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术”无“学”的“国家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9:11
有“术”无“学”的“国家形象”
童大焕
媒体报道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若课题完成,所塑造的中国新的形象,很有可能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
报道论述“重构国家形象”的理由时说,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因此,必须重塑和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重塑出能够真正代表当今中国形象的标志物和载体。
消息一出,网上可谓评论如潮,毕竟事关“国体”。有人说放弃龙的形象是对西方的“文化臣服”和“文化奴性”,乃是典型的“弱国心态”;有人说是发展焦虑;有人说国家形象与龙无关。而一家网站则煞有介事地列出了两个选择题:一是中国龙的标志要不要改?二是如果要改,改什么合适并列出了熊猫、狼、凤凰、狮子、雄鸡等选项。截至2006年12月4日11时,调查票数为25034,92.35%的投票者不同意改变中国“龙”标志;如果中国“龙”标志要改,最合适的是什么,凤凰以42.78%的票数居第一,熊猫、雄鸡居二、三位。
一个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难道是一两个标志物就能代表?众所周知,自由女神是举世公认的美国国家形象之一。但这个塑像却不是美国人自己塑造的,而是来自法国的赠予。更重要的是,是个体的、美国国民的自由形象最终奠定了自由女神作为其国家形象的坚如磐石之地位;而支撑起这些具体形象的,则是一个国家的制度软形象,或者更确切说,是《联邦宪法》这类紧紧落实于大地、落实于公民的一切权利之中的法律,最终奠定了美国国民的自由形象,从而使自由女神之于美国,有名至实归之感。自由女神像在法国本土也有一座,却远不如被赠予国的那一尊那样在世人心目中“形象高大”。而法国的国家形象,最令世人难忘的则是法国人的浪漫!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一个国家国民的形象,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形象!否则,打肿脸充胖子,即使红肿处艳若桃花,皮层之下还是一眼便知的营养不良。就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实现途径,吴友富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化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国家的形象仅仅停留在这样一种“梦想”、“理念”的层面而不能落实为具体的文化生活方式,那还不如说追求自由更符合人类的天性,更宜于作为“国家形象”甚至“人类形象”加以推广呢。
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有那么一种具体的物化的形象,与中国人现实的生活处境、精神风貌相吻合,那么这样一种形象,该由谁来设计?我想,最好的当然应该是艺术家,就像自由女神像理所当然出自艺术家之手而非哲学社会学家之手一样。另一个办法就是全民投票。上述网站调查其实已经透露玄机:这个问题网上投票就可以啦,这么现代化的互联网时代,一夜之间几乎可以完成,用不着哲学家们那么“智慧”的头脑兴师动众,更何况“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用的可是纳税人的钱。
媒体用《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作为新闻标题,我感到纳闷。这到底是哪门子专家嘛?是“国家形象”专家吗?前面说了,国家形象不是一些人拍脑袋可以设计出来的,而是每一个具体的国民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国家形象标志”专家吗?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专家,今后也不会有。从报道看,他们应该是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但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科学。从人类图腾的角度研究图腾现象是它的本职之一,但似乎跟“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标志”沾不上边。说好听点这是不务正业,说重一点是哲学和社会科学都死了,这和耗尽无数公帑画饼充饥的“现代化(程度)研究”一样。只见术谋和诡计,不见真正的学问,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似乎不怎么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