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类生存空间更为宽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7:09

为了人类生存空间更为宽阔

张赐琪的博客 发表于 2007-5-28 11:05:00

    中国目前有各派宗教信徒约一亿多人。其中佛教徒、基督徒和伊斯兰信徒占最大多数,且发展迅速。如何使不同宗教信仰者和睦共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

  对不同宗教的误读,难免受到历史和自身见地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之大自不待言。经由五十年革命运动的洗礼,佛教与其它传统宗教一样,进入了休眠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现实中的佛教在努力找回自己的真实生命力,大力弘法布施,无奈泥沙俱下。一些寺庙靠求签问卦卖门票,与红男绿女一道做起了发财梦,甚至烧一柱高香有收费几千大洋的。这些怪异现象难免为世人诟病。  

 

  基督教在革命年代也几乎销声匿迹。近3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人的价值观日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又重新发展起来。现实中的基督徒大多安分守己,教堂也给人宁静庄重的感觉。但“洋教”在中国历史上曾被长期排斥贬抑,至今影响着国人对它的态度。《圣经》中某些超自然的表述,也很难为唯“物”是从的人们所接受。

 

  然而,在寺庙中烧香叩拜,求一己之财利的僧人香客,未必都是真信徒。

 

  《圣经》中的许多故事,在简单文字的背后,常蕴涵深邃的道理,要透过去读,方能会意。

 

  可惜,我们常自以为是地将有限的认知当作事物的全部,并以此出发来评判、论断他人,以至别宗别派,难免离事物的本质相去甚远。

 

  一位对宗教颇有研究的友人如是说:若追根溯源,各宗各派其实都是相通的。惟其“相通”又“和而不同”,才能生生不息流传至今。若怀有平等宽容之心,坐下来来认真探究,定会发现原来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弟兄姐妹。在追求宇宙真理、生命真谛的跋涉中,条条大道通罗马。

 

  依从这样的思路,我想到了“十诫”、“因果律”、“生死观”、“肉体与灵魂”、“现世与永恒”等话题,通过比较研究,或许还会发见更多的相符点和未曾明了的道理。

 

  的确,在日益趋善、趋同的社会,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是单一存在的力量。

 

  面对今天全球60多亿人口中约有50亿宗教徒的客观现实,面对宗教不断被劫持并被利用于暴力正当化的悲惨事件,更多的人意识到:个人和宗派的力量既不能自足,也不是绝对的存在,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彼此认同、互相融合才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只有当各宗派携起手来,共同解决战争、贫困、疾病和教育等问题的时候,才是世界和平的真正实现之日,也是 “万宗归一”之时。

 

  一个鲜明的事实是,今天世界的问题,不是伊斯兰的问题,不是基督教的问题,也不是印度教和佛教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有共同的目标, 采取共同的行动,寻找共同的道德标准来终止正在以宗教名义发生的暴力和彼此的攻击,从而抚平由此导致的创伤。基于此,1970年10月,由日本宗教联盟和美国基督教界人士共同发起,在日本京都召开了世界宗教和平大会成立大会。三十多年来,它不断呼召各派宗教信徒携手同心,实施“世界和平行动”。

 

  一位非洲的朋友说,在西非的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他们与政府首脑对话得知,是穆斯林和基督教领袖的工作,卓有成效地在冲突各方中建起了对话的桥梁。

 

  2006年初夏,伊拉克处于对立状态的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十几位领导人在火线发表了呼吁和平的共同宣言,强调“无论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我们都不能接受普通人被杀害的现状”。此外,处于内战状态的斯里兰卡佛教与印度教的领导人,也共同发表了要求“停止内战恢复和谈”的声明;苏丹境内的伊斯兰教领导人与基督教领导人亲切握手并称“希望在达尔富尔乃至苏丹全国建立一个对话框架。”

 

  在欧亚大陆,部分受艾滋病毒严重感染的地区,人们正经历着激烈的生死搏斗。在这些地区,无论是教堂、清真寺还是佛教寺庙, 许多宗教徒正在携手帮助感染者进行艾滋教育和社会救助……。

 

  更多的人从自身的宗教体验中,寻找到一种必要的行动依据———人类的生存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同他人和谐地相处。因此,当我们透过别人看到自身信仰之力量时,就会突破个体或宗教组织本身的局限,进入人类世界更为宽阔的生存空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