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形象,何必先拿“龙”开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20:18
改变中国形象,何必先拿“龙”开刀
中国观察之吴向宏专栏
前几天有报道说,有关专家提出要用新的国家形象标识,来取代惯用的“中国龙”。该专家指出,“龙”的西文对译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其形象往往让外国人由此对中国文化产生负面联想。对这个建议,我以为虽不无道理,却有多此一举之嫌。
说它不无道理,是因为中国的“龙”的确有霸气、暴戾的一面,它和西方的dragon除了一个喷水、一个吐火之外,个性是十分神似的。更重要的是,华夏民族历史上从来都不是所谓“龙的传人”。据历史学家考证,黄河流域汉民族的最早图腾是熊。龙最初只是神话中的一种坐骑,大概从汉代以后才逐渐和世俗皇族联系起来。即便如此,“龙子龙孙”也向来是皇族的专利。你我普通中国人,倒退一百年,若敢自称“龙的传人”是要被杀头的。一言以蔽之,龙是皇权的象征,并非中华民族的象征。潜意识中,以龙为国家形象,怕是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皇权的遗留崇拜。
另一方面,说这个建议多此一举,乃因为就中国的国际形象而言,“龙”并不真正有多大负面影响。如果认为西方人对中国的负面印象来自“龙”这个标识,改个标识就会万事大吉,那实在是对西方人智力的侮辱。别的不说,功夫明星李小龙当年拍了数部以“龙”为题的电影,如Enter the Dragon,在好莱坞可是引起了轰动,为华人世界营造了积极的正面形象。把中国国际形象中的负面成分推到“龙”的头上,不客气说,是自己不争气,却要埋怨祖宗。
如果真要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老实说,更需要关注的不是“龙”这类古老文化符号,而是代表当代中国人精神面貌、属于现时代的那些符号标识。在这方面,无论国家、机构还是在个人的层次上,我以为,都有太多的东西在给中国造成负面的国际形象。两个已经广为人知的例子,一个就是奥运会吉祥物的英文译名,一度被定为有歧义的Friendlies,最近被改成汉语拼音Fuwa——老实说,这个新名字还是不怎么样,怎么看都有日本味道。第二个例子就是所谓“龙芯”的英文品名,最早被定为Godson(神之子),比福娃的英译更加不妥。中国人受无神论教育久了,对god(神、上帝)这样的词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随随便便拿来做商品品牌,却忘了这个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绝大多数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有神论。
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这类和标识有关的文化误解,可谓不可胜数。当然,文化误解是双方面的。比如有位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商人,办了一个商业咨询网站,就曾想用“八卦”作为站名,取其“预测未来”之意,却不知在当代汉语中,“八卦网站”通常就是娱乐明星琐事大全的意思。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看到的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不了解和自以为是。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遍布中国各地大小城市的摩天大楼热、大广场热以及在政府建筑物上加盖一个不伦不类、类似美国国会山的穹顶热。当中国的政府官员在自豪地向国外商人介绍这些标志性建筑的时候,却不知对方常常会疑惑地悄悄问:“他们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吗?”
无论文化标识还是地标性建筑物,都还只是国家形象的内容之一。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国家形象是由人们的言行来树立的。今年早些时候,我国发起过一场关于促进中国游客在海外文明言行的运动。但在我看来,需要改变海外言行方式的并不只是普通游客。比如说,每逢我国有重要代表团出访重要西方国家,我国驻当地机构必组织大批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摇旗呐喊,夹道欢迎之。在中国有关官员眼里,这显然表明了我国民众上下一心,连海外游子也依然对国家一片赤诚。却不知这让西方人看来,首先会猜疑这些海外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其次更重要的,会促使他们产生中国政府好做表面文章的印象。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总统访华,美国大使馆和商会也组织一大批在华美国人,在总统下榻的饭店前昼夜摇动星条旗,造势助威,那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在很多西方人眼里,国家领导人在海外遭遇抗议甚至被扔鸡蛋,才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正常的标志。假若中国政府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实质改变,则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显然比用或者不用龙这个文化标识,要带来大得多、深刻得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