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为何总拿教师“开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5:00:13
2010-06-29 05:50:21
浏览 52712 次 | 评论 147 条
文/晏扬
据报道,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以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该标准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已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并提交到教育部,最快年底出台。领衔起草该标准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表示,按照新标准,现在的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不合格。
能将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衡量成“不合格”的标准,想必是很高级的标准,同时也是理想化的标准,并难免成为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花瓶”式标准。理想再宏大,标准再美观,总不能将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否定掉,不然谁来当教师,谁来支撑基础教育的大厦呢?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确实有问题,但必须认识到,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教师那里。比如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原因很简单,高考考的就是书本知识,考的就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教师以及中小学教育岂能不围着这个“指挥棒”转?他们若不重视书本知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高考,地方教育部门不答应,校长不答应,恐怕连学生和家长也不答应。教育部门既要素质教育又要高考政绩,既要创新教育方式又紧盯着升学率不放,把一切重担和难题都推给教师,这不是不讲理么?
教育改革确有许多不讲理的地方。明明是教育体制问题、激励机制问题,但一说起教育改革,往往首先拿学校说事儿;明明是教育部门的问题、教育管理者的问题,但一搞起教育改革,往往首先拿教师“开刀”。教育部门和教育管理者掌握着改革大权,他们当然首先想着改革别人,而不可能首先改革自己,于是教育改革呈现出专挑教师这个“软柿子”捏的态势。比如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本应在投入机制、激励机制上做文章,但教育部门首先想到的是折腾教师,推行什么教师交流制;比如这个《教师教育标准》,怎么不首先制定一个针对教育部门和教育官员的标准呢?不妨衡量一下,目前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官员又有多少是合格的?
更不讲理的地方在于,拿教师开刀的教育改革,往往还不征求教师的意见,完全是自上而下强制推行,强迫教师接受。很难想象,一个将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衡量成“不合格”的标准,是没有瑕疵因而不需要讨论的标准;更难以想象,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标准,可以由一所大学的几名专家自说自话。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仅仅是教学对象的年龄不一样,并不意味着两者有高低之分,不合格的大学教师多得是,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大学教师也多得是。
教师的素质需要提高,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但教育改革首先应从教育体制入手,从教育部门和教育官员改起。中小学教师既要听命于教育部门和学校又要对学生和家长负责,他们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左右为难,在升学指标与创新教育之间疲于奔命,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拿着微薄的报酬。教育改革应充分体谅中小学教育的困境和广大教师的难处,不要总是想着折腾他们,先拿他们“开刀”。“重教”的前提是“尊师”,体谅教师、尊重教师难道不是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吗?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