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授法国农业成就勋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15:48
2010年03月24日02:30星辰在线-长沙晚报我要评论(196)
字号:T|T
 

2010年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会在驻地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就农民如何增收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不赞同放开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最好的方式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中新社发王保胜摄
袁隆平院士活动与大事年表
1930年农历7月初9,公历9月1日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31~1936年,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
1936年8月~1938年7月,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1938年8月~1939年1月,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1939年8月~1942年7月,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1942年8月~1943年1月,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读书。
1943年2月~1944年1月,在重庆赣江中学读书。
1944年2月~1946年5月,在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1946年8月~1948年1月,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1947年暑假,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
1949年8月~1950年10月,在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
1950年11月~1953年7月,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续读3年至毕业。
1951年7月,在西南农学院报名参加空军,体检、政审合格,后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
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7月,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鹤立鸡群”的特异稻株,第二年认识到这是“天然杂交稻”株,而受到启发,面对当时严重饥荒,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2月22日,与农技干部邓哲结婚。
1964年开始,在国内首创水稻雄性不育研究。7月5日,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
1966年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