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愿百姓尊严问题更多植入两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56:17

媒体评论:愿百姓尊严问题更多植入两会

2010-03-04 10:13:0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日新月异、衣食无忧,可提到尊严感,很多人则觉得较为虚幻。两会是全国人民的盛会,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代表委员最集中的提案议案的内容。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应该就从两会开始。

中国产经新闻3月4日报道 牛去虎至,冬去春来。温家宝总理在新春团拜会上送给全国人民最动听的祝福,“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正月十五前,温总理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采访中,进一步诠释了“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深刻含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三个方面有定义、有内容、有目标,让广大百姓倍感亲切,心头振奋。

元宵节焰火的硝烟刚刚散去,全国两会又在世人瞩目中隆重开幕。两会代表委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在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商议大国国是,从讲述春天的故事开始,向人们铺展新一年的美好蓝图,憧憬金秋的丰硕收获。2010年的两会,人们更多了一层期待——总理让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承诺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兑现,在什么层面上兑现?

要说幸福感,中国人民不能说体会不深切,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日新月异、衣食无忧、城乡似锦,每一点变化让人幸福洋溢在心头。可提到尊严感,很多人则觉得较为虚幻。自从“东亚病夫”的帽子被彻底抛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似乎已经解决了尊严问题?的确,我们长期以来习惯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地位与每一位公民的尊严紧密相连,国家形象即尊严。正因为如此,在国家层面上的争强好胜似乎成为了各项事业的主旋律,特别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接二连三地将“全球第一”戴到了自己头上,成千上万的企业与富人到境外并购、抄底、席卷奢侈品,以为这样就为中国人赢得了闪光脸面、无上尊荣。就在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社科院不失时机地抛出了“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以我国发达省份已经“富可敌国”的结论揭示广东超过沙特、山东堪比阿根廷、北京强于巴西等。按这样的逻辑推算,哪怕最穷的省份都可以超过好几十个国家,中国全面引领世界指日可待。

如此气氛下的两会,一定是群情激昂、兴高采烈,道不尽的巨大成就,抒不尽的豪迈情怀。

可是,如今的中国百姓并没有在新的一轮“超英赶美”中觉得猛长一尺、成为巨人,反而在种种巨大成就、光鲜第一面前,形象地加上了一个“被”字,“被增长”“被就业”“被幸福”……在去年网络语言评比中,“被”字赫然榜首。“被”表示了民众的不认同,首先是对权利的不认同。权利的缺失,说到底就是尊严的缺失。什么是尊严,就是不管身份与地位,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享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各种权利。保证百姓的尊严,不仅体现在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保证每个人平等享有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成果,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样的大概念上,更要从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细微之处入手,凸显权力与权利的庄严。

可能中国的民众还不习惯如何才能维护个人的尊严,更不知道如何来争取尊严。在春节铺天盖地的短信里,在充满温馨美好的祝福中,还没有祝愿新年里活得更有尊严的。温总理唤起了民众埋藏的心声,道出了百姓人格的神圣庄严感,理应得到应有的回应与落实。两会是全国人民的盛会,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代表委员最集中的提案议案的内容。要知道,人的尊严就是分量最重的民生问题。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应该就从两会开始:比如说,会议是否用得着动用几十万安保,将民众远远隔离在会场之外;代表委员能否少花些时间在歌功颂德、大话套话的发言上,而多为百姓的疾苦鼓与呼;各级官员能否少在房地产、形象工程、标志性项目上展现政绩,多在百姓分配、住房、教育、医疗上出实招,拿出解决的时间表;新闻媒体可否少发一些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报道,多传达百姓真实的愿望和声音……这是我们对今年两会新的期待。

(本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