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扩大开放对发展中国家是威胁还是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5:50
中国扩大开放对发展中国家是威胁还是机遇?  

  [摘要]中国扩大开放尽管将在短中期内引起发展中国家的调整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应该会有利于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彼此国内改革步伐的竞争。

  一、引言
  
  中国日益扩大的开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而且,这种关注程度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进一步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担心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产品不仅会充斥它们的国内市场,而且会取代它们在第三国市场上,尤其是在工业国家市场上的出口。由于中国加入WTO后会更多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这些发展中国家还担心外国直接投资会逐渐流出它们的国家而注入中国市场,甚至会吸引它们国内的投资者离开本土而涌入中国。
  本文以日益增多的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考察上述两个问题。笔者认为,以中国现有的规模,在短中期内,中国扩大开放必然会导致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但从长期来看,它也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出口和投资机会。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流入中国市场将以平缓的速度进行,而不可能导致投资大规模地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出来。总的来讲,中国扩大开放从长远来看应该会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尽管这种开放将在短中期内引起调整压力。
  
  二、中国开放不断扩大
  
  1.加入WTO前的改革
  加入WTO前,中国的改革措施包括:取消中央计划、确立边境保护(border protec-tion)、实现贸易分散化和自由化、放松外汇管制、降低汇率扭曲程度以及消除贸易制度中的反对出口的偏见。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已经从1992年的42.9%持续降至2002年的12.7%。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78年改革伊始,中国外贸总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这个比值已经超过了40%。自1979年第一部关于合资企业的法律颁布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现在中国的年均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大约占总投资的10%。
  2.深化改革-加入WTO的承诺
  中国已经郑重承诺开放国内市场和遵守WTO规则,这为它的贸易伙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会。中国也期望进一步扩大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会给与它有着相似出口结构的贸易伙伴增加竞争压力。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有望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吸引到更多外国直接投资。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签订了一项10年之内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FTA)的协议。该协议将打造一个拥有世界人口30%(17亿)的自由贸易区。尽管这个自由贸易区最初只关注商品贸易,但它最终将覆盖其他重要领域,如信息技术(IT)、人力资源、直接投资以及湄公河流域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互补,增进区域内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三、中国扩大开放的影响
  
  1.总体影响
  最近的研究一致表明,中国加入WTO将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工业国家将获利最大,而一些与中国直接竞争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蒙受损失。然而,这些影响在出现的时间、规模以及持续性等方面还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而且,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降低关税所产生的中、短期影响上;它们一般都没有考虑中国为遵守WTO规则而作出的深化国内政策改革的潜在影响,没有考虑服务业的开放,或者说,它们没有考虑长期的动态影响(例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亚洲发展银行的数据表明:自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东亚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速度加快,这证实了中国的开放带来了积极影响。
  2.对东盟国家的影响
  有一种观点认为,与中国商品相比,东盟国家的商品在成本方面要高出20%-30%。人们担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和就业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然而,东盟一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意味着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对东盟国家商品的开放。在这种情况下,东盟所施行的贸易政策和战略目标应是如何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向中国尽可能多地出口商品,而不是试图保护那些无效率的国内产业。同时,东盟和中国还要继续推行单边和多边贸易自由化,使东盟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导致的贸易转移最小化。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有竞争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有相当大的互补性。一些东盟国家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向中国出口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如中间商品),其他一些国家则可以成为中国的农产品大供应商。总之,东盟国家,尤其是那些在农业、自然资源以及高科技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只要它们能将最惠国的关税待遇保持在低水平,它们就可能从与中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影响该区域内的(包括东亚、中亚和南亚)经贸组织的潜力。随着中国与东盟间贸易的扩大,亚洲其他的区域性经济体和经济组织可能也会寻求与东盟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并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免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既有助于促成几个主要的区域竞争者,尤其是日本、中国、印度、韩国和东盟之间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增进地区安全。
  3.中国还将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定价者身份吗?
  中国拥有丰富的非技术型劳动力资源。国有企业和农业改革的深化还会导致劳动力的有效供应进一步增加。中国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储备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也有助于中国保持低工资状态。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仍具有竞争力。事实上,加入WTO后,在某些行业,中国的竞争力会有所增强。过去,中国的一些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在海外市场上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加入WTO后,这些限制将逐渐消除。那些同样专门出口同类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感受到来自中国出口商的压力。但是,因为大多数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是逐渐被取消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利用这个机会重新调整它们的产业结构以增强它们的出口竞争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如半导体产品上会占有更大的优势。到目前为止,由外国直接投资推动的组装型产业(assembling-type industry)仍专注于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随着人力资源和技术基础的发展,中国将逐渐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这将给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南亚国家和比较贫穷的东盟国家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到下面的事实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已经从整体上进行了调整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它们已经开始出口那些与中国的出口种类不同的产品。例如,当中国向美国市场的出口以大批的服装、鞋和家居用品为主,以半导体及其相关产品为辅时,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却以半导体为主,以服装、鞋和家居用品等产品为辅。东盟4国(指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出口产品与中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它们正在将出口产品从服装、鞋和家居用品转向半导体及其相关产品。较贫困的东盟国家(如越南和柬埔寨)和南亚各国恰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和服装)上将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因此,中国与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之间并不总是竞争关系,即使其他国家与它有相似的自然条件。例如,中国与印度有着广泛的相似之处,两国都在基础资源领域占有比较优势。它们在某些出口市场上展开竞争,但它们双方也是互补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贸易的统计数据的说明,中国同印度的贸易在1995年到2002年间增长了4倍以上,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在同一时期却增长了5倍多。随着中国开放的扩大和南亚国家贸易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贸易增长仍具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
  在出口市场上,中国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力的提高。从1997年到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从占亚洲总额的20%增至24%,而东盟的出口份额却略有下滑。特别是在诸如服装和家居用品等非技术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东盟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对于东盟国家来讲,关键所在与其说是中国与日俱增的竞争力,不如说是它们自己的国内政策,这种国内政策对于促进结构调整以及对于提高那些不是与中国产品直接竞争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4.外国直接投资的转移是以损害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吗?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外国直接投资储备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2001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总计达470亿美元之后,2002年和2003年,中国每年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均超过了500亿美元,在流向亚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长。WTO成员的身份将继续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和商业环境的信心。中国有很多方面吸引着外国公司,如中国GDP的高增长、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有技术和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一个可预见的、更加良好的商业环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就已经从本地区的大企业集团那里引进了大笔投资。而东盟国家的决策者则宁愿把投资机会留给国内。而且,与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用于新领域的建设和开发相比,流入到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更多的是以兼并和收购的形式不断增加的。
  中国不断扩大的开放可能会提高其他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本,但它也为外国投资者包括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提供了最佳的投资机遇。例如,服务业(尤其是银行业、保险业、分销业、电信业以及专门服务领域)在不远的将来将提供许多的机会。制造业(如机械工具、电子设备、信息技术、制药以及生物技术)的结构调整将需要外国的资本、技术以及管理技巧。例如,印度已经开始投资于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并增加了对中国的计算机软件出口。技术出口国(日本、欧洲各国、美国)很可能在制造业和农业中获利。能源供应国(如印度尼西亚、某些太平洋岛国以及OPEC国家)和谷物出口国(如泰国、越南、澳大利亚和美国)也一样可以获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某些商品(如石油和钢铁)不断增加的进口需求,已经开始推动这些商品的国际价格的提升。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国的方式会与以往不同。进入到中国受保护的制造业中的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可能会慢下来,而投向服务业的投资有望迅速增加。即使在服务业,由于各种限制是逐步取消的,这也将放慢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速度。总体来看,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会有所增加,但不会骤然地增加。要知道,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竞争方面,中国与其他的亚洲国家相比,并不是在每一个方面都具有优势。例如,在银行业和法律制度领域,中国要赶上某些东盟国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谈到外国直接投资时,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国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海外投资者,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也有望进一步增加。截止2001年上半年,中国的公司已经在160个国家设立了6439个企业,并在贸易、自然资源开发、运输、劳动力服务和农业等领域的诸多项目上协议投资达77亿美元。许多中国公司正在增加海外投资以避开配额和其他的贸易壁垒,保障原材料供应和国外技术的引进。在许多领域,中方投资者用机器设备作为股本与当地合作者建立合资企业,而后者通常会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
  5.中国能履行对WTO的承诺吗?
  外国投资者将密切关注中国将怎样兑现其对WTO的承诺,尤其是在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法律框架、司法体系以及会计和审计实践等领域。这些都对中国政府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城市工人、专业人士以及农民也不得不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政府的性质和角色也将发生转变。过时的法律法规必须被废止或修订,而新的法律法规必须被引入以增加一致性和透明度。考虑到中国的国家规模,这些都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但是,在过去结构调整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中国还有机会在履行对WTO的承诺上取得进步。
  
  四、结论
  
  中国的开放已经持续了20多年。从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好处。中国加入WTO只是这个长期过程的一个延续,并且会进一步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双获利。此外,中国加入WTO是渐进的,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的破坏都是较小的。这体现在中国与其合作国都采用了阶段性的市场准入制度,并有安全措施做保障,虽然其中的一些措施对中国而言是带有歧视性的,但这些措施也可能损害提出这些措施的国家自身的利益。
  中国任何大规模的经济崛起都不可避免地对世界的生产、贸易、投资以及就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上寻求更多的新机会。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零和游戏;中国的开放将为其贸易伙伴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同样也会给国际市场带来更激烈的竞争。
  中国深化改革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中国需要改革银行体制,重构国有企业和农业经济,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开发其西部地区。从长远来看,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彼此国内改革步伐的竞争。在贸易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领域发生的事情不过是这种竞争的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