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有资格称“军事家”吗-信力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8:31:25

2010-03-14 | 斯大林有资格称“军事家”吗

 

    

斯大林一向被称为伟大的军事家,其军事成就就在于二战打败了希特勒。然而,二战中斯大林在军事上的败着也是触目惊心的。大家都知道,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军处处被动。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丧失了250万军队,2.2万门大炮,1.45万架战机。

苏军所以有这么大的损失,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斯大林固执己见,不往苏德边境增兵加强戒备。因为斯大林不想给德国以发动战争的借口,而且苏联需要时间准备战争。另一方面,斯大林也一相情愿的认为德国不会这么早发动战争,尽管当时不论是苏联间谍还是英美情报机构都截获了大量关于德国进军苏联的情报。甚至连进军苏联代号为“巴巴罗莎”计划的副本都由罗斯福无偿送给斯大林。但斯大林却认为是英美策划苏联卷入战争的阴谋。或许在当时很难辨别真伪。但德军在苏联边境线上大量屯兵,铁路,机场,战地医院的大量修建也没有引起斯大林的警觉。尽管当时朱可夫等军事将领已经感觉到了战争的逼近,但斯大林没有听从任何劝说。而且禁止边境线上任何调动,原因还是防止“挑衅德军”。6月21日晚,德军的调动引起了苏军的不安,就在斯大林紧急命令苏军进入战争警备的时候,德军发动了战争,时间是6月22日4时,苏军措不及防,飞机还没起飞全被炸毁在机场。军舰炮口还没调好已经沉入海底。大量的军火库被炸,运输车被毁,苏军顷刻间不仅丧失了制空权,而且失去了机动能力。一线阵地顷刻间崩溃。苏军节节败退。丢城失地。德军顺利攻入苏联,并且占领基辅俘虏苏军50万!围困列宁格勒。德军的包克元帅已经看到了莫斯科红场上的红星。克里姆林宫里也留下了德军炸弹炸过的弹坑!百万德军兵临城下!

那么斯大林又为什么如此固执己见呢?

这首先是因为斯大林对希特勒的误判。斯大林怎么也不相信希特勒会进攻苏联——他的理由有二:其一是德军无法解决的过冬衣服被服问题。斯大林认为,德国对苏联开战,士兵不可缺少的就是冬衣--羊皮袄。而且需求的数目极大,估计在600万件以上。一旦德国决定进攻苏联,那么希特勒就会下令德国工业部门开始生产羊皮袄,而且是几百万件,这将会很明显的反映到欧洲市场上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苏联情报部门收集并仔细分析欧洲绵羊的数量、养殖和屠宰的情报,以及欧洲绵羊市场动态甚至是羊肉价格的情报。此外,苏军情报部门密切注意德军的后勤保障情况,但是,在德军那些准备入侵苏联的部队的军需库里未发现有大批量的皮袄。其二是德军的油料和燃料问题。斯大林认为:德军要进攻苏联,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必须的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那么德军就必须更换原有的油料和燃料,换上抗寒性能的油料燃料。但是据苏军情报部门多方面情报报告,德军的武器枪支的油料,大至飞机坦克的油料燃料,甚至是打火机、提灯的燃料尚未更换,还在使用原有的油料燃料。

其次是斯大林根本不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在整个卫国战争时期,他没有到过一个战线的区段,也没有到过一个解放了的城市,除了在前线局势稳定时刻曾经坐车到莫扎伊斯基公路(在莫斯科)短短地兜了一回。而对这次出行却写了不知多少异想天开的文学作品。然而,斯大林仍直接干预作战过程,发布命令,这些命令根本不考虑战线该段的实际情况而不能不造成人员的巨大损失。可以举一个典型的事实说明斯大林如何领导前线。1942 年,哈尔科夫地区苏军遭到了极端严重的局面,前线的将领当时通过了停止包围哈尔科夫的正确决定,因为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继续进行这一战斗,将会对苏军造成严重的后果。当这些将领向斯大林报告此事,说情况要求改变行动计划,以免敌人消灭苏军集中在一起的大部队。斯大林一反常识,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他命令苏军继续进行包围哈尔科夫的战役,而当时苏军许多兵团已面临包围受歼的现实威胁。据赫鲁晓夫揭露,他打电话给华西列夫斯基,对他说,“请拿起地图,华西列夫斯基请给斯大林同志看看情况是多么的复杂。”要知道斯大林是按地球仪计划战役的——他的确常常拿著地球仪,在上面寻找战线的。赫鲁晓夫当时对华西列夫斯基说∶“拿地图给斯大林同志看,在目前情况下,已不能继续原来的战役。为了事业的利益,应修改原来的决定。”华西列夫斯基对赫鲁晓夫说,斯大林早已研究过这个问题,并且他华西列夫斯基不能再向斯大林谈这件事,因为斯大林不再听取关于这一战役的任何意见。在和华西列夫斯基谈话后,赫鲁晓夫又打电话到斯大林别墅,但斯大林不接电话,由马林科夫来接。赫鲁晓夫对马林科夫说,他从前线打电话,想亲自同斯大林谈话。斯大林通过马林科夫告诉赫鲁晓夫,他应该跟马林科夫谈。赫鲁晓夫再次表示想亲自向斯大林报告前线的严重情况,但斯大林认为没有必要听电话,再次要他通过马林科夫同自己谈。用这种方式“听取”了赫鲁晓夫的请示后,斯大林说∶“一切照原来的办”。结果呢?结果德国人包围了苏军部队,使其损失数十万士兵。

然而,战后,斯大林为了捞取军事家头衔,开始攻击许多在战争中作出贡献的将领,因为斯大林不同意将前线上的功绩除了他自己以外,归功于任何一个人。譬如,斯大林多次对朱可夫进行贬低,赫鲁晓夫还揭露:斯大林曾对他说,“你总是称赞朱可夫,可他不值得如此赞扬。有人说朱可夫在战役开始前,总是抓一把土闻一闻,然后说‘可以开始进攻’,或者相反地说‘不能按计划进行’。”赫鲁晓夫回答道∶“斯大林同志,我 不知道谁这样说,这不是事实”。看来,这是斯大林自己这样说的,以便降低朱可夫的军事才能和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斯大林自己非常用心地来渲泄自己是个伟大的将领,千方百计地向人们灌输这样的说法,即苏联人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获得的一切胜利与他人无关,都应归功于斯大林的勇敢、果断和天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之初,斯大林还有撂挑子的嫌疑。沃尔科戈诺夫在他的《胜利与悲剧》中转介绍了米高扬的回忆说:“他(指米高扬——引者)在回忆录里说,莫洛托夫、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贝利亚、沃兹涅先斯基,还有他,米高扬(引者按:贝利亚、沃兹涅先斯基二人当时连候补政治局委员都不是,但贝是斯手下第一或第二名的实权者,沃大概是日丹诺夫引荐给斯的新政治明星,己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了),决定向斯大林建议成立国防委员会,把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它手里,国防委员会应由斯大林来领导。”然后便是直接引用米高杨本人的回忆文字说:“大家决定上他那儿去,他当时在近郊别墅里?这时,莫洛托夫说,斯大林这样垂头丧气,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趣,丧失了主动精神,心情很坏。沃兹涅先斯基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他说:‘维亚切斯拉夫(即莫洛托夫——引者),你来领头.我们跟着你。’他的意思是如果斯大林仍旧是这样一蹶不振的话,那就由莫洛托夫来领导我们,我们就跟他走。(引者按:沃兹涅先斯基在无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于1949年被捕,1950年被杀。)我们相信我们能组织好防御、能够真正地大战一场。我们并没有什么消沉情绪。我们来到斯大林的别墅。他正在小饭厅里,坐在圆椅上他看着我们,问道:‘你们来干什么?’他的神色有 点奇怪,他提的这个问题也有点奇怪,要知道本来应该是他来召集我们的。莫洛托夫代表大家说,应当集中权力,以便迅速地解决各种问题,尽快把全国都动员起来。这样一个机构应当由斯大林来领导。斯大林惊异地看了大家一眼,没有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好吧’,他说。”(《胜利与悲剧》下册,第172—173页)看了这一幕,我们或许会对他天才军事家的头衔打点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