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40:19
 “还有没有一场露天电影?在银幕的下面孩子们做着游戏,在电影的里面有人为她哭泣。城市里再没有露天的电影院,我再也看不到银幕的反面……”这首歌名叫《露天电影院》,听到这首歌时不禁想起了儿时看露天电影的情形。

那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公社(后来改成乡政府)连个电影院都没有,所以要看电影只能是露天的。全公社好像只有一名放映员,每到有片子到来时就要提着两个铁箱子和放映机去各村巡回放映。

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所以电影放映场所在公社办公楼门前的农贸市场。公社的办公楼是一座两层的小楼,前面有一围廊。放映时从二楼垂下电影屏幕,然后在农贸市场中间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摆上一张桌子,上面安放好放映机,放映员就站在旁边操作。那时候,公社里并没有通电,所以放映机要用小柴油机来带动。现在,乡政府中心已经搬迁到新的地方了,原来的地方早已荒弃了。

一到有电影放映时,我们就会带着一个小马扎或者小凳子小椅子,去抢占一个好位置。其实也不用真的去抢,因为我们村人口并不是很多,那时应该只有几百人吧。那时放映的片子都是革命题材的,比如《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红孩子》之类的。我们小孩子们最喜欢跑到放映机前挥动稚嫩的手,看着各种影子映在白色的屏幕上。那时候,对白色屏幕上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的影像非常好奇,所以便跑到屏幕的背面去看个究竟,发现影像都反了。

后来,公社建了一座电影院,从此就不再露天放映电影了,除了一些偏远的村子请放映员前去放映外。小学、中学集体看电影都是去电影院看了。

上了大学后,前两年在偏僻的浦口校区,校区除了一个500人的报告厅可以用来放映VCD外,并没有可用来放电影的大礼堂。所以便在篮球场那树了两根水泥柱,用来悬挂电影屏幕,所以,儿时久违的露天电影又回来了。报告厅的VCD是每周五晚上都有,2元钱看三部。去看的人很多,买票后并不是对号入座,而是自己去抢位置,所以想要去占据一个好位置时必须早早吃晚饭,然后早早去售票处购票,排队等候入场。而露天电影好像是一个月才有一次,没有排队购票排队入场这些麻烦事,只要到篮球场去找块地方,在地上摊开一张报纸,坐下来即可。当然,你也可以站着看完。露天电影每次只有一部影片。

至今想起来,在浦口校区看过的露天电影还能记得的只有《泰坦尼克》、《十万火急》、《第一滴血I》和《东方不败再起风云》这四部。《泰坦尼克》之前曾在报告厅看过VCD,但是影碟的效果肯定不如电影,所以当露天放映这部影片时,又去重新看了一遍。《泰坦尼克》片长3个多小时,而电影的放映时间一般是在8点左右,但也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推迟,那次好像因为机器出了问题,等了好久才开始放映,等看完电影回宿舍时,宿舍单元的大门已经锁上了。好在锁是那种自行车的链条锁,把门一推的话,两扇门之间有一些缝隙。好在那时我很瘦,所以一侧身慢慢的居然挤进去了。《十万火急》是史泰龙的一部片子,讲的是纽约海底的隧道突然发生爆炸,隧道的两端出口被堵死了,里面的人被困在里面,史泰龙如何带领大家最后脱离险境的故事。《第一滴血I》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了,那是我第一次看《第一滴血》。《东方不败再起风云》之前也是看过影碟的。

露天看电影有时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冬天,空旷的浦口校区异常寒冷,那里又是出于长江以北,气温比处于江南的市区要低不少。在凌冽刺骨的寒风中,大家浑身哆嗦、牙齿打架地或站或坐或不停走动地看着银幕上的故事,有的人实在受不了寒冷,就会中途退场跑回宿舍温暖的被窝里去。

两年后,搬到鼓楼校区后,就再也没有露天电影可看了。鼓楼校区是每周五、周六都有电影放映,5元钱2场,在学校大礼堂里凭票对号入座,再也不是浦口校区那般杂乱无序了。在鼓楼校区看电影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三两个同学,买上一两袋零食,边吃边看,岂不快哉!

如今,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露天电影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