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有效数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3:34

        谈谈有效数字

                           
                           笔 游

   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师德师风的整顿,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讨论,我校教学热情高涨了,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听课、赛课、教学过程论谈,等等。在我看来,不要太看重形式,而要看重内容,特别数学教学。形式多样,固然好,但不进行实质性的研究,效果不一定如意,科学发展观也不一定落得到实处。

在我听的公开课中,有一个教师讲的内容是分式,他在教学过程中说到:“要判定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要先化简后再确定”; “只要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是分式”。还有一个教师讲的内容是分式方程的意义和列简单的分式方程。他在教完内容后的结束语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要看一个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只要看看这个方程中的分母是否含有未知数就是了”。我认为这些教师的数学语言是不准确的,说得严重点,是错误的。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应该作为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一个课题,好好地研究一下。

我认为看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要根据分式的定义来确定,一不能化简后再定,二不能只看分母中有无字母。虽然现行的教科书淡化了概念,分式被定义为“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分式”,但我们当教师的要明确分式的准确定义:分子分母都是整式,且分母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分式。

“要看一个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只要看看这个方程中的分母是否含有未知数就是了”,这也不准确,如果方程的两边除了分母含有未知数外,还有根号下含有未知数呢?这样的方程也叫分式方吗?虽然现行的教科书把分式方程的定义淡化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但我们教师必须明白:分式方程属于有理方程,方程中每个代数式的分子和分母都必须是整式。

数学概念是不能含糊的,数学语言应该是很精练的。希望今后,多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作些研究,共同探讨,互相门交流,提高我校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质量。

现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有效数字定义为:一个数的有效数字,是指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这个数的最末一个数字之间的所有数字。我认为,这个定义不是很准确的,这个数,是指的准确数还是近似数?于是,就这个问题,我们在校本教研会上展开了讨论。

在讨论中,与会教师谈到了以下一些观点:

1、近似数是对所有数而言,不只是对近似数而言;

2、近似数13.5亿,记为1350000000;

3、一个近似数1.2×10 不能写成1200,如果写成1200后,它的有效数学就不是1、2,而是1、2、0、0了;

4、有效数学字的个数,由有效数学字的记法来确定。

讨论中,争认不休,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对有效数字的定义模糊,那么无疑会对有效数字进行确定就要出错。一个数学概念,其定义是唯一的,我坚信我这一说法。下面是我对有效数学字的理解,供同行交流:

所谓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所谓能够测量到的数字中,包括最后一位估计的(不确定的)数字。最后一位估计的数之后的数字,就是无效数字。于是,我认为:有效数字,只是针对近似数而言。应该把有效数字定义为:从一个近似数的左边第一个不是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一位数止的所有数字,叫这个似数的有效数字。近似数.的精确度,不因为对数的记法的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只是为了方便识别一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我们作出一些约定而已,如:

把中国人口数精确到千万,中国人有13.5亿人或1.35×10 人,,但记为1350000000人,也是可以的,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不变,其有效数字还是1、3、5,而不能是1、3、5、0、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