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软件变革知识传播方式  网络教育 网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3:13

    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产生发展与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密切相关。六度分隔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简单地说,六度分隔理论认为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社会性软件的特点就是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

  关于社会性软件的理论基础六度分隔,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很玄妙的理论引起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电脑科学家的关注,他们发现世界上许多其他的网络也有极相似的六度分隔结构,如经济活动中的商业联系网络结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甚至人类脑神经元结构,以及细胞内的分子交互作用网络结构。另一方面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人与人之间的“弱链接”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性软件概念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但使用网络软件进行交流,是伴随互联网络产生就出现的。早期网络中的社会性软件包括Email、Usenet newsgroups、Chatroom、Instant messaging、Bulletin boards、Multi-user games等,这些社会性软件功能比较简单,主要完成了通讯交流的功能。最近的社会性软件正发生着激动人心地变化,它们包括UUfriend、Meetup、Blog、Wiki等,功能趋于完善,涵盖从个人导向到群体导向,从简单的通讯到群体的网络协同作业,以及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等众多方面,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社会性软件按其所体现和促进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显现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显性社会性软件和隐性社会性软件。显性社会性软件直接促进某种程度人际互联关系的构建和发展,而隐性社会性软件则是在完成某种作业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了人际关系的生成。

  社会性软件对知识传播提供了极度友好的支持,跟学习的发生、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对应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采集环节,由于社会性软件本身将人与软件功能集于一体的特点,使知识和信息的采集变得十分的可行和便捷。例如通过QQ、IM可以达到及时联络交流的目的,通过BLOG可以很快挖掘、发现网络领域专家以及专家所关注研究的内容,通过RSS,利用新闻阅读器可以大大提升信息获取和知识更新的速度。

  社会性软件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也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工具,如BLOG、WIKI,方便记录,易于整理,还有便于携带的作用,无论你身处何处,通过网络都能够进行记录、思考、整理。社会性软件对隐性知识的支持融合于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中。总的来说,社会性软件正在变革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