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的博客-记我的第一份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2:08
<<上一篇 >>
学者张欣 发表于2010-3-9 14:35:43
查看评论:8 │ 浏览:958   打印
您的姓名:* 必填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必填
推荐理由: 
科研大爆炸
记我的第一份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报告
上周五将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报告上交给学校的科技处,总算完成一项大任务。自从一月底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动员讲座,关于如何撰写一份合格的标书就一直在我脑子打转。经过了一个寒假,还只是零零散散地看了相关的文献和别人的标书,自已的标书只写了三分之一都不到,眼看交标书的Dead line马上就要到了,才好好定下心来,忙了两天一气呵成,终于把标书写完了。虽然自已也明白,对像我这样“土鳖博士+出身寒门”(引自科学网上一位老师写的有关目前中国科研界门户问题的博文,但一时想不起是哪位老师,希望科学网上记忆力好的同仁们提醒)的小青椒(青年教师)来说,能中自然基金的概率基本为0,可无论无何总算是这段时间的一点科研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自已也累积了一点心得,总结一下应该有益自已之后的科研道路。
申报基金,首先当然是选题,个人感觉一个好的选题应该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半,但怎样才算好的选题呢?看了一些基金申报经验,自已也试着总结出三点标准:
一是,选择你研究领域中别人已关注但尚未大规模研究的方向,完全没人关注的选题在创新性上当然占优,但也可能也会令评审专家觉得没有研究意义,如果已经有大批人在研究,那显然竞争会非常激烈,我研究应急管理,这一领域非常热门的就是人员疏散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非常有研究意义,但因研究人太多,很难有新意;
二是,选题一定要有实际意义,特别是管理学科不同于纯理学、纯工学,没有现实价值纯粹的理论研究无法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基本不可能入专家法眼;
三是,与自已过去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延续性,这样便于形成较好的工作基础。如我这次选题开始时非常想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方面的选题,因为对这方面挺感兴趣,也觉得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但开始构思具体内容时就碰到瓶颈,因为之前都是搞船舶溢油应急的,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船舶溢油应急相关的选题,算是一次感性和理性的博弈吧,但如今我也无法判断是正确还是失误了。确定了选题的大方向接下去就是怎么让这个题目让别人一眼就能了然你想要研究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角度或是方法。这次申报题目选的是:基于个体风险认知的大型突发船舶溢油事故危机沟通机制研究,不知是不是够attractive和reasonable。
确定了选题接下去就是查找文献了,这一块工作应该是任何科研不可或缺的。个人经验是尽可能多地变换关键词搜索文献,文献的检索也是一个层层累积的过程,先根据选题要一些直接相关的、发表在不错杂志上的文献。再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掌握国内外这一领域的主要player,再查这些人发表的文章,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大体上掌握了所需的文献资料。接下去不是阅读文献。
撰写基金申请报告的过程更像一种文字游戏,因为大体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案都已确定,下面就是如何用精炼、准确、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了,让不了解你研究领域的人觉得你研究很有必要和可行性,让了解你研究领域的人感觉你有想法有创新性,如何突出重点、明确方法,达到有理有据的论述确实是门学问。个人感觉可以多参考过去中标的标书,学习其中的写法和用语。所以在撰写报告之前在各种论坛上下载了不少别人的标书作为参考(资源比较丰富的有人大的经济论坛、科学网的论坛,还有应急管理研究网),还有多和同仁们进行交流,无论是同校的还是外校的,同一研究领域的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与其闭门造车不如集思广益。这次标书撰写基本完成后就请导师、前辈、同辈和朋友帮我把把关和提意见。果然发现群策群力的好处,有些提出研究意义还写得不够明确,应该更突出解决什么问题;有人提出创新点不够一目了然,冲击力不够;还有人提出方法不够扎实;也有人建议文献综述最后的总结一定要简单明了,最好和之后的研究内容相呼应。这样一圈请教下来,我再综合各种意见,进行一次修改,感觉改后的标书明显比过去更精雕细凿了。
最后再上交前不可缺少的一关就是形式审查,“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因为一些细节的疏忽而使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一般学校的科研处会在标书正式上传之前进行审查,我们学校是发布了一张形式审查表,表格中详细列出可能形式错误的项目,如研究期限、研究金费安排、研究人员安排、限项问题、签字问题等等。对照这份审查表,又把标书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果然还是有一些细节填写有误。
打印完标书后就是找参加项目的成员签字,再上交给学校科研处,然后就是等消息的过程。经过自已的努力总算独立完成一份申请书,还是有一定成就感,希望明年能够再接再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