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超女火过易中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25:35
于丹新书《〈论语〉心得》首印量超过《品三国》
太原新闻网   2006-11-30 07:57:59 来源:山西商报

北师大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阅读《论语》心得的讲稿,日前由中华书局结集成《于丹〈论语〉心得》出版。该书首印达60万册,超过了易中天《品三国》55万册的首印量。11月26日,于丹携该书来到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与读者见面并签售。签售从下午两点左右开始,至晚上10点左右签完最后一本书。在8个多小时的签售时间里,于丹共签了1.3万册书,这刷新了中关村图书大厦单日单本图书的历史销售纪录。
于丹:我讲孔子不求权威
在《于丹〈论语〉心得》中,于丹将《论语》分成“人生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等七个部分,在讲述自己阅读《论语》心得的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以及现代人所遭遇的心灵困惑,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论语》。比如她在讲“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时,将“小人”理解为“小孩”,自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着相同的心性,有时候可能让男人捉摸不定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她对孔子“以德报怨”的理解。
然而正是这种充满个性色彩的讲解,招致了部分读者的质疑,有读者认为于丹曲解了《论语》。对此,于丹解释说:“我讲论语只是在讲一己之心得,我不认为自己是在解读《论语》。我讲孔子肯定不是最权威的,但我认为是最真诚、最朴素的。”于丹认为,古人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顶礼膜拜,而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人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
于丹说,她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就像一口奇特的‘问病泉’,一下子泡进去,就知道自己这疼那痒,问病寻药。”于丹谦虚地说,以她的学养和阅历,真要作《论语》的讲解和辨析是“万万没有资格的”,“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百家讲坛:个性讲解抚慰人心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介绍说,《百家讲坛》早就定了《论语》的题目,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讲人。“此前于丹一直在央视10套做策划顾问,是很多电视人的朋友。她的口才很好,又有古典文学的专业背景,我们就觉得于丹有这个潜能,就让她来试试,结果一试就一锤定音。”对于当天火爆的签售场面,万卫在感到惊喜的同时,又自觉是在情理之中:“当初我们在确定开讲《论语》的题目时,就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社会风气一片浮躁、人心充满困惑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从古人那里汲取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万卫认为,《于丹〈论语〉心得》就是一个具有感应功能的“心灵按摩器”,它深入到读者心中,敏感地把握内心的不适,及时地给予心灵最妥帖的抚慰。
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认为,在当前“国学热”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读者对于中华传统经典普及读物的内在需求在不断加强。“尽管解读《论语》的书市上并不匮乏,但它们多半刻板而拘古,充满了学究气,说教味道过浓,读者自然就不忍卒读了。于丹的高明之处在于,她讲《论语》从个性的情感出发,像老朋友一样,将阅读《论语》的心得参合自己的经历向你娓娓道来。”李岩认为,于丹个人化的讲解难免存在瑕疵,要想真正理解《论语》,那么最好去读原著,这也算是促进民众阅读经典的可行路径。
读者:听她讲解是种享受
在和平里医院工作的张姓女读者一大早就来排队买书,一下子买了五本书,她说不仅自己读,还要寄给天津当老师的妹妹。在她看来,于丹的演讲声音洪亮,讲道理深入浅出,让人沉醉其中。“她的讲解听着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做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并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受益匪浅。正像于丹所说的:真正的经典从来都是贴近人心、以人为本的,那些深奥的、灰色的,永远不会是经典。”
同样因央视《百家讲坛》而众人皆知的学者易中天,在收看于丹谈《论语》心得后认为,于丹讲述的孔子是一位链接着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