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8 中国非美国的“童养媳”,也不是欧洲的“上门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39:53
2009-12-28 中国非美国的“童养媳”,也不是欧洲的“上门婿”!_☆

之所以将此文发在军事栏目,是因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纠缠着国际政治,当然也是这样。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刚刚结束,世界舆论褒贬不一,有说东道西的,也不乏说三道四的,总而言之,很是热闹——用我家乡的一句话说,真是“热闹咕咚咚”。

中国外长杨洁篪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国际大会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三大成果:

一是坚定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二是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三是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杨洁篪说,温家宝总理与会,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本国和世界人民以及人类未来高度负责。温总理在大会上作出重要发言,并与各方密切接触,沟通协调,不畏艰难,因势利导,既坚持原则,又显示灵活,尽最大努力和一切可能,推动谈判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他还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以诚意、决心和信心,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杨洁篪进一步解释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责任和现实排放水平有很大差别,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也不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可是,国际上一些媒体,说出的却是另一番话,至少弦外之音,让人多少能听出一些酸溜溜的味道,隐隐约约能感觉他们对中国的“不听话”,有点不高兴。

如,德国媒体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展现的强势作风,见证世界新秩序的诞生。《德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向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不过为了避免会议破局,他还是得离开会议中心两次,到中国总理温家宝下榻的旅馆和他亲自谈。

知情人士透露,温家宝在奥巴马第二次来访时,让他等了超过半小时,理由是正与其他人谈话。 此外,温家宝只到会议中心一次,说明中国的立场,与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卢拉不同。

《德国金融时报》认为,哥本哈根会议见证了世界新秩序。强势的中国,让美国身为全球领袖的形象相形失色,哥本哈根会议后,中国终于跻身世界强权。


经过两周谈判,从几近破裂局面到十九日,勉强达成联合国气候协议,凸显了谈判过程依靠共识的脆弱性,可能也显示联合国的角色遭到削弱……

过程中,主要谈判在大约三十个国家家间进行,最大的突破仅涉五国,包括美国、中国、巴西、南非和印度。最后达成的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并且让各国自由选择是否参与,这种作法背离了联合国气候公约的本意。
这个过程,紧张、激烈、郁闷、揪心,但像电视连续剧一样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针对中国在气候会议扮演的角色,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指出:这个世界,正处于「过渡期」,在哥本哈根看到的是「自信的中国」。

中国,在本次峰会上的强硬、抢眼、有原则、很坚持,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也让世界上一些国家和一些人士,心里着实不是很爽。甚至,遭到一些非议。个人认为,这实在正常。如果套用“刘大脑袋”一句话,那就是“必须的,必须的!”

对于全球的相关国家、相关人士来讲,他们应该早日适应中国的崛起,适应中国参与下的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无论他们爽与不爽,这都是一个趋势、一个事实。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经在达沃斯年会上无奈地说:“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行驶了200年后结束了……”

知名的社会批评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美国梦”正缓慢死亡,新“欧洲梦”正在形成。他们都没有勇气指出的,我们在这里指出来,“中国梦”的轮廓,正自东方呈现,日趋清晰……

中国,必要、必须、必然地要在全球化俱乐部中,必要、必须、必然地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因为,中国不是美国的“童养媳”;也不是欧洲的“上门女婿”;凭什么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捍卫自己的利益?

我想,哥本哈根峰会,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