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4:42


     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江西一带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卫气;五月,脏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卧起惧早;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减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
    “夏之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多,万物华实。”立夏后天气逐渐转热,从传统中医理论上讲,认为此时利于人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夏、小满在农历四月中,称之为孟夏(夏之初)。此时天气渐热,植物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夏季万物处在蓬勃生长时期,天、地之气交合,人体内阳气旺盛,故夏季精神调摄,应合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恬静愉快心境,神清气和,“无厌于日”,切忌发怒,使体内阳气得以渲泄。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欲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著名古代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业余活动,力求丰富多采。有条件时,宜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调摄情志。
    祖国医学认为:“暑易伤气”,“暑易人心”。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视精神养生,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医书》中记载:“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因此,要使精神像含苞欲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术。

一、立夏养生(起 居)
    孟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酒,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能防止心病发生。并且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还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汗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的体温是通过汗的排泄来调整的。同时,汗还同尿一样,起着排泄体内废物、调节体液的作用。另外,汗能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可有效地防止细菌的侵袭,起着“屏障”作用。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汗,其实汗液本身是无臭味的,只是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衣服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臭味。因此出汗后要及时揩干换衣。尤其是婴儿和脚气病患者,汗是个大敌,不及时揩掉易患湿疹或斑疹,对婴儿要及时把汗擦干,抹一上些爽身粉。脚气病患者可在脚趾间塞入点脱脂棉球,保持通风干燥,可有效防止脚气病发作。一个人不出汗,对健康是不利的。每天在室外活动一下。出点汗然后洗个澡,这样便能使你顺利健康地度过炎夏。只不过如果运动量太大,出汗过多。造成身体新陈代泄过快,对身体的健康则有害。   
    立夏之际,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的大脑(尤其是体温中枢)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要防止“上火”,生活应当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切忌连续“作战”娱乐到午夜。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青果丸等清火药物。对清火药的使用要慎重.绝不能见了清火药就吃,这个不管用吃那个。那样会吃出病来,因此务必遵照医生辨症施治,对症下药。
    夏天到来之前对居室的布置也很重要。首先要全面打扫一下居室,该收的东西(如棉絮、棉衣等)要全部收人厨内,有条件的话,要调整好影响室内通风的家具,以保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风。其次要在室内在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设法减少或避免一些热源和光照;窗子应挂上浅色窗帘,最好是在窗户的玻璃上贴一层白纸(或蜡纸)以求凉爽。并且由于白天室外温度高,因此,如果太阳光强的话,可以从上午9点至下午6点把门窗关好,并拉上浅色窗帘,使室内的空气得到流动,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还有就是居室要加强消毒。由于此时病菌繁殖很快,造成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增多和流行,所以居室要经常用适量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另外,由于传播病菌的媒体主要是苍蝇,因此,消灭苍蝇,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1、中医此“心”非彼“心”
    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但是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是不一样的。西医认为人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用。而中医则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中医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人的心理因素。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心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2、立夏心要静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有些人平时温文尔雅,不急不怒,可到了夏天,却变得性情急躁,常为小事大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精神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立夏”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在夏日来临之际,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晷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并留有一定余地。业余时间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让机体和思想获得充分地放松。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以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戒躁戒怒,努力培养自己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心态。要如《内经》所说“更宜调怠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做到心静。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会身肌肉,并产生深呼吸效果,使血中的氧含量增加。同时,笑可锻炼心肺功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增强,并能刺激各种激素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此外,笑还能振奋精神,消除烦恼,使人放松。所以,笑口常开也不失为安渡夏季的一剂良药。  
    3、“立夏”后要午休
    “立夏”后昼长夜短。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人们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是应增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的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还有在“立夏”之后,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加之晚睡所导致的睡眠不足,因此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对中青年人来说中午不能“午休”的,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以防“夏打盹”。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长时间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发生疾病。
    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资料表明,午睡可预防冠心病,对预防心肌梗塞也有积极作用。一般来说睡一个小时为宜。因为睡眠的过程分为浅睡和沉睡两个阶段。浅睡阶段一般为40~70分钟。随着睡眠的加深。人就会进入沉睡阶段。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在沉睡阶段时,脑部血量减少,呼吸频率减缓,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也相对减弱。这时,一旦醒来就急忙起床去工作或学习,脑部供血量不足,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睡醒后要再稍微躺10分钟才起床为宜。一些人午睡采用坐姿,即扒在工作台上或教课桌上,是不利于消除疲劳的。因为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全身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减慢,头部供血减少,人醒来后,会感到头晕脑胀、耳鸣、腿软、视线模糊、面色苍白等大脑缺血、缺氧症状,伏在桌上休息,使眼球受压,眼压增高,易诱发眼疾。为了保证午睡质量,午餐时不宜饮酒、喝咖啡、浓茶,以免兴奋而难以人睡,并且不宜餐后倒头便睡。应活动10分钟才就寝。午睡应采取平卧姿势,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
    夏日午睡尽管很重要,但却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益处。医学家经研究发现:有些人因身体状况与健康人的差异不适宜午睡。如惠有低血压疾病的人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不适宜午睡。因为午饭后血液汇集到胃部较多,脑部血流较少,相对缺血缺氧。以上两种人因低血压和循环障碍对脑部血流多少缺乏像健康人一样的调适能力。所以.若饭后就午睡,全身血液循环缓慢,脑部就会因血液汇集到胃部而相对缺血缺氧,结果睡醒后头晕脑胀,根本没起到休息的作用。若不午睡而保持日常活动。就可以通过周身迅速的血液循环将四肢等其他部位的血液“调集”到脑部,弥补脑部缺血。
    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宜午睡。因为年龄较大的老人往往发生了动脉硬化,而饭后由于营养的吸收血液粘滞度较高,若再午睡,血流缓慢,这些“有利”因素就给中风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体重超过标准20%的肥胖人也不宜午睡。因为饭后午睡正是脂肪储存的好时机,而饭后适量活动。就可以避免继续肥胖。所以这种人尽管通过午睡过可以恢复体力,但体重的一天天增加却使身体后患无穷。

二、 立夏养生(运动)
    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属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则合忠履孝,辅义安仁;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彻环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逆之则肾心相争,水火相克,火病由此而作矣。”
    根据以上养生理论,夏日养生之法应当以益肝补肾,养肺澄心为原则。现将适合此节:气的功法介绍如下:
    1、修养心脏功法
    《黄庭遁甲缘身经》中原文:“且夫心者夏之用事也。天地气交,万物华结,亥寝丑起,无厌于养,英成实长。夏之德也,逆之则伤心。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静思吸离宫之赤气,人口三吞之,以补呵之损,植其灵府。开心穴,饵离火,涩玉女,神平体安,众殃不害,金火不能伤,治神之灵也。”
    具体方法:此功法于农历四、五、六月的弦朔日的清晨,面朝南方端坐去除心中杂念,叩齿九次,然后将口中津液鼓漱三次,意念中想南方有红色气体从鼻入口中,并将此气与口中津液一起分三次咽人丹田。此功法使人在夏天神平体安,增强心脏功能而不伤及肺脏。
    2、呵宇气决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中原文:“治心脏用呵法: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呵之,皆调气如上,勿另耳闻之;然后呵之。心有病,用大呵三遍,细呵十遍,主心家烦热,一切损闷疾差止。过度损。”
    具体方法:此功法大致略同六字养生诀的呵字呼气法。要求呼吸要缓和深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度。先用力呵气三遍,然后再全身放松,轻轻呵气十遍,可治心脏各种疾病,去除夏日里心中的烦热。此功法适于四、五月行之。
    3、立夏四月节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坐功:每日以寅、卯时,闭息瞑目,反换两手,抑制掣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风温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腑肿,手心势,喜笑不休,杂证。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天气由温和转向炎热,阳气盛极,万物旺盛而壮,人体的生理活动更加活跃。本法以“立夏”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立夏时节锻炼,可于立夏时开始,炼至小满为止。立夏时节人体疾病多表现在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横行至腋下三寸处,又上抵腋下,沿上肢内侧中线人肘,过腕,至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另有支脉从掌中分出后,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其主要病症有心悸、心烦、精神失常、胸胁胀满,上肢痉挛、手心热、腋肿、面赤、目黄等症。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症,大多属于此,坚持以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静坐于床上,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手心向外,十指交插抱住膝盖向内用力,膝部向外用力,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因风湿滞留经络而引起的各种肿痛,肘臂痉挛、胸腹肿涨、手舞足蹈,喜笑难以控制等杂症。 
    4、呵宇补心功
    适应病症: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塞等心经疾患。
    具体方法:呵,读(Ke)。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去除心中杂念,缓慢深长地吸气,然后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5、太阳观想功
    适应病症: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等症。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两太阳穴,可促使大脑气血循环调整大脑的生理机制。
    6、站桩排湿功
    适应病症: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臂侧平上举至体侧90度,手心向前,手指展开自然伸直,意念想十个手指。每次站20分周.每天早晚各站1次.
    7、夏季锻炼办法多
  天气热起来,正好对孩子进行“三浴”锻炼。也就是每天多通风,让孩子开窗睡觉,进行空气浴。带孩子到户外进行日光浴,夏季在每天早9:00左右为宜。日光中的红外线照到皮肤上,对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紫外线照到皮肤上,可使全身功能活跃且循环加速,并能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此外尚有杀菌消毒作用。1岁以上的小儿可直接在阳光下进行。小婴儿可以在树阴下进行。还有就是水浴,天气热了,孩子们正好可以在水里多玩儿一会儿,注意水温在35℃左右,一边洗澡,一边游戏,洗澡要天天进行,不只为了干净,还为了增强体质。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淋浴,这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锻炼,注意喷头不宜高于孩子头顶40厘米。

三、立夏养生(饮食)
     (一)饮食低脂宜清淡
    “立夏”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如《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代孙思邈也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盛夏酷暑,人体出汗多,需补充水分,以保持机体平衡。人们除用开水外,也常饮些饮料来清暑消渴,清心醒脑,生津除烦。当然,大多数人喜欢冷饮,图个爽快,但是,选用饮料,也应因人,同时因地合理享用。目前市场上的饮料主要有糖类、糖盐类、中草药类三种,在高温环境的劳动者宜饮用糖盐类饮料,气虚津少的人喝中草药类饮料为宜。而对于婴幼儿,中老年体弱者,切不可贪吃冷饮,以免骤冷骤热,使机体平衡失调。
    夏日炎热,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相对减弱,为此,保证胃肠功能正常,选用食物滋养补益,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
    中医认为“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些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卫气;五月,脏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卧起惧早;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减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二)立夏“尝新”有道理
  在我国,很多地方有立夏“尝新”的风俗,就是在这一天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这种做法对人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对小孩子,在立夏这一天合理地调配饮食,可以给一个夏季打下一个健康的基础。这一天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竹笋、樱桃、麦仁、蚕豆等。还可以吃一点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开胃。
  生活习惯要良好在进入盛夏以前应做好生活上的准备工作:一是给孩子把过长的头发剪掉;二是少给孩子用尿不湿,到了盛夏就可以做到不用;三是培养孩子自己睡的习惯,而不是大人抱着、搂着;四是为孩子选购一款质地好、又透气的凉席和枕席;五是要让孩子养
成饮白开水的习惯。水果、蔬菜一定要跟上,可以适当减少牛肉、花生、豆腐的摄入量,而相应增加酸奶、紫菜和鱼类的摄入量;六是有好的卫生习惯,孩子的衣服天天换洗,用品、玩具经常消毒,环境打扫干净,避免生蚊蝇。
    (三)立夏时节养生菜单
    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不可过食或滥食,否则,会伤害胃肠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发生腹泻等病症。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多吃鱼、海参、芝麻、豆类、小米、玉米、红薯、核桃、山楂、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泥鳅也是适宜夏季食用的食品。泥鳅的肉质细嫩,味美富于营养,据测定,其含蛋白质高于一般鱼,肉类,含氨基酸更高,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l,维生素A和维生素C,也含高钙等微量元素,被誉为“水中人参”。夏季多食泥鳅有助于小孩生长发育,老人多食泥鳅,可抵抗血管衰老,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有抑制缓解作用1中医认为,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泥鳅滑液还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
    夏季里,蔬菜市场琳琅满目,其中以黄瓜与西红柿最具有保健作用。西红柿甜酸适中,烹调凉拌都鲜美可口且营养丰富,其中含维生素c最多,而且不容易被烹调破坏,据计算,成人每天吃300克左右的西红柿,基本可以满足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西红柿也是一种良药,其中的维生素C对控制和提高机体抗癌能力有明显作用,中医认为,西红柿有生滓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黄瓜纤维素丰富,食之能促进肠蠕动,通利大便和排泄肠内毒素等,另外,吃黄瓜还可以降低血脂,并且鲜黄瓜中的丙醇二酸还具有减肥的作用。
    (四)食疗方
    1.荷叶凤脯
    配料: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千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此方具有清芬养心,升运脾气之功效。可作为常用补虚之品,尤适宜夏季食补。
    2.鱼腥草拌莴笋   
    配抖: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鱼腥草摘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l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葱、姜、蒜择洗后切成葱花、姜末、蒜米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蕾油、畴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痰之功效。对肺热咳嗽,痰多粘稠,小便黄少、热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3.桂圆粥
    配料: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此方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补调等症。
    注意:喝桂圆粥忌饮酒、浓茶、咖啡等物。
    4.美颜茶
    配料:青果、龙眼肉各5克,枸杞予6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青果、龙眼肉、枸杞予加冰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此方具有美容功效。主治颜面无容,皮肤易老。
    5.猪脂姜酒饮
    配料:猪脂、生姜各30克,黄酒60克。
    做法:将生姜水煎取汁,加入猪油、黄酒,文火煮沸约一小碗,分三次温服,每日1荆。
    此方具有荚客功效,主治体虚,皮肤枯槁无光泽。
    6.薏苡百合粥
    配抖:薏苡仁50克,百合10克,白糖或蜂蜜各适量。
    做法:洗净薏苡仁、百合,加适量水微火煮l小时即可,也可加白糖蜂蜜调食之。   
    此方具有精肺去湿之功效,主治雀斑、痤疮、湿疹。
    7.鸭肉冬瓜汤: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上四味与芡实、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味精即成。当菜佐餐,食肉饮汤。有滋阴养肝,健脾利湿的功效。
    8.黄鳝饭:黄鳝150克,生姜汁10毫升,粳米500克,精盐、花生油各适量。将黄鳝宰杀,去内脏,去骨,洗净后切成片,放碟内,以生姜汁、精盐、花生油拌匀。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减少一半后,放入黄鳝于饭上,继续煮至饭熟即成。有补益肝肾,调中健胃的功效。
    9.生脉饮: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5g,煎水当茶饮,老少皆宜,可益气养阴,是出汗较多的夏季最佳饮品。另外,还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10.益气养心粥: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四、立夏养生(房事)
    进入夏季,按照我国古代的房事养生原则,便应该开始适当控制性交次数了。因为天气日渐炎热,需要强健的身体才能适应这种气候,从而抵御各种病害的侵袭。
    古人认为夏季应当半个月一泄精。古人所说的泄精与性交不是一回事。因为古人认为性生活应当是多交少泄的。可是现在由于工作压力大或是扰乱心神的事情太多。不要说交而不泄,就连不交而泄也大有人在。所以一进入夏季首要任务便是要加强固精的修炼。在此我向大家介绍古人的固精秘诀,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此法名为“金丹秘诀”,《勿药元诠》中记录原文如下:“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戌亥二时,阴旺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八十一,半月精固,久而弥佳。”歌诀中所说的意思是,一只手兜住阴囊另一只手摩擦,左右手交换各摩擦八十一回,可以使真阳不走,起到固精的作用。此法应当晚上九点至夜里一点练习,因为此时是阴气旺盛阳气衰弱的时候,此时用一只手兜住阴囊从下往上摩擦,另一只手从肚脐往下摩擦,左右手交换,分别做八十一次,半个月便可以起到固精的作用,时间长了则效果会更好。
    这一方法对治疗阳痪早泄很有效果,另外,对于阴茎短小之人.也有改善之功效。一般经常摩擦后,可使阴茎变大。所以这一方法也被医学上治疗男性疾病广泛应用。这个方法简便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