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6:31
第三节  质量体系
一、质量体系建立的原则
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并且质量管理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主要是为满足组织的内部管理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比特定顾客的要求更广泛。所以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并保持其效运行,是一个组织质量管量的核心。
1、首先应认识到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首要因素,企业全员都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
2、应明确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目标是为了使产品经常地、长期地满足顾客需要和期望。即达到:顾客满意,企业成功,社会获益的目的。
3、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由企业最高领导者负责。因为领导带头,能科学决策,提出质量方针目标,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组织方针目标的贯彻和实施。
4、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主要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同时,能够为全体员工所理解、熟悉。
5、质量体系的建立要充分做好质量职能的分解和落实工作。企业的上层、中层和基层管理及全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能,应明确划分并相互协调配合。同时,对质量职能的有效性要进行定期评价,检查和考核。在落实的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要进行有效控制,做到以预防为主。
6、质量体系的建立要将企业的宗旨、方向、任务和目标逐级落实、具体化,使之转化为各科室、车间、班组以至个人的奋斗目标。激励职工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施展才干,做出成绩。
7、质量体系的建立要和分承(供)应的质量体系相结合。如一些较复杂、精密的产品,需要多单位或多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所以应考虑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厂际质量体系,来解决相互之间的配套(协作)问题。
8、在质量体系建立之前,须做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如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等工作。
总之,建立质量体系,强调的是预防为主,从管结果发展到管过程、管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时刻体现处于受控状态。并做到一个组织客观上存在着一个质量体系,并只应建立与保持一个质量体系。且用一整套质量体系文件来表达质量体系。与此同时,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要相互兼容一致。
二、质量体系建立和实施的程序
质量体系建立和实施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在实施运行中是指如何执行质量体系文件;怎样充分发挥各页:12
部门和岗位的作用,实现方针和目标,使质量体系更加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质量体系实施阶段大致有以下工作程序:
1、投入运行
当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工作结束后,组织的领导者应通过一定的形式宣布质量体系文件生效,质量体系开始投入运行。
2、组织协调
质量体系的运行涉及到企业多部门和各项质量活动,及时地组织和协调,要使各项质量活动和谐一致、有序地进行。
3、质量监督
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要实施质量监督,对质量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
续的监督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是企业经营中的一种资源和财富,为使质量体系有效地运转和质量
是目标能及时实现,把质量信息纳入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
5、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体系评审工作。
对质量体系定期进行有效性和审核和对质量体系的适应性进行评审。更加有
利于质量体系的完善和改进。
6、记录和考核
质量体系运行中的组织协调、质量监督、质量信息管理、质量体系审核的评
审等过程和结果,都应及时、准确的记录。记录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对职工进行激励、调动全员实施质量体系的积极性。
三、PDCA循环
“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循环,简称PDCA循环,反映了质量改进和其他管理工作必须经过的4个阶段。这4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故称之为PDCA循环。它是产品质量改进活动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1、PDCA 四个阶段的基本工作内容
(1)P阶段 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通过分析诊断,制定改进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就是计划阶段。
(2)D阶段 按照已制定的计划内容,克服各种阻力,扎扎实实的地去做,以实现质量改进的目标。这就是执行阶段。
(3)C阶段 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的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这就是检查阶段。
(4)A阶段 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定成标准、规程、制度(把失败的教训也变成标准),巩固成绩,克服缺点。这就职是总结阶段。
这种“PDCA”的工作程序,一般情况下还可以具体分为发下八个步骤进行。在实施中应结合实际需要运用这8个步骤,不要拘于形式,机械地在套用这8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主要质量问题。对于存在的质量问题,要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在分析现状时,切忌“没有问题”、“质量很好”待自满情绪。
第二步:诊断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这就是要逐个问题逐个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切忌主观、笼统、粗枝大叶。
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质量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有操作者,机器设备,检测工具,原材料,工艺方法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每项大的影响因素中又包括许多小的影响因素。要想解决质量问题,就要在许多因素中,全力找出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以便从主要影响因素入手,解决质量问题。
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措施和活动计划应该具体、明确。一般应明确:为什么(WHY)要制定这一措施(或计划);预计达到什么目的(WHAT);在哪里(WHERE)执行这一措施(或计划);由哪个单位,谁来执行(WHO);何时开始,何时完成(WHEN);如何执行(HOW)等等,即通常所说的4W1H的内容。
以上四个步骤就是“计划”(P)阶段的具体化。
第五步: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即“执行”(D)阶段。
第六步: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即“检查”(C)阶段。
第七步: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定和规定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重蹈覆辙。
第八步: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PDCA循环中去。
第七第八步两步骤,是“总结”“(A)阶段的具体化。
2、PDCA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PDCA作为企业和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适用于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整个企业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部门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依次又有更小PDCA循环,直至落实到每个人。上一级的PDCA循环是下一级的PDCA循环的根据,下级的PDCA循环又是上一级的PDCA循环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化。通过循环,把质量改进或                  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2)不断循环升级,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转动,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的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一步,犹如爬楼梯,逐步上升。在质量改进上,经过一次循环也就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就有了新的提高。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总结”阶段 所谓总结,就是指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再战,这是PDCA循环所以能上升、前进的关键。如果只有三个阶段,没有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标准,在制度和规定中就不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也就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因此,推动PDCA循环,一定要始终如一,抓住总结这个阶段。
按PDCA的4个阶段、八个步骤进提高产品专业质量的管理活动,需要利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要结合专业技术运和各种统计方法、工具、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才能对状况做出科学的判断。因此,可以把这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几种统计方法的大致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表示。这里还应该着重指出,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四个阶段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过程,是必须遵循的;八个步骤则是具体的工作程序,不应强求任何一次循环都要有八个步骤,具体工作程序可增可减,
四、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质量控制应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
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必须实行样板制。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1、人的控制
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首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控制人的使用。应严禁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
2、材料的控制
材料控制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理的原料使用到工程上。
3、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4、方法控制
方法控制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控制,主要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5、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作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必须具备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开工报告;
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
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
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开工前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
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成品保护检查。
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跟班或追踪检查。
第四节     质量是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一)、质量体系文件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①质量体系文件是描述质量体系的一整套文件;
②质量体系文件是“通过质量的交通路线图”;
③质量体系文件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
2、质量体系文件的作用
①通过质量的交通图;
A、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
B、界定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
C、“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
D、文件成为组织的法规,通过认真的执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审核的依据;
A、证明过程已经被确定;
B、证明程序已被认可已开始实施;
C、证明程序处于更改控制中。
③质量改进的保障;
A、依据文件确定如何实施工作及如何评价业绩;
B、增强了更改效果的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C、当把质量改进成果纳入文件,变成标准化程序时,成果可得到有效巩固。
④文件作为培训教材。
3、质量体系文件构成
①典型的质量体系文件层次图
②层次图说明:
A、质量体系文件主要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构成;
B、各层次文件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并;
C、当各层次文件分开时,有相互引用的内容,应附引用内容的条目;
D、下一层次文件的内容不应与上一层文件的内容相矛盾,下一层次文件更具体、更详细。
(二)、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一般要求
1、质量体系文件的系统性
2、质量体系文件的法规性
3、质量体系文件的价值
4、质量体系文件的见证性
5、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三)、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
1、质量手册
①定义: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②作用:
A、作为对质量体系进行管理的依据;
B、作为质量体系审核或评价的依据;
C、作为质量体系存在的主要证据。
2、程序文件
①定义: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规定完成各项质量活动方法的文件。程序文件
主要要回答5W1H,即:
为什么干          (W)
干什么            (W)
谁来干            (W)
什么时间干        (W)
什么地点干        (W)
如何干            (H)
ISO8402定义为“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②作用:
A、规定开展某项活动的控制原则、控制方法和证实方法;
B、阐明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责任;
C、作为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
3、作业指导书
①定义:
A、规定具体的作业活动的方法和要求的文件;
B、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文件。
②种类:
A、按具体形式分类:
书面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操作规程等;
口头指令;
计算机软件化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实物样板等。
A、按内容分类:
用于生产、检验、包装等具体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4、质量计划
①定义: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②分类:
A、公司质量计划;
B、部门质量计划;
C、需方(或合同)要求的质量计划;
D、主要项目质量计划;
E、新产品质量计划;
F、设计控制质量计划;
G、采购质量计划;
H、制造质量计划;
K、检验和试验计划;
L、专项审核计划等。
5、质量记录
①定义:
A、是质量体系文件最基础组成部分,是质量活动的真实记载;
B、是对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序提供的客观证据;
C、是反映产品质量及质量体系运作情况的记载;
D、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其它方式贮存的资料。
②类别:
A、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
质量体系审核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
设计评审报告;
设计验证记录;
设计更改记录;
工艺更改记录;
合同评审记录;
质量培训、考核记录等。
B、与产品有关的记录:
产品鉴定报告;
产品审核报告;
产品验证报告;
质量检验记录;
产品试验记录;
不合格品处理报告;
产品让步记录等等。
③作用:
A、是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
B、记载过程状态和结果;
C、客观证据;
D、为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E、有利于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四)、质量体系文件的特性
1、法规性
①文件一旦批准实施,都必须认真执行;
②文件修改只能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③文件作为评价实际运作的依据。
2、唯一性
①一个组织只能有唯一的质量体系文件系统;
②一项活动只能规定唯一的程序;
③一项规定只能有唯一的理解;
④任何地方不允许使用文件的无效版本。
3、可操作性
①文件必须符合企业实际;
②文件内容便于执行和检查;
③文件的使用范围明确。
4、说到的一定要做到
1>、文件的规定必须执行
①质量手册规定的原则和要求应在实际工作中体现;
②程序文件规定的工作程序是开展实际工作的依据;
③各种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或要求应保证做到;
④规定的质量记录应认真记录并保存。
2>、应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①    任何文件是经各级控制部门发出的正式文件;
②    有效文件应有文件编号(或其它标识方法)、批准和受控标记。
3>、文件修改应按规定进行
①    需要的修改应适时进行;
②    只有程序规定的有权限人员才能提出修改申请、批准修改和实施修改;
③    任何人无权擅自修改文件。
(五)、质量体系文件的实施
1、质量手册的实施
①    质量手册按规定发至各部门;
②    各部门负责人应理解和掌握与本部门有关的要素内容,按此要求指导本部门进行实施;
③    每位员工理解执行。
2、程序文件的实施
①    程序文件由规定的责任人审核批准,发至与本程序有关的部门和人员;
②    各项工作必须按程序文件规定执行并留下证据(记录)。
3、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①    所有工作人员应备有或方便查阅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作业指导书;
②    所有作业指导书的规定都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实施。
4、质量计划的实施
①    编制要求
A、目标要明确;
B、措施要有效,切实可行;
C、与原有的相关规定要协调;
D、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实施。
②    计划要认真实施
③    对实施的情况要按期检查
5、质量记录要求
①质量记录要规范化;
②对记录人要进行培训,要认真填写,字迹整齐,内容真实;
④    做好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存贮、保管、处理工作。
(六)、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1、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体系进入试运行阶段
2、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重点做的工作
①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
②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③不断协调、改进;
④加强信息管理。
二、做好质量的计量工作
1、计量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建筑企业的计量工作(包括测试、化验、分析能源计量等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要实现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的统一为目的的重要基础工作。若没有单位制度和量值的统一,各工序、工艺过程就不能正常控制,生产也就无法进行。也就是说,没有计量就谈不上质量管理,计量不准、误差大,要不危及质量,要不就出现虚假现象。而虚假现象就会影响情报和信息准确,就会影响指挥上的失措等。因此,做好建筑企业的计量工作,对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合格率及产品质量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2、计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1)按生产计划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配备计量检测设备。企业要根据生产计划及年度经营情况,配备各种计量检测设备,其准确度及被测参数既要满足保证产品质量特性的要求;又要估算好配备计量检测设备的投资,避免因配备的计量检测设备准确度过度造成资金浪费。
(2)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检测设备周期,坚持校准制度。企业的各种计量检测设备在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校准,通过测定和校准计量检测设备的误差符号要求后再投入使用。即做到“使用前检定,周期检定,返还检定。以保证性能良好,示值精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如:台称周期是2年,但有些计量器具也可以进行自检自校,经常用的钢卷尺、测量的搭尺等。
(3)加强计量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建立计量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计量器具鉴定制度;量值传递制度;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制度;周期鉴定制度;计量室工作制度;计量器具维护保养制度;计量器具损坏赔偿制度等。
(4)及时、正确处理不合格计量检测设备。若有工作不正常;超载或误动作;出现功能故障;铅封被破坏;超过规定的确认间隔;损坏不能使用等现象的计量检测设备,先要暂停使用,做出明显的不合格标记和单独进行保存。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重新校准、修理、调试、维护保养等多种措施,经确认合格后再行使用。若经检测校验后仍不能达到原有性能的,可降低准确等级或报废处理等。
(5)保证准确的计量方法,实现检测手段现代化。现在的工程愈来愈复杂,单凭直观感觉和眼睛看的办法是不行的,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就要求控制温度。控制温度,如没有检测仪器就不行,否则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延误工期。
(6)企业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电磁干扰、接地电阻、电源电压、灰尘、照明、清洁卫生等,应进行适当的控制,必要时进行连续的鉴控和记录,以保证准确测量的要求。
(7)企业要设置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统一归口的计量管理机构,协同各部门开展计量工作。计量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同时,企业计量人员的队伍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三、做好质量的信息工作
1、质量信息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质量信息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
(1)在工序过程质量控制中,经过收集工序过程的各种质量信息,运用微机管理和对工序质量的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序质量。
(2)通过质量信息能掌握影响产品质量波动内在联系和掌握提高产品质量规律性,以及搞好质量控制提供基本依据。
(3)质量信息为企业上层领导制定质量决策提供依据。
2、质量信息的内容
企业中凡是涉及到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信息,都是质量信息的内容。从外部来看,顾客的来信来访、回访回修等,所收集的各种意见和有关质量情报资料,从中分解和找出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
从内部来看,可从原材料、外购件、外构件的采购进场的质量检验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操作记录,半成品、成品检验记录等,所获取的产品质量和工件质量的信息,从而分析企业管理及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3、质量信息管理
(1)企业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就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它负责企业质量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汇总、贮存、建档等工件。
(2)质量信息要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可分为三级管理,即:公司(厂部)
分公司(车间)        项目部(班组),同时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职责,权限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质量信息的利用率。
(3)加强对生产班组的质量信息管理,因为班组是生产活动的第一线,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质量信息的重要信息源。因此,要求每个班组先做好原始记录,每个操作者必须按要求,真实、准确、齐全地做好记录。班长要掌握每天的质量情况并上报备查。同时班组要及时反馈有关的质量信息,特别是对突发性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建立质量责任制
1、质量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建筑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也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进行质量体系认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一个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做到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同时,组织上有保证,规章制度上要健全,责任制度上要严密。一旦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追查质量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
2、质量责任制的建立
①实行经济责任制,必须首先实行质量责任制,必须把质量责任制作为经济责任制中考核的主要内容。
②质量责任制首先明确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应完成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及相应的权力和考核奖罚标准。
③在建立企业质量责任制时,要围绕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职能,明确各类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任务、责任制分权力,分对象、分层次、分专业制定管理制定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
④相应的责任制有:质量管理部门的责任制;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制;操作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此外,还有其他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
3、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①组织编制各项质量计划,督促和检查有关部门执行计划情况,协调有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②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
③收集、整理有关质量信息、掌握质量动态。
④加强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开展工序控制,重视中间检验,严格完(竣)工验收,充分发挥作业人员自检、互检和专业人员检查的作用。
⑤组织用户访问和技术服务工作。
⑥监查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⑦开展质量管理的培训、学习、宣传和咨询活动等。
⑧严格质量管理考核,在奖励考核分配中,实施“质量一票否决权”。
五、开展质量教育,加强技术培训
质量管理是全员的管理,企业每个职都要为保证质量做出贡献,那么这个要求扎根在每个职工的思想中,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上,则质量教育就要先做到这一点。
1、质量教育工作的任务
企业要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来抓,并且联系实际,不断净化,质量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掌握和运用相应的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企业通过质量教育工作,使全体职工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本身的质量责任重大,要严格遵守规范标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做出好产品。
2、质量教育工作的内容
质量教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教育,二是技术和技能的培训。
①要强化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牢记“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和不断改进的思想。同时要考虑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进行培训。
② 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使职工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了解产品的特性,用途、工艺流程和检验方法等,从而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
3、企业搞好质量教育,应注意事项:
①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发动企业职工积极主动接受质量教育。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如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贯彻GB/T19000——2000标准,进行质量认证等,逐步深化质量教育。
②在质量教育中,要因地制宜,分层施教,教育形式除办理形式,如举办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等,来提高职工的学习兴趣。
③企业要切合实际,编制质量教育计划,分短期、中期、长远规划。教育内容上有普及教育的内容,又要有深化提高的内容。
④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特点,分工种、分行业,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教材,达到帮助职工学以致用的目的。
⑤在质量教育工作中,企业有计划地配备专(兼)职教师。
⑥企业要建立职工教育档案及有关管理制度。严格学习制度与职工考核、升级、奖罚挂钩,以充分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使质量教育工作经常化,并深入持久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