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育儿期操作有难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0:23

从心理学角度说,5岁前主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孩子最依赖母亲,需要母爱的程度远远大于父爱。6岁以后,孩子有了逻辑推演能力,更需要父爱。

  ■每天都要闻妈妈的味道

  “要饭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是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工作这些年,张纯曾接到很多求助者的电话,他们往往存在心理疾病,严重者还有自杀倾向。张纯说:“从救援中心接到的电话来看,60%至70%的有自杀倾向者,都是因为原生家庭依附关系没有建立好,以及母爱缺失造成的。”

  张纯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孩子从出生到3岁,有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至3个月,刚刚出生的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会感到陌生,此时孩子需要通过母亲、父亲和其他家人的拥抱来感受周边环境,增强安全感。那些长大后不喜欢跟人接触,到陌生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人,大都与这个时期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有关。

  第二个阶段是2岁半左右,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调皮了。你让他吃饭,他偏不吃;你让他洗澡,他偏要“躲猫猫”;你要帮他穿衣服,他偏要自己穿…… 张纯说,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认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会对孩子将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第一反抗期的张力越大,等到孩子青春期(叛逆期)的张力就越小。2岁半的孩子既想独立,又害怕离开大人,虽然不听话,但希望通过母亲的体味获得安全感,孩子非常需要母亲在身边陪伴和玩耍”,张纯说。

  在张纯看来,因为母爱缺失,很多孩子特别爱生病。“有些家长抱着孩子,经常黑白天地往儿童医院跑,医生检查的结果是‘病毒性感染’,但又说不出是什么病毒,就是所谓的无名高烧。挂点滴之后,孩子很快就好了,但没过多久又生病了。在我看来,这与孩子缺乏安全感所引起的焦虑、痛苦有关。”

  现代社会,有些年轻人为了打拼工作,不得以将一两岁的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顾,早出晚归很难陪伴孩子,有些母亲只能在周末休息时,将孩子从老人家里接回自己家。

  “孩子完全由老人带,这是大忌。至少让孩子知道他是有妈妈的,孩子饿了知道有妈妈在,孩子想撒娇了有妈妈安慰,即使每天再忙,也要让孩子闻闻妈妈身上的味道,让孩子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张纯说,从心理学角度说,5岁前主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孩子最依赖母亲,需要母爱的程度远远大于父爱。6岁以后,孩子有了逻辑推演能力,更需要父爱。10岁前,和睦的家庭生活对孩子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委员赵静的建议,张纯表示非常支持,从独二代的角度考虑,母亲在其5岁前给予更多陪伴和照顾,可以减轻孩子的孤独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母爱的孩子,身心发育都会比较健康。

  ■孩子90%以上素质由妈妈决定

  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刊登了一则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我”就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18岁女孩刘亦婷,她在备战高考阶段同时收到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4所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免去了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消息借助网络,立即传遍全国,新华社向全球发了通稿;数十家媒体争相采访刘亦婷和她所在的学校;无数中学和小学的老师们,自发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刘亦婷的故事……2000年8月,刘亦婷的母亲、继父共同出版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并且起了一个非常用心的副题——“素质培养纪实”。书中没有太过庞杂的教育理论,而是详细记录了一个出色女孩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于其早期教育的具体做法。正是10年前的这本书,让中国太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看到了希望,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十年间,每当提到早期教育话题,稍作研究的父母都会被“指引”到这本书上。2007年9月,这本书已经印刷了第75次,封面上特别加上了“增订本”字样。

  2007年6月,另一本与早教有关的书《神童不神》上市后轰动一时,书中讲述了21世纪的育儿新经验——同样提到了“早教”的概念。在书里,作者详细介绍了一个名叫孙优的孩子,在两岁7个月的时候,可以背完元素周期表,认读近4000个汉字,辨认十几种图形、二十多种颜色、读出400多首儿歌,还能从书中挑出几个印错的字,此书的作者就是孙优的父母,他们同样受到了刘亦婷故事的启发。

  当你深入了解“早教是个什么玩意儿”时,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你会发现,无论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是《神童不神》,刘亦婷、孙优的父母都借鉴了西方的早教经验,最为经典的就是卡尔·威特教育理念。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课,直到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刘亦婷、孙优,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出生时并没有过人的天赋,孙优的父母都是大龄青年,卡尔·威特出生后被认为有些痴呆。但正因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注重早教开发,让他们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天才。

  “3岁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教育、学习决定其一生。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纽约时报》、亚马逊网络畅销书《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提到,科学研究显示,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第一年末时,婴儿脑重接近成人的60%,到第二年末时,婴儿脑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3岁前,无论是生理和心理方面,家长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孩子脑力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委员赵静的建议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介绍:“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Head Start’(头脑启动)计划,针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开展研究;在新西兰,制定了以前首相名字命名的‘普鲁凯特计划’国家行动计划,主要研究0-3岁儿童早期教育;在秘鲁,建立了3岁前的‘娃娃之家’工程。在我国,北京市人大已正式通过了《北京市学前儿童教育条例》,该条例中规定:‘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与国际早期教育接轨。”

  赵静说,如果3岁前的孩子都能很好地接受早期教育,这比把孩子交给文化程度不高的保姆,养育方式陈旧的老人,更为科学,“最了解孩子的人,还是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