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纪念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1:42

淮海区地方武装工作情况和发展方针的报告*


(一九四一年六月)


  一、地方武装共九个单位,地方游击大队及各种武装在去年十月间共四千五百余,后编入独立旅四百余,三师师部八十余,办事处成立警卫队补充了一个连,其他战斗中减员以及叛变一部,现有武装三千余,五分之四以上有枪,好枪占三分之一,子弹不多,少者一二发,多者四五发。从去年十月中旬到目前各次变动中,不断注意洗刷坏的成份,反动阴谋亦及时破获,解决大部分。地方武装中都有党的组织及党的干部掌握。各种工作制度在淮大、沭大中已逐步建立,活动路线中的严重保守倾向已有初步的纠正。部队一般较前巩固,尚未发生大的叛变。这一时期从地方武装中叛变出去的大约有这些:淮河大队叛变三次,计数十人,宿河大队一次四十余,沭阳大队二十余,宿迁自卫大队四十余人,淮阴三区部队四十余,把区长打死。叛变投顽固派,灌云地方武装的叛变有一个连左右。造成这些地方武装叛变,主要的是最初发展路线不正确,拉来一些流氓、土匪,又缺乏干部领导和掌握及部队干部警觉性之不够。
  二、各部分地方武装之情形:
  (一)淮河大队主力未东进前,已有淮大组织,至今有二年历史。大队长吴觉,政治委员万众一(过去特委书记),两人都缺乏部队工作经验。政治主任郭月清,原1支队教导员,副主任高兴泰,无部队工作经验。一营营长钱之替、二营营长朱其勋,班以上于部都是老的基础。全大队共计七百余(战斗员五百余人),一营一百七十余二营一百二十余,特务连六十余,涟北队九十余,淮北队一百一十余人。武器,步枪四分之三、轻机枪二挺,手榴弹厂一所,每天能出手榴弹一百余个,活动地区在淮阴、涟水边境。现该部队已交三师师部整理,并派去一批干部,比前加强了些。
  (二)滨海大队大队长是三师派去的,大队副孙良浩,政委吴书(县委书记)。活动地区在灌云一、三区,大部在一区即新安镇以西,阳沟以东地区。全大队共三百五十余,分两个连,并两个独立中队。该部枪支均好,党员占三分之一,内部一般工作健全,部队较巩固,战斗力也较强。
  (三)沭河大队大队长王通武,政委王世琳。全大队现有人数六百余,共四个连及四个独立中队。独立中队系地方政府武装,如不算在内,共四百余,在宿迁北和沭阳西北阴平、高流、华冲、于埠、庙头一带地区活动。该部原由青年救国团组织发展起来的,经过好几次战斗,能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内部一般制度已建立,各连有党的组织,部队亦尚巩固。
  (四)沂河大队大队长胡振球,政治委员晁福祥,全大队共有一百一十余人枪。在大队领导下,自卫队员二百余(脱离生产),在宿迁二、八区邵应店南大兴集东地区活动。该部是宿迁青救队发展起来的,初仅二十余,现连自卫队已达二百八十余,经过战斗。
  (五)东海大队大队长曹通三,教导员朱光必,是县委工作同志,能力强,表现很好,个性强。全大队共二个连,第一个连较好,成份纯洁,二连是地方士绅拉过来的。在该大队领导下,尚有独立中队,共有二百余,四之三有枪(一百六十余),活动地区在沭阳东海边境。
  (六)涟水大队大队长王小楼,地方干部,政治委员罗清渠(县委书记),都没有部队工作经验。现在人数,一中队一百余与县政府一起行动,各区队一百余,共二百余,有步枪一百三十余条。活动地区在涟水盐河西一、二、三各区境内。该部在主力未南下时已发展到五百余,复留河东二个连,办事处二个连,所剩无多。该部之发展是由淮大影响及地方支部动员起来的。
  (七)沭阳大队大队长沭阳县长肖松甫兼,政治委员由县委书记陈元龙兼,大队副三师已派去。全大队现有人数四百五十余,最多时达七百余。因无干部掌握,工作是缺乏经验,逃亡甚多。编制上分七个连,一连一百三十余,五连一百一八,六连四十余,七连二十余,八连二十余,九连九十余,十连九十余。全大队党员占三分之一以上(一百八十),活动地区在沭阳县各区内。该部由沭河边境发展起来,地方党员及收编乡丁区了组织成。打仗不多,制度亦不健全,反共派虽打入活动,已被我破获。
  (八)淮阴大队大队长名义上由县长夏仲芳兼,由县委直接领导。全大队人数最多时三百余,现只一百二十余。活动地区在淮阴之三边区大兴庄、刘皮、阳集经常游动。该部组织不健全,战斗力相当差,部队仍不巩固。
  (九)泅阳独立团团长由县长夏如爱兼,政治委员由县委郭光宇兼,政治主任王新波,最近出了许多岔子。全团人数共二百八十余,连该县各区武装在内四百余,党员八十余。活动地区在泅阳各区内。至于地方政府还没有单独的武装,政府随游击大队行动,不过这样做是暂时的。现在发现有以下毛病:
  l.县区政府征集公粮、公草或抓犯人即派地方部队去,给群众影响不好。
  2.政府与部队分不开,公差不多,不便整训和进行战斗。有的县长不是党员就无法调动部队。现决定抽出一部部队组织保安队,专门担任政府的各项勤务,有八个县已开始建立,直属于县政府领导指挥。至于群众自己武装,在涟水、沭阳及沭西等地较有成绩。
  三、地方武装工作中有这样几种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一)发展路线问题。淮海区地方武装的发展过程与皖东北不同,一般较好。如淮大、灌大、沭河大队、沂大,有的在过去坚持工作时期已形成,有的以原有青救团武装为基础,经过地方党的个别动员发展起来的。这些武装较可靠。主力东进淮海打开局面后,我利用有利条件及一切可能大大发展武装。当时所采方式利用政府名义组织保安队,向地主借枪,号召群众参加,拉土匪下委,经过统战关系发动同情分子。拉来之土匪最不可靠,逃亡的也最多。以后发展的大多数经过老兵扩大新兵,组织基干自卫队,逐渐靠拢游击队,脱离生产,最后编入游击队,这些亦较可靠。这里主要的经验是一般经过地方党的个别动员或群众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武装的基本路线。至于在我主力刚打开局面或根据地之边沿,党员群众工作基础都弱,甚至于没有基础,这些地方必须成立武装,应当而且可能运用统战关系拉武装。但必须注意选择对象,绝对不能经过土匪流氓下委给他,即经过一般较易掌握的关系拉起一部武装,亦应采取各种步骤树立党在里面的领导,才不致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二)地方武装的领导问题。地方部队由主力或由地方党领导,在皖东北及淮海各个问题始终没有搞好。归在主力领导指挥,地方部队易进步。但有些同志只看到主力部队需要补充,就忘记或忽视坚持某一地区的地方基干武装的重要,而生存活剥地乱编地方武装,增加坚持地方工作的很大困难。主力亦无编制、无计划,求之过急,大批逃亡,收到的并不多。有时主力不尊重地方党,对地方武装工作到处插手,亦影响地方武装本身的扩大及巩固。归地方党领导的好处是提高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积极性及责任心,锻炼地方党。但干部很少顾到武装,其他工作又抓不开。我们意见还是建立军区统一领导的好。军区主要负责人要参加地方党的领导机关,军事活动由军区统一指挥,内部工作根据党的计划进行,内部干部调动以及改编或补充主力应经过地方党的同意。这些问题要求中原局有一明确的规定。
  (三)活动方针问题。地方武装要经常动,开始力量弱可以是游而不击,但必须撑开手足,在行动与战斗中锻炼武装,反对保守主义。同时必须×打定的地区,在这里加紧建立我之群众基础,××我们的物质需要有所取给,开始时是必要的。

  *这是黄克诚给新四军军首长的报告。选自中共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苏北领导小组编辑的《苏北抗日斗争历史资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