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秘的组织——富过八代的“第六帝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12:38

世界上最神秘的组织——富过八代的“第六帝国”

  2009-04-23 22:39:16 / 个人分类:经济 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环球博客 » 剽客 » 日志 剽天下之美文 交世间之骚客    查看( 3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4a46c396t58dfec9eed90.jpg(40.15 KB)
2008-10-25 18:36

 

罗斯柴尔德家族

 19世纪的欧洲有“六大强国”之说。这六大强国是指大不列颠、普鲁士、奥匈帝国、法兰西、俄罗斯和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常常被称为“第六帝国”。

  在英语里,罗斯柴尔德甚至一度成了富豪的代名词。当某人发了财,变得...

 19世纪的欧洲有“六大强国”之说。这六大强国是指大不列颠、普鲁士、奥匈帝国、法兰西、俄罗斯和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常常被称为“第六帝国”。

  在英语里,罗斯柴尔德甚至一度成了富豪的代名词。当某人发了财,变得财大气粗,人们就会说:“Look,he is a Rothschild!”(“瞧,他是个罗斯柴尔德!”)

  至于这个家庭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西方研究者的评价是“ineffable”(无法估计)。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自己的族徽:一只大手抓着五支箭。典故出自《旧约圣经》中“折箭训子”的故事:单独的一支箭很脆弱,而很多支箭放在一起就很难被折断。家族创始人老罗斯柴尔德最看重的就是家人的团结,他曾在给三子内森的信中说:“只要你们兄弟团结在一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与你们竞争、伤害你们、或是从你们身上渔利。”

  这个犹太家族有着严格的家规:只能族内通婚、只有家族男性成员才能继承公司、绝不对外公布财产情况、不准律师介入家族财产分割……家族下属的所有公司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进行估算、不做任何生意。

  银行家本能

  从小在法兰克福的犹太“隔都”里长大,顶着一头火红头发的老罗斯柴尔德不但有着根深蒂固的危机感与忧患意识,也具备一个优秀银行家的本能。

  很小的时候,老罗斯柴尔德就从他父亲坎坷的经历中明白:作为身份“低微”的犹太人,要想成功,必须找到一个上流社会的权贵做靠山。而当时的黑森王国王储威廉王子满足做老罗斯柴尔德靠山的全部条件。

  威廉王子是欧洲贵族里少有的资本家,他对挣钱有一种狂热,以向别国“出租军队”赚钱而闻名,也热衷收藏。为了投其所好,老罗斯柴尔德不时把自己搜集到的稀世罕见的古币以极低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潜心经营,老罗斯柴尔德从威廉王子那里得到了“皇室供货商”的身份,这个名头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商誉,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早期生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后来,当威廉王子在拿破仑的追击下四处逃亡时,老罗斯柴尔德又不惜倾家荡产为他保住了4箱记载放贷数据的宫廷账本。虽然,这次冒险让年近花甲的老罗斯柴尔德重新过了一年多的苦日子,但最终,这也为他赢得了梦寐以求的皇室理财师地位。这种不惜代价攀附权贵的做法,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秘方”。

  犹太人信奉“干活越少,赚钱越多”的信条,对增值率大的行业十分热衷。因此,金融在很长时间里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唯一主业。他们敏感地抓住了现代金融业的要害——信息。

  家族史中最广为人知的“滑铁卢大投机”,就是内森在滑铁卢战果的官方消息传到英国前,凭借充满大量暗语和密码的快信,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中打的一场漂亮仗。这个闻名世界金融史的案例已成为欧美及日本各大院校金融教科书里必提的一章。

  德国诗人海涅曾对这个犹太家族有过一句著名评语:“如果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那么,罗斯柴尔德就是它的先知。”

  大发国难财

  几次“无本万利”的生意让老罗斯柴尔德意识到,与政府或国王做金融交易比普通交易的利润大得多。

  很多西方史学家认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是积累在国家破产的基础上的。这话一点儿没错,他们发的第一笔大财,就是建立在丹麦王国财政破产的基础上。

  1802年,丹麦海军被英国舰队摧毁,丹麦国王向他的侄子威廉王子请求援助。想赚取利息又怕亲叔叔赖账的威廉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让老罗斯柴尔德出面借钱给丹麦国王。这样,威廉既不用出面承担风险,又能赚到利息。当然,作为中间人的老罗斯柴尔德也能分到一部分利息。这次贷款很成功,其他王室也纷纷效仿。

  拿破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二块垫脚石。1806年,拿破仑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令”,强迫整个欧洲大陆停止与英国通商,欲以禁运、禁商为手段,从经济上扼杀以贸易立国的英国。这导致欧洲大陆日用品极度缺乏,而英国则囤积了难以计数的、主要用于出口的日用品。这让当时身处英国的内森看到了绝好的机会。靠着在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之间架起的一座叫做“走私”的桥梁,内森与在欧洲大陆的其他几位兄弟联手,赚取了巨额利润。

  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把拿破仑当作敌人,但实际上,他们的很多赚钱机会都是拿破仑“给”的。除了“大陆封锁令”,长时期的英法交战也让他们大捞了一笔。

  1810年,内森无意中得知长期驻守西班牙的英军正面临缺粮的困境,当时的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手里只有在欧洲大陆无法使用的银行券,而没有硬通货——黄金。于是,内森立刻拿出80万英镑买下东印度公司急欲出售的一批金条。等英国政府看清形势,反应过来之后,只得出高价从内森手中买回金条,并付高价“委托”他把金条运进西班牙——只有罗斯柴尔德家发达的运输网络才能帮助英国政府突破拿破仑的封锁,把金条送到威灵顿手中。

  这笔漂亮的买卖又成了世界金融史上一个精彩的案例。

  富过八代

  都说“富不过三代”,但罗斯柴尔德家族打破了这个魔咒,从老罗斯柴尔德起到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富裕了八代。严格的家规和犹太人的经商天分固然是成功的原因之一,人丁兴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老罗斯柴尔德的妻子为他生了19个孩子,其中9个夭折,最终活下来五男五女。这五个儿子都很优秀,老三内森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内森又育有四男三女……人丁兴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族的每一代中都不缺乏具备天赋和野心的优秀人才——这只能说是运气了,很多繁荣一时的家族企业都因为后继乏人而衰落。

  21岁时,内森就被派往英国独自开拓生意。在伦敦,每天上午10点,内森都风雨无阻地到交易所里“打桩”。他有个习惯,每次都站在同一根柱子前面打理生意。由于内森生得矮胖,本人就长得像柱子,因此他每天倚靠交易所柱子的样子就成了一幅十分滑稽的画面——远看就像一长一短两根柱子杵在那里。久而久之,这根柱子就被交易所里的经纪商戏称为“罗斯柴尔德柱”。

  内森做股票与债券交易时十分精明、果决。他有两条原则:一、不恋战。内森认为,在风云莫测的股市上,投资要像冲冷水澡一样快进快出。二、不能太贪。在内森看来,股份最高段10%的利润往往是最危险的,所以,他宁可把这段利润留给别人。

  到了19世纪中期,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涉足酿酒、旅游、酒店、食品、玩具、矿产等多个行业。当初的“罗氏五虎”也开枝散叶,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庞大的家族。

  曾经靠战争发财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二战中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作为最著名的犹太家族,他们受到了法西斯血洗,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或者在二战结束后被国有化了。这直接导致罗斯柴尔德家族退出世界一线银行的行列。事实上,二战后,还在正常运行的只剩下英国与法国两个罗斯柴尔德银行。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今天,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融资客户名单上仍然有壳牌、英美烟草、飞利浦、劳斯莱斯……如果仔细研究,你还可以在最近的铁矿石涨价风波中看到他们的影子——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BHP)正是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控股的;你也可以在以网络为主流的新经济中找到他们的痕迹——4年前为英国政府的移动通讯3G牌照拍卖充当融资顾问的,也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其他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下的资产还有《法国解放报》、《经济学人》杂志等,他们还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及美国黑石集团的董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