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元是如何“被升值”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0:46

 

——20年前,日元升值幅度达 70% ,结果日本经济十年徘徊不前。

 

    中国不能重蹈覆辙。

 

    美国财经《市场观察》网站上周五报道说,逼着人民币升值的一帮人已经“闻到了血腥的味道。”

 

    最近,一些美国学者也加入了“反人民币”的联盟中。周一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声称,美国应该给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25%的税,迫使中国提升其币值。

 

    不少中国以及国际上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人民币按克鲁格曼等建议的那样升值,其结果不仅损害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

 

    最近,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国会答辩时,对日元强势甚感头疼,欲通过唱衰日本经济的方式,阻止日元升值,确保出口市场份额。

 

    一改常态,一度升值18%

 

    美国金融危机后,日元一改常态,悄然升值,尤其是2009年 11 月,在迪拜信用不稳的形势下,一度升至1美元兑换84日元关口,逼近1995年 7月以来14年 4个月的最高水位;对欧元也升至1 欧元兑换112日元台阶。日本央行计算的日元对主要贸易对象国货币篮子汇率(实质实效汇率)升值18%。

 

    而从经济的基础条件看,2008 年第四季和2009年第一季,日本的实质GDP 按年率换算衰退超过10% ,虽然近期景气状况有所好转,但预计2009财年(到2010年 3月底)仍将衰退5% ,为战后最惨重的记录,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差的表现。显然,当前的日元强势背离了日本经济的基本走势,很难用传统理论加以解释,堪称一种反常升值。

 

    国际热钱大举流入日本

 

    那么日元反常升值的动因在哪里,单纯依靠金融政策的追加放松,能否阻止日元升值势头?这需要看看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力学关系变化。

 

    事实上,金融危机后,日元升值与国际资金的流量流向紧密相关,堪称跨国资产选择的结果。

 

    以美国为震源的金融危机重创欧美金融系统,美国主导的金融资本主义暴露破绽。而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相对滞后,危机对日本金融机构的打击也相对较小。由此,危机后,东京市场反而成了国际资金的避风港,日元资产备受青睐,国际热钱大举流入日本市场,寻求避险。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安全逃避型”资产选择,成为推动日元升值的重要动因。

 

    从危机后各国的政策角度看,雷曼公司倒闭后,美国政府大规模出动财政资金,实施紧急救援;美联储也超常规放松金融,供给美元流动性,结果导致财政赤字膨胀,美元的币值缺乏政府和市场信用支撑,呈现疲弱态势,推升日元相对走强。

 

    在此,特别需要提及的是,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执行事实上的“ 零利率”政策。而日本央行则早在2006年 7月便放弃了“零利率政策”,由此,导致日美利率逆向接近,利差缩小,驱动美元资金倒灌东京市场,形成所谓的“美元套利率交易”。这又成为推动日元升值的另一要因。

 

    从日本资金的流量流向上看,鉴于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和企业着眼亚非拉市场,加快海外扩张,带动出口快速复苏,海外子公司汇回的红利高达去年的2.5倍,直接驱动日元升值。另一方面,随着出口和对外投资扩张,日本贸易、投资收益大幅恢复,2009年经常收支盈余达968亿美元,此间流往美国的日本资金仅为711亿美元,而2004年曾高达1766亿美元。日本资金流的逆向变动,堪称日元升值的内生动力。

 

    最后,从国际货币的力量结构看,自2002年欧元现钞流通后,欧元便成为日本调解日元美元关系,平衡汇率的砝码。但去年 11 月以来,受迪拜信用危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资产遭到抛售,欧元呈现贬值态势,使日元难以再借欧元,分散对美元升值的压力。这可谓日元悖理升值的国际货币结构动因。

 

    政府想“贬”贬不动

 

    去年 11月20日,日本内阁府发表“ 经济月例报告”,宣告日本经济进入缓慢的通货紧缩状态,被称为“通货紧缩宣言”,意图在政策上阻止日元升值。近期,日本央行也追加货币扩张政策,诱导日元贬值。但问题是,眼下,日本的政策指导利率为0.1% ,进一步下调利率的空间狭小,至少在形式上突破“非零利率”政策底线困难。而鉴于美国的物价、就业现状,美联储短期内难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日美利差缩小局面难改;而日本企业海外扩张势头更难以停歇;加之,欧洲短期也难破财政困境。如此,即使日本央行摆出积极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姿态,但短期内难改日元强势。其政策信号的作用,或只能起到配合美国挤压人民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