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仗和败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2:26


历史是传说,是文人好恶的记载,被后世人们津津乐道所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是得益于司马迁的‘谎言’。
汉武帝在位的几十年,跟匈奴小打小闹一直没停过,但大规模的会战就这么几次:
第一次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兵30万在马邑(今山西朔县)埋伏,准备引诱匈奴上钩围歼,结果走漏风声,汉武帝一无所获,恼羞成怒之下,把出主意的王恢整死了。
第二次是公元前129年的上谷(河北怀来)之役,汉军四路出击,结果李广、公孙敖两路都打了败仗,公孙贺扑空,只有卫青一路获胜。
第三次是公元前123年的定襄口外之役,卫青的主力获胜,但赵信、苏建两路偏师全军覆没,前者投降匈奴,后者独自逃回。
第四次是公元前121年的陇西-北地口外之役,结果霍去病一路获胜,李广和匈奴打成平手,而公孙敖、张骞两路都跑迷了路。
第五次是公元前119年的狼居胥之役,霍去病一直追到今天蒙古的乌兰巴托附近,卫青则在漠南击溃了一支匈奴部队,但两路偏师李广、公孙敖再一次跑迷了路,并导致“飞将军”李广的自杀。
第六次是公元前90年的郅居水(今蒙古色楞格河)之役。汉军主帅李广利在作战途中听到被汉武帝抄家的噩耗,结果全军覆没,本人投降后被匈奴人送去祭天。
前三次算是平手,第四次小胜,第五次算大胜,而第六次则是大败,不难看出,汉军只不过稍占便宜。
而且这个“稍占便宜”也是有水分的。最让历学家称赞的狼居胥之役,主攻霍去病带兵5万人、战马14万匹出击,一路上基本没遇到匈奴主力,由于不重视后勤,士兵饥寒交迫,等回到长城隘口,士兵死了“数万”,14万匹战马只剩下不到3万匹。另一路卫青虽然报告说“获胜”,但他回到长安后却“声名大跌”,以至于连幕僚都走了一大半,可见这个“胜”也绝不会很大。
史书上记载,匈奴的谋士赵信出了个坚壁清野打消耗的招,汉兵人来得多就跑,来得少就打。然而问题是,匈奴人没有输在战场上,却输在了战略上。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匈奴始终未完成向定居化、正规政权化的过渡,一个无后方、无补给的纯游牧民族,面对一个有数千万人口、完善的后勤机制、几十万骑兵和众多熟悉游牧战法边民的农耕政权,仅凭消耗是最不划算的。
所以,败仗是可以打的,但败计是绝不能出的,匈奴人不该一方面死抱游牧传统不放,另一方面坚持跟汉朝打消耗战,等耗明白了,底气也损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