土著),分布如何,哪里可以钓哪里不能钓,什么时间可以钓,什么时间绝对禁止,哪些鱼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哪些鱼可以但不能多吃,哪些鱼钓了可以带回家,哪些不能,哪些鱼钓起来必须就地杀死(主要是一些过度繁殖的小鱼),一次最多可以钓多少(25条),多大的鱼才能带回家(一般大于6英寸),小于这个尺寸的必须放生(我估计在国内两寸以上的鱼断难逃脱中国同胞的铁嘴钢牙),钓什么鱼建议使用什么渔具鱼饵……卡片上是个各种鱼的照片和介绍。我花了整整一天,才把这些资料看完——我可不想为这小事犯法啊。最可笑的是,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带回家的鱼,只能带鱼回家,不能带水!也就是说,你钓的鱼,只能让它们渴死干死才能带回家。我很不理解,老婆说可能是防止活鱼回家带回什么病菌什么的。不禁感喟美国人的环保意识和严谨精神。
 
然后拿着执照,再到渔具专卖店购置渔具鱼饵。在美国,连蚯蚓也得花钱买。
这里的鱼又大又多又肯上钓,不由让我想起“钱多人傻速来”那句笑话。手掌大的、介于武昌鱼和鲫鱼之间的蓝鳃鱼(bluegill)最多,我一个小时可以钓30多条,不得不放掉小的,或者送人。一不留神就钓到一尺多长的鲈鱼(bass)或白鲈鱼。而中国人热爱的鲤鱼,在美国强烈建议不吃,至少不能多吃,因为鲤鱼长期生活在水底,以水底腐质物或垃圾为食。我看了一个视频新闻,麦迪逊市为了清除wingra 湖底淤泥,在一个冰雪天下网,一次就打起2万多条一两尺长的大鲤鱼。统统被当废物处理了。
 
随后的钓鱼活动中,还充分了解到很多美国人对于钓鱼和中国人有很大不同,更是一种娱乐而不是为了口腹之欲。很多美国人活了大半生居然没有杀过鱼,我杀鱼时太太就躲得远远的。钓起来的鱼,绝大多数就地放生,或者送给以钓鱼为食物的少数人(但近期美国食品涨价,也有一些人开始带回家去)。前几天,我在湖边钓鱼,一钓鱼高手开车过来,将一鱼网里至少20多条一尺多长的白鲈鱼送给一家黑人朋友(这家黑人朋友是一家老少都来钓鱼了)。我惊呆了,我从来没有一次钓这么多这么大的家伙呢。这哥们又建议我拿一些,他说他的车里还有呢。鲈鱼味道鲜美,我就笑纳了5条。回家略施烹技,老婆便馋涎欲滴,连声叫道:“Yu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