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脉沉与风水等黄汗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36:01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救表用桂枝汤.“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无吐、利、手足厥,阳气不外浮者,不当发热。今反发热者,为表有邪气。表证其脉当浮,此脉沉者,当责之里寒,牵制阳气,故脉沉。麻黄发表邪,细辛、附子温里散寒。
此无身痛,当恶寒,里有水.用细辛。无里水者,用炙甘草。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表痛里痛分别何在.水的区分吗?口中和,不烦躁,水泛也.无发热.身体痛,骨节痛,为表有邪,然表证当脉浮,此证脉沉者,为里有虚寒,水湿不化。化湿之要,在于利小便,所以附子汤主之。附子温里,茯苓白术化湿利水。-----在表发热发汗去之。在里小便去之。虚寒痛有党参。身痛脉沉迟桂枝新加汤。 1,原文〈伤寒论304条〉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方四。 脉沉,舌苔白或者无,舌水滑。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235条》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五。(用前第四方。)

3,原文〈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①,所以然者,子脏②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方未见。]
==============与真武汤比多用了附子,生姜改了党参。其寒更重,并有水不在胃。气虚而有下垂。阴挺子宫颈糜烂。请大家从该方的原文阐释、组成配伍、量比用法、适应病症、临床应用、个人经验、各家论述等方面展开讨论。

1,原文〈伤寒论82条〉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要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炮附子可以热隔上水,反促呕了。 但欲寐曹颖甫医案:余尝治上海电报局高君之公子,年五龄。身无热,亦不恶寒,二便如常,但欲寐,强呼之醒与之食,食已,又呼呼睡去。按其脉微细无力。余日:此仲景先圣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顾余知治之之方,尚不敢必治之之验,请另乞诊于高明。高君自明西医理,能注射强心针,顾又知强心针仅能取效于一时,非根本之图,强请立方。余不获已,书熟附片八分、净麻黄一钱、炙甘草一钱与之。又恐其食而不化,略加六神曲、炒麦芽等消食健脾之品。次日复诊,脉略起,睡时略减,当于原方加减。五日而痧疹出,微汗与俱,疹密布周身,稠逾其他痧孩。痧布达五日之久,而胸闷不除,大热不减,当于麻杏甘石重剂,始获痊愈。一月后,高公子又以微感风寒,复发嗜寐之恙,脉转微细,与前度仿佛。此时,余已成竹在胸,不虞其变,依然以麻黄附子甘草汤轻剂与之,四月而蒇。======可以考虑葛根汤除脾肠道里毒(胎毒)发之于表。不能自发出的原因,肾阳不足,心生不够,卫气不出。
  
  按语:邪入少阴多为心肾虚衰,气血不足的病变,心肾虚衰,阴寒内盛,正不胜邪,反被邪困而见但欲寐;阳气衰微·鼓动无力,故脉微;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轻剂,缓温少阴阳气则愈。 二、水肿(急性肾炎)

  刘景祺医案:张某某,女23岁,1975年6月16日初诊。全身浮肿、尿少已五日。半月前感冒,咽喉痛,发热恶寒。近五日来尿少,腰痛,眼睑及两脚浮肿,日渐加重,纳呆。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两脚极度浮肿,内外踝看不见,皮肤发凉,皮肤皱纹消失,不能穿鞋,眼睑浮肿。舌淡,边有齿印,苔白滑,脉关滑,尺沉紧。
  此为正水,乃太少两感,治以解表温里,化气行水。处方:麻黄9克,炮附子3克,炙甘草6克。服头剂后,夜间小便一痰盂,小腿和足部浮肿消去大半。服3剂后,浮肿全部消退,纳增,尿常规化验正常,追访一年无复发。

  按语:感冒诱发水肿,见太少两感证,以麻黄附子甘草汤散太阳寒气,温少阴水气,缓以济急,水散肿消。
==============有水气全身浮肿是在表,细辛水气在里多痰或者吐水咳嗽才对。
非风水之肿,风水脉浮身重。防己黄芪汤(生姜大枣白术)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二十二)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补脾气,通三焦下水)一两一分(去芦)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汤去渣,五苓散不去渣。
喘者,加麻黄半两;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
 
三、遗尿

  周中立医案:谢某,男,14岁,1984年5月17日诊。患者近半年来,每夜必遗尿。曾服升提、收涩等药方均无效。刻诊:面色淡黄微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证属肺肾虚寒,气化失司。拟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12克,附子12克,甘草6克。2剂后,4夜未尿床,继服5剂后,未再发生遗尿。随访至今一年余未再复发。

  按语:“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主二阴,司二便。肺肾虚寒,气化失司,膀胱开合失常而遗尿。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以启肺温肾恢复膀胱气化之功,令“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则遗尿可愈。 ================遗尿见浮肿,责在肺肾,麻黄附子甘草汤,甘草补脾胃制水。如见吐涎,甘草干姜汤。

  【补述】《吴鞠通医案》载一治疗水肿案颇趣。大意是:某患水肿,陈医予麻黄附子甘草汤未效,邀鞠通往诊,仍复开此方。陈医见曾用过,云:“断然无效”,吴云:“予用或可效耳。”此时有王某在侧云:“吾甚不解,同一方也,药止三味,并不增减,何以吴用则利,陈用则否,岂无情之草木,独听吾兄使令哉?”吴鞠通云:“陈医之方,恐麻黄伤阴,必用八分,附子护阳用至一钱,以监麻黄,又恐麻黄、附子皆懔悍药,甘草性平,遂用一钱二分,以监制麻附。服一帖无汗,改用八味丸,八味丸阴柔药多,故当无效。”于是吴鞠通用麻黄去节两,附子大者一枚,得一两六钱,少麻黄四钱,让麻黄出头,甘草用一两二钱,又少附子四钱,让麻黄附子出头,上药煎成五饭碗,先服半碗,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以汗为度,因尽剂未汗,仍用原方分量一剂,煮如前法,并加服鲤鱼汤助药力。二帖服完脐上肿俱消,后以五苓散并调理脾胃,竟奏全功。=======麻黄多于附子再多于甘草,此可汗。 有细辛者无汗。 《外台》防己黄芪汤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 防己黄芪汤(白术,生姜大枣)出汗,身重,浮肿。全身或者下半身。脉浮。真武汤,出汗,晕玄,心悸,咳嗽,脉沉。下半身痛肿。身体瞤动。
五苓散水肿偏于上脉浮,渴。小便不好,或者肿起水泡到了体表。
 一、风水(慢性肾炎)    岳美中医案:傅某某,男,40岁。患风水病症,久而不愈,1973年6月25日就诊。患者主诉: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汗出恶风,切其脉浮虚而数,视其舌质淡白,有齿痕,认为是“风水”。尿蛋白(}H}),红白I细胞(+),诊断属慢性肾炎。下肢沉重,是寒湿下注;浮肿,为水湿停滞;汗出恶风,是卫气虚风伤肌腠;脉浮虚数,是患病日久,体虚表虚脉亦虚的现象,选用防己黄芪汤。 汉防己18克,生黄芪24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水煎服,嘱长期坚持服用。 
    1974年7月3日复诊,患者坚持服前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两个月,蛋白尿基本消失,一切症状痊愈。惟体力未复可疏补卫阳,护肝阴,兼利水湿,用:黄芪30克,白芍12克,桂枝9克,茯苓24克。以巩固疗效,并恢复健康。 (《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
    按语: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表虚是为正治,重要的是岳老的经验告诉我们,治疗慢性病要有方有守,方证相投后不可因急于求效而轻易更换方剂。而要守方有度,还须医患配合,尤其病家当持之以恒,否则,有方难守,或守之无节,必将功溃一匮。


    二、臌胀

    王新昌医案:张某某,女,40岁,门诊号119,1985年7月29日诊。二年来常觉右胁隐痛,胃脘痞闷,纳差。一月来因劳累过度,腹胀加重,腹部漫肿如妊,小便短少,口苦纳呆,短气乏力,脉沉弦,舌质暗红,苔薄黄根腻。超声波检查:腹水8厘米,密集微波。诊为臌胀,证属脾气虚弱,水湿内停。治当益气健脾逐水。方用防己黄芪汤合己椒苈黄汤:防己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甘草9克,椒目15克,葶苈子12克,大黄15克(后下)。3剂。
    8月2日二诊,服药后每日大便6次,便质稀溏,小便每日6~8次,尿量中等,腹水明显减少,腹胀减轻,守方大黄减为8克,3剂。8月6日三诊,腹肿全消,纳食增加,二便正常,惟心悸气短,脉细舌淡,予防己黄芪汤合六君子汤3剂以攻补兼施。9月10日四诊,上药服完后患者自动停药,言停药后病情稳定,腹水未再复发。A型超声波复查:腹水阴性。(国医论坛1987;(3>:20)

    按语:综观本案为本虚标实之证,故治之以攻补兼施之法,以防己黄芪汤补脾肺,以己椒苈黄汤逐水饮,治之得法,是获良效。


    三、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李现林医案:王某,女,24岁,1989年4月20日初诊。患者四肢多发性关节肿痛1年半,双手小关节先发病,晨僵感明显,曾服用炎痛喜康、布洛芬、昆山海棠等药效果欠佳。查双手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双腕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血沉76mm/h,RF、(+)。X线示:双腕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破坏,周围骨质疏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处方防己黄芪汤加味:黄芪30g,防己20g,自术10g,甘草6g,寻骨风20g,
    按语:表虚风湿留着关节,发为痹证,用防己黄芪汤治疗有效。据李氏经验,寒盛痛重者加川、草乌各6克;关节热痛者加连翘30克、栀子10克。


    二、痉证

    权东园医案:李某,男,42岁,1977年6月27日初诊。于10日前突发右侧上下肢抽搐,经查没找出原因,曾服祛风药数剂未效。刻诊:抽搐伴自汗、恶风。询知发病前曾在河中洗砂子三天。舌淡红,苔白腻,脉浮中带滞。辨为风湿阻滞经脉:防己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生姜6克,炙草8克,大枣2枚。3剂。   
    二诊:服上药后,患者未再抽搐,自感出汗减少,恶风减轻,切其脉较前略流利,继服上方3剂,自汗全止,亦不恶风,苔已退净,脉转流利,继服上方3剂,抽搐从此未再发作。(《古方新用》1981:152)

    按语:本案从发病原因及脉证特点看,辨为风湿阻滞筋脉甚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盖湿性粘腻淹滞,易阻遏阳气,湿阻筋脉,阳气失于“柔则养筋”之功,而致肢体抽搐。故当从湿治,此亦取陈修园“湿者言其未成痉之前,燥者言其将成痉之际”之意。前医仅祛其风,不治其湿则风去湿存,病终不愈。因见汗出、恶风等表虚证,故用防己黄芪汤以祛风除湿,固表止汗。因法合其证,方中其法,故获良效。
  五、关格(狼疮性肾炎、尿毒症)

    王新昌医案:樊某某,女,16岁,门诊号1769。患者浮肿七个月,1986年12月17日查到红斑狼疮细胞,1987年元月26日延余求治。患者全身浮肿,呕吐时作,二便不通,腰痛剧烈,表情淡漠,颜面苍白,体温37.5℃。舌质淡紫,苔薄黄,脉细数。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58毫克%,血肌酐1.65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25.6容积%,尿蛋白(卅)。西医诊断:狼疮性肾炎,慢性尿毒症。中医诊断:关格重症。予防己黄芪汤合大黄附子汤去细辛:防己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甘草6克,附片9克(先煎),大黄10克(后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元月29日二诊:服药顺利,呕恶已平,大便已通,小便3~5次/日,每次约300毫升,药已中病,守方h3剂。2月2日三诊,呕吐已止,精神好转,仍守前方,大黄改为粉剂吞服(每次1.5克,每日2次),7剂。2月10日四诊:浮肿消退,饮食增加,脉舌如前,继进上方7剂。2月28日实验室检查:未查到狼疮细胞,血尿素氮ll毫克%,血肌酐0.37毫克%。尿毒症近期缓解,病情稳定。(国医论坛1989;(5>:17)

    按语:(原按)《沈氏尊生书·关格》曰:“关格即《内经》三焦约病也,约者不行之谓,谓三焦之气不能通行也。故以呕逆为格,下而不得大小便日关”。《证治汇补·附关格》说:“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间陡增呕恶。,’指出本证以先见二便闭结,继则呕恶吐逆,病情凶险为特点。其病机多为三焦气化不行,阳气闭绝,属于中医内科领域中的疑难大证。该病多为水肿迁延不愈,水湿毒邪浸淫于肾,肾阳衰弱,病及于脾,以致生化不及而气血两虚。其病理改变,既有脾肾阳气亏损的正虚,又存在湿浊蕴结的邪实。因其演变规律常是因实(湿浊)致虚(脾肾阳虚),故扶正祛邪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在不伤正气的前提下,祛除湿浊毒邪最当急用。在方剂的运用上,防己黄芪汤利湿与益气并重,大黄附子汤温下,寒实内结,二方合而治之,最为的对。方中黄芪、白术、附片、甘草益气温阳健脾,顾护元真之气;防己祛湿;大黄泻浊行瘀,荡涤在腑之邪,使体内毒素从下窍排出,从而焕发生机;恐细辛发散少阴故而裁去。虽然大黄、附片药性峻猛,但却恰投病机,故可放胆使用,且大黄用粉小量冲服,其泻下作用较之煎剂为缓,在病势稳定后使用极为安全稳妥。尤其附片、大黄同用,融寒热于一炉,大大增强了焕发脏腑功能,排泄毒素的作用。


    六、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黄泰生医案:安某,男,60岁,1988年2月9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5年,咳嗽冬季尤重,痰白带泡沫,胸脘作闷,夜间咳甚,动则喘息加剧,不能平卧,每晚只能睡三四小时,纳少、便溏,日四五次,苔白腻,脉缓滑。自诉长期使用抗菌素罔效,观其病历,常服止嗽散、陈皮末、川贝液、消咳喘、鲜竹沥等品,仍缠绵不愈。诊察患者,属脾肺阳虚,脾为湿困,肺失肃降而致咳嗽。《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防己黄芪汤条中有“喘者加麻黄,气上冲者加桂枝,之说,治拟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并加麻黄温阳除湿,入肺定喘:防己10g,黄芪15g,西党15g,白术8g,云苓12g,甘草4g,法夏8g,炙麻黄4g,陈皮8g,桂枝4g,五味子4g,干姜6g。5剂。
    二诊咳嗽减轻,睡眠较好,能安睡五六小时,咳嗽痰少,饮食稍增,大便软,日两三次,腻苔减退,脉缓滑。宜加重温阳化湿之力,上方加附片8g(先煎)。服10剂后,症情逐日减轻,嘱加强体质锻炼,注意气候变化及饮食起居调摄,病愈。(江西中医药1994;(4):28)    按语:据黄氏经验,防己黄芪汤常用于治疗内伤虚证的“慢支咳嗽”。痰湿犯肺而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腔作闷,乏力,便溏,苔白腻,脉濡滑者,合二陈汤以健脾化痰;若见喘促短气,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恶风,或口干面红,舌淡脉弱者,合生脉散以益肺定喘;若见肾不纳气之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青者,合金匮肾气丸以补肾纳气。     七、盗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黄泰生医案:颜某,男45岁,1987年4月9日诊。平昔形寒肢冷,近1个月来寐后盗汗,湿衣沾衾,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纳呆腰酸,舌淡红、苔白,脉细数无力。化验检查三大常规及抗“O”、血沉均正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谷维素、五味子合剂等品,症状如旧。此乃肺肾两亏,营卫失调,腠理开泄所致,拟防己黄芪汤合桂枝汤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治。黄芪40g,防己6g,防风lOg,白术8g,龙牡各30g,桂枝6g,白芍10g。服药5剂,盗汗减少,肢冷减轻,继前方加枣仁10g、云苓12g,淮山12g、熟地15g调理半个月,诸症消失。嘱加强体育锻炼,3个月后随访,精力充沛,体格健壮。(江西中医药1994;(4):27)    按语:(原按)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系指自汗、盗汗发病的一般规律,不能概括全部。《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每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但本病大都因肺卫不固,阳气亏虚或阴虚火旺,邪正互争,湿热郁蒸所致。防己黄芪汤能益气固表,泄湿利水。为治自汗或盗汗的基本方剂。 阳虚者汗出畏寒,动则益甚,不耐风寒,极易感冒,面色觥白,苔薄白,脉细弱。 可重用生黄芪60g补气固表止汗;白术、防己健脾化湿以实表;并加防风走表而助黄芪固表之力。汗多者,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煅牡蛎止汗敛阴。阴虚火旺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宜防己黄芪汤加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或加黄芩、黄连、黄柏泻火坚阴;潮热甚,则加地骨皮、知母、鳖甲以滋阴退热,亦可加龙牡、糯稻根敛汗固表。
    八、久泄    陆家武医案:刘某某,男,24岁。1991年7月就诊。患者1年来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自,脉细。此乃脾气虚弱,清阳之气不能升发,运化失常所致。予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10克,炙甘草、生姜各5克,大枣5枚,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苡仁、怀山药各15克。5剂。药后大便渐成形,纳食增加,精神好转,继服上方15剂而愈,迄未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4.(4>:177)    按语:《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致水反成湿,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
下,遂成泄泻。投之防己黄芪汤加味。
九、尿浊    陆家武医案:刘某某,男,45岁。1992年6月24日就诊。患者尿浊时发时止,发则尿色混浊,如淘米水,小腹下坠,尿意不畅,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劳倦或进食油腻后更易发作。舌质淡,脉细弱。此乃脾虚气弱,精微下注,治拟健脾益气,升清固涩。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白术、升麻、柴胡各10克,黄芪、党参各15克,甘草、生姜各5克,大枣7枚。5剂。药后复诊,患者诉小便渐清,气色转佳,续服原方10剂后尿清,小便畅,精神已佳。经随访未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4;(4>:177)    按语:尿浊不外虚实两类。虚分脾虚和肾虚。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此乃常法也。此例患者脾虚气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谷气下流,故见尿浊白如泔浆。投防己黄芪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甘草补中益气,白术、防己化湿健脾,升麻、柴胡升清提陷,共奏健脾益气、升清固涩之功。 =======进油腻而重者,脾与三焦不利。
    十、带下    赵明锐医案:田某某,女,45岁。患带下三年之久,时多时少,曾经多医治疗未见显效。现证:精神倦怠,面色发白,自汗恶风,纳呆,便稀,带下清稀不臭,腰部困痛,四肢浮肿,天阴或下雨全身不适。投以防己黄芪汤加桂枝、薏苡仁、茯苓、白术、陈皮、党参等治疗。前后共服20余剂,诸证好转,精神食欲大增,仅有少量自带。以调补脾胃之剂,继服数剂,以资巩固疗效。(《经方发挥))1982年版)
    按语:带下有寒、热、虚、实之辨,但每与湿邪相关。本案为阳虚不化,湿邪滞下,又见自汗恶风之证,符合防己黄芪汤证病征,用之果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精神。   
    十一、肥胖病
 
    阮士军医案:王某某,女,46岁,营业员,1981年11月3日诊治。身体发胖近二年,自诉前年10月间月经“上岸’’后仅二月,自觉身体肥胖,多汗,动则更甚,少气,体重增加8公斤,四肢沉重,头部昏蒙,食欲不振,嗜睡便溏,体虚力怯易感冒。服轻身减肥片无效。舌体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此为脾胃气虚,运化无权,痰湿停滞,气血不行之病机。用防己黄芪汤加味,使表固邪无所崇,邪除卫阳充振,湿去痰无由生,痰消湿无积聚。处方:汉防己60克,黄芪60克,炒白术30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焦山楂20克,茵陈蒿20克,甘草6克,陈皮10克。
    医嘱:切忌久卧久坐,适当晨间活动,控制饮食,5剂。药后身体轻松,食欲增加。二诊原方加丹参30克,7剂。体重减少4公斤。后以上方出入治疗2月余,体重恢复病前水平,诸恙消失。83年10月来信,节制饮食,适当活动,旧疾未有复发。(北京中医杂志1985;(4):35)    按语:案中所见之症,乃脾肺气虚,痰湿内停所致,与防己黄芪汤证病机相符。据报道,本方对形盛气虚之肥胖病有效。
    十二、狐臭    阮士军医案:孙某某,女,24岁,学生,1982年8月3日诊治。身患狐臭,内心痛苦不堪。两腋下潮湿粘手,黄染衣服,臊气甚浓,经来加重,四季如此,尤以夏季为甚。口淡,食谷不香,肢懒身倦,便溏,月经后期,色淡。素体肥胖,嗜喜厚味。时值炎夏,用“西施兰”无效。舌淡苔白浊,脉浮滑。治宜回表阳,祛风湿,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汉防己30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生苍术15克,茯苓皮20克,泽泻20克,车前子(包)、车前草各12克,生甘草6克。3剂。
    腋窝汗出已少,气味稍淡。二诊上方加滑石(包)20克,6剂,气味已十去六七,再用8剂。服药3剂时值经来,味复浓,8剂完气味同前。四诊增汉防己、生黄芪各60克,加川芎、丝瓜络各10克,并嘱保持腋下清洁,6剂后症状若失。继服15剂,腋下汗止,臊气已无。后用归芍异功汤调治月余而收功。84年暑假随访,未见复发。(北京中医杂志1985;<4):35)    按语:素体肥胖,每多表阳不足。嗜喜厚味,湿邪必定内存。表虚湿着,而见汗出腋下,潮湿粘手,发为狐臭。用防己黄芪汤治疗,可谓方证相对,投之果效。本方治狐臭,思路正确,值得研究。
    十三、风隐疹(荨麻疹)    阮士军医案:朱某某,女,52岁,农民,1982年3月7日诊治。患荨麻疹三年有余。遍身泛发风团样皮疹,色红瘙痒,且以肢末为甚,每多夜间发作,并以春季为重。身易汗出,饮食少思,服银花、连翘等药无效。近二月来症状严重,肢端搔痒不断,至皮破淌水才休,失眠,肢沉,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忆起防己黄芪汤下有“服后当如虫行皮下”之语,此卫气振奋,风湿欲解之验,投之或许有效。故拟防己黄芪汤加味方:汉防己60克,黄芪60克,炒白术15克,茯苓皮15克,姜衣6克,甘草6克,白鲜皮12克,车前子(包)12克,陈皮10克,大枣10枚。3剂。果然见效,汗出已瘥,疹止痒减。,续用5剂,痒除汗止而痊愈,追访未有复发。(北京中医杂志1985;<4>:36)    按语:防己黄芪汤用于风隐疹治疗,应抓住表气不固,风湿郁留这个环节。据报道,临床使用本方治荨麻疹见表虚者,有一定疗效,若加上车前子,其效更佳。 防己黄芪汤
金匮防己黄芪汤,甘草白术枣生姜;
汗出恶风身浮肿,表虚湿盛服之康。
组成:防己、黄芪、甘草、白术。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风心病、肺心病心衰、功能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更年期综合征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单纯性肥胖症,高脂血症、汗症狐臭、下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有报道用本方加车前子、金钱草、补骨脂、泽泻等治疗肾积水;加丹皮、秦艽等治疗湿热性风湿性关节炎;加草决明、红枣、生姜为基本方治疗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加减治疗各型水肿、狐臭等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亦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颈椎病、慢性荨麻疹、慢支咳喘、脾虚泄泻、尿浊、肥胖、痛风高尿酸血症伴肾结石、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提示:本方中防己能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可松弛横纹肌,具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营养、调整血管张力等作用;黄芪具有消炎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及强心降压等作用。白术具有强壮利尿、护肝、扩张血管、抑菌、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防己黄芪汤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益气祛风利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的原则是腰以上肿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防己黄芪汤即是一张治疗腰以下肿的利小便代表方。《外台》以之治“腰以上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即是以下半身浮肿,腰以下酸重为特征。当然,腰以下肿也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另外,还可以见到脚重,爬楼梯拖不动腿的情况。然而,对于本方主治的认识却又不能停留在上述的层次,还应探求体质上的特点。就体质而言,本方证多见于虚胖体型,其人多肌肉松软,触之如盛水的皮囊;皮肤多黄,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人。因为体内水分容易外渗,故而平时容易多汗、浮肿、身重。整个人如同一块吸满水的海绵,一动就有水液外流。由于多汗与水肿,病人多伴有小便不利。掌握了这种体质特点对于辨别方证是大有帮助的。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方主治,很有必要与其他方作鉴别。就体型而言,防风通圣散与大柴胡汤也多用于肥胖之人,但那是实胖,是腹壁肥厚,按之有力的壮实。而本方所主则是虚胖,是水胖。桂枝汤也主脉浮、汗出恶风,但却无浮肿身重,也无小便不利,而且多见于白瘦之人。牡蛎泽泻散也主“腰以下有水气”,但多为“大病差后”,出汗也不及本方证多。麻黄剂也主水肿,但多为全身性的,至少是侧重于上半身,属于腰以上肿当发汗的范畴。本方以黄芪固表止汗,主肌表之水;以防己、白术利水于内,以杜外渗之源。不惟治标,久服也能改善体质。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所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二十四)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三焦不通,也会导致热不下走尿,而容易热,三焦出汗所以黄臭,并容易发生水肿,怕油腻,三焦堵塞反制约胆。皮肉多松弛。身重。三焦导致小便多不利。却非膀胱与肾的问题。所以不渴,小便出来的少,老出汗。 桂枝汤无浮肿身重小便不利。汗出发热。 越婢汤脉浮渴热烦躁出汗身重肿,小便调。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四肢肿,小便不利,三焦与膀胱都出了问题,防己茯苓汤。水已多汗少。脉沉的浮肿,全身的麻黄附子甘草汤。下半身,并有晕玄类身体款动的真武汤。 口渴,呕逆,小便不利五苓散。脉浮。身也可以重或者肿。  1,原文:《金匮要略*水气病》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2,原文:《金匮要略*水气病》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越婢加术汤方:[见上]。于内加白术四两,又见脚气中

3,原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原文:《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煎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大小青龙混合去杏仁芍药桂枝细辛。
痛脉沉与风水等黄汗等 刘德华、黎明、杨千嬅等明星9月结婚 揭开与风水不能说 刘德华、黎明、杨千嬅等明星9月结婚 揭开与风水不能说 笔名、艺名或化名等受到法律保护,-姓名与法规 -取名改名湖南取名,长沙风水,公司取名风水,... 杜维明,黄万盛等:“启蒙的反思”学术座谈 天上人间等涉黄场所部分陪侍女来自艺术院校 北大法律信息网 - 法学文献 - 我与高冀飞、daviswei等探讨许霆案——欢迎专家学者加入讨论(黄秩和) 北大法律信息网 - 法学文献 - 我与高冀飞、daviswei等探讨许霆案——欢迎专家学者加入讨论(黄秩和) 香港风水大师李居明大胆预言蔡依林,张韶涵等星运 香港风水师李居明预言蔡依林,张韶涵等星运 香港风水大师 李居明 预言蔡依林,张韶涵等星运 风水文化第一山亮剑 杨公祠等景观将重现杨仙岭 土家族历法申遗成功 含风水奇门遁甲等 香港风水大师李居明大胆预言蔡依林,张韶涵等星运 曾祥裕被赣南最大民营医院等企业聘为风水文化顾问 当代风水师须懂医学佛学等多种知识 论命运风水功德读书名相敬神等 香港风水师李居明预言蔡依林,张韶涵等星运 金融资产管理与发展-----刘鸿儒等 影象清晰度与曝光 - ♂等^ 李肇星与赖斯就伊朗等问题通话 李冰冰与麦当娜等巨星超强合影 李冰冰与麦当娜等巨星超强合影 五脏与经络、五官等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