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来自正红旗小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38:02

第一章 来自正红旗的小人物

 

  1、狼图腾——满洲钮祜禄氏

  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读者都知道,和珅在里面被乾隆皇帝称呼为“和二”,因为在皇帝、纪晓岚和他三人间,和珅排行老二嘛。历史上,和珅到底多大,后面会说到。现在单说和珅这个名字吧。
  说起和珅的姓名,恐怕很多读者都会错误地认为,和珅嘛,当然是姓和名珅啦!没看见电视剧里和珅他们家大门上挂的牌子上写了“和府”两个字吗?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要是这么想还真是错了。但是,我也不能怪诸位读者,因为在现今所有的关于和珅的影视剧作品里,里面的相关人物都是直接称呼和珅为“和中堂”或者“和大人”的。乍一看,和珅可不就是姓和名珅吗?
  既然说和珅不姓和,那么,和珅应该姓什么叫什么呢?原来,他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即他的全名是“钮祜禄·善保”。他是在上学以后由学校的先生改名叫和珅的。所以我们说,和珅的全名应该是叫“钮祜禄·和珅”。
  “钮祜禄氏”,这是一个满洲人的姓氏,也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姓氏。“钮祜禄”家族在清朝是一个很大、很古老的家族,清朝时期编撰的《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里面有关于这个姓氏来源的详细记载。这本书里记载说,“钮祜禄氏”是满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是女真时期就有的一个姓氏,原先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及长白山区。
  “钮祜禄”,在满洲话中的意思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狼”。“狼”是满洲族的先世女真族最为崇拜的图腾之一,他们当中有些人出于对狼的崇拜,因而以其为姓氏。有一本叫《狼图腾》的小说,通过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游牧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就是那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与奋斗精神。根据和珅他们家的姓氏来看,和珅应该算是英雄的后代,因为钮钴禄这个姓表达了他祖先的荣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到了明代便开始称为“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姓氏,有一些姓这个姓氏的满洲人在清朝灭亡后按照“钮祜禄氏”的汉语第一个音节的音译,改姓“钮”了,还有更多的姓这个姓氏的满洲人则是按照“钮祜禄氏”一词的汉语意译——“狼”的谐音而改姓为“郎”。也就是说,今天姓“钮”或姓“郎”的满族人,其先祖都应该与和珅的先祖是同一个家族的,五百年前是一家。
  和珅作为一个满洲人,他的家庭隶属于满洲正红旗。那么,这个正红旗都出过哪些名人呢?除了我们这本书里面讲到的大贪官和珅外,最值得提及的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关于和珅所在的正红旗,里面还有一个“抬旗”的问题要说。我们都知道,清朝时有八旗制度。八旗,即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其中,前三旗被称为“上三旗”,归皇帝直辖。上三旗与下五旗地位和权力上都有明显的差距。这个“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
  按照《清史列传》的记载,和珅的高祖尼牙哈那在清朝开国的时候立有大功,因而获得“巴图鲁”(即勇士)的称号;和珅的父亲钮祜禄·常保曾官至八旗副督统。所以,和珅是将门之后,出身于官宦人家。后来,和珅出人头地以后,他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满洲正红旗抬入正黄旗。等到他被嘉庆皇帝治罪后,又给打回到原来的正红旗去了。
  这些疑问解决了后,读者们最为关心的就是和珅的年龄了?被称为“和二”的他,果真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年龄排在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之间吗?根据历史资料来看,说和珅年纪比纪晓岚大,那是大错特错!
  据考证,和珅在1750年出生,1750年也就是清朝的乾隆十五年——也就是说,和珅出生的时候,乾隆都当了15年皇上了。他要比乾隆皇帝的年龄小39岁,当儿子都绰绰有余。古人结婚早,按照这年纪差距,和珅给乾隆皇帝当孙子,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乾隆的大儿子可比和珅大了22岁!如果照此比照下去的话,那么,和珅要比出生于1719年的刘墉小31岁,比出生于1724年的纪晓岚小26岁。也就是说,在这四个人中,乾隆皇帝最大,刘墉其次、纪晓岚再次,和珅最小。
  看来,至少从年龄上面来说,《乾隆王朝》这部电视剧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而《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两部影视剧作品对于和珅年龄的描述明显是错误的。
  说了和珅家族的来源和他的出生时间,那他的出生地点是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吸引读者,因为以前所有的影视剧作品似乎都没有触及这个问题。

  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八旗子民都住进了北京城,每个旗都有自己固定的地盘。满洲正红旗在北京生活的地域有北京城内的西直门内、北京城外的北安河桥西北以及香山附近三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和珅出生的地点就应该是上面三处地址中的一处。而北京城外的香山附近的满洲八旗实际上是到乾隆年间才开始有满洲人居住的,和珅出生的地点应该是不会在那里的,而应该是其他两处中的一处。
  其实,和珅就出生在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市西城区的西四北头条胡同。那个时候,这个地方不叫西四北头条胡同,而是叫驴肉胡同。那里是当年满洲正红旗居住的地区。
  当然,人家和珅后来发迹了,发迹后他就不在那儿住了。那和珅住哪儿呢?他找了这么一个地方:北海的北边,前海的西边,后海的南边,他选择这么一个三角地——不熟悉北京地形的读者可以去查查北京的地图。看了地图你会发现,哎哟,北海、前海、后海的正中间,这块地儿可美啊,一圈儿全是水,不错!和珅就在那里建了一个特别豪华的别墅,他们家后来就在那儿住。这个地方就在今天北京市西城区的柳荫街,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对面。
  熟悉北京的读者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呀,这不是恭王府吗?是啊,恭王府这个府第,原本就是和珅的家产。和珅后来被抄家后,这个产业几经辗转,后来就落到了恭亲王奕的手里,于是才有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恭王府”这个名字。
  不仅如此,现在的郭沫若纪念馆,原来也是和珅府第的一部分,当时,那个院子是和珅家养马的马棚。
  有兴趣的读者去参观恭王府的时候,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看看那里面建筑大部分都是和珅活着的时候由和珅设计、和珅的手下人建造的。到了那里,大家会见识到和珅的才华,当然,这些还只是冰山的一角。和珅的才能可远远不止这些。

  2、和珅的出身

  前面我们提过,清朝入关的时候,和珅的祖先因为跟着清太祖和清太宗不断地打仗,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给和珅他们家留下了一个叫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的职务。
  也就是说,和珅只要一出生,他将来一定就会当官。就会担任三等轻车都尉这个职务。
  轻车都尉,是清朝政府为了酬劳功臣、奖励阵亡官弁、推恩外戚,以及嘉奖其他有特殊意义的人员,如优遇孔孟等先圣先贤后裔,封赐前朝功臣子孙等而规定可以世代承袭的爵位之一。
  清代的世袭爵位制度,分为九级二十七等爵位,它们是:
  公,分一至三等公,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和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综上所述,轻车都尉是一个世袭的职务,是和珅的祖先给他留下来的。它的品级是正三品。与它相适应的文职京官有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卿等;文职外官有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等;与它相适应的武职京官有一等侍卫等;武职外官有城守卫、参将、指挥使等。
  我们由轻车都尉的品级是正三品可以看出,和珅的先祖在为清朝所立下的战功还是很了不起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和珅他的确是将门之后。
  和珅的父亲的名字叫“钮祜禄·常保”,常保在世袭了三等轻车都尉后曾经因为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最终担任了福建副都统的职务。
  都统,这是一个什么官职呢?
  清朝的时候,在边疆地区派驻将军和都统(个别重要的内地地区也有派驻),负责节制八旗驻防军,有的还兼管绿营,但是都是偏重于军事事务的内容。但是,在边疆地区的都统和将军,都是代表皇帝全权处理该地区镇抚事宜的,不只是军事长官,也兼具有行政职能,有的时候还具有外交使命。都统与将军一样,是个从一品的官职,副都统是个正二品的官职,都属于封疆大吏。
  因此,福建副都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政府派驻福建地区的特命全权代表,节制一切党、政、军事务。
  可以说,幼年的和珅真是衣食无愁啊。
  但是,和珅三岁这一年,他家发生了一大变故。他的母亲在生和珅的弟弟的时候难产死了,他弟弟活了,和珅的母亲却死了。紧接着,在和珅九岁的时候,他家又出了一件大事,和珅的父亲因病去世,死在福建都统任上。
  九岁的和珅无父无母,说孤儿吧,还不对。为什么?

  那个时候的家庭和咱现在还不一样,咱们现在都实行一夫一妻制,那个时候不是,大官儿的家庭谁家不是三妻四妾的?和珅的父亲常保也是如此,三妻四妾的。是和珅的母亲死了,是和珅的父亲死了,但是和珅父亲的三妻四妾还在,你想想和珅再要钱跟谁要去?咱们给起个名吧,跟自己的姨要去?人家不是没钱,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你和珅啊。和珅的父母一死,他父亲的小妾们都只顾着瓜分家产、努力的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谁还顾得上照管和珅呀。您想想,可怜的和珅兄弟两个人,从他父亲死以后,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呀!肯定是非常悲惨的。
  九岁的一个孩子,要承担如此沉重的生活的重担,应该说是非常艰难的。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也一定会在这个九岁的孩子的心理上产生重要的影响。
  逐渐的,和珅这个普通的孩子变了,变的逐渐的不再普通了:他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少年,迅速的成长为一个少年老成的汉子。他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今后就只能靠自己了。
  靠自己?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呀。即使在现在,搁在我们谁的身上,也是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要是搁在一般的人身上,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长为一个社会上很平凡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很小的无名官员而已,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是绝对不会做出来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的事业来的。
  少年时代的和珅在逐渐地成长着。在这个时期,他天天盼望着,夜夜梦想着,如果哪一天,我若能够见到皇上就好了。如果让我见到皇上,就凭我的才能,我一定能够赢得皇帝的青睐,皇帝也一定能够赏识我。
  这不是白日做梦么?您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吃了今天的饭,明天的饭还只不定有没有呢?还想见到皇上,见皇上是那么容易的?
  您还别说,没过多久,和珅他就见着皇上了;而且皇上一看见他,一眼就相中他了。这个话是打哪儿说起的呢?话还要从他的读书生涯谈起。

  3、贵族学校的穷小子

  1759年,和珅和弟弟在经过了几年的私塾学习之后一起考上了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因办学地点在紫禁城内的咸安宫而得名。因此,这所学校的位置,是在今天故宫西华门一进门的路北的咸安宫。咸安宫在今天属于故宫的非开放区域,目前我们只能看到咸安宫的一座大门。学校办到了紫禁城内,可见咸安宫官学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
  咸安宫官学招生的对象是八旗官员子弟。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这所官学学习的学生,如果不是名门显贵之后,那一定是达官子弟。咸安宫官学是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这所学校实际上是一所国家高级干部培训学校,实际上是一所官员后备学院,它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行政干部管理学院。
  在当时,类似于咸安宫官学这样的学校在北京的皇城里还有一个,叫景山官学。景山官学同咸安宫官学一样,也是因为其办学位置在景山内而得名。在这里面读书的学生则与咸安宫官学不同,这里的学生都是内务府的子弟。也就是说,景山官学在当时的地位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务院下面各个部委所属的子弟学校。
  由这两所学校的位置和它们所招收的学生来源可以看出,咸安宫官学的名声要比景山官学高得多多啦。
  咸安宫官学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负责管理学校的官员必须是翰林,学校内的普通老师也大多是翰林,极少数不是翰林的,也都是当时那个时代享有盛名的饱学之士。
  有的读者心中会有疑问,和珅的家庭不是已经破落了么?他的父母不是已经都去世了么?他怎么能有资格上这么好的学校呢?难道这所学校是当时清朝专门为家庭贫困而又刻苦好学的孩子举办的“弘志班”么?他是怎么上了咸安宫官学这所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的呢?按照他们家当时的条件,即使托关系恐怕也上不成这么好的学校吧?谁还肯为一个无父无母、将来对自己一点用也没有的穷孩子帮忙啊?
  其实,他上这所学校还真没用别人帮忙。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巧合:是他上咸安宫官学在先,他父亲死在他上咸安宫官学之后,两件事只是在同一年而已。和珅的父亲死后,是他的叔叔出钱继续供养的他——那个时候,不是大家族嘛,家族的观念还是很强的,和珅上学的钱还是有人给出的。
  但是,无庸质疑的是,像来源于和珅这样家庭的“穷学生”,这所学校里还真的是很少能够见到的。不管怎么说,咸安宫官学也不是“弘志班”!
  有的读者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和珅他在这样一所富人学校里面,他能否适应呢?别的富人家的孩子能不欺负他么?
  要说起来,一开始上学的时候,和珅还真的有一些不太适应,还真的是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经常的欺负他。他经常遇到下面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和珅的一个同班同学,这位同学是一位大官的孩子。他写了一首诗,这个诗是骂老师的诗,讽刺挖苦老师的,他写完这首诗以后,在诗的下面提笔写到:和珅做。这个同学不但说这首诗是和珅写的,而且还掉头找到了老师——老师刚一来上课,他马上就从座位上下来,告诉老师说:老师,给您,这张纸上的打油诗是我亲眼看见和珅写的,他写诗骂您呢!老师一看纸上的打油诗,当然是很生气啦。于是老师不容和珅分辩,拿起戒尺就朝和珅的手上、身上一通的乱打,调查都不调查。
  像这类的事,和珅经的、见的多啦。他是怎么看待这些事的呢?
  和珅是个有心计的人。他的心里很明白,这样的教师只敢在他这等学生身上发泄自己的怒火,无论如何也是不敢招惹大官的孩子的;他的心里也很明白,自己在这所学校就只能忍着——我将来要出人头地,我现在的任务是学习,我不能够与这些人对抗;他的心里更明白,我得笑——人家打我,我也得笑,否则的话,我怎么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时的和珅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想最终翻身,现在还没有到时候,目前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与富家子弟对抗。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里面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知识,包括这么两部分:
  一个是本民族的知识。和珅是满洲人,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那个时候没有满族这么一个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叫满洲人。满族这个词汇是在1912年大清王朝灭亡以后才有的。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少数民族。满族的先世被称为肃慎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下游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关于肃慎这个民族的早期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史书《史记》、《左传》、《国语》等都有相关记载。其中,在《史记》和《左传》中,都记载了肃慎人在周武王灭商以后前往西周国都向周王进贡弓箭的情况。
  两汉三国时期,肃慎人又被称为挹娄人。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活动区域已经扩张到了整个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两汉时期,挹娄人臣服于汉朝的属国夫余,隶属于汉朝的玄莵郡管辖。挹娄人不甘忍受夫余的压迫,多次反抗,终于在曹魏时期摆脱了夫余的统治自立。公元236年,挹娄人直接同中原的曹魏政权建立了联系。此后,他们先后向曹魏政权和两晋政权朝贡。
  南北朝时期,满族的先世挹娄人又被称为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原意是“森林”。勿吉人有七大部落,即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部。勿吉人与南北朝各个政权都始终保持着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满族的先世勿吉人又被称为靺鞨人。之音近似勿吉,“靺鞨”是“勿吉”的音转,其语源仍然来自“窝集”。这一时期,他们的部落仍然分为七大部落,仍然居住在整个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他们与中原隋唐政权的关系仍然很密切。不相同的是,他们中间的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两大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逐渐形成了两大部落联盟。粟末靺鞨人建立了渤海政权,是唐朝的属国;而黑水靺鞨人则直接臣服于唐朝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后来的满族人就是从黑水靺鞨人发展而来。
  两宋时期,满族的先世黑水靺鞨人被契丹人称之为女真人。12世纪初,女真人中间的完颜部开始强大起来,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115年建立了金政权。金政权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北宋,于1234年被蒙古政权所灭。
  元亡明兴,中原地区的女真人早已经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则分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建州女真的领袖努尔哈赤于17世纪初重新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且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1635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发布了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
  和珅是满洲人,他得学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二是非本民族的知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是汉人的著作。用《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一共有四个方面:经、史、子、集。
  和珅,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满洲人,一个无父无母的满洲人,在咸安宫官学里面,他特别喜欢学习这些汉人的著作、文章。他知道,这些汉人的著作、文章是像清朝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要想能够长久的统治整个中国所必须要学习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整日沉浸在传统的汉人的经、史、子、集等著作之中,而且尤其是对儒家的经典非常熟悉。
  汉人的著作无疑是非常重要,对于满洲统治者统治中国是非常可贵的,但也是马上打天下的民族所最容易忽视的——虽然最高统治者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民族的绝大部分人尤其是功勋后代最容易忽视它。一是汉人的著作太难学,二是这些人也不愿意学——不学习这些,不是一样当官吗?
  诸位读者可以思考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清朝从一开始入关就开始科举考试,一直到1905年取消科考,至少每三年就得有一批进士,您翻翻《清史稿》,考中进士的满洲人有几个?十个以内!没有什么满洲人考这个。一般的满洲人他不学这个,不是说满洲人的脑子不聪明,而是他们认为学习这些没有什么用处——我学那个干什么?我不学这些,我将来不是一样当官嘛!
  您看,和珅与这些一般的满洲人不同。他不但学习汉人的著作,而且学得还非常的认真刻苦;不但比别人都认真刻苦,而且还特别喜欢学习儒家的经典。这就为他以后迅速的升官发财作了很好的铺垫——他比一般的满洲人多懂很多东西呀!从这一点来说,和珅已经具备了一般满洲人所不具备的知识!
  第二、是少数民族的语言。
  实际上,和珅他自己就属于少数民族。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满洲人的语言文字和珅他必须学习之外,和珅他还学习了什么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呢?和珅还居然学习了蒙古语和藏语,而且掌握的还非常的好。
  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会蒙古语、藏语的人,到今天为止,我们身边的人有几个?汉族人又有几个?从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一个基本的结论:和珅在学习方面还是很有心计的!
  蒙古语、藏语这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于满洲人的统治更重要,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汉语还要重要很多,清朝的统治者也非常明白蒙古语、藏语的重要性,号召所有的满洲人学习蒙古语、学习藏语。
  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认真领会清朝历代皇帝的意思呀!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倾听历代皇帝的话语呀?甭说他们满洲人不能够认真领会、认真倾听,汉族人自己也不能够从另外一种角度认真领会、认真倾听:一是学起来真是有一些难度,二是我不学不一样当官嘛——汉人只学“四书五经”,也能一样当官。
  所以我们说,别看和珅年纪小,可他的心眼儿比别的人多,他的学问比别的人大。他太清楚了,太清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了。他考虑问题可完全是从大人、从社会、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的!
  第三、是乾隆的诗作文章和乾隆的字体。
  乾隆的诗作文章和乾隆的字体不在咸安宫官学的授课内容之列。这是和珅给自己加的两门功课。和珅知道,这是与皇帝打交道最为重要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迅速了解乾隆皇帝。和珅心想:这是我将来万一要遇到当今的乾隆皇帝,万一要能攀谈两句的时候,我和珅得有得说,我得让皇帝说,全天下,只有我对皇上最为了解,谁也不能比我更了解乾隆皇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一旦和珅要是碰见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肯定喜欢他、肯定重用他!但问题在于,他哪儿碰见乾隆皇帝去呀?皇上是那么好碰上的?但是和珅准备好了,已经准备好了和皇帝接触,现在差的就是机会。
  就这一点来说,和珅这个人,他实在是太工于心计了,他已经到了比乾隆的所有儿子——包括未来的嘉庆皇帝——都了解乾隆的地步了。
  不管怎么说,如此丰富的知识促使和珅迅速的成为当时社会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为以后他的迅速升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和珅在咸安宫官学里面还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和珅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主要包括下面两项内容:
  第一、是涵养。涵养,是我们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正是因为涵养的重要,我们才把这项列为和珅在第一位。
  正是因为在这里读书的富家子弟们都倚仗着祖上的富有和权力,所以他们一个个都是异常的骄横拔扈,为所欲为。他们,一个个的谁也不爱理,更别说与和珅这样的“穷学生”说句话了——谁爱搭理和珅啊。
  和珅呢?他虽然从心底里面就看不起这些富家子弟们,但和珅又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这些富裕家庭中的一员。
  于是,和珅在与这些富家子弟们相处的时候,他就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涵养。对无端的欺侮和挑衅,他总是视而不见,并且,喜怒也渐渐的不形于色了——和珅的脸上,始终保持着温和的表情——没有人知道,他的温和下面究竟在想些什么。
  第二、是洞察力和谄媚讨好的手段。关于这点,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洞察力;二是谄媚讨好的手段。
  洞察力,也就是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珅一有机会,就细心的观察老师们的举止言行,努力的发掘他们内心的秘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老师们表面上道貌岸然、才高八斗,可骨子里却一样委琐、狭隘:他们之间也是互相瞧不起,对下是幸灾乐祸,对上是曲意逢迎、溜须拍马。金钱和权力在这里同样是畅通无阻的保证。
  谄媚讨好的手段,有的读者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有了问题了:和珅他学习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洞察力是对的,可是他为什么要学会谄媚讨好的手段呢?这应该与和珅在上学期间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有关。他要改变自己所处的地位,可是他的学问和能力又一时不被人所知,并且一时间他自己又没有什么好的改变自己地位的好办法,于是他只能选择学习谄媚讨好的手段,企图利用这种不正常的手段来达到短时期内迅速改变自己地位的目的——虽然此种手段并不高明,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也应该是情有可原的。
  有的读者又会思考下面一个问题,和珅学到的涵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谄媚讨好的手段都是和珅在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师傅教的么?我在这里可以肯定的说,绝对不是和珅在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师傅教的。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还有一句俗话说得也很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也就是说,师傅教会你的,只能是最为基本的知识本身,至于涵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谄媚讨好的手段等能力方面,师傅是不会去教和珅这些内容的;和珅学到的这些,可不是他在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师傅教的,而是和珅自己感悟的结果。
  据我分析,正是在这段学习的关键时期内,和珅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认识到,必须迅速改变自己家庭的状况,成为一个既有权又有钱、人人都羡慕的人——这就是和珅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至于为什么,要追求如此之多的财富,应该与和珅幼年家庭的不幸遭遇有关吧。而这也恰恰为和珅迅速的成为一个贪官,直到他最终被杀埋下了伏笔。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和珅的知识和才能使他具备了成为一个很有才能的朝廷重要官吏——也就是国家栋梁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再加上和珅对于乾隆皇帝的了解,如果他认识了乾隆皇帝,就很容易取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很容易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清朝第一官员。现在,和珅差的就是认识乾隆皇帝的机遇了。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来自正红旗小人物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来自正红旗的小人物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貌寝短视”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名门之后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貌寝短视”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反对和珅的先锋官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一章 反对和珅的先锋官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后记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后记。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篇 乾隆诸臣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篇 乾隆诸臣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序一 正本清源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刘墉的仕途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三章 真实的刘墉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生来即非池中物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三章 风流才子纪晓岚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章 发配新疆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章 侍君如夫,侍君如父?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七章 和珅被杀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文武全才阿桂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四章 侍君如夫,侍君如父。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七章 和珅被杀。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七章 和珅被杀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二章 文武全才阿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