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敬的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5:00

虔敬的人生

 

梁巨鴻

 

 

  因為代課而結識了陳校長,校長是很健談的人。某日共進午飯,談起了生命的無常,扯到信徒的感謝上帝去。我說記起了幾年前的事,是關於我那患了肝病的朋友的。由於肝功能的衰退,她需要做換肝手術。但這手術必須等待有捐出而可用的肝,結果是給等到了,憑她信徒的誠懇,自然是衷心的感謝上帝。換肝後一星期,病情轉好,這更要感恩了。但到第二星期後,身體對新肝便出現了排斥,最後終也不能支持而去世了。我出席了她的追思會,那位主持的牧師,又為她能歸之於主而感恩。我想,信徒的感恩是可愛的。但以我這朋友的事為例,我對上帝的恩賜也未免疑惑起來。

 

  校長因此告訴我約伯的故事。舊約記載,上帝說衪的僕人約伯最敬畏衪。魔鬼說,約伯在上帝事事保護之下,當然信仰上帝,若果沒有了這些保護,使約伯親受最慘烈的身心苦痛,後果自然不一樣。於是跟上帝說要考驗約伯。上帝說只要不置他於死,什麼痛苦的作弄也可以。結果約伯是受盡了人間最慘烈的痛苦了,但對上帝依然敬畏如故。校長因這故事而說出了「敬畏上帝」這個命題。他對這個「畏」字很以為重要。他說,人對上帝不但只是「敬」,還應兼而有「畏」。上帝既是偉大、全能的造物者,人對衪不可猜度,不可懷疑;衪所作的一切,人間也無從預知。所以就唯有「敬畏」;在「敬畏」之下也唯有是服從而已。信賴上帝的安排,以致凡事感謝衪的安排,是信徒所當為的。當時我想到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為首的就是「畏天命」;此「畏」,也可以作為彼「畏」的回應。

 

  孔子的「畏天命」,實以天命為不可知。人有了一定的人生經驗,深知天命之不可違,便唯有信天命,所以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人在恢恢的天網之下生活,面對不可知的命運安排,卻總是計算這安排的情狀,就反而活得不合理了,所以儒家是主張努力於實際的人生的。孔子說:「丘之禱久矣。」人對天就是永遠存在這虔敬之心,對人間則永遠懷著誠懇的態度;這才造就了儒家那「不怨天,不尤人」的人格。我想這大概可以稱為「虔敬的人生」吧。

 

  同這「敬畏」有差不多意思的是豐子愷說的「佛無靈」。中日戰爭時,豐的家鄉淪陷了,緣緣堂被炸燬了,全家也受流離之苦。他的一家都是拜佛的,於是家人都對佛祖不免怨起來,怨衪不來庇佑。於是豐就寫了這篇〈佛無靈〉。人並不能就一己的因由,跟佛的大慈大悲議價。萬不能說我有如此的供奉,就應得如彼的回報。這豈不就是佞神嗎?所以佛不就一己的私願顯靈,才是衪的大靈。同此道理,也可以解說老子的「天地不仁」,仁並不對一己而言,才是大仁。

 

200528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