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纂要 作者:简永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7:18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纂要  简永英

(合浦县中医院,广西合浦 536100‖女,1967年生,主治医师)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验方、外治法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入手,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提高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7813(2008)12-101-03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属中医学“内伤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近些年来对本病在中医药辨证方面不断地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且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内伤咳嗽”、“喘证”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肺,病变涉及肺、肝、脾、肾等多脏腑,证属邪实在虚,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许多探讨。陈火花认为,肺气虚是本病的关键,痰浊不仅是本病迁延不愈之源,而且是致病之标。张晓梅等认为,反复外感,肺脾肾亏为其病因,痰瘀互阻肺络为其发病关键,内伤基础上的反复外感加重病情进展。郝培远[3]等认为,肺系疾病形成与进展过程都可形成瘀血,瘀血与气、痰与气、痰、湿交混而生。痰瘀胶结,壅阻于肺,气血运行不畅,气机不利,可致肺气壅滞,肺宣降功能失司而咳嗽。洪广祥[4]认为,或因气道阻塞,肺失宣降,治节失常,脉络瘀滞,故出现长期咳嗽、咯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张燕萍[5]认为,本病本虚标实。本虚者,肺脾肾虚,标实者,痰热血为主,外感风寒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上述医学的观点,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多方位深层次的描述,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2 临床治疗

辨证论治  陈炎花[1]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舌脉等辨证将本病分为五型:①阴虚肺燥型,治宜益气养阴,利痰止咳,方用润肺汤治疗。药用桑白皮、款冬花、知母、五味子各12g,天花粉、冬瓜仁、党参各24g。②脾虚痰盛型,治宜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法半夏、陈皮、党参、白术、甘草、紫菀、款冬花。③肺卫气虚者,治宜补益肺卫,化痰止咳,方用补肺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各24g,五味子12g,桑白皮、紫菀各15g,防风10g。④痰气郁结型,治宜宣肺化痰,止咳嗽平喘,方用定喘汤加减。药用炙麻黄9g,款冬药12g,苦杏仁、紫菀、桑白皮、白前各15g,紫苏子18g,冬瓜仁、党参各30g。⑤痰热壅肺者,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药用黄苓、贝母、天花粉、前胡、枳壳、知母各15g,鱼腥草、冬瓜仁各30g,桔梗12g,瓜蒌18g。曲妮妮[6]治疗内伤咳嗽从痰论治,从以下六方面着手:①风痰证者宜疏风化痰,常用止咳散加减。②痰热证者治宜清热化痰,常用清金化痰汤加减。③寒痰证者温化寒痰,善用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等。④燥痰证者润肺化痰,常以清燥救肺汤加减。⑤湿痰证者治以燥湿化痰法,常用二陈汤加减。⑥痰瘀互结者治以化痰逐瘀,予祛痰宽胸、活血化瘀、宣肺气及补益肾元之药物相配伍。陈凯[7]认为,治疗咳嗽首辨寒热,异病同治;辨痰液,以祛痰为先,祛痰则咳自平;明标本,辨证论治并视四时气候及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而分季节用药。李俐[8]认为,咽喉为肺之门户,清利咽喉以治咳,方选千层纸汤加减;肺脾肾三脏生理病理关系密切,故常以调理脾胃治疗咳嗽;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腑通畅,肺气得降,故通畅肠腑以助治咳。黄廷欣[9]从瘀阴肺络辨治慢性支气管炎,治宜祛痰生新、化痰止咳,方用平韦小蓟汤,药用平地木30g,石韦、小蓟各25g治疗50例,38例痊愈,10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6%。

经方研究  丘秀莲[10]等用二陈汤加味,药用法半夏、茯苓、地龙、僵蚕、杏仁、半边莲、桃仁、陈皮、蝉蜕、甘草、桔梗等组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治愈61例,好转14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89.3%。诸葛亮伯星[11]以《医方考》中的清气化痰丸,药用法半夏10g,瓜蒌15g,陈皮10g,枳实10g,黄苓10g,茯苓10g,杏仁10g,制胆南星10g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8例,并设对照组84例予西医搞感染、镇咳祛痰、解痉平喘治疗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3%,对照组有效率7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清气化痰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壮健[12]运用金水六君煎加味,药用熟地黄、当归、法半夏、茯苓各10g,陈皮6g,炙甘草3g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55例,设对照组53例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作比较,观察两组在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总分改善方面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金水六君煎加味疗效优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朱金元[13]认为本病急性发作期因外感风寒,痰饮内服所致,故以小青龙汤加地龙,药用麻黄、法半夏、白芍各10g,细辛、干姜各3g,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g,地龙15g治疗,治疗100例,显效49例,好转4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

自拟方研究  邹萍[14]以自拟止咳化痰饮,药用半夏、陈皮、苏子各10g,紫菀、款冬花、黄芩、僵蚕各12g,茅根、茯苓各30g,滑石、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各15g,瓜蒌20g。治疗本病82例,并设对照组72例(口服头孢拉定)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5%%、73.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自拟止咳化痰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李明星[15]自拟慢支迁延方,药用陈皮、法半夏各8g,党参20g,茯苓15g,补骨脂、白术各12g,甘草、蛤蚧末(冲)各6g,紫河车末(冲)9g,桃仁、紫菀各10g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36例,与对照组(西药常规疗法治疗:口服氨茶碱片、氯化氨合剂、必漱平片、酌情使用抗生素)3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咳嗽、咯痰、喘息、肺部啰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治疗后FEV1和MVV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孙霞[16]应用健脾化痰汤,药用党参、白术、黄芪各15g,白术、桔梗、牛膝各15g,白芥子、丹参、补骨脂各9g,茯苓、陈皮、法半夏各12g,甘草6g,甘草6g治疗慢性支所管炎痰湿蕴肺型60例,临床治愈33例,显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白安福[17]等自制姜夏密露,药用生姜500g,大蒜25~40g,蜂蜜120g,羊耳菊350g,桔梗15g,党参15g,黄芪15g,甘草30g,麻黄9g,白果15g,半夏15g,款冬花15g,杏仁15g,桑白皮15g,苏子15g。制备方法:先将蒸笼锅内放置羊耳菊、桔梗、党参、黄芪、甘草、麻黄、白果、半夏、款冬花、杏仁、桑白皮、苏子。加水3500ml,大蒜放在一碗内备用。将生姜洗净捣烂,用消毒纱布挤压取汁,弃姜渣,静置20min,弃去一些姜汁上清液,然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同大蒜放在盛羊耳菊等药物的蒸笼锅内(分别放置)蒸约1h。嘱晚饭后临睡前一次性有下蜜汁,卧床休息,一般1剂见效,个别病例可隔日加服1剂。治疗100例,设对照组100例口服成药蛤蚬定喘丸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制姜夏蜜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显著的疗效。

外治法研究  田永萍[18]等以针刺为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34例,辨证分为4型,根据证型分别取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取双肾俞穴注射人胎盘组织液,每穴1ml;予TDP照射背部皮肤;根据证型分别选用甘遂、白芥子、炮附子、细辛、天竺黄、胆南星、浙贝母、知母、麻黄等药物按一定比例研末与蜂蜜、鲜姜汁按4:3:3比例调均成膏制成药饼,敷于各证型主穴均6~8h,每年夏天至秋天每周治疗1次,遇初、中、末伏天的第1天,改为10天1次。综合治疗每年至少1次,1年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234例临床治愈130例,显效57例,有效3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6%。瘳峻[19]等根据清代名医张璐的外用方白芥子涂法研制成咳喘涂膜剂,药用白芥子100g,陈皮100g,延胡索100g,甘遂50g,细辛100g,生姜50g组成,以上提取物与高分子材料混合制成涂膜剂10ml×100瓶,每瓶折合原生药0.5外涂,外涂天突穴、肺俞、心腧等穴位,6~8次/日,3~6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继续等2个疗程。本组与中成药(口服急支糖浆)及西药组(青霉素静滴、复方甘草合剂口服)比较,涂膜组总有效率98%,中成药组85.11%,西药组9.048%,结果显示,涂膜组疗效明显优于中成药组,而与西药组疗效相同,说明该涂膜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少于西药组,且使用方便.其他的还有一些临床工作者运用艾灸、中药或西药制剂雾化吸入等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实验研究 近年来实验研究方面多在中医药对机体免疫力、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方面的影响。刘延祯[20]采用改良烟薰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造模各组以高、低剂量慢支咳喘宁胶囊,药用由烈香杜鹃、莪术、黄芩、淫羊藿、浙贝母、炙百部等药物组成,采用水提醇沉法,制成胶囊,每克胶囊含生药5g、中成药气管炎丸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2(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促进T淋巴细胞及B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IL-8含量(一种对炎症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对机体的作用是双向的,小剂量时在防御感染和调节免疫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但过量时又能诱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含量。结果表明:慢支咳喘宁胶囊可抽高IL-2含量,降低IL-8含量,控制慢性炎症反应。王淑玲[21]等运用补肾化痰中药,药用首乌、淫羊藿、五味子、菟丝子、覆盆子、紫菀等组成,干预烟薰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血清睾酮)、LH(促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睾丸的病理改变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补肾化痰中药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起到间接治疗的作用,为中医学“补肾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提供了依据。

3 结语

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病因病机理论日趋成熟,辨证分型也大同小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研究缺乏大量病例的系统观察和对比研究,中医临床方药繁杂,缺乏定量指标,煎煮剂型麻烦耗时,缺乏远期疗效的追踪随访等。因此,如何以中医药理论为主,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规范化实验研究,探索研制同实用、简便、效佳、服用方便的改良型专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今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火花.王有奎产任医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9):17-18
[2]张晓梅.肖培新.姜良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7.19(3):2007
[3]郝培远.林琳.顽固性咳嗽从瘀血阻肺辨治[J].新中医.2006.38(3):87
[4]洪广祥.正虚痰瘀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机关键[J]中医药通报.2007.6(1):9
[5]张燕萍.王书臣.苗青.呼吸闰中西结合研究现状评述[J].中医杂志.2002.43(3):170

[6]曲妮妮.马智教授从痰论治肺系病证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6.24(1):26
[7]陈凯.崔玉衡主任医师治疗咳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3):18-19
[8]李俐.名中医李雪丽老师治咳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2.34(10):11
[9]黄廷欣.祛痰生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J].新中医.2001.33(1):66
[10]丘秀莲.刘红霞.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84例[J].新中医.2004.36(12):52

[11]诸伯星.清气化痰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76
[12]壮健.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55例[J]新中医.2008.40(1):69
[13]朱金元.小青龙汤加地龙治疗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100例[J].新中医.2003.35(2):56-57
[14]邹萍.自拟止咳化痰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2.25(3):20-21
[15]李明星.慢性迁延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2):28-29

[16]孙霞.健脾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期60例[J].中医药学刊.2006.24(2):37
[17]白安福.任庆涛.白安芳.等.自制姜夏蜜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1):37-38
[18]田永萍.候春英.齐瑞.针刺为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34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10):44-45
[19]瘳峻.唐允华.瘳杰.等.咳喘涂膜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34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02.43(8):584-586
[20]刘延祯.田栓磊.李永荣.慢支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中IL-2IL-8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8):1397-1398
[21]五淑玲.离宏昌.陈修芳.补肾化痰中药对烟薰大鼠慢性支气管炎膜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