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漁業與動物藥品之使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2:41
養殖漁業與動物藥品之使用 

一、前 言

魚類使用醫藥品的歷史不久,始於1960年,在此以前並無魚類養殖所以水產業中魚病未會成為問題,但至1960年以後,養殖漁業急速發達,生產量增多,生產地域擴大,魚病多發遂而成為魚類養殖推行上一大障害。近年對魚病研究日盛,對魚病防治亦強化起來。魚類用醫藥品即多使用人用、動物用藥品,而且隨養殖業的發達,用於魚類的醫藥品使用量亦逐漸增加。


二、魚類養殖

將有用魚介類及海草在人為管理下密集生產的模式稱為水產養殖,有依靠天然生產力者如蚵蠣、海帶等「無給餌養殖」與積極的給餌養殖之「魚類養殖」有所不同。前者屬於自然依存之粗放養殖,疾病較少,後者屬於高度密集養殖方式,容易發生疾病,因此醫藥品始用於養殖魚。

養殖魚為嗜好性強的中高級魚,其需要與天然產魚關係大。目前養魚用水飼料開發及魚苗的確保等均到盡頭,今後魚類養殖雖受經濟動向影響大,但如魚場開發,養殖技術無重大突破,其生產量之成長似有困難。朝向高收益魚種的更換及養殖魚種的多樣化,將繼續進行。


三、養殖魚及主要疾病

依據水產所統計本省魚病被害額隨生產量的急增而增加,約占生產額的8.38.5%。魚病被害最多的為鏈鎖球菌症、弧菌症等細菌性疾病上90%,鰻為鰓病、肝膿瘍病、鰭赤病等細菌性病及寄生蟲病約占64%。此類魚病原體已廣泛傳播,常在於各養殖場,其感染、發病具有條件性。為減輕被害而以適當的養殖管理,提高魚的健康,防止魚病的發生至為重要。一般的魚病如新病原體侵入時,魚病的發生至為急性,往往招致重大災害,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慢性化,惟最近魚病發生合併者不少,遂成為重要之問題。


四、水產用醫藥品

水產用醫藥品因為魚為棲息於水中的變溫動物,自與恆溫動物的家畜等,在生理、生態上有相當差異,須另行尋求符合水產特性之醫藥品及使用方法應為急務之一。水產用醫藥品有效性、安全性及殘留性等均須特別評價、考慮,理由為第一:成為使用醫藥品對象魚類的疾病與家禽家畜的疾病,並非基於共同原因,均起因於水生動物特異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因此對此類因果需要充分知識。第二:魚類為水生動物,而且屬於變溫動物,其生理與陸上恆溫動物有別,隨水溫變化而體溫亦變化,而且代謝量亦變化。所以藥物的吸收、排泄速度不同,殘留期亦有差別。水中溶存氧量在自然水域因種種原因而變化。淡水魚的養殖池或海面養殖生簣的變化更甚,有時減至不足的邊緣,水中有害物質氨濃度往往由魚排泄而昇高至有害水準。魚的代謝量因其變化而顯著受影響。如無上述此類知識時,不但醫藥品的效果,連安全性及殘留期間的評價都將無法達成。


五、水產用藥品的用法

魚病的發生按魚種、魚生長階段、養殖形態、季節、飼養環境而異。所以對魚類的醫藥品的使用方法須對此而選擇方法,無適當藥品時應求換代方法。就魚種而言,魚類的生理、生態因魚種而有大的差異。魚可分為鹹水魚、淡水魚、溫水性與冷水性,更分為運動性高者及低者。由此類相異而發生的魚病亦不同。雖同為魚類除同屬或近緣魚類外,同一醫藥品在吸收、排泄、殘留等有極大的變化。魚種種類多,除主要養殖魚種外,目前對水產用醫藥品的研究尚無突破性進展,所以應避免使用准許使用範圍外的醫藥品為重。

種苗階段為魚類養殖的出發點,實為魚病發生的重要時期。此時期的投藥方法以藥浴最適合,有效藥浴劑主為喃系藥劑,但最近時常發現藥物殘留污染,使用喃系藥劑應特別注意停藥期。收容於魚池,網生簣的種苗須行餌飼,逐漸進入正式給餌,此時期初為稚魚,後為幼魚。由餌飼、餌的轉換引起的生理失調等容易招致魚病。此時期亦為成長最顯著時期,但生理的不安定,而且自春季至梅雨期,季節變化最顯著,亦為病原生物及寄生蟲最容易發生的時期。養殖管理上因換魚池,選別等而移動魚機會最多時期,亦較易發生。因此稚魚、幼魚期魚病發生多,如何防止此時期魚病乃為重要課題。

幼魚進入成魚時期生理、生態均趨安定,一般的魚病發生少,但過密收容,餌的過剩投與不適的養殖管理將引起魚病的發生,此時期投與方法均由飼料添加行之。養殖魚普通為數千萬個體的集團,投藥時同時處理,所以可採取手段為飼料添加或藥浴兩種方法。飼料添加以一隻魚體每kg給幾g計算,但一日應給與藥劑總量以一池、一簣全部魚體重計算。此時算定投與量基礎的池中或生簣中魚群的總重量及投與群的攝取量必須正確把握。混合於飼料的藥,投與時須防其散逸,尤其海面養殖時,使用生魚肉為飼餌者須混合展著劑及配合飼料。投藥的配合至為重要,發病早期投與始能充分獲得投藥效果。病狀進行時魚的攝餌量低下,投藥困難。所以魚群發生魚病時,愈早治療愈好,平時不斷觀察池及生簣中魚的健康狀態(攝取狀態、游泳行動、斃死魚的出現)至為重要。

養殖魚發生魚病時,魚群中有症狀進行者,初罹病者及健康魚混在一起為常見之事。重症魚離群浮於水面上,集於池或生簣邊,所以僅早抽出病魚予以燒卻,不但可防止病原體的擴散,亦為防止魚病的最佳處理方法。為使病魚能充分攝取藥品,先給不含藥物飼料使食慾旺盛健康魚充實某程度食慾後始給含藥飼料或投藥前減少給餌量,提高食慾後投與之。投藥料需要極細心的照顧始能收效。投藥開始後死亡魚漸次減少,經12週後死亡完全停止。投藥後死亡魚的大部份為開始投與時已失去食慾而不能攝取藥劑或不能充分攝取者。

魚類中有超過平均攝取量甚多者,因此有效量的23倍攝取量將呈副作用的醫藥品,不能以飼料添加劑供用,其安全性應認為不適當。投藥雖以池、生簣單位施行,但在內水面養殖時,利用同一系的水或者如海面養殖在共同水域水面養殖者,按魚病發生規模有不能僅以池或生簣為單位實施,須共同水面業者一同投與始能充分防治魚病者。

治療用藥浴劑由目的分為二,其一為殺滅寄生於鰓皮膚的微生物及寄生蟲為目的,其二為由鰓吸收後治療細菌等感染症。

藥浴劑的利點與飼料添加劑不同,不受食慾的有無,程度所左右,可期待有效成份必要量的吸收,但按症狀輕重吸收能有無影響尚未明。養魚池水量大所用藥約達飼料添加劑的數10100倍。所以藥浴僅適於容易得弧菌病、鰓病及寄生蟲病的稚魚、幼魚以及移動、換池、選別時魚病防止的投與方法。為節省藥用量先將藥劑溶於水內浸漬一定量魚群的方法普遍被應用,但鰻為避免緊迫,減少損耗則不取出鰻而採降下池水位,在止水狀態一面送風一面於池內藥浴。

醫藥品投與魚時魚體內醫藥品的殘留受水溫、個體差、投與後給餌狀態的影響相當大,普通水溫上昇10℃,魚的代謝將增高2倍,水溫增高魚將變為活潑,水溫降低行動將變為遲鈍,醫藥品的殘留亦將延長。按魚個體而醫藥品的攝取量參差不一,而且按投藥後給餌狀態而殘留時間的長短亦不同,普通無給餌者殘留延長較久。惟有關此類試驗成績資料累績不多,故為求充分安全,防止市售魚類殘留醫藥品影響人的健康,特設定較長的水產用藥之停藥期間。


六、水產用醫藥品的使用限制

使用動物用醫藥品時,成為問題者為藥品對對象動物的副作用、病原菌的藥劑耐性及食品生產物中醫藥品殘留引起的公共衛生問題。就魚而言,副作用除採餌不良致使成長停滯以外並無其他重大副作用,而且申請製造許可時已接受試驗自無問題。至於病原菌藥劑耐性因魚的病原菌與人及家畜之間並無共同病原菌,所以魚的耐性菌不致影響人及動物,而且R因子的耐性傳達,依據最近研究結果並無可能性。總之,對魚施藥時成為問題者,僅由不適當使用醫藥品結果,供食用市售養殖魚體內殘留藥品而影響人健康一項而已。此點不限於魚,亦為以食品生產為目的之家畜家禽共同的問題。近年鑑於畜產及水產使用醫藥品實況而要求修改,制定正確使用動物用藥品聲浪湧起,實為有關業者面臨反省,實行的時候。


七、正確的養殖管理

近年來魚類養殖曾有輝煌成績,生產量增加,生產地域擴大,但在其發展過程,過分的密集飼育,過剩的給餌,海面養殖的自家污染及生產地域的擴大等致使病原體擴散。此類要因引起養殖魚的魚病多發,致使過分依存醫藥品的事態發生,同時亦引起消費者對養殖魚供為食品安全性的重大關心。此為魚類養殖的魚病發生與醫藥品使用的另一面影響。

目前依據過去種種經驗,以適當正確的養殖管理及醫藥品的適當正確的使用,如何有效防止魚病的發生,正由養殖業者及有關人員努力進行。養殖魚與品種改良進步的家禽、家畜有所不同,因其屬於野生種,如實行符合其生理、生態的飼育管理時,使其發揮所有野生種的強力抗病特性,當可減少魚病的發生。

目前魚類養殖上招致最大被害的魚病多起因於養殖管理不當所致,如前述魚病被害數額70%為細菌性疾病,鏈鎖球菌症、類結節症、弧菌病及鰓病四種。此類病原體殆變成養殖場的常在菌。由於魚的生活緊迫、環境變化等而引起此類細菌的菌力增強致使發病。常維持符合池、生簣收容能力的適當空間(放養量)防止魚病的緊迫感並確保發育環境應為要件。以營養平衡良質飼料投與適當正確的量維持魚健康亦為重要。此外力行不污染池、生簣週邊水域、保護水質的清淨亦為重要。同時實施同一水系、水域養殖地域的集體魚病預防措施,亦為有效控制魚病的重要手段。

魚類養殖中魚病發生時須使用醫藥品,採取群單位治療,強制的投與法在養殖魚行不通。所以僅量防止魚病發生,亦即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總之,為健全發展魚類養殖應以適當正確的養殖管理、生產健康魚類為基礎,醫藥品的使用應維持於必要最小限度。


八、今後的問題

水產養殖業可分為二大類,其一為不給肥料或飼料而利用天然營養成分生產植物的淺草苔、昆布等及養殖動物的牡蠣、貝類等屬之。其他為供給飼料()而生產魚、蝦等的一群。後者稱為給餌養殖。疾病雖發生於兩者,但至目前為止。前者尚無使用藥品的必要性,所以不成問題,醫藥品的使用限於給餌養殖。

主要養殖魚疾病的大部份出現於新近時期,今後可能有新的疾病陸續出現,疾病種類亦將繼續增多。養殖魚種類增加疾病種類亦將增加,醫藥品的開發應為當務之急,但新藥的研究開發需要很大的經費,目前水產用醫藥品中真菌病用者皆無,對原生動物微胞子蟲類及黏液胞子蟲類疾病的醫藥品亦無。需要各界的合作努力。

魚病用預防液的研究始於1940年代,最近美國發明弧菌病浸漬法不活化疫苗,效力受肯定,適用於幼稚魚大量處理。養殖魚的重要疾病大部份為細菌性,此類疾病的被害,若經疫苗使用能減輕時,養殖魚的疾病問題,將呈右一種面貌,尤其對抗菌物質製劑占大部分的水產用醫藥品的將來有很大的影響。不過魚病疫苗中活毒疫苗雖各國盡力進行中,但活毒對環境的散逸及廢液處理不完全所引起的災害,均應慎重考慮。

魚病耐菌性增加的問題亦為不可忽視者,對各種水產用醫藥品有效成分具耐性的病原菌曾由罹病魚分離,亦由健康魚腸內檢出。家畜病原體的一部份為人的病原體,腸內細菌亦人畜共同者多。對家畜過份多用醫藥品使耐性菌增加,實為人的病原體與衛生上不能坐視的重要問題,不過幸好養殖魚病原菌至目前為止,並無人的病原菌。公共衛生問題起源於防止魚病使用的醫藥品,所以過去僅限於水產界的問題遂成為消費者、獸醫師、藥師等等的關心事。此問題確實需要更多人的關心,使魚類養殖業踏上健全發展途徑。魚病防治用醫藥品問題歡迎更多方面人員的參與使水產用醫藥品走上正確的路途,應為水產養殖業更安定成長必要的措施。

今後為健全發展魚類養殖應以適當正確的養殖管理,生產健康魚類為基本,醫藥品的使用應維持於必要最小限度。不得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