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貌寝短视”纪晓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54:18

第一章“貌寝短视”纪晓岚

 

  1、景城纪氏

  纪晓岚的姓氏属于以地名为姓氏,可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可见,纪这个姓氏是以地名为姓氏。与纪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以“齐、甫、申、吕、姜、许、向”等,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
  话说回来,人家纪晓岚家的后代为什么对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歌颂纪晓岚的电视连续剧不但不是特别高兴,反而还发表文章说了这部作品的不是呢?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作品,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给人家的姓改变了音调!简单说,就是给人家纪晓岚改了姓!
  有读者要问了,难道纪晓岚不姓“纪”(jì)么?其实,纪晓岚还真的不姓“纪”(jì)!不但纪晓岚不姓“纪”(jì),我也不姓“纪”(jì),我们都姓“纪”(j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任何一本汉语字典或者词典,我们都可以从中知道“纪”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上声和去声(jì)。其中,这个上声“纪”(jǐ)的意思只有一个,姓。这里,我们来揭示一下“纪”字的读音之谜。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汉字的音调。中国古代,汉字有四个音调:平、上(Shǎng)、去、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声因分化为阴平和阳平。阴平就是一声,阳平就是二声,上(Shǎng)声就是三声,这里的“上”读三声,去声就是四声。入声则没有了。所以,我们这个姓氏的正确的读音应该是上(Shǎng)声“纪”(jǐ)。
  为什么纪晓岚的姓氏“纪”应该读成上声(jǐ)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纪”这个字的最早的含义谈起。这里,我要先介绍一本书——《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本字典,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汉字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是研究的汉字最权威的、最早的一本专著。
  “纪”这个字,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纪,别丝也”,段注:“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故“纪”的本义皆为丝头丝端,后引申出“系”这个动作。因此,我们可以说,“纪”这个字虽然有两个读音,但是,它的最早读音应该是表示某种物质方位的上声(jǐ),然后才延展到了表示动作的去声(jì)。
  值得注意的是,纪国的先祖的居住地的名字“纪”,按照我们正常的推理,它的原意应该是指丝头丝端,其最早的读音应该是表示某种物质方位的上声(jǐ)。
  因此,纪晓岚的姓氏“纪”正确的读音应该是上(Shǎng)声,要念成(jǐ),不能读做去声(jì)。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1999年版的《辞海》从第768页至第769页所收“纪”(jì)字的23个词条中,关于人物的只有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和法国作家纪德的名字,一个中国名人都没有;而在同一版本的第764页“纪”(jǐ)字条下面不仅有纪昀,还有纪昌等中国历史名人。
  象纪晓岚的“纪”这样读音发生音变的姓氏还有很多。诸如: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盖(Gě)叫天先生的“盖”(演员盖丽丽的姓也是这个读音);著名武侠小说家、笔名金庸的查(Zhā)良镛先生的“查”;中国明代画家仇(Qiú)英的“仇”;唐代诗人员(Yùn)半千的“员”;楚国的开国之主能(Nài)释的“能”;雷雨中的繁(pó,阳平)漪的“繁”(开封城里著名的古代建筑的繁塔的“繁”字也是这个读音);令狐冲的“令(Líng,阳平)狐”的“令狐”等。
  有的读者会说,纪晓岚,这多么别扭啊!难道就真的不能读成“纪”(jì)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审订为近年也有读jì的。
  因此,要把纪(jǐ)这个姓氏读成“纪”(jì),虽然也可以,但是我的看法是,在读这个字之前,应该征求人家的同意。纪晓岚已经作古,这个意见没有办法征求了,就只能读成纪(jǐ)了。
  此外,汉语语法还规定,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字可以读为阳平。这样,各位读者就可以把纪晓岚这个人名读成纪(jí)晓岚。这样是不是要顺一点?
  旧的问题刚刚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的读者又已经产生了疑问:我怎么看到有的书上说纪晓岚又叫纪昀呢?这个“昀”字和“晓岚”两个字有什么关系么?我怎么还听说纪晓岚的后代都称纪晓岚为“文达公”啊?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里面也有讲究么?
  首先,纪昀、纪晓岚这个名和字的来源是什么呢?纪昀、纪晓岚这个“名”和“字”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岚”,意思是云雾缭绕;“昀”,意思是喷薄而出的日光。当日光喷薄而出的时候,缭绕的云雾还能存在么?
  其实,汉族人除了有名和字之外,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号又分为别号和绰号两种,那么纪晓岚的别号是什么呢?纪晓岚的别号很多,最能代表他的个性的别号是观弈道人和孤石老人。观弈道人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孤石老人则是他晚年的境遇的注解。“绰号”,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当时号为“三旨相公”;《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因此,我们后人一般应该尊敬的称呼纪晓岚先生为“文达公”。这个“文达”两个字就是清朝皇帝在纪晓岚先生故去之后送给他的谥号。
  弄清了纪晓岚的但可惜的是,这些人里面不包括纪晓岚!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讲!

  2、纪晓岚相貌之谜

  我们在上一讲的结尾时分析说其实不是所有的汉族人乾隆皇帝都不喜欢,也有很多的汉族人乾隆皇帝就很喜欢。
  乾隆皇帝首先喜欢满洲人,其次才喜欢汉族人。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么,乾隆皇帝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汉族大臣呢?
  乾隆皇帝喜欢的汉族大臣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相貌英俊、仪表堂堂、又有学问的汉族人:比如我们在前面几次提到过的王杰、董诰等人;第二类是世代均为清朝政府的高级官吏的汉族人:比如我们在前面谈到过的刘墉等人。尤其是刘墉,虽然长相也不好看,而且还有些驼背,但是他符合这第二个条件呀!
  其实,乾隆皇帝不仅仅对于汉族官员如此,对于满洲官员也是如此。乾隆皇帝喜欢的满洲大臣实际上也是两类:一类是相貌英俊、仪表堂堂、又有学问的满洲人:比如我们在前面几次提到过的和珅家族、福康安家族等;第二类是世代均为清朝政府的高级官吏的满洲贵族:比如我们在前面谈到过的大学士阿桂家族等。
  而且,这种做法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很难能够改变的;甚至在今天的个别地方也是如此。
  可惜,纪晓岚却完全不符合乾隆皇帝的上述两个要求:他既不是相貌英俊、仪表堂堂、又有学问的汉族人中的一个;也不属于世代均为清朝政府的高级官吏的汉族人中的一个。
  关于后面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三讲里面有所介绍,这里暂且不表。我们在这里单说纪晓岚的相貌。
  有的观众一定会产生疑问:不对呀,纪晓岚不是长得很帅气的一个人么?我们前面第一讲里面不是还说了在与纪晓岚同一时代或稍后一些的清朝人的笔记上告诉我们,历史上的纪晓岚比张国立版本的纪晓岚还要英俊潇洒么?怎么,有问题么?还真有些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呢!
  纪晓岚的长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历史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材、风趣幽默;第二种说法认为纪晓岚貌丑、近视、口吃!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呢?下面我们来揭示一下纪晓岚的相貌之谜。
  要想确认纪晓岚的相貌到底如何就需要逻辑严谨的历史考据学。
  我们历史考据学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如第一手材料的原则,就是说你要证明你观点的历史材料的出处必须是最早的第一手材料,不能是后人引用的别人的观点;又如“孤证不立”的原则,就是说单一的历史材料不能成立。
  据此,我们先分析这第一种说法:您别说,通过我们历史学家的考证,纪晓岚的长相英俊潇洒的说法还真能得到历史上的某些第一手历史材料的认可呢。
  最为典型的能够证明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材、风趣幽默的史料是清朝时的一个名叫江藩的人所著的《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江藩这个人生于1761年,比出生于1724年的纪晓岚要小37岁。他的一生,除了辅助纪晓岚修纂成功《四库全书》之外,就是写出了《国朝汉学师承记》8卷、《宋学渊源记》3卷等著作。
  在他的《国朝汉学师承记》这本书的第6卷记载,纪昀“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这段材料证明了纪晓岚具有说话诙谐幽默的特点。
  这是一段当时人记载的历史材料,属于历史考据学的第一手材料原则,应该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但是按照“孤证不立”的原则,只有这一段历史材料,还不能足以证明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材、风趣幽默这一说法成立。还需要我们再次找到其他的当时人记载的历史材料。
  因此,我们又找到了一首诗也是清朝时的一个人写的,诗的作者是洪亮吉。洪亮吉,这个人生于1746年,比出生于1724年的纪晓岚要小22岁。他1790年考中进士后一直在纪晓岚手下工作。洪亮吉与纪晓岚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曾经因为获罪而被发配到新疆。洪亮吉一生以诗闻名,著有《北江诗话》一书。洪亮吉在他的诗《续怀人诗十二首·纪尚书昀》里面也称赞纪晓岚是“子云笔札君卿舌,当代无人可共论”。这首诗也可以证明纪晓岚具有说话诙谐幽默的特点。“子云”在这里指西汉长安人谷永,字子云,少为长安小吏,后为北地太守、大司农。此人博学经书,尤精天文与《京氏易》。“君卿”指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传说此人少诵医经,后学经传,初为京兆吏,后为谏议大夫、天水太守。此人善辩有名声,与谷永因用为善辞令之典。
  根据上面所说的这两个人的记载,可以说完全具备了第一手材料的原则和“孤证不立”的原则。至此,我们是否可以说纪晓岚真的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材、风趣幽默了呢?
  且慢,我们注意到没有?这两个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第一、他们在年龄上都比纪晓岚小二、三十岁;第二,他们在参加工作后经常与纪晓岚接触,换句话说,他们当时都是纪晓岚的部下。因此,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是否还有下面这种可能,也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在非常尊重纪晓岚的前提下,撒了谎!亦或是说捧了纪晓岚的场!在我们历史学家而言就是为名人讳!
  的确是这样的。您看到没有,这两个人的材料只说到纪晓岚风流倜傥、风趣幽默,没有说到纪晓岚一表人材!
  据另一些历史考据学家的考证,真实的纪晓岚有以下三大缺点:
  第一、貌丑。根据清史专家邓之诚先生考证,纪晓岚“貌寝”。所谓“貌寝”,就是相貌丑陋。有的野史上说他是个黑胖子,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有他的历史出处,这个出处就是清史专家邓之诚先生所说的“貌寝”。

  邓之诚先生出生于1887年,从1921年开始一直到1960年去世为止,长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是著名的清史权威,他看的书太多了,是我们这样的小辈所完全不能比拟的。他考证说纪晓岚“貌寝短视”,其材料出处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他的考证结果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第二、近视。说起纪晓岚的近视,我们还要从前面在《正说和珅》中间的一个案子说起。这个案件就是《东华续录》中记载的大学士阿桂的姻亲员外郎海升殴死其妻吴雅氏案件。1785年,大学士阿桂的姻亲员外郎海升殴死其妻吴雅氏,谎称其妻吴雅氏自缢身亡。乾隆皇帝派以左都御史纪晓岚为首的一行人去复验,证明的确是自缢,吴雅氏的弟弟贵宁不服上告,随乾隆皇帝又派阿桂、和珅会同刑部共同查核,却无缢痕,结果阿桂罚俸五年仍就革职留任。而对于纪晓岚,乾隆皇帝则说“纪昀本系无用腐儒,原不足具数,况伊于刑名事件素非谙悉,且目系短视,于检验时未能详悉阅看”云云,则虽交部严加议处,实已轻轻为之开脱。我们注意到这里是乾隆皇帝说起纪晓岚是“短视”,“短视”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近视”。
  虽然证明纪晓岚是“近视”的材料只此一个,但是已经足够了。因为这个材料出自乾隆皇帝的“圣旨”,我们据此可以判断材料是真实可信的。
  第三、口吃。读者们万万想不到,能言善辩的纪晓岚居然口吃!这在各种传记中都没有提起,只有他的好友、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曾为嘉庆皇帝师傅的朱珪著的《知足斋诗集·续集》中先后两次在诗里直言不讳地写到这事,录一首如下:“宗伯河间姹(Chà),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余。抑扬百代上,浩博衡锱铢。……食肉不食粟,清浊同一盂(Yú)。非真佛不度,凭君意踟蹰。”
  如此看来,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相信邓之诚先生的判断,说纪晓岚有貌丑、近视、口吃上述三大缺点呢?
  还要且慢!因为这种观点也不能完全成立!
  因为,根据我们前面在《正说刘墉》中的分析,在封建社会里,选拔官吏有“身、言、书、判”四项标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符合这四项标准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在过去,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言”居次习。纪晓岚既然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考中进士,那必然是在“身、言、书、判”这四个方面都要合格。尤其是纪晓岚首先就要通过审音官的检查:最起码应该是通过了对话、目测等检查其形体长相以及说话能力的考核合格之后,才可顺利过关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纪晓岚虽然可能有上述缺陷,但是至少应该不至于丑得没法见人。
  现在,有的观众应该开始糊涂了。那么,纪晓岚的相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的观点呢?
  您应该相信我的判断!我认为,纪晓岚先生在相貌和个人的日常生活上有如下特点:
  第一,纪晓岚先生从相貌来说一般,与和珅、王杰、董诰、福长安等人相比不是很英俊,在乾隆皇帝身边的大臣当中,应该算是长相比较不好看的。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了乾隆皇帝身边英俊潇洒的男人比比皆是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人们说的纪晓岚先生貌丑了。
  第二,纪晓岚先生应该的确有些口吃的毛病,但是他的口吃这个毛病,应该并不严重!否则的话,刘统勋这个当年的主考官,也不敢录取纪晓岚这个天子门生了。
  第三,纪晓岚先生的近视应该是真的,这与他在看书的时候不注意身体、平时又不加强体育锻炼有关。不过,那个时候,像纪晓岚这样如此有学问的人,近视一些倒不算什么大的缺陷!
  第四,在日常生活上,纪晓岚先生比较爱吃肉食品,不太喜欢吃小米类的主食。
  长得不太帅气,有些近视眼,又有点口吃。您说,这样的汉族人能得到喜欢英俊潇洒的男人围在身边的乾隆皇帝的喜欢么?您想啊,乾隆皇帝第一喜欢满洲人,其次才能喜欢汉族人不是?在他喜欢的汉族人当中,首先喜欢的就是相貌英俊的又有学问的人,诸如王杰、董诰之类。而纪晓岚先生这些并不突出的缺陷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就被人为的放大了!
  因为相貌不太符合乾隆皇帝的要求,就不被重用!这给纪晓岚带来的第一个影响是造成纪晓岚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点偏激、刻薄、讽刺多于幽默。
  造成这个方面影响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纪晓岚生活的时代,在纪晓岚的周围,充满着既有像他一样有着很深厚的学问、又像和珅一样容貌英俊而且不口吃的满洲官员和汉族官员:满洲官员如福康安家族的人;汉族官员如王杰、董诰之类。这就造成了在同样的工作成绩这一条件下,这些容貌英俊的官员的升迁要比纪晓岚快得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后面会逐渐的接触到,这里我们暂且先不涉及。
  正是因为如此,就造成了纪晓岚心中多少会产生一些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在他身上的直接反应就是纪晓岚在待人接物方面很容易偏激、刻薄、讽刺多于幽默。也就是说,他经常会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去挖苦讽刺别人!来发泄他心中的郁闷和不满!也就是说,纪晓岚这个人,嘴有些损,他的眼睛里,经常闪烁的都是别人的缺点,经常是骂人不带脏字。
  有的观众说了,您对于纪晓岚的分析有证据么?您还别说,我还真有一些证据。
  我的第一个证据来源于清朝时期的文人牛应之的著作《雨窗消意录》。
  牛应之,湖南人,又叫朱克敬。著有《雨窗消意录》一书。在这部书中,记载着“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这样的话语。诸位要注意作者的用词是“朝士多遭侮弄”,这里的“遭侮弄”就不是夸赞纪晓岚的口才了。
  我的第二个证据来源于清朝时期的另外一个文人钱泳的《履园丛话》一书。书中说:“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诸位要注意作者的用词是“谐谑”,这里的“谑”也不是在夸赞纪晓岚的口才。
  因此,诸位要注意我刚刚引用过的话里面的两句话,一句话是说“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一句话是说“朝士多遭侮弄”。
  我的第三个证据是来源于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纪晓岚的一些真实的奇闻逸事。
  我们都知道,纪晓岚先生善于对对子。但是他的对子里面经常有一些挖苦讽刺当时朝廷官员的话语。比如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就记载着下面一件事:清乾隆年间,京城工部衙门失火,乾隆命令大司空金简召集民工重建。朝中有一官员,百般无聊,遂根据此事,自题一上联消遣:“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由于此句含有“水、火、金、土、木”五行,所以很久很久都沒人能够对出下联。当时朝廷有位状貌魁梧,老炫耀自己是南人北相的中书科,挺爱对对子!然左思右想,却始终不得下联!于是求助纪晓岚,要纪晓岚帮忙想想。纪晓岚笑笑说:“此句不难,只是对出来有妨先生呦。”中书科感激涕零的说:“啊,无妨,无妨,只要对上就行!”纪晓岚于是对曰:“南人北相,中书科什么东西!”纪晓岚“南、北、中、东、西”五个方向,与“水、火、金、土、木”五行相对,本来很合适。但是,放到一起就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了。
  又如,一个我们都知道的笑话。有一天散朝时,一个太监想听纪晓岚讲笑话。纪晓岚假装沉思半天,说:“从前有一个太监……”说了半句,就不说话了。这个太监等了半天,就问:“底下如何?”纪晓岚答道:“底下一样没有。”闻者绝倒。
  您听了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想法呢?我在一直在想,如果您是那个遭到讽刺挖苦的当局者呢?您当时会怎么想?您在乾隆皇帝面前会如何说?如何做?我们再从乾隆皇帝这方面考虑,您要是乾隆皇帝,时间长了的话,您会怎么想?怎么做?因此我说,纪晓岚先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偏激和刻薄,则是乾隆皇帝不喜欢纪晓岚的第三个原因。虽然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本身并不怨纪晓岚先生!
  乾隆皇帝不太喜欢纪晓岚的其他原因还有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讲。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貌寝短视”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貌寝短视”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名门之后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来自正红旗小人物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后记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后记。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篇 乾隆诸臣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篇 乾隆诸臣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序一 正本清源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三章 风流才子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来自正红旗的小人物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反对和珅的先锋官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反对和珅的先锋官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刘墉的仕途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三章 真实的刘墉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生来即非池中物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章 发配新疆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章 侍君如夫,侍君如父?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七章 和珅被杀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文武全才阿桂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章 侍君如夫,侍君如父。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七章 和珅被杀。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七章 和珅被杀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文武全才阿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