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读书笔记:资本论第四卷q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2:5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第四卷) 第一册
  作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页数: 496
  出版日期: 1975年11月第1版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第一册(第一章-第七章)
  
  [《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目录3-6
  [总的评论]7
  [第一章]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区分“让渡利润”和财富的绝对增加]11-14
  [第二章]重农学派15-45
  [(1)把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把地租看成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15
  [(2)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这个体系的封建主义外貌和它的资产阶级实质;对剩余价值的解释中的二重性]23
  [(3)魁京论社会的三个阶级。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资本主义关系作更深入分析的因素]28
  [(4)把价值同自然物质混淆起来(帕奥累蒂)]35
  [(5)亚当·斯密著作中重农主义理论的因素]36
  [(6)重农学派是资本主义大农业的拥护护者]40
  [(7)重农学派政治观点中的矛盾。重农学派和法国革命]42
  [(8)普鲁士反动分子施马尔茨把重农主义学说庸俗化]43
  [(9)对重农学派在农业问题上的偏见的最初批判(维里)]44
  [第三章]亚当·斯密46-141
  [(1)斯密著作中两种不同的价值规规定:价值决定于商品中包含的已耗费的劳动量;价值决定于用这个商品可以买到的活劳动量]46
  [(2)斯密对剩余价值的一般见解。把利润、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部分]55
  [(3)斯密把剩余价值的概念推广到社会劳动的一切领域]64
  [(4)斯密不懂得价值规律在资本同雇佣劳动的交换中的特殊作用]65
  [(5)斯密把剩余价值同利润混淆起来。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分]68
  [(6)斯密把利润、地租和工资看成价值源泉的错误观点]73
  [(7)斯密对价值和收入的关系的看法的二重性。斯密关于“自然价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总和这一见解中的惦环论证]75
  [(8)斯密的错误--把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归结为收入。斯密关于总收入和纯收入的看法的矛盾]78
  [(9)萨伊是斯密理论的庸俗化者。萨伊把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收入等同起来。施托尔希和拉姆赛试图把这两者区别开来]85
  [(10)1研究年利润和年工资怎样才能购买一年内生产的.除利润和工资外还包含不变资本的商品]89
  [(a)靠消费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不可能补偿消费品生产者的不变资本]89
  [(b)靠消费品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生产者之间的交换不可能补偿全部社会不变资本]111
  [(c)生产资料生产者中间资本同资本的交换。一年生产的劳动产品和一年新加劳动的产品]126
  [(11)补充:斯密在价值尺度问题上的混乱;斯密的矛盾的一般性质140
  [第四章]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142-318
  [(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142
  [(2)重农学派和重商学派对生产劳动问题的提法]143
  [(3)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见解的二重性。对问题的第一种解释:把生产劳动看成同资本交换的劳动]146
  [(4)斯密对问题的第二种解释:生产劳动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152
  [(5)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劳动问题上的庸俗化过程]167
  [(6)斯密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见解的拥护者。有关这个问题的历史]170
  [(a)第一种解释的拥伊者:李嘉图、西斯蒙第]170
  [(b)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最初尝试(戴韦南特、配第)]171
  [(c)斯密对生产劳动的第二种解释的拥护者--约翰·斯团亚特·穆勒]176
  [(7)]热尔门·加尔涅[把斯密和重农学派的理论庸俗化]176
  [(a)把同资本文换的劳动和同收入交换的劳动混淆起来。关于全部资本由消费者的收入补偿的错误见解]177
  [(b)在资本同资本交换的过程中不变资本的补偿问题]182
  [(c)加尔涅反驳斯密时的庸俗前提。加尔涅回到重农学派的见解。比重农学派后退一步:把非生产劳动者的消费看成生产的源泉]195
  [(8)]沙尔·加尼耳[关于交换和交换价值的重商主义观点。把一切得到报酬的劳动都纳入生产劳动的概念]201
  [(9)加尼耳和李嘉图论“纯收入”。加尼耳主张减少生产人口,李嘉图主张资本积累和提高生产力]212
  [(10)]收入和资本的交换[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年产品总量的补偿:(a)收入同收入的交换;(b)收入同资本的交换;(c)资本同资本的交换]233
  [(11)]费里埃[费里埃对斯密的生产劳动和资本积累理论的反驳的保护关税性质。斯密在积累问题上的混乱。斯密关于“生产劳动者”的见解中的庸俗成分]258
  [[12)]罗德戴尔伯爵[把统治阶级看成各种最重要生产劳动的代表的辩护论观点]272
  [(13)萨伊对“非物质产品”的见解。为非生产劳动的不可遏止的增长辩护]274
  [(14)]德斯杜特·德·特拉西伯爵[关于利润起源的庸俗见解。宣称“产业资本家”是唯一的最高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者]277
  [(15)对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的反驳的一般特点。把非生产消费看成对生产的必要刺激的辩护论观点]291
  [(16)]昂利·施托尔希[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关系问题的反历史态度。关于统治阶级的“非物质劳动”的见解]294
  [(17)纳骚·西尼耳[宣称对资产阶级有用的一切职能都是生产的。对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国家阿谀奉承]299
  [(18)]佩·罗西[对经济现象的社会形式的忽视。关于非生产劳动者“节约劳动”的庸俗见解]304
  [(19)马尔萨斯主义考查默斯为富人浪费辩护的论点]312
  [(20)关于亚当·斯密及其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看法的总结性评论]313
  [第五章]奈克尔[试图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对立描绘成贫富之间的对立]319-322
  [第六章]魁奈的经济表(插入部分)323-366
  [(1)魁奈表述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过程的尝试]323
  [(2)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流通。货币流回租地农场主手里,不表现再生产]324
  [(3)资本东和工人之间的货币流通问题]332
  [(a)把工资看成资本家对工人的预付的荒谬见解。把利润看成风险费的资产阶级观点]332
  [(b)工人向资本家购买商品品。不表现再生产的货币回流]340
  [(4)《经济表》上租地农场主和工业家之间的流通]349
  [(5)《经济表》上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货币流回出发点的各种情况]354
  [(6)《经济表》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意义]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0 20:47:00   [第七章]兰盖[对关于工人“自由”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观点的最初批判]367-373
  附录
  [(1)霍布斯论劳动,论价值,论科学的经济作用]377
  [(2)]历史方面:配第[对于非生产职业的否定态度。劳动价值论的萌芽。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工资、地租、土地价格和利息的尝试]378-388
  [(3)]配第、达德利·诺思爵士、洛克389
  [(4)]洛克[从资产阶级自然法理论观点来解释地租和利息]390-393
  [(5)]诺思[作为资本的贷币。商业的发展是利率下降的原因]394-398
  [(6)贝克莱论勤劳是财富的源泉]399
  [(7)]休谟和马西400-404
  [(a)马西和休谟著作中的利息问题]400
  [(b)体谟。出于商业和工业增长而引起的利润和利息的降低]402
  [(c)马西。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用利润率说明利息的高低]402
  [(d)结束语]404
  [(8)对论重农学派的各章的补充]405-407
  [(a)对《经济表》的补充意见。魁奈的错误前提]405
  [(b)个别重农主义者局部地回到重商主义的观点。重农主义者要求竞争自由]406
  [(c)关于价值不可能在交换中增殖的最初提法]407
  [(9)重农学派的追随者毕阿伯爵对土地贵族的赞美]408-409
  [(10)从重农学派的观点出发反驳土地贵族(英国的一个匿名作者)]410-414
  [(11)关于一切职业都具有生产性的辩护论见解]415-417
  [(12)]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418-445
  [(a)资本的生产力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表现418
  [(b)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生产劳动]422
  [(c)在资本同劳动的交换中两个本质上不同的环节]427
  [(d)生产劳动对资本的特殊使用价值]430
  [(e)非生产劳动是提供服务的劳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服务的购买。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看成服务的交换的庸俗观点]432
  [(f)资本主义社会中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劳动]439
  [(g)关于生产劳动的补充定义:生产劳动是物化在物质财富中的劳动]442
  [(h)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表现]442
  [(i)从物质生产总过程的角度看生产劳动问题]443
  [(k)运输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领域。运输业中的生产劳动]444
  [(13)《资本论》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计划草稿446-448
  [(a)《资本论》第一部分或第一篇的计划]446
  [(b)《资本论》第二部分或第二篇的计划]447
  [(c)《资本论》第三部分或第三篇的计别]447
  注释451-476
  人名索引477-484
  本书中引用和提到的著作索引485-496
  
  [VI-219b]第VI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
  (a)詹姆朗·斯图亚特爵士
  (b)重农学派
  (c)亚·斯密[VI-219b]
  [VII-272b][第VII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论
  (c)亚·斯密(续篇)
  (研究年利润和年工资怎样才能购买一年内生产
  的、除利润和工资外还包括不变资本的商品)[VII-272b]
  [VIII-331b][第VIII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论
  (c)亚。斯密(结尾)[VIII一331b]
  [IX-376b][第IX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论
  (c)亚·斯密。结尾
  (d)奈克尔[IX-376b]
  [X-421c][第X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论
  插入部分。魁奈的经济麦
  (e)兰盖
  (f)布雷
  (g)洛贝尔图斯先生。插入部分。新的地租理论[X-421c]
  [XI-490a][第XI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论
  (g)洛贝尔图斯
  插入部分。评所谓李嘉图规律的发现史
  (h)李嘉图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0 20:48:00   李嘉图和亚·斯密的费用价格理论(批驳部分)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级差地租表及其说明[XI-490a]
  [XII-580b][第XII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论
  (h)李嘉图
  级差地租表及其说明
  (考察生活资料和原料的价值--以及机器的价值--的变动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亚·斯密的地租理论
  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XII-580b]
  [XIII-670a][第XIII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论及其他
  (h)李嘉图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
  李嘉图的积累理论。对这个理论的批判。(从资本的基本形式得出危机)
  李嘉图的其他方面,论李嘉图这一节的结尾(约输·巴顿)
  (i)马尔萨斯[XIII-670a]
  [XIV-77la][第XIV本目录和《剩余价值理论》最后几章的计划]
  (5)剩余价值理论
  (i)马尔萨斯
  (k)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托伦斯、詹姆斯·穆勒、普雷沃、几部论战著作、麦克库洛赫、威克菲尔德、斯特林、约·斯·穆勒)
  (l)政治经济学家的反对派
  (政治经济学家的反对派布雷)
  (m)拉姆赛
  (n)舍尔比利埃
  (o)理查·琼斯。(这第五部分结束)
  补充部分:收入及其源泉[XIV-771a]
  [XV-862a][第XV本目录]
  (5)剩余价值理沦
  (1)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的无产阶级反对派
  (2)莱文斯顿。结尾
  (3)和(4)霍吉斯金
  (现存财富同生产运动的关系)
  所谓积累不过是流通现象(储备等等是流通的蓄水池)
  (复利;根据复利说明利润率的下降)
  庸俗政治经济学
  (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发展)
  (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同产业资本的关系。更为古
  老的形式。派生的形式)
  (高利贷。路德等等),[XV-862a]
  
  
  P7,(*****)[总 的 评 论][VI-220]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由此必然会产生哪些理论谬误,这将在第三章中得到更充分的揭示,那里要分析以利润形式出现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完全转化了的形式。
  
   P11,在重农学派以前,剩余价值--即利润,利润形式的剩余价值--完全是用交换,用商品高于它的价值出卖来解释的。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土,总的说来,并没有超出这种狭隘看法,甚至可以更确切地说,正是斯图亚特科学地复制了这种看法:我说:“科学地”复制。因为斯图亚特不同意这种幻想:单个资本家由于商品高于它的价值出卖而获得的剩余价值,就是新财富的创造。因此他把绝对利润和相对利润区分开来:“绝对利润对谁都不意味着亏损,它是劳动、勤勉或技能的增进的结果,它能引起社会财富的扩大或增加……相对利润对有的人意味着亏损;它表示财富的天平在有关双方之间的摆动,但并不意味着总基金的任何增加……混合利润很容易理解:这种利润……一部分是相对的,部分是绝对的……二者能够不可分割地存在于同一交易中。”(《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有其子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将军汇编的《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土著作集》<六卷集>第1卷,1805年伦敦版第275-276页)
  
  P12,他是这样说的:“在商品的价格中,我认为有两个东西是实际存在而又彼此完全不同的,商品的实际价值和让镀利润。”(第244页)
  
  P13,可见。在这方面,斯图亚特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的合理的表达者。//在对资本的理解方面,他的功绩在于:他指出了生产条件作为一定阶级的财产同劳动能力分离的过程是怎样发生的。斯图亚特十分注意资本的这个产生过程;诚然,他还没有把这个过程直接理解为资本的产生过程,但是,他仍然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大工业存在的条件。斯图亚特特别在农业中考察了这个过程,并且正确
  地认为,只是因为农业中发生了这个分离过程,真正的制造业才产生出来。在亚·斯密的著作里,足以这个分离过程已经完成为前提的。(斯图亚特的书于1767年在伦敦[出版],杜尔哥的书[写于]1766年,亚当·斯密的书-1775年。)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0 20:49:00   P15,重农学派的重大功绩在于,他们在资产阶级视野以内对资本进行了分析。正是这个功绩,他他们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首先,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种物质组成部分。决不能责备重农学派,说他们和他们所有的后继者一样,把资本存在的这些物质形式--工具、原料等等,当作跟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时的社会条件脱离的资本来理解,简言之,不管劳动过程的社会形式如何,只从它们是一般劳动过程的要素这个形式来理解,从而,把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变成生产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形式。对于他们来说,生产的资产阶级形式必然以生产的自然形式出现。重农学派的巨大功绩是,他们把这些形式看成社会的生理形式,即从生产本身的自然必然性产生的,不以意志、政策等等为转移的形式。这是物质规律;错误只在于,他们把社会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物质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规律。
  
  P16,(***)因此,从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就是把劳动能力的价值(七个黑字)看作某种固定的东西,已知的量,而实际上它在每一个特定的场合,也就是一个已知量。所以,最低限度的工资(七个黑字)理所当然地构成重农学派的学说的轴心。
  
  P19,重农学派把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这样就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他们完全正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论点:只有刨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即只有劳动产品中包含的价值超过生产该产品时消费的价值总和的那种劳动,才是生产的。既然原料和材料的价值是已知的,劳动能力的价值又等于最低限度的工资,那末很明显,这个剩余价值只能由工人向资本家提供的劳动超过工人以工资形式得到的劳动量的余额构成。当然,在重农学派那里,剩余价值还不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把一般价值归结为它的简单实体:劳动量,或劳动时间。
  
  P19,劳动能力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能力使用者由于购买劳动能力而取得的剩余价值,无论在哪个生产部门都不如在农业这个最初的生产部门表现得这样显而易见,这样无可争辩。……所以在重农学派看来,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因为按照他们的意见,这是唯一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而地租是他们所知道的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
  
  P20,因此,在重农学派那里不存在资本的利润--真正的利润,而地租本身只不过是这种利润的一个分枝。
  
  P20,因此,某些重农主义者,例如老米拉波,把货币利息形式的剩余价值--利润的另一分枝--称为违反自然的高利贷。相反,杜尔哥认为货币利息是正当的,因为货币资本家本来可以购买土地,即购买地租,所以他的货币资本应当使他得到他把这笔资本变成地产时所能得到的那样多的剩余价值。
  
  P21,第一,在农业中,地租表现为第三要素,表现为一种在工业中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只是转瞬即逝的剩余价值形式。这是超过剩余价值(超过利润)的剩余价值,因此是最显而易见和最引人注目的剩余价值形式,是二次方的剩余价值。
  
  P21,粗俗的政治经济学家卡尔·阿伦德(《合乎自然的国民经济学》1845年哈瑙版第461-462页)说:“农业以地租形式创造一种在工业和商业中遇不到的价值:一种在补偿全部支付了的工资和全部消耗了的资本利润之后剩下来的价值。”
  
  P22,第二,如果撇开对外贸易(重农学派为了抽象地考察资产阶级社会,完全正确地这样做了,而且应当这样做),那末很明显,从事加工工业等等而完全脱离农业的工人(斯图亚特称之为“自由人手”)的数目,取决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超过自己消费的农产品的数量。
  
  P22,[226]第三,一切剩余价值,不仅相对剩余价值,而且绝对剩余价值,都是以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这个生产率,这个作为出发前提的生产率阶段,必定首先存在于农业劳动中,因而表现为自然的赐予,自然的生产力。
  
  P23,第四,因为重农学派的功绩和特征在于,它不是从流通中而是从生产中引出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同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相反,必然从这样的生产部门开始,这个生产部门一般可以同流通、交换脱离开来单独考察,并且是不以人和人之间的交换为前提,而只以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为前提的。
  
  P24,这个外观曾迷惑丁魁奈医生的贵族出身的门徒们,例如守旧的怪人老米拉波。在那些眼光比较远大的重农主义体系[227]代表者那里,特别是在社尔哥那里,这个外观完全消失了,重农主义体系就成为在封建社会的框子里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了。因而,这个体系是同刚从封建主义中孵化出来的资产阶级社会相适应的。所以出发点是在法国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不是在英国这个以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国家。在英国,目光自然集中到流通过程,看到的是产品只有作为一般社会劳动的表现,作为货币,才取得价值,变成商品。因此,只要问题涉及的不是价值形式,而是价值量和价值增殖,那末在这里首先看到的就是“让渡利润”,即斯图亚特所描述的相对利润。但是,如果要证明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本身创造的,那末,首先必须从剩余价值不依赖流通过程就能表现出来的劳动部门即农业着手。因而这方面的首创精神,是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表现出来的。在重农学派的前辈老作家中,已经可以零星地看到近似重农学派的思想,例如在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那里就可以部分地看到。但是这些思想只有在重农学派那里,才成为标志着科学新阶段的体系。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0 20:50:00   P26,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初期的矛盾,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正从封建社会内部挣脱出来,暂时还只能给这个封建社会本身以资产阶级的解释,还没有找到它本身的形式;这正象哲学一样,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
  
  P26,(***)因此,在重农学派本身得出的结论中,对土地所有权的表面上的推崇,也就变成了对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上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肯定。一方面,全部赋税都转到地租上,技句话说,土地所有权部分地被没收了--而这正是法国革命制定的法律打算实施的办法,也是李嘉图学派的充分发展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结论。
  
  P28,在魁奈的《经济表的分析》一书中,国民由三个市民阶级组成:“生产阶级<农业劳动者>、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所有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职务和其他工作的市民”>”。(《重农学派》,欧仁·德尔出版,1846年巴黎版第1I部第58页)
  
  <>是马克思所加的
  
  P29,(***)剩余价值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不是从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它在流通中实现。产品是按自己的价值出卖的,不是高于自已的价值出卖的。这里没有价格超过价值的余额。但是,因为产品按它的价值出卖,卖者就实现了剩余价值。这种情况所以可能,只是因为卖者本人对他所卖的价值没有全部支付过代价,换句话说,因为产品中包含着卖者没有支付过代价的、没有用等价物补偿的价值组成部分。(尤其注意问号后的第一句表达,金三)
  
  P32,因此,我们看到,重农学派在农业劳动范围内是正确地理解剩余价值的,他们把剩余价值看成雇佣劳动者的劳动产品,虽然对于这种劳动本身,他们又是从它表现为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来考察的。
  
  P36,把自然力大规模地使用于生产过程,在农业中要比在其他一切生产部门中早。自然力在工业中的使用,只是在工业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才明显。从后面的引文可以看出,亚·斯密在这里还反映大工业的史前时期,因此他表达的是重农主义的观点,而李嘉图则从现代工业的观点来回答他。
  
  P36,[235]亚·斯密在他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二篇第五章中,谈到地租时说道;“地租是扣除或补偿一切可以看作人工产物的东西之后所留下的自然的产物。它很少少于总产品的四分之一,而常常多于总产品的三分之一。制造业中使用的等量生产劳动,决不可能引起这样大的再生产。在制造业中,自然什么也没有做,一切都是人做的;并且再生产必须始终和实行再生产的当事人的力量成比例。”
  
  P37,重农学派认为利润(包括利息)只是用于资本家消费的收入,从这种见解也产生了亚·斯密和追随他的经济学家的以下观点:资本的积累应归功于资本家个人的节俭、节约和节欲。重农学派所以作出这个论断,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地租才是真正的、经济的、可以说是合法的积累源泉。
  
  P46,我们在他的著作中读到(麦克库洛赫版,第1篇第8章,1828年伦敦版):“劳动的产品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工资。在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资本积累之前的社会原始状态中,全都劳动产品部属于劳动者。既没有土地所有者,也没有老板来同他分享。假如社会的这种状态保持下去,那未工资就会随着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力的增长而增长。一切东西就合逐渐便宜起来。”
  
  P47,“它们将会由较少量的劳动生产出来,而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同量劳动生产的商品自然会相互交换,所以它们也就可以用;劳动量轻少的产品来购买……但是,这种由劳动者享有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的社会原始状态,在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资本积累之后,不可能保持下去。因此,这种状态在劳动生产力取得最重大发展之前早就不存在了,所以,进一步研究这种状态对劳动报酬或工资可能发生什么影响,就没有用处了。”(第1卷第107-109页)
  
  在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资本积累之前,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条件,金三
  
  P50,但是,因为亚·斯密完全正确地从商品以及商品交换出发,从而生产者最初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商品的卖者和买者--相互对立,所以,他发现(他以为),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246]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交换中,一般规律立即失效了,商品(因为劳动既然被买卖,那它也是商品)已经不按照它们所代表的劳动量来交换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一旦劳动条件以土地所有权和资本的形式同雇佣工人相对立,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调节商品交换价值的内在尺度了。正如李嘉图正确地评论他的那样,斯密倒是应当做出相反的结论:“劳动的量”和“劳动的价值”这两个用语不再是等同的了,因而,商品的相对价值,虽然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调节,但已经不再由劳动的价值调节了,因为后一个用语只有在同前一个用语等同的时候,才是正确的。以后谈到马尔萨斯的时候,将会证明,即使在劳动者占有自己的产品即自己产品的价值的情况下,把这个价值或劳动的价值当作象劳动时间或劳动本身作为价值尺度和创造价值的要素那种意义的价值尺度,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和荒谬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商品可以买到的劳动,也不能当作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有同样意义的尺度,其中的一个只不过是另一个的指数。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0 20:52:00   P52,首先,他在第一篇第五章中说:“一个人是富是贫,要看他能取得必需品、舒适品和娱乐品的程度如何。但是,自从各个部门的分工确立之后,一个人依靠自i的劳动能够取得的只是这些物品中的极小部分,极大部分必须仰给予他人的劳动,所以他是富是贫,就要看他能够支配或买到的劳动量有多大。因此,任何一种商a品,对于占有这种商品而不打算自己使用或消密,却汀算用它交换其他商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等于这个商品能够买到或支配的劳动量。由此看来,劳动是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的尺度。”(策1卷第59-60贞)
  
  P52,“它们<商品>包含着一定量劳动的价值,我们就用这一定量的劳动去同假定[248]在当时包含着同量劳动的价值的东西相交换……世界上的一切财富原先都不是用金或银,而只是用劳动购买的;这些财富的价值,对于占有它们并想用它们交换什么新产品的人来说,恰好等于他能够买到或支配的劳动量”(第1篇第5章第60-61页)
  
  P53,“霍布斯先生说,财富就是权力;但是,获得或继承了大宗财产的入,不一定因此就得到民政的或军事的政治权力…… 财富直接提供给他的权力,无非是购买的权力;这是一种支配当时市场上有的一切他人劳动或者说他人劳动的一切产品的权力。”(同上,第6l页)
  
  P54,“这样看来,劳动本身的价值决不改变,因而劳动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来衡量和K较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唯一真实的和最终的尺度。”(同上,第66页)
  
  P54,在这里,把适用于劳动本身,因而也适用于劳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话--无论劳动价值如何变化,商品价值总是同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成比例--硬用于这个变化不定的劳动价值本身。
  
  P56,“一旦资本在个别人手中积累起来,其中某些人自然就利用它使勤劳者去劳动,向他们提供材料和生活资料,以便从他们的劳动产品的出售中,或者说,从这些工人的劳动加到那些加工材料价值上的东西中,取得利润”(同上,第96页)
  
  P63,“一旦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对劳动者在这块土地上所能生产和收集的几乎一切产品,土地所有者都要求得到一份。他的地租是对耕种土地的劳动所生产的产品的第一个扣除。但是,种地人在收获以前很少有维持自己生活的资金。他的生活费通常是从他的雇主即租地农场主的资本中预付的,如果租地农场主不能从劳动者的劳动的产品中得到一份,或者说,如果他的资本不能得到补偿并带来利润,他就没有兴趣雇人了。这种利润是[256]对耕种土地的劳动所生产的产品的第二个扣除。几乎所有其他劳动的产品都要作这样的扣除,来支付利润。在所有手工业和制造业中,大多数劳动者都需要雇主预付给他们劳动材料以及工资和生活费,直到劳动完成的时候为止。这个雇主从他们劳动的产品中得到一份,或者说,从他们的劳动加到加工材料上的价值中得到一份,这一份也就是雇主的利润”(麦克库洛赫版,第1卷第1篇第8章第l09-110页)
  
  P64,我们看到,在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因而在对资本的分析上,亚·斯密比重农学派前进了一大步。在重农学派的著作中,创造剩余价值的,仅仅是一个特定种类的实在劳动--农业劳动。因此,他们考察的是劳动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劳动时间,不是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的一般社会劳动。而在这特定种类的劳动中,实际上创造剩余价值的又是自然,是土地,剩余价值被理解为物质(有机物质)的量的增加,理解为生产出来的物质超过消费了的物质的余额。他们还只是在十分狭隘的形式中考察问题,因而夹杂着空想的观念。相反,在亚·斯密的著作中,创造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不管它表现为哪一种使用价值),仅仅是必要劳动的量。剩余价值,无论它表现为利润、地租的形式,还是表现为派生的利息形式,都不过是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在同活劳动交换过程中占有的这种必要劳动的一部分。因此,在重农学派看来,剩余价值只表现为地租形式,而在亚·斯密看来,地租、利润和利息都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不同形式。
  
  P67,斯密的功绩在于,他强调指出了下面这一点(而这一点也把他弄蝴涂了):随着资本积累和土地所有权的产生(整句黑体),因而随着同劳动本身相对立的劳动条件的独立化,发生了一个转变,价值规律似乎变成了(从结果来看,也确实变成了)它的对立面。如果说,亚·斯密的理论的长处在于,他感觉到并强调了这个矛盾,那末,他的理论的短处在于,这个矛盾甚至在他考察一般规律如何运用于简单商品交换的时候也把他弄糊涂了;他不懂得,这个矛盾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劳动能力本身成了商品,作为这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因而同它的交换价值毫无关系)是一种创造交换价值的能力。李嘉图胜过亚·斯密的地方是,这个似乎存在而从结果来看也确实存在的矛盾,并没有把他弄糊涂。但是,他不如亚·斯密的地方是,他竞从来没有料到这里有问题,因此价值规律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发生的特殊发展,丝毫没有引起他的不安,更没有促使他去研究。后面我们将会看到,亚·斯密著作中的天才的东西,到马尔萨斯著作中怎样变成了攻击李嘉图观点的反动的东西。//当然,正是这个观点,使亚·斯密摇摆不定、没有把握,它抽掉了他脚下的坚实基础,使他和李嘉图相反,不能做到对资产阶级制度的抽象的一般基础有一个连贯的理论见解。
  
  P69,粗俗的经验主义变成了虚伪的形而上学,变成了烦琐哲学,它纹尽脑汁,想用简单的形式抽象,直接从一般规律中得出不可否认的经验现象,或者巧妙地使经验现象去迁就一般规律。
  
  P71,“但是,它<资本利润>与工资根本不同;它受完全不同的原则支配,并且同这种所谓监督和管理的劳动D的数量和性质不成任何比例。它完全取决于所使用的资本的价值,它的大小同这一资本的多少成比例。……”[加尔涅的法译本,第1卷第97-98页]
  
  

作者:草鱼子  回复日期:2005-12-10 23:16:00   http://www.houhei.cn/ibbs/dispbbs.asp?boardID=4&ID=1721&page=1
  
  学以致用

作者:阿不  回复日期:2005-12-11 15:55:00   无语凝噎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2 19:06:00   P73,罗德戴尔在《论公共财富的性质和起源>(拉让蒂·德·拉瓦伊斯译,1808年巴黎版)一书中,反对斯密对剩余价值的理陈--他说斯密的理解同洛克早巳提出的观点一致--他指责说:按照这种理解,资本就不象斯密所说的那样是财富的原始源泉,而只是派生源泉。关于这个问题,罗德戴尔说道://“一百多年以前,洛克已经提出了<同亚·斯密>几乎一样的观点……洛克说,货币是不结果实的,它不会生产任何东西;从货币中得到的全部好处,就是它通过相互协议,把作为一个人的劳动报酬的利润转入另一个人的口袋”(罗德戴尔的著作第116页)“如果对资本利润的这种理解真正正确的话,那就会得出结论说:利润不是收入的原始源泉,而只是派生源泉,并且,决不能把资本看作财富的源泉之一,因为资本带来的利润不过是收入从工人的口袋转到资本家的口袋而已。”(同上,第116-117页)
  
  P74,亚·斯密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始源泉,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第1篇第6章)//说它们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始源泉”,这是对的;说它们“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就不对了,因为商品的价值是完全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P75,总之,应当注意亚·斯密书中的奇怪的思路:起先他研究商品的价值,在一些地方正确地规定价值,而且正确到这样的程度,大体上说,他找到了剩余价值及其特殊形式的源泉--他从商品价值推出工资和利润。但是后来,他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又想倒过来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价格的相加数来推出商品价值(他已经从商品价值推出了工资和利润)。正出于后面这种情况,斯密对于工资、利润等等的波动给予商品价格的影响,没有一个地方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因为他没有基础。[VI-265]
  
  P78,[VIII-364](亚·斯密。价值及其组成部分。斯密违反他原来的正确观点而发挥的错误看法(见前面),也表现在下面这段话里:“地租成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但与利润和工资完全不同。利润和工资的高低是谷物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多少是这一价格的结果。”(《国富论》第1篇第11章)
  
  P84,第二篇第二章第220页人他却说出相反的话:“机器和工具等等构成个人或社会的固定资本,它们既不构成个人或社会的总收入的一部分,也不构成个人或社会的纯收入的一部分,货币也是一样”等等。
  
  P102,这是一个美妙的无止境的演进,如果我们认为,一切产品的价值都归结为工资和利润,即归结为新加劳动,同时,不仅新加到商品上的劳动,而且这个商品所包含的不变资本,都必须由其他某个生产领域的新加劳动来支付,那末,我们就会陷入这种境况。
  
  P140,(对于这里考察的亚当·斯密理论的各点,还应补充如下:他在价值规定上的动摇,除了工资问题上的明显矛盾的以外,还有一条:混淆概念。他把作为内在尺度同时又构成价值实体的那个价值尺度,同货币称为价值尺度那种意义上的价值尺度混淆起来。由此就试图找到一个价值不变的商品作为后一种意义上的尺度,把它当作衡量其他商品的不变尺度--这是一个化圆为方问题。关于货币意义上的价值尺度同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一价值规定之间的关系,请看我的著作第一部分。这种混淆现象在李嘉图的著作中,有些地方也可以碰到。)[300]
  
  P140,[299]亚·斯密的矛盾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些矛盾包含的问题,他固然没有解决,但是,他通过自相矛盾而提出了这些问题。后来的经济学家们互相争论时,时而接受斯密的这一方面,时而接受斯密的那一方面,这种情况最好不过地证明斯密在这方面的正确本能。
  
  P142,现在,我们转过来谈谈分析亚·斯密的观点时必须加以考察的最后一个争论点,即[300]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直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亚·斯密对一切问题的见解都具有二重性,他在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时给生产劳动所下的定义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他的著作中,他称为生产劳动的东西总有两种定义混淆在一起。我们先来考察第一种正确的定义。
  
  P142,(***)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上说,生产劳动是这样一种雇佣劳动,它同资本的可变部分(花在工资上的那部分资本)相交换,不仅把这部分资本(也就是自己劳动能力的价值)再生产出来,而且,除此之外,还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仅仅由于这一点,商品或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才作为资本生产出来。只有生产资本的雇佣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这就是说,雇佣劳动把花在它身上的价值额以增大了的数额再生产出来,换句话说,它归还的劳动大于它以工资形式取得的劳动。因而,只有创造的价值大于本身价值的劳动能力才是生产的。)(只有生产资本的雇佣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这么严格的规定,金三)
  
  P143,资本家阶级的存在,从而资本的存在本身,是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但不是以绝对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而是以相对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
  
  P143,这种生产率是以相对的生产率为基础的,即工人不仅补偿原有价值,而且创造新价值;他在自己的产品中物化的劳动时间,比维持他作为一个工人生存所需的产品中物化的劳动时间要多。这种生产的雇佣劳动也就是资本存在的基础。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2 19:07:00   P145,如果我们从重农学派追溯到重商学派,在重商学振那里也有对生产劳动的同样见解的一面,尽管他们对这一点是无意识的。重商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只有在产品出口给国家带回的货币多于这些产品所值的货币<或者多于为换得这些产品而必须出口的货币>的那些生产部门,因而只有在使国家有可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分沾当时新开采的金银矿的产品的那些生产部门,才是生产的。
  
  P146,“有一种劳动加到对象上,就能使这个对象的价值增加,另一种劳动则没有这种作用。前一种劳动因为它生产价值,可以称为生产劳动,后一种劳动可以称为非生产劳动。例如,制造业工人的劳动,通常把自己的生活费的价值和他的主人的利润,加到他所加工的材料的价值上。相反,家仆劳动不能使价值有任何增加。虽然主人也向制造业工人预付工资,但后者实际上并汉有使主人花费什么,因为由工人投入劳动的对象的价值增加了,通常通过这个增加了的价值,就把工资的价值连同利词一起偿还给主人了。相反,家仆的生活费永远得不到偿还。一个人,要是由雇佣许多制造业工人,就会变富,要是维持许多家仆,就会变穷。”(《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麦克库洛赫版,第2卷第2篇第3章第93和94页)
  
  P146,在这段话中,--而在下面我们就要引用的紧接着的那段文字里,相互矛盾的定义更加穿插在一起,……第二,……
  
  P148,这里,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给生产劳动下了定义,亚·斯密在这里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要领。他的巨大科学功绩之一(如马尔萨斯正确指出的,斯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仍然是全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就在于,他下了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这样一个定义,也就是说,他根据这样一种交换来给生产劳动下定义,只有通过这种交换,劳动的生产条件和一般价值即货币或商品,才转化为资本(而劳动则转化为科学意义上的雇佣劳动)。//什么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也绝对地确定下来了。那就是不同资本交换,而直接同收入即工资或利润交换的劳动(当然也包括同那些靠资本家的利润存在的不同项目,如利息和地租交换的劳动)。(现在的三个产业划分,正是这样的基础,金三)
  
  P148,(***)因此,这些定义不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不是从劳动产品的性质,不是从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所固有的特性)得出来的,而是从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这个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得出来的。(这句话虽然是接着上段的,但我把它单独列出,金三)
  
  P148,这里,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始终是从货币所有者、资本家的角度来区分的,不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来区分的,而加尼耳等人的荒谬论调正是从这里产生的,他们根本不懂问题的实质,竞然问道:妓女、仆役等等的劳动,或服务,或职能,会不会带来货币?[303]
  
  P149,[304]作家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出观念,而是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他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才是生产的。
  
  P152,……要是雇用许多制造业工人,就会变富,要是维持许多家仆,就会变穷。然而后者的劳动也同前者的劳动一样,有它的价值,理应得到报酬。不过,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固定和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而这个对象或商品在劳动结束后,至少还存在若干时候。可以说。这是在其物化过程中积累并储藏起来,准备必要时在另一场合拿来利用的一定量劳动。这个对象,或者可以说,这个对象的价格,后来到必要时,能够把一个同原先生产它所花费的劳动相等的劳动量推动起来。相反,家仆[307]劳动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他的服务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很少留下某种痕迹或某种以后能够用来取得同量服务的价值。某些最受尊敬的社会阶层的劳动象家仆的劳动一样,不生产任何价值,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同上,第93-94页)
  
  P154,因此,斯密越出了和社会形式有关的那个定义的范围,越出了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来给“生产劳动者”下定义的范围;他提出这样一个论点来反对重农学派:不从事农业的阶级,工业阶级,会把自己的工资再生产出来,因而还是会把一个等于他的消费的价值生产出来,从而“至少保持使他们能够就业的基金或资本”。这样,在重农学派的影响下,同时在反对重农学派的情况下,便产生了他对“生产劳动”的第二个定义。
  
  P155,亚·斯密说:“第二,因此,象看待家仆那样来看待手工业者、制造业者和商人,是根本不正确的。家仆的劳动不能保持使他能够就业和生存的基金。家仆完全是靠他主人的开支来就业和维持生活的,他所完成的劳动不是那种能补偿这些开支的劳动。这种劳动是服务,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它不固定和不物化在一个能够补偿他们的生活费和工资的价值的可以出卖的商品中。相反,手工业者、创造业者和商人的劳动却自然地固定和物化在可以出卖或交换的对象中。正因为如此,我在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那一章中,把手工业者、制造业者和商人算作生产的劳动者,而把家仆算作不生产的和不结果实的劳动者。”([加尔涅的法译本],第531页)(这是二个版本的斯密书,这里的第二有一定的特定意义,而同时也是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第二个见解,这个见解的关键是物化,按物化与否,分为商品和服务,这样的见解区别于第一种以关键的价值增加,也就是资本的剩余价值的产生,金三)
  
  P158,因此,从一方面说,所谓非生产劳动有一部分体现在物质的使用价值中,这些使用价值同样可能成为商品(“可以出卖的商品”),从另一方面说,一部分纯粹的服务(它不采取实物的形式不作为物而离开服务者独立存在,不作为价值组成部分加入某一商品),能够(由直接购买劳动的人)用资本来购买,能够补偿自己的工资并提供利润。总之,这些服务的生产有一部分从属于资本,就象体现在有用物品中的劳动有一部分直接用收入来购买,不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一样。
  
  P159,整个“商品”世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劳动能力;第二,不同于劳动能力本身的商品。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2 19:08:00   P165(*****)商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最基本的元素形式。因此,把“生产劳动”解释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比起把生产劳动解释为生产资本的劳动来,符合更基本得多的观点。
  
  P166,亚·斯密的反对者无视他的第一种解释即符合问题本质的解释,而抓住第二种解释,并强调这里不可避免的矛盾和不一贯的地方。而且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劳动的物质内容,特别是集中在劳动必须固定在一个比较耐久的产品中那个定义,用这个办法为自己的论战制造方便。我们马上就会看到,这场特别激烈的论战,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
  
  P166,(*********)还要先指出一点。亚·期密认为,提出下面这个论点,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巨大功绩://“各国的财亩不在于不可消费的金和银,而在于每年由社会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可消费的货物。”(加尔涅的法译本]第3卷第4篇第9章第538页)这里,我们看到了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第二个定义的来源。如何给剩余价值下定义,自然取决于所理解的价值本身具有什么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在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中,表现为货币;在重农学派那里,表现为土地的产品,农产品;最后,在亚·斯密那里,表现为一般商品。重农学派只要接触到价值实体,就把价值仅仅归结为使用价值(物质、实物),正如重商学派把价值仅仅归结为价值形式,归结为产品借以表现为一般社会劳动的那种形式即贷币一样。在亚·斯密那里,商品的两个条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合并在一起,所以在他看来,凡是表现在一种使用价值即有用产品中的劳动,都是生产的。表现在有用产品中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这一观点,就已经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这个产品同时等于一定量的一般社会劳动。亚·斯密同重农学派相反,重新提出产品的价值是构成资产阶级财富的实质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又使价值摆脱了纯粹幻想的形式--金银的形式,即在重商学派看来价值借以表现的形式。任何商品从可能性来说就是货币。不可否认,亚·斯密在这里同时又或多或少地回到重商学派关于这些或那些劳动产品的“耐久性”(实际上是“非直接消费性”)的观点上去。这里使人想起配第的一段话(见我的第1分册第109页,那里引用了配第《政治算术》中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财富是按照它不会毁坏的程度、耐久的程度来估价的,归根结蒂,金银被当作“长久的财富”而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阿·布朗基说“斯密把财富的范围仅仅限于固定在物质实休中的那些价值,这样就把无限多的非物质价值,文明国家的精神资本(四个黑体字)之女,全都从生产的账本中勾销了”,等等。(《欧洲政治经济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1839年布鲁塞尔版第152页)(这是我读资本论以来,感觉分析最为深刻的笔记,这里可以看做马克思全部资本论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之前经济学的巨大特征,加以九星提示,金三)
  
  P168,(*****)政治经济学在其古典时期,就象资产阶级本身在其发家时期一样,曾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国家机器等等。后来它理解到--这在它的实践中也表现出来--并且根据经验认识到,这种继承下来的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完全非生产的阶级的社会结合的必要性,就是由资产阶级自己的组织中产生出来的。
  
  P168,(***)如果上述“非生产劳动者”不生产享受,因此对他们的服务的需求不完全取决于生产当事人想如何花掉自己的工资或利润;相反,如果他们成为必要,或自己使自己成为必要,部分地是因为存在肉体上的疾病(如医生)或精神上的虚弱(如牧师),部分地是因为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民族利益的冲突(如政治家、一切法学家、警察、士兵);如果这样,那末,在亚·斯密看来,就象在产业资本家本身和工人阶级看来一样,他们就表现为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把这种非生产费用缩减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地使它便宜。资产阶级社会把它曾经反对过的一切具有封建形式或专制形式的东西,以它自己所特有的形式再生产出来。因此,对这个社会阿谀奉承的人,尤其是对这个社会的上层阶级阿谀奉承的人,他们的首要业务就是,在理论上甚至为这些“非生产劳动者”中纯粹寄生的部分恢复地位,或者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的过分要求提供根据。事实上这就宣告了意识形态阶级等等是依附于资本家的。
  
  P169,(***)无所事事的人也好,他们的寄生者也好,都必须在这个最美好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地位。
  
  P169,(*)随着资本的统治的发展,随着那些和创造物质财富没有直接关系的生产领域实际上也日益依附于资本,--尤其是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按用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时候,--[316]政治经济学上的阿谀奉承的侍臣们便认为,对任何一个活动领域都必须加以推祟并给以辩护,说它是同物质财富的生产“联系着”的,说它是生产物质财富的手段;他们对每一个人都表示敬意,说他是“第一种”意义的“生产劳动者”,即为资本服务的、在这一或那一方面对资本家发财致富有用的劳动者,等等。//这里,应当首先提出的是马尔萨斯之流,他们直接为“非生产劳动者”和明显的寄生者辩护,说这些人是必要的和有用的。
  
  P195,《国富论》中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最生产的(同以前的那些形式比较起来,它无疑是这样的)。
  
  P198,加尔涅作为波拿巴的参议员,当然热衷于有侍从和一般仆人。//“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没省一个阶级象家仆那样促使来自收入的金额转化为资本。”(第181页)
  
  P199,[IX-400]热·加尔涅先生于1798年在巴黎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概论》。书中除了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这种重农主义观点以外,我们还看到另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很能说明他对亚·斯密的反驳),那就是,认为消费(由“非生产劳动者”出色地代表的消费)是生产的源泉,生产的大小由消费的大小来衡量。非生产劳动老满足“人为的需要”并消费物质产品,所以据说他们在各方面都是有用的。因此,加尔涅也反驳节省(节约)。在他的序言第XIII页上可以谈到这样的话:“个人的财富由于节约而增加,相反,社会的财富则由于消费增加而增长。”
  
  P200,[IX-421]施马尔茨。这个德国的重农主义余孽,批评斯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说(他的书德文版在1818年出版):“我只指出……斯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所作的区分,不应当看成是重要的和十分准确的,如果考感到别人的劳动始终只是使我们节省时间,而这种时间的节省就是构成劳动价值和劳动价格的一切。”
  
  P204,可见,产品的高的交换价值并不是交换的产物,它不过是在交换中表现出来而已。(整句黑体)
  
  P208,“亚·斯密想减少从事无用劳动的劳动者人数,以便增加从事有用劳动的劳动者人数;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如果这种愿望能够实现,那就不可能有任何财富了,因为生产者将会缺乏消费者,而没有消费掉的剩余物也就不会再生产出来。生产阶级把自己劳动的产品供给给那些不创造物质产品的阶级并不是无代价的。”(加尼耳)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4 19:58:00   P225,李嘉图在第二十六章中指出:“亚当·斯密经常夸大一个国家从大量总收入中得到的利益,而不是从大量纯收入中得到的利益…如果一个国家无论使用多少劳动量,它的纯地租和纯利润加在一起始终是那么多,那末,使用大量生产劳动对于该国又有什么好处呢2……一个国家无论是使用500万还是700万生产工人[371]来生产其余500万人赖以生活的纯收入……纯收入仍然是500万人的食物和衣着。使用更多的人既不能使我们的陆海军增加一名士兵,也不能使赋税多收一个基尼。”(同上,第215页)//这使我们想起了古日耳曼人,他们轮换着由一部分居民去打仗,另一部分居民种地。需要留下来种地的人愈少,能够去打仗的人就愈多。如果以前种地需要500人,现在需要1000人,那末,人口即使增加1/3,例如从1000人增加到1500人,对这些日耳曼人也毫无好处。他们所能拥有的军队人数仍然只有500人。相反,如果他们的劳动生产力增长了,耕地只需要250人就够了,那末,在1000人中就有750人可以去打仗,而在劳动生产率减低时,1500人中也只有500人可以去打仗。
  
  P227,(李嘉图)“对于一个拥有2万镑资本,每年获得利润2000镑的人说,只要他的利润不低于2000镑,不管他的资本是雇100个工人还是雇1000个工人,不管生产的商品是卖1万镑还是卖2万镑,都是一样的。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益不也是这样吗?”[VIII-372]
  
  P230,但在李嘉图那里,对积累的关心,比对纯利润的关心更多,他热心地把纯利润称颂为积累的手段。由此也就产生了一面告诫工人一面又安慰工人的矛盾现象。
  
  P234,顺便指出:在一个单位产品上花费的劳动时间不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不超过生产这个商品平均所需要的时间,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甚至不断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的最低额。但为此资本主义生产必须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P234,从这个观点来看,必要劳动时间就有了另外的意义。现在要问;必要劳动时间究竞按怎样的量在不问的生产领域中分配?竞争不断地调节这种分配,正象它不断地打乱这种分配一样。
  
  P244,很明显,如果有第三部类C,它的产品既能用于生产消费,又能用于个人消费,例如谷物可以充当人的食物或牲畜的饲料,也可以用来做种子或烤面包,又加大车、马、牲畜等等;那末,这丝毫也不会使问题有所改变。就这些产品加入个人消费的那部分来说,它们必须由它们自己的生产者,或者由它们所包含的那部分不变资本的(直接或间接的)生产者,作为收入直接或间接地消费掉。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属于A部类。就这些产品不加入个人消费的那部分来说,它们属于B部类。
  
  P271,斯密在第二篇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中,根据各种资本所雇用的生产劳动量的大小,从而按照它们所增加的年产品“交换价值”的多少,对资本进行了分类。斯密放在第一位的是农业,其次是制造业,然后是商业,最后是零售商业。这就是斯密根据资本所推动的生产劳动量排列的资本用途的顺序。这里我们又得到一个关于“生产劳动者”的全新的定义:“凡是把资本用于这四种用途之一的人,自己就是生产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如果使用得当,会固定和物化在它所加工的物品或商品上,通常至少也会把他们维持自己生活和个人消费的价值加在商品的价格上。”(加尔涅的译本,第2卷第374页)//“没有一个同量的资本能比租地农场主的资本推动更大量的生产劳动。不仅他的雇工是生产劳动者,而且他的役畜也是生产劳动者。”[第2卷第376页]//可见,最后连牛也成了生产劳动者。
  
  P274,斯密完全不否认“这类活动“会产生某种“结果”,某种“产品”。他甚至直接提到:“国家的安全、安定和保卫”是<“国家公务人员”>“年劳动的结果”。(斯密的著作策2篇第3章;加尔涅的译本,第2卷第313页)
  
  P291,大多数反驳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的著作家,都把消费看作对生产的必要刺激。……可见,这种看法大部分是从资产阶级经济学观点出发,一方面为有闲的富人和提供服务结富人消费的“非生产劳动者”辩护,另一方面为开支庞大的“强大政府”辩护,为国债的增加,为占有教会和国家的肥缺的人、各种领干薪的人等等辩护。因为所有这些非生产劳动者--他们的服务体现为有闲的富人的一部分支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生产“非物质产品”,但消费“物质产品”即生产工人的劳动产品。
  
  P292,另一些政治经济学家,例如马尔萨斯,虽然承认生产劳动者和非生产劳动者有区别,但是又向“产业资本家”证明,甚至就生产物质财富来说,非生产劳动者也象生产劳动者一样对他是必要的。//在这里,说生产和消费是等同的,或者说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或生产是一切消费的前提,都毫无用处。
  
  P293,可见,“产业资本家”也是剩余生产即为别人而生产的生产者。一方面有这种剩余生产,与此相对,另一方面必定有剩余消费,一方面是为生产而生产,与此相对,另一方面必定是为消费而消费。“产业资本家”必须交给地租所有者、国家、国债债权人、教会等等只消费收入的人的东西[408],固然绝对减少他的财富,但是使他发财的贪欲旺盛不哀,从而保存他的资本主义灵魂。如果土地租金和货币租金的所得者等等也把自己的收入花费在生产劳动上,而不花费在非生产劳动上,目的就不会达到。他们自己就会成为“产业资本家”,而不再代表消费的职能。以后我们还会知道,一个李嘉图主义者和一个马尔萨斯主义者之间,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过一场极为滑稽的争论。
  
  P293,生产和消费是内在地不可分离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实际上是分离的,所以它们的统一要通过它们的对立来恢复,就是比如果A必须为B生产,B就必须为A消费。……
  
  P298,其实这种荒谬说法完全可以由下面各点来说明:(1)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各种职能是互为前提的;(2)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对立,使得由各个意识形态阶层构成的上层建筑成为必要,这些阶层的活动不管是好是坏,因为是必要的,所以总是好的;(3)一切职能都是为资本家服务,为资本家谋“福利”;(4)连最高的精神生产,也只是由于被描绘为、被错误地解释为物质财富的直接生产者,才得到承认,在资产者眼中才成为可以原谅的。
  
  P299,威·纳骚·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让·阿里瓦本译,1836年巴黎版。//纳骚·西尼耳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说:“照斯密看来,犹太人的立法者是非生产劳动者。”(同上,第198页)//这是指埃及的摩西,还是指摩西·门德尔森?摩西将会因自己被称为斯密所谓的“生产劳动者”,而十分感谢西尼耳先生吧。这些人如此拘守于自己的资产阶级固定观念,以致认为,如果把亚里士多德或尤利乌斯·凯撤称为“非生产劳动者”,那就是侮辱他们。其实,单是“劳动者”这个名称,就会使亚里士多德和凯撒感到侮辱了。
  
  P304,最后,伟大的纳骚自己又接受了斯密的区分。就是说,他以“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的区分(第206页)来代替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而消费品要么是商品,--但这里不是谈商品,--要么直接是劳动。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4 19:59:00   P314,(***)“因此国王和大臣们要求监督私人的节约,并以反奢侈法令或禁止外国奢侈品进口的办法来限制私人开支,这是他们最无耻、最专横的行为。他们自己始终是并且毫无例外地是社会上最大的浪费者。他们还是好好地注意他们自己的开支吧,私人的开支尽可以让私人自己去管。如果他们自己的浪费不会使国家破产,那末,他们臣民的浪费也决不会使国家破产”(第2篇第3章,麦克库洛赫版,第2卷第122页)
  
  P314,(***)“某些最受尊敬的社会阶层的劳动,象家仆的劳动一样,不生产任何价值,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例如,君主和他的全部文武官员、全体陆海军,都是非生产劳动者。他们是社会的公仆,靠别人劳动的一部分年产品生活……应当列入这一类的,还有……教土、律师、医生、各种文人,演员、丑角、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等等。”(同上,第94-95页)
  
  P314,(*****)这是还具有革命性的资产阶级说的话,那时它还没有把整个社会、国家等等置于自己支配之下。所有这些卓越的历来受人尊敬的职业--君主、法官、军官、教士等等,所有由这些职业产生的各个旧的意识形态阶层,所有属于这些阶层的学者、学士、教士……在经济学上被放在与他们自己的、由资产阶级以及有闲财富的代表(土地贵族和有闲资本家)豢养的大批仆从和丑角同样的地位。他们不过是社会的仆人,就象别人是他们的仆人一样。他们靠别人劳动的产品生活。因此,他们的人数必须减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国家、教会等等,只有在它们是管理和处理生产的资产者的共同利益的委员会这个情况下,才是正当的;这些机构的费用必须缩减到必要的最低限度,因为这些费用本身属于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观点具有历史的意义,一方面,它同古代的见解形成尖锐的对立,在古代,物质生产劳动带有奴隶制的烙印,这种劳动被看作仅仅是有闲的市民的立足基石;另一方面,它又同由于中世纪瓦解而产生的专制君主国或贵族君主立宪国的见解形成尖锐的对立,就连盂德斯鸿自己都还拘泥于这种见解,他天真不过地把它表达如下(《论法的精神》第7篇第4章):“富人不多花费,穷人既要饿死。”
  
  P315,(*****)相反,一旦资产阶级占领了地盘,一方面自己掌握国家,一方面又同以前掌握国家的人妥协;一旦资产阶级把意识形态阶层看作自己的亲骨肉,到处按照自己的本性把他们改造成为自己的伙计;一旦资产阶级自己不再作为生产劳动的代表来同这些人对立,而真正的生产工人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并且同样说它是靠别人劳动生活的;一旦资产阶级有了足够的教养,不是一心一意从事生产,而是也想从事“有教养的”消费;一旦连精神劳动本身也愈来愈为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生产服务;--一旦发生了这些情况,事情就反过来了。这时资产阶级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力求“在经济学上”证明它从前批判过的东西是合理的。加尔涅等人就是资产阶级在这方面的代言人和良心安慰者。此外,这些经济学家(他们本人就是教士、教授等等)也热衷于证明自己“在生产上的”有用性,“在经济学上”证明白己的薪金的合理性。
  
  P318,可见,斯密所说的实质上同货币主义所说的一样。货币主义认为,只有生产贷币,生产金银的劳动,才是生产的。在斯密看来,只有为自己的买者生产贷币的劳动才是生产的。所不同的只是,斯密在一切商品中都看出了它们具有的货币性质,不管这种性质在商品中怎样隐蔽,而货币主义则只有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的商品中才看出这种性质。//这种区分是以资产阶级生产实质本身为基础的,因为财富不等于使用价值,只有商品,只有作为交换价值承担者、作为货币的使用价值,才是财富。货币主义不懂得,这些货币的创造和增加,是靠商品的消费,而不是靠商品变为金银,商品以金银的形式结品为独立的交换价值,但是,商品在金银的形式上不仅丧失了它们的使用价值,而且没有改变它们的价值量。
  
  《论法国财政的管理》(《奈克尔著作集》1789年洛桑和巴黎版第2卷);
  P322,并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知识,因为每个人都剩下一定量的时间<空闲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但是在社会制度所造成的财产不平等的情况下,所有那些生下来就没有财产的人,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为一切生存资料都掌握在占有货币或土地的那部分国民手里。因为谁也不会白给东西,所以生下来除了自己的力气之外便没有别的储备的人,不得不在刚有点力气的时侯,就用来为所有者服务,并且要一天又一天地干一辈子,每天从日出一直干到筋疲力尽,干到为了恢复精力必需睡眠时为止。”(第1122页)“最后,为了维持所有那些造成知识不平等的社会的不平等,这种知识的不平等已经成必要的了,这-点难道不是无可怀疑的吗?”(同上,第113页)
  
  P366,亚·斯密带着几分讽刺意味引用了米拉波侯爵的夸张说法:“自从世界形成以来,有三大发明……第一是文字的发明……第二是货币的发明…… 第三是《经济表》,这个表是前两者的结果和完成。”(加尔涅的译本,策3卷第4篇第9章第540页)
  
  P366,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尝试;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同时,把收入的起源、资本和收入之间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对最终消费的关系都包括到这个再生产过程中,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际上是资本和收入之间)的流通包括到资本流通中;最后,把生产劳动的两大部门--原料生产和工业--之间的流通表现为这个再生产过程的要素,而且把这一切总结在一张《表》上,这张表实际上只有五条线,连站着六个出发点或归宿点。这个尝试是在十八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做出的,这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至于资本流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资本在这个再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各种不同的形式、资本流通同一般流通的联系,也就是说,不仅资本同资本的交换,而且资本同收入的交换,那末,斯密实际上只是接受了重农学派的遗产,对财产目录的各个项目作了更严格的分类和更详细的描述,但是对于过程的整体未必叙述和说明得象《经济表》大体上描绘的那样正确,尽管魁奈的前提是错误的。
  
  P357,按照我的写作计划,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著作家都不包括在历史的评论之内。这种历史的评论不过是要指出,一方面,政治经济学家们以怎样的形式自行批判,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规律最先以怎样的历史路标的形式被揭示出来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考察剩余价值时,我把布里索、葛德文等等这样的十八世纪著作家,以及十九世纪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都放在一边了。至于我在这个评论中以后要说到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著作家,他们不是本身站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上,便是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去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斗争。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4 20:01:00   P366,然而兰盖并不是社会主义者。他反对他同时代的启蒙运动者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理想,反对资产阶级刚刚开始的统治,他的抨击半是认真半是嘲弄地采取反动的外观。他维护亚洲的专制主义,反对文明的欧洲形式的专制主义,他捍卫奴隶制,反对雇佣劳动。
  
  兰盖《民法论》1767年伦敦版
  
  P366,第一卷。他的一句反对盂德斯鸠的话;“法律的精神就是所有权”
  
  P367,“在我们的各个文明国家里,一切自然要素郁成了奴隶。”(第138页)“这样,整个被俘虏的自然,就不再向自己的儿女提供容易得到的维持生命的源泉了。自然的恩赐必须以辛苦的努力为代价,自然的赐予必须以顽强的劳动来取得。”“独占这些财宝的富人,只有取得这种代价,才同意把财宝的极小部分还给大家使用。为了得到分享他的财宝的许可,必须努力劳动来增加财宝。”(第189页)“这样,就必领放弃自由的幻想。”(第190页)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批准<对私有财产>最初的夺取”,并“防止以后的夺取”。(第192页)“法律可以说是一种反对人类最大多数<即无产者>的阴谋。”(同上[第195页)“是社会创造了法律,而不是法律创造了社会。”(第230页)“所有权先于法律。”(第236页)
  
  P369,“可见,奴役是产生社会的第一个原因,暴力是社会的第一个纽带。”(第302页)
  
  霍布斯
  P377,“人的价值,和其他一切物的价值一样,等于他的价格,就是说,等于对他的能力的使用的所付的报酬”“人的劳动是商品,人们可以有利地交换它,就象交换其他任何物品一样。”“人仅仅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劳动是不够的。他还应当在必要时为保卫自己的劳动而战斗。人们或者必须象犹太人被俘归来后重建神殿那样,一手建设,一手拿剑;或者要雇用别人来为他们战斗。”
  
  P395,这是资本起来反抗土地所有权的最初形式。因为实际上,高利贷,即土地所有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入高利贷者手中,是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或多或少同土地所有者携手共同反对资本的这种古旧的形式。
  
  P397,因此,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早的发现之一,是它认识了货币储藏和货币自行增殖之间的对立,也就是说,它论述了作为资本的货币。
  
  P420,因此,从这些社会劳动形式发展起来的劳动生产力,从而还有科学和自然力,也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事实上,协作中同种劳动的统一,分工中异种劳动的结合,机器工业中自然力、科学和劳动产品的用于生产,所有这一切,都作为某种异己的、物的东西,纯粹作为不依赖于工人而支配着工人的劳动资料的存在形式,同单个工人相对立,正如劳动资料本身在它们作为材料、工具等简单可见的形式上,作为资本的职能,因而作为资本家的职能,同单个工人相对立一样。
  
  P424,资本的生产性在于资本同作为雇佣劳动的劳动相对立,而劳动的生产性在于劳动同作为资本的劳动资料相对立。
  
  P425,劳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际上转化为资本,但是,这个转化是由货币同劳动能力的最初交换决定的。只是由于劳动直接转化为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的物化劳动,货币才转化为资本,就连已经取得生产资料即劳动条件的形式的那一部分货币也是这样。在此以前,货币不论以它本身的形式存在,或者以那种在实物形式上可以充当生产新商品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商品(产品)的形式存在,都只不过从可能性来说是资本。
  
  P425,[1322]只有这种对劳动的一定关系才使货币或商品转化为资本,只有由于自己对生产条件的上述关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关系同这个关系相适应)使货币或商品转化为资本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换句话说,只有使那种同劳动能力相对立的、独立化了的物化劳动的价值保存并增殖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不过是对劳动能力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整个关系和方式的简称。但是,把生产劳动同其他种类的劳动区分开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区分恰恰表现了那种作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本身的基础的劳动的形式规定性。
  
  P426,(*****)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生产劳动是给使用劳动的人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或者说,是把客观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把客观劳动条件的所有者转化为资本家的劳动,所以,这是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生产出来的劳动。//因此,我们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社会地规定了的劳动,这种劳动包含着劳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一个十分确定的关系。(以上一些片段,虽然是残余稿件的内容,还是有相当意义的,金三)
  
  P427,因此,生产劳动是这样的劳动,它为工人仅仅再生产出事先已经确定了的他的劳动能力的价值,可是同时,它作为创造价值的活功却增大资本的价值,换句话说,它把它所创造的价值作为资本同工人本身相对立。
  
  P429,(***)“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这个说法,包括上述所有环节,它不过是从下面这个论点派生出来的提法:生产劳动是这样的劳动,它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它同作为资本的生产条件相交换;因而,它也决不是简单地作为不带特殊社会规定性的劳动同这些生产条件--在这里不是简单地只作为生产条件出现--发生关系。//这包括:(1)货币和劳动能力作为商品彼此对立的关系,货币所有者和劳动能力所有者之间的买和卖;(2)劳动直接隶属于资本;(3)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实际转化为资本,或者同样可以说,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这里发生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双重的交换。第一种交换只表示对劳动能力的购买,所以,从实际结果来看,就是对劳动的购买,因而也是对劳动产品的购买。第二种交换是活劳动直接转化为资本,或者说,作为资本的实现的活劳动的物化。
  
  P4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既不是单纯的产品(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即具有一定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它的结果,它的产品,是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因而,是货币或商品实际转化为资本;而在生产过程之前,货币或商品仅仅从自己的目的来说,从可能性来说,从自己的使命来说,才是资本。生产过程吸收的劳动量,比购买的劳动量大。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这种对别人无酬劳动的吸收、[1324]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直接目的;因为资本本身(因而资本家本身)的任务,既不是生产直接供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也不是生产用来转化为货币再转化为使用价值的商品。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发财致富,是价值的增殖,是价值的增大,因而是保存原有价值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只有在同劳动交换(这种劳动因而被称为生产劳动)之后,才能得到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这种特殊的产品。
  
  P432,例如,密尔顿创作《失乐园》得到5镑,他是非生产劳动者。相反,为书商提供工厂式劳动的作家,则是生产劳动者。密尔顿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后来,他把作品卖了5镑。但是,在书商指示下编写书籍(例如政治经济学大纲)的莱比锡的一位无产者作家却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只是为了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的。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但是,同一个歌女,被剧院老板雇用,老板为了赚钱而让她去唱歌,她就是生产劳动者,因为她生产资本。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5 18:27:00   P446,[(13)《资本论》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计划草稿]
  [(a)《资本论》第一部分或第一篇的计划]
  [XVIII-1140]第一篇-《资本的生产过程》-分为:
  (1)导言:商品,货币。
  (2)货币转化为资本。
  (3)绝对剃余价值:(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绝对剩余价值;(d)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e)同一时间的工作日(同时雇用的工人人数)。剩余价值额和剩余价值率(大小和高低?)。
  (4)相对剩余价值:(a)简单协作;(b)分工;(c)机器等等。
  (5)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结合。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比例。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隶属和实际上的隶属。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6)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威克菲尔德的殖民学说。
  (7)生产过程的结果。(占有规律的表现中的变革可以在第6点或第7点中考察。)
  (8)剩余价值理论。
  (9)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XVIII-1140]
  
  P447,[(b)《资本论》第三部分或第三篇的计划]
  [XVIII-1139]第三篇-《资本和利润》-分为: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不同于剩余价值率的利润率。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亚·斯密和李嘉图关于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
  (4)地租(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的例解)。
  (5)所谓李嘉图地租规律的历史。
  (6)利润率下降的规律。亚斯密、李嘉图、凯里。
  (7)利润理论。(问题:是不是还应该把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包括在《剩余价值理论》里?)
  (8)利润分为产业利润和利息。商业资本。货币资本。
  (9)收入及其源泉。这里也包括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之间的关系问题。
  (10)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货币的回流运动。
  (11)庸俗政治经济学。
  (12)结论。资本和雇佣劳动。[XVIII-1139]
  [(c)《资本论》第三部分第二章的计划]
  [XVIII-1109]研究《资本和利润》的第三部分第二章论述一般利润率的形成。这里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资本的不同的有机构成。它部分是由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的]差别决定的,因为这个差别是从一定的生产发
  
  P448,展阶段产生的,是从机器和原料同推动它们的劳动量之间的绝对的数量上的比例产生的。这些差别同劳动过程有关。同样,在这里还必须考察从流通过程产生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差别,考察它们如何使一定时期内不同领域中的资本的价值增殖发生变化。
  (2)不同资本的组成部分的价值比例的差别,这些差别不是由不同资本的有机构成产生的。这主要是由原料价值的差别产生的,即使假定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中,原料吸收的劳动量相等。
  (3)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同领域中,由子上述差别而产生的利润率的差异。不同领域中的利润率相等,以及利润量同所使用的资本量成正比,这只有对同一构成的资本来说才是正确的。
  (4)第一章论述的一切,适用于总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每一个资本都作为总资本的一部分,作为它的某个份额出现。一般利润宰的形成(竞争)。
  (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成本价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别。
  (6)为了还要包括对李嘉图关于这个论题的观点的分析,补充以下-点:工资的一船变动对一般利润率的影响,从而对生产价格的影响。[XVIII-1109]
  
  P451,注解:《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的第四卷。马克思把《资本论》的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把第四卷称为历史部分、历史批判部分或历史文献部分。在这一卷中,马克思围绕着剩余价值理论这个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对各派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分析批判,同时以论战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许多重要方面。//马克思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并计划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经过长期系统研究,于1857-1858年写了一部经济学手稿,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又写了一部篇幅很大的手稿。这部手稿的大部分,也是整理得最细致的部分,构成《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的其余部分,即理论部分,后来经马克思重新修改和补充,形成了《资本论》前三卷的内容,而《剩余价值理论》这一历史部分没有重新加工,仍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马克思生前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他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但是没有来得及整理出版《资本轮》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1905-1910年卡尔·考茨基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沦》,他对马克思的手稿做了许多删改和变动。1954-1961年按马克思的手稿次序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俄文新版;1956-1962年出版了该书德文新版本,1962-1964年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二十六卷(共三册)出版。
  
  P452,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这一标题之前写了阿拉伯数字“5”。这表示关于资本的研究的第一章第五节,即最后一节,马克思打算把这一研究作为论述商品和货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直接继续来发表。在这第五节之前,在手稿第I-V本中有三节概述:(1)货币转化为资本,(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在第V本第184页,马克思指出:“在相对剩余价值之后,应当考察绝对剽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者的结合。”这一考察本应构成第四节,但当时并未写成。马克思还没有写完第三节就马上转写第五节,即《剩余价值理论》。
  
  P464,你们,不是为了你们(Vos,non uobis),出自昧吉尔的《警言诗》:“你们,鸟儿们,作巢不是为了你们自己,你们,绵羊们,蓄毛不是为了你们自己;你们,蜜蜂们,酿蜜不是为了你们自己;你们,健牛们,拉犁不是为了你们自己。”
  
  P476,这些计划草稿马克思写于1863年1月。它们在1861-1863年手稿第XVIII本;论舍尔比利埃和理查·琼斯两章的正文之间(手搞上用粗体的方括号把它们同这两章的正文隔开)。//到写这个计划的时候,《资本论》第三部分第一章草稿已经在1861-1863年手稿第XVI本中写成,第三部分第一章的标题在第XVI本中已定为《剩余价值和利润》。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5 18:37:00   《资本论》第四卷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册 (上、下册)
  作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著作编译局 译
  页数: 715
  出版日期: 1975年11月第1版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册:第八章-第十八章
  
  
  [第八章]洛贝尔图斯先生。新的地租理论(插入部分)3-119
  [第九章] 对所谓李嘉图地租规律的发现史的评论[对洛贝尔图斯的补充评论](插入部分)120-176
  [第十章]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费用价格理论(批驳部分)177-261
  [A.李嘉图的费用价格理论]177
  [(1)重农学派理论的破产和地租观点的进-步发展]177
  [(2)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是李嘉图理论的基本沦点。作为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的李嘉图研究方法及其缺点。李嘉图著作的错误结构]180
  [(3)李嘉图在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问题上的混乱。他不值价值形式]187
  [(4)]李嘉图对利润、利润率和平均价格等的解释191
  [(a)李嘉图把不变资本同固定资本,可变资本同流动资本混淆起来。关于“相对价值”的变动及其因素问题的错误提法]191
  [(b)李嘉图把费用价格同价值混淆起来,由此产生了他的价值理论中的矛盾。他不懂利润率平均化和价值转化为费用价格的过程]209
  [(5)]平均价格或费用价格和市场价格225
  [(a)引言:个别价值和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225
  [(b)李嘉图把同一生产领域内的市场价值形成过程同不同生产领域的费用价格形成过程混滑起来]229
  [(c)李嘉图著作中关于“自然价格”的两种不同的规定。费用价格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234
  [B.斯密的费用价格理论]240
  [(1)斯密的费用价格理论的错误前提。李嘉图由于保留了斯密把价值和费用价格等同起来的观点而表现出前后矛盾]240
  [(2)斯密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的理论]246
  [第十一章]李嘉图的地租理论262-278
  [(1)安德森和李嘉团发展地租理论的历史条件]262
  [(2)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同他对费用价格的解释的联系]267
  [(3)李嘉图的地租定义不能令人满意]272
  [第十二章]级差地租表及其说明279-346
  [(1)地租量和地租率的变动]279
  [(2)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各种组合。A、B、C、D、E表]282
  [(3)对表的分析]300
  [(a)]A表[不同等级的个别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301
  [(b)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同农业生产率递减观点的联系。绝对地租率的变动及其同利润率的变动的关系]309
  [(c)考察生活资料和原料的价值--以及机器的价值--的变动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309
  [(d)总地租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价值的变动]324
  [第十三章]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结尾)347-387
  [(1)李嘉图关于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前提。向新的土地推移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力]347
  [(2)李嘉关于地租不可能影响谷物价格的论点。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原因]353
  [(3)斯密和李嘉图关于农产品的“自然价格”的见解]358
  [(4)李嘉图对农业改良的看法。他不懂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发生变化的经济后果]362
  [(5)李嘉图对斯密的地租观点和马尔萨斯某些论点的批判]374
  [第十四章]亚·斯密的地租理论388-422
  [(1)斯密在地租问题提法上的矛盾]388
  [(2)斯密关于对农产品的需求的特性的论点。斯密地租理论中的重农主义因素]402
  [(3)斯密关于各种土地产品的供求关系的论述。斯密对地租理论的结论]407
  [(4)斯密对于土地产品价格变动的分析]415
  [(5)斯密关于地租变动的观点和他对各社会阶级利益的评价]421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5 18:38:00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423-483
  [A.李嘉图关于剩余价值的观点与他对利润和地租的见解的联系]423
  [(1)李嘉图把剩余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混淆起来]423
  [(2)利润率变动的各种不同情况]430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上的彼此相反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434
  [(4)李嘉图在他的利润理论中把费用价格同价值混淆起来]437
  [(5)一般利润率和绝对地租率之间的关系。工资下降对费用价格的影响]439
  [B.李嘉图著作中的剩余价值问题]449
  (1)劳动量和劳动的价值。[劳动与资本的交换问题按照李嘉图的提法无法解决]449
  (2)劳动能力的价值。劳动的价值。[李嘉图把劳动同劳动能力混淆起来。关于“劳动的自然价格”的见解]454
  (3)剩余价值。[李嘉图没有分析剩余价值的起源。李嘉图把工作日看作一个固定的量]459
  (4)相对剩余价值。[对相对工资的分析是李嘉图的科学功绩]475
  [第十六章]李嘉图的利润理论484-536
  [(1)李嘉图把利润和剩余价值区别开来的个别场合]484
  [(2)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或者说,“普通利润”)的形成]491
  [(a)事先既定的平均利润率是李嘉图利润理论的出发点]491
  [(b)李嘉图在殖民地贸易和一般对外贸易对利润串的影响问题上的错误]495
  [(3)]利润串下降规律497
  [(a)李嘉图关于利润率下降的见解的错误前提]497
  [(b)对李嘉图关于增长的地租逐渐吞并利润这个论点的分析]499
  [(c)一部分利润和一部分资本转化为地租。地租量的变动取决于农业中使用的劳动量的变动]514
  [(d)在农产品价格同时提高的情况下利润率提高的历史例证。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可能性]524
  [(e)李嘉图对利润率下降的解释以及这种解释同他的地租理论的联系]526
  [第十七章]李嘉图的积累理论。对这个理论的批判。
  从资本的基本形式得出危机537-623
  [(1)斯密和李嘉图忽视不变资本的错误。不变资本各部分的再生产]537
  [(2)不变资本的价值和产品的价值]541
  [(3)资本积累的必要条件。固定资本的折旧及其在积累过程中的作用]544
  [(4)积累过程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直接转化为不变资本是农业和机器制造业中积累的特点]548
  [(5)资本化的剩余价值转化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59
  [(6)危机问题(引言)。发生危机对资本的破坏]561
  [(7)在承认资本过剩的同时荒谬地否认商品的生产过剩]566
  [(8)李嘉图否认普遍的生产过剩。在商品和货币的内在矛盾中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569
  [(9)李嘉图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错误观点]577
  [(10)危机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表现]579
  [(11)危机的形式问题]586
  [(12)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主要消费品生产过剩转化为普遍生产过剩]591
  [(13)生产扩大和市场扩大的不一致。李嘉图关于消费增长和国内市场扩大有无限可能性的见解]598
  [(14)生产力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群众消费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过剩的基础。关于普遍生产过剩不可能的理论的辩护沦实质]602
  [(15)李嘉图关于资本积累的各种方式和积累的经济效果的观点]611
  [第十八章]李嘉图的其他方面。约翰·巴顿624-665
  [A.]总收入和纯收入624
  [B.]机器[李嘉图和巴顿论机器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问题]628
  [(1)李嘉图的观点]628
  [(a)李嘉图关于机器排挤部分工人的最初猜测]628
  [(b)李嘉图论生产的改进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关于工资基金游离出来用于被解雇的工人的错误论点]630
  [(c)李嘉图改正他对机器问题的看法表现了他在科学上的诚实。李嘉图对问题的新提法中仍保留了以前的错误前提]633
  [(d)李嘉图对采用机器给工人阶级带来某些后果的正确判断。在李嘉图对问题的说明中存在的辩护论观点]644
  [(2)巴顿的见解]656
  [(a)巴顿关于资本积累过程中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少的论点。巴顿和李嘉图不懂得这种现象同资本统治劳动有内在的联系]656
  [(b)巴顿对工资变动和工人人口增长的见解]661
  附录
  [(1)关于农业中供求经常相符的论点的最初提法。洛贝尔图斯和十八世纪经济学家中的实践家]669-670
  [(2)纳萨涅尔·福斯特论土地所有者和工业家之间的敌对关系]671
  [(3)霍普金斯对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的看法]672
  [(4)凯里、马尔萨斯和詹姆斯·迪肯·休谟论农业改良]673-674
  [(5)霍吉斯金和安德森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675
  [(6)利润率的下降676
  注释679-701
  人名索引702-707
  本书中引用和提到的著作索引708-715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5 18:39:00   P19,在资本量相等的情况下,--并且在上述假定的条件下,--这些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依下述情况不同而不同;第一,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第二,资本的周转时间,因为这个时间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以及不同种类固定资本的不同的再生产期间;第三,和劳动时间本身长度不同的、真正生产期间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决定生产期间和流通期间的比例的重大差别。
  
  P21,第一,单个资本的利润率同其他任何资本的利润率是一样的,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第二,这是从第一点自然得出的,就是,利润量取决于资本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家在这个总资本中拥有的股数。资本的竞争力图把每个资本作为总资本的一部分来对待,并且根据这一点来调节每个资本取得剩余价值的份额,也就是说,调节利润。竞争通过它的平均化作用或多或少达到了这个目的。
  
  P21,竞争是通过调节平均价格来实现这种平均化的。但是,这种平均价格本身,使商品高于或低于它的价值,以致该商品不能比其他任何商品提供较大的利润率。因此,认为资本竞争是通过使商品价格等于价值来确立一般利润率的说法,是错误的。相反,竞争正是通过以下途径来确立一般利润率的:它把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平均价格,在乎均价格中,一种商品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到另一种商品上,等等。商品的份值等于商品包含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量。商品的平均价格等于商品包含的有酬劳动(物化劳动或活劳动)量加无酬劳动的平均份额,这个平均份额不取决于它原来是否如数包含在这种商品本身,换句话说,不取决于原来包含在该商品的价值中的无酬劳动是大还是小。
  
  P35,你们的规律要求在正常情况下等量资本占有等量无酬劳动,你们资本家可以[457]通过竞争彼此强制做到这一点。好吧!我正要把这个规律应用到你的身上。你从你的工人的无酬劳动中占有的,不要多于你用同一笔资本在其他任何生产领域所能占有的。但是,这个规律同你“生产”的那个超过无酬劳动正常量的余额是毫无关系的。谁能阻止我占有这个“余额”呢?我为什么要象你们那样,把它投入资本的大锅,供资本家阶级内部分配,使每个人按他在总资本中拥有的股份取得这个余额的一定部分呢?我不是资本家。我让你使用的生产条件不是物化劳动,而是自然的赐予。你们能制造土地、水、矿山或者煤层么?不能。因此,可以用到你身上、使你把你自己侵吞的剩余劳动吐出一部分来的那种强制手段,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所以,拿来吧!你的资本家同伙能做的唯一事情,不是同我竞争,而是同你竞争。如果你付给我的超额利润,小于你占有的剩余劳动时间与依照资本的规律你应得的那份剩余劳动之间的差额,你的资本家同伙就会出面,通过竞争,逼你把我能从你那里挤出的全部数额老老实实支付给我。
  
  P36,因此土地所有权,就象资本一样,变成了支取无酬劳动、无代价劳动的凭证。在资本上,工人的物化劳动表现为统治工人的权力,同样,在土地所有权上,土地所有权使土地所有考能从资本家那里扣下一部分无酬劳动的这种情况表现为土地所有权似乎是价值的一个源泉。
  
   P37,李嘉图认为;空气、光、电、蒸汽、水这些自然力是白白取得的,土地就不是这样,因为土地是有限的。因此,照李嘉图看来,仅仅由于这一点,农业的生产率已经不如其他生产部门。如果土地象其他自然要素和自然力一样,属于大家而不被占有,要多少有多少,那么,照李嘉图看米生产率就会高得多。
  
  P38,(***)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不仅是一个必要的生产当事人,而且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当事人。相反,土地所有者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却完全是多余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只是:土地不是公共所有,土地作为不属于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同工人阶级对立。如果土地国有,因而国家收地租,这个目的就完全达到了。土地所有者,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纪世界是那么重要的生产当事人,在工业世界中却是无用的赘疣。因此激进的资产者在理论上发展到否定土地私有权(而且还汀算废止其他一切租税),想把土地私有权以国有的形式变成资产阶级的、资本的公共所有。然而,他们在实践上却缺乏勇气,因为对一种所有制形式--一种劳动条件私有制形式--的攻击,对于另一种私有制形式也是十分危险的。况且,资产者自己已经弄到土地了。
  
  P102,因此新的最坏土地不提供地租,不是由于它贫瘠,而是由于其他地段相对的肥沃。提供地租的最坏的耕地,同投入新资本的新等级土地相比,则提供一般地租,即非级差地租。从提供地租的最坏土地上得到的地租不高于它现有的水平,正是因为这种提供地租的土地肥沃。
  
  P118,[494]配策已经说过,当时地主害怕农业改良,因为改良的结果会使农产品价格和地租(就其高度来说)下降;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们也害怕土地面积增加,并且害怕以前还没有利用的土地投入耕种,因为这等于土地面积增加。配第说:“地主对排干沼泽、垦伐森林、圈围公有地、栽种驴喜豆和三叶草常出怨言,因为这些做法引起食品价格的下降。”(《政治算术》1699午伦敦版第230页)“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及苏格兰低地,一年的地租约为900万镑。”(同上,第231页)·
  
  P124,(*****)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最有利于生产.最有利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对于他那个时代来说,李嘉图是完全正确的。他希望为生产而生产,这是正确的。如果象李嘉图的感伤主义的反对者们那样,断言生产本身不是目的本身,那就是忘记了,为生产而生产无非就是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如果象西斯蒙第那样,把个人的福利同这个目的对立起来,那就是主张,为了保证个人的福利,全人类的发展应该受到阻碍,因而,举例来说,就不能进行任何战争,因为战争无论如何会造成个人的死亡。(西斯蒙第只是与那些掩盖这种对立、否认这种对立的经济学家相比较而言,才是正确的。)这种议论,就是不理解;“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因此,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只有以牺牲个人的历史过程为代价。至于这种感化议论的徒劳,那就不用说了,因为在人类,也象在动植物界一样,种族的利益总是要靠牺牲个体的利益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其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种族的利益同特殊个体的利益相一致,这些特殊个体的力量,他们的优越性,也就在这里。
  
  P126,从李嘉图来说,他把无产者看成同机器B、驮畜或商品一样,却没有任何卑鄙之处,因为无产者只有当作机器或驮畜,才促进“生产”(从李嘉图的观点看),或者说,因为无产者在资产阶级生产中实际上只是商品。这是斯多葛精神,这是客观的,这是科学的。只要有可能不对他的科学犯罪,李嘉图总是一个博爱主义者,而且他在实际生活中也确是-个博爱主义者。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9 18:59:00   P181,(***)李嘉图的方法是这样的:李嘉图从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个规定出发,然后研究其他经济关系(其他经济范畴)是否同这个价值规定相矛盾,或者说,它们在多大的程度上改变着这个价值规定。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的历史合理性,它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科学必然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它在科学上的不完备性,这种不充备性不仅表现在叙述的方式上(形式方面),而且导致错误的结论,因为这种方法跳过必要的中介环节,企图直接证明各种经济范畴相互一致。
  
  P181,(*****)这种研究方法从历史上看是合理的和必然的。在亚·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因此,萨伊能够肤浅而系统地把它概述在一本教科书里。在斯密和李嘉图之间的这段时期,仅仅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货币、人口沦、土地所有权以及税收等个别问题作了一些研究。斯密本人非常天真地活动于不断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探索各种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或者况,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隐蔽结构。另一方面,他同时又按照联系在竞争现象中表面上所表现的那个样子,也就是按照它在非科学的观察者眼中,同样在那些被实际卷入资产阶级生产过程并同这一过程有实际利害关系的人们跟中所表现的那个样子,把联系提出来。这是两种理解方法,一种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生理学,另一种则只是把生活过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概括的概念规定之中。这两种理解方法在斯密的著作中不仅安然并存,而且相互交错,不断自相矛盾。在斯密那里,这样做是有理由的(个别的专门的研究,如关于货币的研究除外),因为他的任务实际上是双重的。一方面,他试图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生活形式,描述它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观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把它们再现出来。前一任务,同后一任务一样使他感到兴趣,因为两个任务是各自独立进行的,所以这里就出现了完全矛盾的表述方法:一种方法或多或少正确地表达了内在联系,另一种方法同样合理地,并且缺乏任何内在关系地,--和前一种理解方法没有任何联系地--表达了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
  
  P183,“李嘉图先生的体系是一个制造纷争的体系……整个体系具有挑动阶级之间和民族之间的仇恨的倾向……他的著作是那些企图用平分土地、战争和掠夺的手段来换取政权的蛊惑者们的真正手册。”(亨·凯里《过去.现在和将来》1848年费拉得尔菲亚版第74-75页)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版第3版
  
  P186,(论价值、论地租)可见,李嘉图的全部著作已经包括在它头两章里了。在这两章中,把发展了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因而也把被阐明的政治经济学范畴,同它们的原则即价值规定对质,查清它们同这个原则直接适合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查清它们给商品的价值关系造成的表面偏差究竟是什么情况。李嘉图著作的这两章包含着他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的全部批判,他在这里同亚斯密的贯串其全部著作的内在观察法和外在观察法之间的矛盾断然决裂,而且通过这种批判得出了一些崭新的惊人结果。因此,这头两章给人以高度的理沦享受,因为它们简明扼要地批判了那些连篇累牍、把人引入歧途的老观念,从分散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中吸取并集中了最本质的东西,使整个资产阶级经济体系都从属于一个基本规律。这头两章由于其独创性、基本观点一致、简单、集中、深刻、新颖和洗炼而给人以理论上的满足,但是再往下读这本著作时这种理论上的满足就必然会消失。在那里,有的地方也会有个别独到的见解吸引住我们。但总的说来令人感到疲倦和乏味。进一步的阐述已经不再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阐述不是单调地、形式地把同一些原则运用于各种各样凭外表拿来的材料或者为这些原则进行辩护,就是单纯地重复或者补充;最多是在该书的最后部分有些地力作出某种引人注意的结论。
  
  P187,我们在批判李嘉图的时候,应该把他自己没有加以区别的东西区别开来。
  
  P187,这里所说的“相对价值”无非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价值。但是相对价值也可能有另-种意义,就是说,我用另-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比如说,用咖啡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糖的交换价值。
  
  P189,因此,同第二种意义的相对价值(即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用货币来实际表现)相比,第一种意义的相对价值就表现为“绝对价值”。所以,在李嘉图的著作里,也可以看到用“绝对价值”这一术语来表示第一种意义的相对价值。
  
  P189,这种“绝对”价值,李嘉图在其他场合也称为“实际价值”,或宜接称为“价值”。
  
  P190,(***),最后这个指责是由李嘉图说明问题的缺陷引起的,因为他完全不是从形式方面,从劳动作为价值实体所采取的一定形式方面来研究价值,而只是研究价值量,就是说,研究造成商品价值量差别的这种抽象一般的、并在这种形式上是社会的劳动的量。否则贝利就会看到,决不因为一切商品就它们是交换价值来说都只是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时间的相对表现,价值概念的相对性就取消了;贝利也就会明白,商品的相对性决不仅仅在于商品彼此交换的比例,而且在于一切交换价值同作为它们的实体的这种社会劳动的比例。 //相反,后面我们将会看到,应该责备李嘉图的,倒是他经常忘记了这种“实际价值”,或者说,“绝对价值”,而只是念念不忘“相对价值”,或者说,“比较价值”。
  
  P220,李嘉图对于商品的费用和价值之间、商品的费用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别虽然没有阐述,没有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他自己实际上已经确认了这种差别,在这之后,他结束他的论断说;//“马尔萨斯先生似乎认为,把某物的费用和价值等同起来,是我的学说的一部分。如果他说的费用是指包扩利润在内的‘生产费用’<就是指支出加由一般利润率决定的利润>,那确是如此。”(第46页注)
  
  P221,(*****)第一章第四、五节,关于劳动价值的变动对“相对价值”的影响这个问题--这同价值因平均利润率而转化为费用价格的问题相比,(在理论上)是一个次要问题--的考察尽管有很大缺陷,但李嘉图由此却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推翻了自亚·斯密以来一直流传下来的主要错误之一,即认为工资的提高不是使利润降低,而是使商品的价格上涨。//“在结束这个题目之前,指出-点可能是适当的,就是亚当斯密和一切迫随他的著作家,据我所知,无一例外地都认为,劳动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引起一切商品价格的上涨。”“我希望,我已成功地证明了这种意见是毫无根据的,当工资提高时,只有比用来计算价格的中介物使用固定资本少的那些商品的价格才会上涨<这里,“相对价值”等于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一切使用固定资本较多的商品的价格都必定下跌。反之,当工资降低时,只有比用来计算价格的中介物使用固定资本少的那些商品的价格才会下跌;而一切使用固定资本较多的商品的价格都必定上涨。“(第45页)
  
  P225,“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它们的交换价值始终不决定于在只是享有特殊生产便利的人才具备的最有利条件下足以把它们生产出来的较小量劳动,而决定于没有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9 19:00:00   P225,“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它们的交换价值始终不决定于在只是享有特殊生产便利的人才具备的最有利条件下足以把它们生产出来的较小量劳动,而决定于没有这样的便利,也就是在最不利条件下继续进行生产的人所必须花在它们生产上的较大量劳动;这里说的最不利条件,是指为了把需要的产品量生产出来来必须继续进行生产的那种最不利的条件。”(第60-61页)//最后一句话不完全正确。“需要的产品量”不是一个固定的量。应当说;一定价格界限内需要的一定产品量。
  
  P228,于是,竞争--部分地是资本家之间的竞争,部分地是商品的买者同资本家的竞争以及商品的买者之间的竞争--在这里就导致这样的结果:某一特殊生产领域的每一个别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这一特殊社会生产领域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社会劳动时间总量,而不决定于个别商品的个别价慎,换句话说,不决定于个别商品的特殊生产者和卖者为这一个别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
  
  P232,“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意把自己的资本投在他所喜欢的地方……他自然要为自己的资本伐一个最有利的行业;如果把资本转移一下能够得到15%的利润,他自然不会满足于10%的利润。一切资本家都想放弃利润较低的行业而转入利润较高的行业的这种不会止息的愿望,产生一种强烈的趋势,就是使大家的利润率平均化,或者把大家的利润固定在当事人看来可以抵销一方所享有的或看来享有的超过另一方的利益的那种比例上。”(第81页)
  
  P233,李嘉图的错误,一殷说来,是由丁他在这里不加批判地对待亚斯密而产生的,而他的功绩则在于更确切地说明了资本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这种转移,或者不如说,更确切地说明了这种转移的方式本身。但是,他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信用制度在他那个时代比在斯密时代更加发达罢。
  
  P233,“要追溯这种变化借以实现的步骤或许是非常困难的;它可能通过一个工厂主并不完全改变他的行业,而只是减少他在自己企业中的投资的方式来实现。在一切富裕的国家中,都有一定数目的人,形成所谓货币所有者阶级,这些人不从事任何行业,而把他们的货币用于期票贴现或者借给社会上更有企业精神的人,他们就靠这种货币的利息生活。银行家也把大量资本用于同样的目的。这样使用的资本形成巨额的流动资本,全国各行业或多或少地都使用它。一个工厂主不论怎样富有,大概也不会把他的营业限制在仅仅他自己的资金所容许的范围以内,他会经常使用这种流动资本的一部分,这部分资本的增减取决于对他的商品的需求的强弱。当对丝绸的需求增加而对呢绒的需求减少的时候,毛织厂主并不会把他的资本转到丝纺织业中去,而是解雇一部分工人,不再向银行家和货币所有者借款;丝织厂主的情况则相反,他会借更多的货币,于是资本就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而工厂主不必中断他通常经营的行业。如果我们观察一个大城市的市场,看到在所有出于噱奸改变或人口数量变动而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上国内外商品都能按需要的数量有规则地得到供应,既不是常常因供给过多而发生市场商品亢斥现象。也不是常常因供不应求而造成物价腾贵,我们就必须承认,在一切行业之间恰好按其需要的数量分配资本的原则所起的作用,比一般设想的还大。”(第81-82页)
  
  P234,“如果我们把劳动作为商品价值的基础,把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作为确定商品相互交换时各自必须付出的相应商品量的尺度,不要以为我们否定商品的实际价格或者说市场价格对商品的这种原始自然价格的偶然和暂时的偏离。”(第80页)
  
  P235,“所以,正是每一个资本家都想把资金从利润较低的行业转移到利润较高的行业的这种愿望,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不致长期大大高于或大大低于商品的自然价格。正是这种竞争会这样调节商品的交换价值也调节不同的实际价值,以致在支付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的工资和其他一切为维协所使用的资本的原有效率所需要的费用之后剩下来的价值即价值余额,在每个行业中都同使用的资本的价值成比例。”(第84页)
  
  P241,(*****)斯密正是从这个颠倒了的出发点来阐明“商品的自然价格”同商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区别的。李嘉图接受了斯密的这个观点,但是他忘记了,按照斯密的前提,斯密的“自然价格’只不过是由竞争而产生的费用价格,而在斯密本人的著作中,只有当斯密忘记了他自己的比较深刻的观点,仍然保持从表面的外观中得出来的,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独立决定的工资价值、利润价值和地租价值相加而成的错误观点的时候,费用价格才和商品的价值等同。李嘉图处处都反对这-观点,但是他又接受了亚·斯密在这一现点的基础上产生的,把交换价值同费用价格或“自然价格”混淆起来,或者说,等同起来的看法。这种混淆在斯密那里还可以说得过去,因为他对“自然价格”的全部研究是从他对价值的第二个观点即错误的观点出发的。而在李嘉图那里就毫无道理了,因为他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接受斯密的这一错误观点,相反,他认为它前后矛盾而专门加以驳斥。但是,斯密又用“自然价格”把李嘉图引入了迷途。
  
  P242,(斯密)第一篇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任何社会或任何地方,工资、利润、地租都有一种普通率,或者说,平均率。”这种“平均率对于它所通行的时间和地方来说可以称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恰好足够按自然率支付地租、工资和利润,这种商品就是按照它的自然价格出卖。”(第110-111页)
  
  P248,工资不仅决定于维持现有人口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而且决定于现有人口的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所以这里包含有一些类似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东西。//这就是,亚斯密试图证明工资在十八世纪,特别是在英国已经提高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应当把这看作“对社会有利还是不利”(第159页)。谈到这里,他又顺便回到他的比较深刻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利润和地租都只是工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他说,工人//“首先占社会的绝大部分。难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认为,这个整体的大部分的命运得到改善,是对这个整体不利的吗??如果社会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贫困的和不幸的,毫无疑问,不能认为这个社会是幸福的和繁荣的。此外单是从公道出发,也要求使那些供给整个国家吃穿住的人,在他们自己的劳动产品中享有这样一个份额,这一份额至少足够使他们自己获得可以过得去的食物、衣服和住房”。(第159-160页)
  
  P255,“我国商人和工业家,对于高工资使商品价格提高,从而减少商品在国内外销路的有害作用,常出怨言,但对高利润的有害作用却默不作声;他们对自己的收入所产生的致命后果保持沉默。[557]他们只是对别人的收入愤愤不平”(第201页)
  
  P259,(*)分工使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者说,社会劳动的生产力获得发展,但这是靠牺牲工人的一殷生产能力来实现的。所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是作为工人的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而是作为支配工人的权力即资本的生产力的提高而同工人相对立。如果说城市工人比农村工人发展,这只是由于他的劳动方式使他生活在社会之中,而土地耕种者的劳动方式则使他直接和自然打交道。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19 19:01:00   P263,(*)但是他们两人那是从一种在大陆上看来非常奇怪的观点出发的,这就是(1)根本不存在妨碍对土地进行任意投资的土地所有权;(2)从较好的土地向较坏的土地推移(在李嘉图看来,如果把由于科学和工业的反作用造成的中断除外,这一点是绝对的;在安德森看来,较坏的土地又会变成较好的土地,所以,这一点是相对的);(3)始终都有资本,都有足够数量的资本用于农业。//说到(1)、(2)两点,大陆上的人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在这样一个他们看来最顽固地保存了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国家里,经济学家们--安德森也好,李嘉图也好--却从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观点出发。这种情况可用以下两点来解释:
  
  P263,(*)第一,英国的“公有地圈围法”有它的特点,同大陆上的瓜分公有地毫无共同之处;//第二,从亨利七世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曾这样无情地处置过传统的农业关系,都没有创造出如此适合自己的条件,并使这些条件如此服从自己支配。在这一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关系,不仅村落的位置,而且村落本身,不仅农业人口的住所,而且农业人口本身,不仅原来的经济中心,而且这种经济本身,凡是同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相矛盾或不相适应的,都被毫不怜惜地一扫而光。举例来说,在德国人那里,经济关系是由各种土地占有的传统关系、经济中心的位置和居民的一定集中点决定的。在英国人那里,农业的历史条件则是从十五世纪末以来由资本逐渐创造出来的。联合王国的常用术语“清扫领地”,在任何一个大陆国家都是听不到的。但是什么叫做“清扫领地”呢?就是毫不考虑定居在那里的居民,把他们赶走,毫不考虑原有的村落,把它们夷平,毫不考虑经济建筑物,把它们拆毁,毫不考虑原来农业的类别,把它们一下子改变,例如把耕地变成牧场,总而言之,一切生产条件都不是按照它们传统的样子接受下来,而是按照它们在每一场合怎样最有利于投资历史地创造出来。因此.就这一点来说,不存在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让资本--租地农场主--自由经营,因为土地所有权关心的只是货币收入。一个波美拉尼亚的地主,脑袋里只有祖传的土地占有、经济中心和农业公会等等,因而对李嘉图关于农业关系发展的“非历史”观点[561]就会大惊小怪。而这只说明他天真地混淆了波美拉尼亚关系和英国关系。可是决不能说,这里从英国关系出发的李嘉图会同那个思想局限于波美拉尼亚关系的波美拉尼亚地主一样眼光短栈。因为英国关系是使现代土地所有权--被资本主义生产改变了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得到合适发展的唯一关系。在这里,英国的观点对于现代的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来说具有古典意义。相反,波美拉尼亚的观点却是按照历史上处于教低阶段的、还不合适的形式来评论已经发展了的关系。//不仅如此,大陆上批评李嘉图的人中,大多数甚至是从这样一种关系出发的,在这种关系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论合适的或不合适的,根本还不存在。这就好比一个行会师傅想要把亚·斯密的以自由竞争为前提的规律完完全全地应用到他的行会经济上一样。
  
  P265,第二个情况是,英国人有一种从他们的殖民地得来的观点。……殖民者的做法不象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在德国住下来,是为了在那里定居,殖民者则象这样一种人,他们按照资产阶级生产的动机行事,他们想要生产商品,他们的出发点从一开头就不是决定于产品,而是决定于出卖产品。李嘉图和其他英国著作家把这种从殖民地得来的观点,也就是从本身已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的人们那里得来的观点,移到了世界历史的整个进程中来,他们象他们的殖民者一样,一般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农业的先决条件,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些殖民地,一般说来,只是在更加鲜明的形式上,在没有同传统关系斗争的情况下,因而在没有被弄模糊的形式上,发现了在他们本国到处可以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在农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同样现象。因此,如果一个德国教授或地主(他的国家和其他国家不同之点就是根本没有殖民地)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P266,最后,资本不断从一个生产部门流入另一个生产部门这个前提,这个李嘉图的基本前提,无非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占统治地位这样一个前提。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统治还没有建立的地方,这个前提就不存在。
  
  P357,我始终认为地租是局部垄断的结果,它实际上决不调节价格。地租倒是价格的结果。我认为,如果土地所有者放弃全部地租,土地上生产的商品也不会变得便宜一些,因为这些商品中总有一部分是在不支付地租或不能支付地租的土地上生产的,因为在那里,剩余产品只够支付资本的利润。”(第332-333页)
  
  P357,[605]“地租的提高总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增加以及对这个国家已增加的人口提供食物发生困难的结果。”(第65-66页)“在那些拥有最肥沃的土地,输入限制最少,由于农业改良而无需增加相应的劳动量就可以增加生产,因而地租增长得缓慢的国家里,财富增长得最快。”(第66-67页)
  
  P361,因此,当李嘉图同亚斯密相反,认为地租决不加入费用价格的时候,他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他又错了,因为他证明这一点的方法,不是把费用价格和价值区别开来,而是象亚·斯密一样把两者等同起来;因为不论地租、利润还是工资,都不是价值的构成部分,尽管价值可以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而且有同样理由分解为所有这三者,如果这三者都存在的话。李嘉图的论断是这样的:地租不是农产品“自然价格”的构成部分,因为最坏的土地的产品价格等于这个产品的费用价格,等于这个产品的价值,它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地租并不构成价值的任何部分,因为它不构成“自然价格”的任何部分,而这个“自然价格”等于价值。但是这恰恰是错误的。最坏的土地上种植出来的产品的价格等于它的费用价格,或者是因为这个产品低于它的价值出卖,就是说,决不象李嘉图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它按照它的价值出卖,或者是因为这种农产品属子价值和费用价格例外地完全一致的那样一类商品,那样一等商品。
  
  
  P388,斯密正确地下定义说,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1802年法文版]第l卷第299页),在这里土地应理解为各种自然力本身,因而也包括水力等等。
  
  P395,“单个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现有的这种商品的数量,与愿意支付这种商品的自然价格,或者说,使商品进入市场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利涧和工资的全部价值的人的需求之间的比例。”(第1卷第112页)
  
  P398,“如果普通价格超过足够价格,它的条额自然会归入地租。如果它恰好是这个足够价格,商品虽然完全能够进入市场,但是不能给土地所有者提供地租。价格是否超过这个足够价格,这取决于需求。”(第1卷第303页)(第1篇第11章)
  
  P399,“因此,应当注意,地租是以与工资、利润不同的方式加入商品价掐的构成。工资和利闰的高低,是商品价掐[625]高低的原因;地租的高低,是这一价格的给果。由于使商品进入市场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利润有高有低,商品的价格也就有高有低。不过商品有时提供高地租,有时替供低地租,有时完全不提供地租,是因为商品价格有高有低,有时大大超过足够支付这些工资和利润的价格,有时略为超过,有时完全不超过”(第1卷第303-304页)
  
  P422,斯密由此作出结论说,地主(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始终同“整个社会的利益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0 19:12:00   P422,斯密由此作出结论说,地主(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始终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在斯密看来,工人的利益,也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第2卷第161-162页)。但是斯密毕竟诚实地指出了如下的区别:“土地所有者阶级也许能够由于社会的繁荣而比他们<工人>得到更大的利益,但是没有-个阶级象工人阶级那样由于社会衰落而遭受那样大的苦难。”(第2卷第162页)//相反,资本家(工业家和商人)的利益却同“整个社会的利益”不一致(第2卷第163页)。//“在任何一个商业或工业部门投资的实业家的利益,总是在某些方面和社会利益不同,有的甚至相反。”(第2卷第164-165页)“……[这是]这样一些人的阶级,这些入的利益[636]始终不会和社会的利益完全一致,通常他们的利益在于欺骗社会,甚至压迫社会,而他们因此也常常既欺骗社会又压迫社会,”(第2卷第165页)
  
  P424,因此,当我们谈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时,我们谈的就是他的利润理论,因为池把利润和剩余价值混淆起来了,也就是说,他只是从对可变资本即花费在工资上的那部分资本的关系来考察利润。至于李嘉图谈到同剩余价值有区别的利润的地方,我们留到后面再分析。
  
  P426,在前而引用的第二十六窜《论总收入和纯收入》中,李嘉图说;“我承认,由于地租的性质,除了最后耕种的土地以外,任何一块土地上用于农业的一定量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都比用于工业和商业的等量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第419贞)
  
  P446,“我希望我已经充分说明,在一个国家的土地尚未全部投入耕种,并且耕种尚末达到最高程度以前,总有一部分投在土地上的资本是不提供地租的,并且正是这部分资本调节谷物的价格,这部分资本的产品,正象在工业中一样,分为利润和工资。因为不提供地租的谷物价格,受谷物生产费用的影响,所以这种生产费用不可能从地租中支付。因此,生产费用增加的结果,将是价格上涨,而不是地租降低:”(第293页)
  
  P449,李嘉图也是在第十七章中说:“原产品没有垄断价格,因为大麦和小麦的市场价格同呢绒和麻布的市场价格一样,是由它们的生产费用调节的。唯一的差别在于:谷物价格是由用于农业的资本的一部分,即不支付地租的那一部分调节的,而在工业品生产中,所用资本的每一部分部产生相同的结果;并且由于任何部分都不支付地租,所以每一部分都同样是价格的调节着。”(第290-291页)
  
  P450,(李嘉图书的开头)“商品的价值或这个商品所能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量,取决于生产这商品所必需的劳动的相对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一劳动的报酬多少。”
  
  P454,李嘉图著作的第一章第三节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影响商品价值的,不仅是直接花费在商品上的劳动,而且还有花费在协助这种劳动的器具、工具和建筑物上的劳动。”
  
  P454,为了规定剩余价值,李嘉图象重农学派、亚·斯密等人一样,必须首先规定劳动能力的价值,或者--按照他跟着亚·斯密和他的先行者使用的说法--劳动的价值。[652]//[652]那末,劳动的价值,或者说,劳动的自然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呢?因为照李嘉图的意见,自然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正象共他一切可以买卖并且在数量上可以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就是说,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使工人大体上说能够生存下去并且能够在人数上不增不减地<应当说,按照生产的平均增长所需要的增长率>延续其后代所必需的价格。工人养活自己以及养活为保持工人人数所必需的家庭的能力……取决于工人养活自己及其家庭所必需的食物、必需品和舒适品的价格。随着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上涨,随着这些东西的价格下降,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下降。”(第86页)//“不能认为劳动的自然价格是绝对固定不变的,即使用食物和必需来计算也是一样。劳动的自然价格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动,而在不同的国家会有很大差别。它主要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第91页)
  
  P456,贝利正确地觉察到了李嘉图在这里[在劳动价值问题上]所作的飞跃:“李嘉图先生相当机智地避开了一个困难,这个困难乍看起来似乎会推翻他的关于价值取决于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量的学说。如果严格地坚持这个原则,就会得出结论说,劳动的价值取决于在劳动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量。这显然是荒谬的。因此,李嘉图先生用一个巧妙的手法,使劳动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工资所需要的劳动量;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劳动的价值应当由生产工资所必需的劳动量来估量,他这里指的是为生产付给工人的货币或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那我们同样也可以说,呢绒的价值不应当由生产呢绒所花费的劳动量来估量,而应当由生产呢绒所换得的银所花费的劳动量来估量。”(《对价值的本质、尺度和原因的批判研究》1825年伦敦版第50-51页)//这种反驳逐字逐句都是正确的。李嘉图区别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用货币表现的工资,是货币工资。//“名义工资”是“一年内付给工人的镑数”,而“实际工资”是“为获得这些镑所必需的工作日数”。(李嘉图,152页)
  
  P457,(***)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隐蔽的理由,说明为什么亚·斯密说,自从资本以及雇佣劳动出现以后,产品的价值已不由花费在产品上的劳动量决定,而由该产品所能支配的劳动量来决定。
  
  P458,(*****)斯密在这里把劳动同货币混淆起来,李嘉图也常常这样,正如斯密和李嘉图所说,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而“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是“确定商品相互交换时各自必须付出的相应商品量的尺度”。(李嘉图,第80页)//斯密把价值的这-内在尺度同已经以价值规定为前提的外在尺度即货币混淆起来了。
  
  P465,李嘉图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他既不研究剩余价值的起源,也不研究绝对剩余价值,因而把工作日看作某种既定的量。
  
  P470,可见,李嘉图只是研究了我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的东西。他是从工作日长度既定这一前提出发的(斯密和他的前辈似乎也是从这一前提出发的)。
  
  P474,(*****)“工人只有在用他的工资能买到大量劳动的产品时,他的劳动才是得到真正高的价格。”(策322页)
  
  P475,(***)相对剩余价值--这实际上是李嘉图在利润名义下研究的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
  
  P476,因此,认为工资的提高会提高商品的价格的看法,是一种错误的成见;工资提高只能使利润(剩余价值)降低。甚至李嘉图所举的一些例外情况即工资提高似乎会引起一些商品的交换价值降低,并引起另一些商品的交换价值提高--如果说的是价值,那也是错误的,只有对费用价格来说才是正确的。
  
  P477,[663]“亚当·斯密和一切追随他的著作家,据我所知,无一例外地都认为,劳动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引起一切商品价格的上涨。我希望,我已成功地证明了这种意见是毫无根据的。”(第45页)
  
  P479,“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说明,必需品的实际价值每有降低,工资也就降低,而资本利润则提高;换句话说,在任何一定的年价值中,归工人阶级所得的份题会减少,而归用基金使用这个阶级的人所得的份额会增加。”
  
  P480,“所有这些原因都影响商品价格,总是对消赞者极为有利,因为它们使消费者能够用同样的劳动换得更多的在生产上实行了改良的商品;但是它们对于利润绝对没有任何影响。另一方面,[665]工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0 19:13:00   P480,“所有这些原因都影响商品价格,总是对消赞者极为有利,因为它们使消费者能够用同样的劳动换得更多的在生产上实行了改良的商品;但是它们对于利润绝对没有任何影响。另一方面,[665]工人工资的任何降低都使利润提高,但是对于商品价格毫无影响。前一种情况对一切阶级都有利,因为一切阶级都是消资者”“后一种情况只对生产者有利;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利润,但一切物品的价格仍旧不变”
  
  P484,李嘉图显然同意斯密关于年产品的总价值归结为收入的观点。因此他也就把价值和费用价格混淆起来了。//这里没有必要重复说,利润率不是由支配剩余价值率的那些规律直接支配的。//第一,我们已经看到,利润率可能由于地租的降低或提高而提高或降低,向劳动价值的任何变动无关。//第二,利润的绝对量等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但是,后者不仅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且决定于所使用的工人人数。因此在剩余价值率降低而工人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利润量可能不变,反过来也是一样。//第三,在剩余价值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的有机构成。//第四,在剩余价值既定(从而假定每100单位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也既定)的条件下,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比例,这些不同部分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发生变动:部分地由于使用生产条件时节省了力等等;部分地由于价值变动,这种价值变动可能影响资本的一部分而不影响资本的其他部分。//最后,还要考虑到从流通过程产生的资本构成的差别。
  
  P497,李嘉图所以犯这一切错误,是因为他想用强制的抽象来贯彻他把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等同起来的观点。庸俗经济学家由此得出结论说,理论上的真理是同现实情况相矛盾的抽象。相反,他们没有看到,因为李嘉图在正确抽象方面做得不够,才使他采取了错误的抽象。
  
  P497,利润率下降规律是李嘉图体系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利润率具有下降的趋势。为什么呢?亚·斯密说;这是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和随之而来的资本竞争的加剧。李嘉图反驳说;竞争能使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平均化(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他在这里是前后矛盾的),但它不能使一般利润率下降。在李嘉图看来,这种下降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是可能的,即由于资本的积累,资本的增殖比人口的增长快,以致对劳动的需求经常超过劳动的供给,因而工资在名义上、实际上以及按使用价值来说都不断提高--不论按价值还是按使用价值来说,都不断提高。但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李嘉图不是一个相信这种寓言的乐观主义者。
  
  P497,(***)因此,在李嘉图看来,利润率的不断下降是同地租率的不断提高联系在一起的。我已经指出,李嘉图对地租的理解是错误的。因而,他用来说明利润率下降的根据之一也就不能成立。第二,他关于利润率下降的观点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的,他认为,剽余价值率和利渭率是等同的,从而,利润率的下降和剩余价值率的下降也是等同的,其实,这后一种下降只有按照李嘉图的方式才能解释。因此他的理论就被推翻了。//利润串下降--虽然剩余价值率这时保持不变或提高--是因为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减少了。因此利润率下降不是因为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而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利润率下降不是因为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而是因为对工人的剥削加重了,不管这是由于绝对剩余时间增加,还是--在国家对此进行阻挠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必然要使劳动的相对价值降低,从而使相对剩余时间增加。
  
  P526,[李嘉图是这样证明利润率的下降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的自然价格总是有上涨的趋势,因为调节劳动自然价格的一种主要商品由于生产困难不断增大而有涨价的趋势。但是,由于农业的改良和可以提供进口粮食的新市场的发现,能在某一个时期内阻止必需品价格上涨的趋势,甚至能使其自然价格下降,所以,这些同样的原因也会对劳动的自然价格产生相应的影响。……除原产品和劳动外,一切商品的自然价格都有随着财富和人口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因为,一方面它们的实际价值虽然会由于制造它们所用的原料的自然价格上涨而增加,但是,机器的改良、劳动分工和劳动分配的改进、生产者在科学和技艺方面熟练程废酌提高,会把这种增加的趋势抵销而有余。”(第86-87页)
  
  P528,“我们已经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P在土地产品的价值中,无论是土地所有者还是工人所占的份额都不大,他们所占的份额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生产食物困难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长的。”(第109页)
  
  P528,“因此,利润有下降的自然趋势,因为随著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的增长,为了生产必需的追加食物,必须花费越来越多的劳动。利润的这种趋势,这种可以说是重力作用,幸而由于生产必需品所使用的机器的改良以及农业科学上的发现而时常受到抑制,这些改良和发现使我们能够减少一部分以前所需要的劳动量,因而能降低工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第120-121页)
  
  P528,(***)“虽然生产了一个较大的价值,但这一价值在支付地租以后剩下的部分中却有较大的份额是由生产者消费的,而这一点,并且只有这一点,却调节着利润的大小。”(第127页)
  
  P531,“在社会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土地的纯产品同土地的总产品相比,会不断减少”。(第198页)
  
  P532,“在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利润都取决于在不提供地租的土地上或者用不提供地租的资本生产工人必需品所需要的劳动量。”(第128页)
  
  P537,“……一个国家的全部产用都是要消费掉的,但究竞由再生产另一个价值的人消费,还是由不再生产另一个价值的人消费,这中间有难以想象的区别。我们说收入节约下来加l入资本,我们的意思是,加入资本的那部分收入,是由生产工人消费,而不是由非生产工人消费。<李嘉图这里所说的区别,也是亚斯密所说的区别。>认为资本由于不消费而增加,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如果劳动价格大大提高,以致增加资本也无法使用更多的芳动,那我就要说,这样增加的资本仍然是非生产地消费的。”(第163页注)
  
  P542,就工业品来说,大家知道,章英国比如况同俄国相比,100万人生产的产品,不仅数量多得多,而且产品价值也大得多,虽然英国的单位商品便宜得多。但就农业来说,看来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和比较不发达的国家之间就不存在这样的关系。落后国家的产品比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的产品便宜。这是就货币价格来说的。
  
  P564,(***)这里暂时只指出:在进行资本的再生产时,同在进行资本积累时完全一样,问题不仅在于以原有的规模或者(在积累的时候)以扩大的规模补偿构成资本的同量使用价值,而且在于要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且实现普通利润率(普通剩余价值)。因此如果由于某种情况或某些情况的结合,商品(是全部还是大部都毫无关系)的市场价格大大降到它的费用价格之下,那末,一方面,资本的再生产就会尽量缩小。但是积累将更加停滞。以货币形式(金或银行券)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如果转化为资本就只会带来损失。因此,这些剩余价值就以贮藏货币或者信用货币的形式闲置在银行里,而这丝毫不会改变问题的本质。如果缺少再生产的现实前提(例如在谷物涨价的时候,或者由于实物形式的不变资本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数量),相反的原因也可能引起同样的停滞。再生产会发生停滞。因此流通过程也会发生停滞。买和卖互相对立起来,不使用的资本就以闲置货币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这大都出现在危机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0 19:14:00   P564,(***)这里暂时只指出:在进行资本的再生产时,同在进行资本积累时完全一样,问题不仅在于以原有的规模或者(在积累的时候)以扩大的规模补偿构成资本的同量使用价值,而且在于要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且实现普通利润率(普通剩余价值)。因此如果由于某种情况或某些情况的结合,商品(是全部还是大部都毫无关系)的市场价格大大降到它的费用价格之下,那末,一方面,资本的再生产就会尽量缩小。但是积累将更加停滞。以货币形式(金或银行券)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如果转化为资本就只会带来损失。因此,这些剩余价值就以贮藏货币或者信用货币的形式闲置在银行里,而这丝毫不会改变问题的本质。如果缺少再生产的现实前提(例如在谷物涨价的时候,或者由于实物形式的不变资本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数量),相反的原因也可能引起同样的停滞。再生产会发生停滞。因此流通过程也会发生停滞。买和卖互相对立起来,不使用的资本就以闲置货币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这大都出现在危机之前)也可能发生在这样的时候:追加资本的生产进行得非常快,由了追加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就大大增加了对生产资本的一切要素的需求,以致实际生产赶不上,因而加入资本形成过程的一切商品涨价。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利润怎样增长,利率都要大大降低,而这种利率的降低就引起最冒险的投机活动。由于再生产停滞,可变资本就减少,工资就下降,使用的劳动量就减少。这些又反过来重新影响价格,使价格继续下跌。
  
  P564,(***)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在实行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问题并不直接在于使用价值,而在于交换价值,特别在于增加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为了通过论证来否定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就撇开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把这种生产说成是以满足生产者的直接消费为目的的生产,这倒是一种绝妙的见解。
  
  P567,(*)“从上述各点可以看出,需求是无限的,只要资本还能带来某种利润,资本的使用也是无限的,无论资本怎样多,除了工资提高以外,没有其他充分原因足以使利润降低。此外还可以补充一句:使工资提高的唯一充分而经常的原因,就是[707]为越来越多的工人提供食品和必需品的困难越来越大。”(第347-348页)
  
  P570,“某一种商品可能生产过多,可能在巾场上过剩,以致本能补偿它所花费的资本;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这种情况。”(第341-342页)
  
  P571,正是在危机中,它们的统一、个同因素的统一才显示山来。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因素所具有的彼此的独立性被强制地消灭了。因此,危机表现出各个彼此独立的因素的统一。没有表面上彼此无关的各个因素的这种内在统一,也就没有危机。但是,辩护论经济学家说:不对。因为有统一,所以就不会有危机。而这种说法又无非是说,各个对立因素的统一排除它们的对立。(客观的说,危机更多的一种对立,整个生产过程,到是接近统一的,马克思夸大了危机,同样,否认危机也是错误的,金三)
  
  P573,李嘉图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出卖,任何人出卖都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者有助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别的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不成为自己产品<goods>的消费者,就必然成为他人产品的买者和消费者。不能设想,他会长期不了解为了达到自己所迫求的目的,即获得别的产品,究竟生产什么商品对他最有利。因此,他不可能继续不断地<continually>生产没有需求的商品。”
  
  P575,(***)个人劳动只有通过自身的异化(alienation)才表现为抽象一般的、社会的劳动。
  
  P577,(*)“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怀有做这一切或做其中一部分的愿望,所需要的只是钱,但是除了增加生产以外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提供钱。”(第341-342页)
  
  P579,(*****)在考察商品的简单形态变化时已经显露出来的危机可能性,通过(直接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彼此分离再次并且以更发展了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旦两个过程不能顺利地互相转化[713]而彼此独立,就发生危机。
  
  P581,(***)[714]危机无非是生产过程中已经彼此独立的阶段强制地实现统一。//危机的一般的、抽象的可能性,无非就是危机的最抽象的形式,没有内容,没有危机的内容丰富的起因。卖和买可能彼此脱离。因此它们是潜在的危机。它们的一致对商品来说总是危机的因素。但是它们也可能顺利地相互转化。所以,危机的最抽象的形式(因而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就是商品的形态变化本身,在商品形态变化中,包含在商品的统一中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以至货币和商品的矛盾,仅仅作为展开的运动存在。但是,使危机的这种可能性变成危机,其原因并不包含在这个形式本身之中;这个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只是:危机的形式已经存在。
  
  P582,而这对予考察资产阶级经济是重要的。世界市场危机必须看作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因此,在这些危机中综合起来的各个因素必然在资产阶级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出现并得到阐明。我们越是深入地研究这种经济,一方面,这个矛盾的越来越新的规定就必然被阐明,另一方面,这个矛盾的比较抽象的形式会再现并包含在它的比较具体的形式中这一点,也必然被说明。
  
  P582,(***)总之,可以说:危机的第一种形式是商品形态变化本身,即买和卖的分离。//危机的第二种形式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这里货币在两个不同的、彼此分开的时刻执行两种不同的职能。//这两种形式都还是十分抽象的,虽然第二种形式比第一种形式具体些。
  
  P586,这里还要指出,我们必须在叙述完成了的资本--资本和利润--之前叙述流通过程或再生产过程,因为我们不仅要叙述资本如何进行生产,而且要叙述资本如何被生产出来。但是,实际运动--这里说的是以发达的、从自己开始并以自己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生产为基础的实际运动--是从现有资本出发的。因此,对于再生产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进一少发展的危机的萌芽,在论述再生产的这一部分只能作不充分的叙述,需要在《资本和利润》一章中加以补充。
  
  P586,(*****)资本的总流通过程或总再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生产阶段和资本的流通阶段的统一,也就是把上述两个过程作为自己的不同阶段来通过的过程。这里包含着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危机的可能性,或者说,包含着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危机的抽象形式。因此,否认危机的经济学家们只坚持这两个阶段的统一。如果这两个阶段只是彼此分离而不成为某种统一的东西,那就不可能强制地恢复它们的统一,就不可能有危机。如果它们只是统一的而彼此不会分离,那就不可能强制地把它们分离,而这种分离还是危机。危机就是强制地使已经独立的因素恢复统一,并且强制地使实质上统一的因素变为独立的东西。[716]
  
  P596,我们在考察生产过程时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竭力追求的只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就是靠一定的资本物化尽可能多的直接劳动时间,其方法或是延长劳动时间,或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发展劳动生产力,采用协作、分工、机器等,总之,进行大规模生产即大量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
  
  P602,(*)生产过剩这个词本身会引起误解。只要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或者哪怕只是他们最直接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自然绝对谈不上产品的生产过剩(在产品量超过对产品的需要这个意义上讲)。相反,应当说,在这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1 18:43:00   P602,(*)生产过剩这个词本身会引起误解。只要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或者哪怕只是他们最直接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自然绝对谈不上产品的生产过剩(在产品量超过对产品的需要这个意义上讲)。相反,应当说,在这个意义上,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经常是生产不足。生产的界限是资本家的利润,决不是生产者的需要。但是,产品的生产过剩和商品的生产过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P603,如果说因此在古代人那里没有发生生产过剩,那末,那时有富人的消费过度,这种消费过度,到罗马和希腊的末期就成为疯狂的浪费。
  
  P604,李嘉图和其他人对生产过剩等提出的一切反对意见的基础是,他们把资产阶级生产或者看作不存在买和卖的区别而实行直接的物物交换的生产方式,或者看作社会的生产,在这种生产中,社会好象按照计划,根据为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所必需的程度和规模,来分配它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因此每个生产领域都能分到为满足有关的需要所必需的那一份社会资本。这种虚构,一般说来,是由于不懂得资产阶级生产这一特殊形式而产生的,而所以不懂又是由于一种成见,认为资产阶级生产就是一般生产。正象一个信仰某一宗教的人把这种宗教看成一殷宗教,认为除此以外都是邪教一样。
  
  P610,(***)至于专门谈到生产过剩,那它是以资本的一般生产规律为条件:按照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就是按照用一定量资本剥削最大量劳动的可能性)进行生产而不考虑市场的现有界限或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的现有界限。而这是通过再生产和积累的不断扩大,因而通过收入不断再转化为资本来进行的,另一方面,[726]广大生产者的需求却被限制在需要的平均水平,而且根据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必须限制在需要的平均水平。
  
  P617,从资本主义观点出发,一切都是颠倒着表现出来的。工人人口量和劳动生产率程度既决定资本的再生产,又决定人口的再生产。这里却颠倒过来,表现为资本决定人口。
  
  P625,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不变的目的,是用最小限度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在这种结果不是靠工人的过度劳动取得的情况下,这是资本的这样一种趋势,力图用尽可能少的花费--节约人力和费用--来生产一定的产品,也就是说,资本有一种节约的趋势,这种趋势教人类节约地花费自己的力量,用最少的资金来达到生产的目的。//从这种理解来看,工人本身就象他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表现的那样,只是生产资料,而不是目的本身,也不是生产的目的。
  
  P627,“谷物价格相对低廉总会带来好处,也就是说,根据这种价格,现有产品的分配更可能增加维待劳动的基金,因为在利润的名义下归生产阶级的部分将更多,而在地租的名义下归非生产阶级的部分将减少。”(第317页)
  
  P632,所以,机器的发明和自然因素的利用使资本和人(工人)游离出来,创造了游离出来的资本,同时也创造了游离出来的人手(斯图亚特所说的“自由人手”),这就有可能[736]创立新的生产领域,或者扩大旧的生产领域,扩大它们的生产规模。
  
  P644,“我的错误之所以产生,是出于假定每当社会的纯收入增加时,其总收入也一定增加。但是现在我有一切理由确信.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从中取得收入的那种基金可能增加,同时另一种基金即工人阶级主要依靠的那种基金却可能减少。因此,如果我没有错的话,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说,使国家的纯收入增加的原因,同时也可能造成人口过剩,使工人状况恶化。”(第469页)
  
  P656,“使劳动价值提高的原因并不会提高机器的价值,所以资本每有增加,就会有越来越大的部分用在祝器方面。对劳动的需求将随着资本的增加而继续增加,但不会按同一比例增加,其增加率一定是递减的。”(第479页)
  
  P663,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工资逐渐上涨,人口缓慢地增长,也没有任何机器,和下半叶相比,也很少使用其他固定资本。//相反,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工资不断下降,人口惊人地增长,却出现许多机器。但正是机器,一方面使现有的人口过剩,从而使工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又把这些人口吸收,之后再使它过剩,再把它吸收;与此同时,机器异常地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增加了可变资本的数量,虽然这种可变资本无论是同产品的总价值相比,还是同它使用的工人数量相比,都相对地减少了。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 第三册 上、下
  作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著作编译局 译
  页数: 711
  出版日期: 1975年11月第1版
  
  第十九章-第二十四章
  
  [第十九章]托·罗·马尔萨斯3-69
  [第二十章]李嘉图学派的解体70-259
  (a)罗·托伦斯70
  [(a)斯密和李嘉图论平均利润率和价值规律的关系]70
  [(b)托伦斯在价值由劳动决定和利润源泉这两个问题上的混乱。局部地回到亚·斯密那里和回到“让渡利润”的见解]73
  [(c)托伦斯和生产费用的概念]81
  (2)詹姆所·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87
  [(a)把剩余价值同利润混淆起来。利润率平均化问题上的烦琐哲学。把对立的统一归结为对立的直接等同]88
  [(b)穆勒使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的徒劳尝试。局部地回到供求论]92
  [(c)穆勒不理解工业利润的调节作用]104
  [(d)需求,供给,生产过剩[直接把需求和供给等同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106
  [(e)]普雷沃[放弃李嘉图和詹姆斯·穆勒的某些结论。试图证明利润的不断减少不是不可避免的]110
  (3)论战著作116
  (a)《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政治经济学上的怀疑论;把理论的争论归结为用语的争论]116
  (b)《论马尔萨斯先生近来提倡的关于需求的性质和消费的必要性的原理》[匿名作者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对李嘉图的积累理论的解释。不理解引起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125
  (c)托马所·德·昆西[无法克服李嘉图观点的真正缺陷]132
  (d)赛米尔·贝利133
  [(I)《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作者和贝利在解释价值范畴中的肤浅的相对论。等价物
  问题。否认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133
  [(II)劳动价值和资本家利润问题上的混乱,贝利把内在的价值尺度同价值在商品或货币上的表现
  混淆起来]159
  [(III)把价值同价格混淆起来。贝利的主观主义观点。关于费用价格和价值的差额问题]173
  (4)麦克库洛赫182
  [(a)在彻底发展李嘉图理论的外表下使李嘉图理论庸俗化和完全解体。肆无忌惮地为资本主义生产辩护。无耻的折衷主义]182
  [(b)通过把劳动的概念扩展到自然过程而对劳动的概念进行歪曲。把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同起来。把利润解释为“积累劳动的工资”的辩护论观点]192
  (5)咸克菲尔德[在“劳动价值”和地租问题上对李惠图理论的局部反驳]205
  (6)斯特林[用供求关系对资本家的利润作庸俗解释]206
  (7)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直接从价值理论中得出李嘉图关于利润率和工资量成反比的原理的徒劳尝试]208
  [(a)把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混淆起来。“让渡利润”见解的因素。关于资本家的“预付利润”的混乱见解]208
  [(b)成品的生产和生产这个成品的不变资本的生产结合在一个资本家手里会不会影响利润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1 18:44:00   [(b)成品的生产和生产这个成品的不变资本的生产结合在一个资本家手里会不会影响利润率]232
  [(c)关于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对剩余价值、利润和工资的影响的问题]238
  [(8)结束语]259
  [第二十一章]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反对派260-359
  [第二十二章]拉姆赛360-398
  [第二十三章]舍尔比利埃399-438
  [第二十四章]理查·琼斯439-496
  附录:收入及其源泉。庸俗政治经济学499-600
  注释603-628
  人名索引629-637
  本书中引用和提到的著作索引638-649
  名目索引650-711
  
  P13,我们已经看到,亚·斯密曾素朴地表述了-切相互矛盾的因素,因而他的学说成了截然相反的各种观点的源泉和出发点。
  
  P15,(*****)在二十年代(从1820年到1830年这段时间总的说来,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史上一个大的形而上学的时代),马尔萨斯主义者和李嘉图主义者之间发生了一场绝妙的争吵。李嘉图主义者象马尔萨斯主义者一样地认为,必须使工人自己不占有自己的产品,这个产品的一部分要归资本家所有,以便使他们(即工人)有生产的刺激,从而保证财富的增长。但是李嘉图主义者激烈地反对马尔萨斯主义者的下述观点:地主,国家和教会的领干薪者,以及一大帮游手好闲的仆从,必须首先占有资本家的一部分产品而不付任何等价物(正象资本家对工人那样),然后从资本家那里购买资本家自己的商品,井为他们提供利润,--虽然李嘉图主义者对于工人却持同样的主张。按照李嘉图主义者的学说,为了使积累从而也使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工人必须把自己产品中尽可能大的一部分无偿地让给资本家,以便资本家把由此增加的纯收入再转化为资本。马尔萨斯主义者也是这样论证的。按照他们的意见,应该以地租、税收等等形式从产业资本家那里无偿地索取尽可能大的一部分,以便他们能把余下的部分卖给这些强加给他们的“分享者”而获得利润。工人不应占有自己的产品,这样才不致丧失劳动的刺激--李嘉图主义者和马尔萨斯主义者都这样说。[马尔萨斯主义者说]产业资本家必须把他的一部分产品让给只从事消费的阶级--“为享受果实而生的人们”--好让这些阶级再拿产业资本家让给他们的东西在对他们不利的条件下和产业资本家进行交换。否则资本家就要丧失生产的刺激,而这种刺激恰恰在于,资本家取得高额利润,大大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以后我们还要回过来再谈这场滑稽的论战。
  
  P49,但是,这一类买者每年的支付手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里首先是土地所有者,他们在地租的名义下把很大一部分年产品价值据为己有,并把通过这种方法从资本家那里夺得的货币用于消费资本家生产的商品,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受到资本家的欺骗。这些土地所有者自己不必从事生产,而且通常也的确不从事生产。根本的一点是:虽然他们花费货币购买劳动,他们雇用的不是生产工人,而只是那些帮助他们消耗财富的食客,家仆,这些人使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保持在高水平上,因为他们只是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本身不会促使生活必需品或任何其他商品的供给有所增加。但是,这种地租所得者还不足以造成“足够的需求”。还必须求助于人为的手段。这就是征收高额的税,供养大批国家和教会的领干薪者,维持庞大的军队,支付大量年金,征收供养牧师的什一税,举借大量的国债,以及不时发动费用浩大的战争。这些就是马尔萨斯心目中的“灵丹妙药。(《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版]第408页及以下各页)。
  
  P49,总之,被马尔萨斯当作“灵丹妙药”的第三类买者--他们只买不卖,只消费不生产--先是不付代价地取得很大一部分年产品价值,并通过下述办法使生产者致富:生产者首先必须把购买他们商品所需的货币白白付给第三类买者,然后[773]再把这些货币取回,即把自己的商品按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卖给他们,或者说,以货币形式从他们那里收回的价值大于以商品形式向他们提供的价值。而这种交易是年年重复的。
  
  P50,(*****)马尔萨斯的结论是完全正确无误地从他的基本的价值理论中得出来的;不过,这个理论也十分明显地符合他的目的--为英国现状辩护,为大地主所有制、“国家和教会“、年金领取者、收税人、教会的什一税、国债、交易所经纪人、教区小吏、牧师和家仆(“国民支出”)辩护,而李嘉图学派恰好把这一切当作对资产阶级生产的无益的、陈腐的障碍,当作累赘来加以反对。李嘉图不顾一切地维护资产阶级生产,因为这种生产意味着尽可能无限制地扩大社会生产力,同时他不考虑生产承担者的命运,不管生产承担者是资本家还是工人。他承认这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他完全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焦点上,既象他完全缺乏对过去的历史感一样。马尔萨斯也愿意资本主义生产尽可能自由地发展,只要这一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即各劳动阶级的贫困是这一发展的条件;但是,这种生产同时应该适应贵族及其在国家和教会中的分支的“消费需要”,并且应该成为一种物质基础,以满足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遗留下来的利益的代表人物的过时要求。马尔萨斯愿意有资产阶级生产,只要这一生产不是革命的,只要这一生产不形成历史发展的因素,而只是为“旧”社会造成吏广阔、更方便的物质基础。
  
  P51,因此,一方面,存在着工人阶级,由于人口规律的作用,他们同供他们使用的生活资科相比始终是过剩的,即由于生产不足而造成人口过剩;其次,存在着资本家阶级,由于这种人口规律的作用,他们始终能够把工人自己的产品按照这样的价格卖回给工人,使工人从中取回的仅仅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存;最后,社会上还有很大一批寄生虫,一群专事享乐的雄蜂,他们一部分是老爷,一部分是仆役,他们部分地以地租的名义,部分地以政治的名义,无偿地从资本家阶级那里攫取一大批财富,但是,他们要用从资本家手里夺得的货币,按高于价值的价格支付向这些资本家购买的商品;资本家阶级受积累欲望的驱使从事生产,非生产者在经济上则只代表消费欲望,代表挥霍。而且这被描绘为避免生产过剩的唯一办法,而这种生产过剩又是和与生产相比的人口过剩同时存在的。处于生产之外的那些阶级的消费过度,按说成是医治这两种过剩的灵丹妙药。工人人口同生产之间的失调现象,通过根本不参加生产的游手好闲者吃掉一部分产品的办法得到消除。资本家引起的生产过剩的失调现象,则通过财富享受者的消费过度得到消除。
  
  P52,(*)在这里,我不把西斯蒙第列入我的历史述评之内,因为对于他的观点的批判,后于我写完这部著作以后才能着手的那一部分--资本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
  
  P53,“因此,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价值不取决于充裕程度,而取决于生产的困难或容易程度。”(李嘉图《原理》第3版第320页)
  
  P55,(*******)西斯蒙第深刻地感觉到,资本主义生产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它的形式--它的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和财富不受拘束地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又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关系所固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和货币、买和卖、生产和消费、资本和雇佣劳动等等之间的矛盾就愈扩大。他特别感觉到了这样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无限制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同时财富由商品构成并且必须转化为货币,另一方面,作为前一方面的基础,生产者群众却局限在生活必需品的范围内。因此,在西斯蒙第看来,危机并不象李嘉图所认为的那样是偶然的,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2 18:45:00   P55,(*******)西斯蒙第深刻地感觉到,资本主义生产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它的形式--它的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和财富不受拘束地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又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关系所固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和货币、买和卖、生产和消费、资本和雇佣劳动等等之间的矛盾就愈扩大。他特别感觉到了这样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无限制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同时财富由商品构成并且必须转化为货币,另一方面,作为前一方面的基础,生产者群众却局限在生活必需品的范围内。因此,在西斯蒙第看来,危机并不象李嘉图所认为的那样是偶然的,而是内在矛盾的广泛的定期的根本爆发。他经常迟疑不决的是:国家应该控制生产力,使之适应生产关系呢,还是应该控制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在这方面,他常常求救于过去;他成为“过去时代的赞颂者”,或者也企图通过别的调节收入和资本、分配和生产之间的关系的办法来制服矛盾,而不理解分配关系只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生产关系。他中肯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但他不理解这些矛盾,因此也不理解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不过,从他的论据的基础来看,他确实有这样一种模糊的猜测: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对于创造财富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必须有占有这种财富的新形式与之适应;资产阶级形式只是暂时的、充满矛盾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财富始终只是获得矛盾的存在,同对处处表现为它自己的对立面。这是始终以贫困为前提、并且只有靠发展贫困才能使自己得以发展的财富。(精辟!!!金三)
  
  P81,生产费用这个概念的含混泥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本身引起的。
  
  P85,同时我们也就可以理解,那些一方面看到了竞争中的实际现象,另一方面又不理解价值规律和费用价格规律之间的中介过程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求助于虚构,说是资本而不是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或者确切些说,价值根本不存在。
  
  P86,这一点同时表明了生产形式和分配形式的区别是怎么回事。利润、分配形式在这里同时又是生产形式、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的必要的构成要素。因此,约·斯·穆勒等把资产阶级的生产形式看成绝对的,而把资产阶级的分配形式看成相对的,历史的,因而是暂时的,是多么愚蠢,--这一点以后还要回过头来谈。分配形式只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生产形式。构成资产阶级分配的界限的特征--也就是特殊的局限性--作为控制生产和支配生产的特定性质加入生产本身。但是,资产阶级的生产,由于它本身的内在规律,一方面不得不这样发展生产力,就好象它不是在一个有限的社会基础上的生产,另一方面它又毕竞只能在这种局限性的范围内发展生产力,--这种情况是危机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生产中种种尖锐矛盾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资产阶级的生产就是在这些矛盾中运动,这些矛盾,即使粗略地看,也表明资产阶级生产只是历史的过渡形式。
  
  P102,(***)反对马尔萨斯、托伦斯及其他人。穆勒反对商品价值决定于资本价值,他正确地指出:“资本就是商品,说商品的价值由资本的价值决定,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而品的价值由它本身决定”(《政治经济学原理》1821年伦敦第1版第74页)
  
  P104,资本主义生产是在工业中,而不是在农业中开始的,而是是逐渐支配农业的;这样,农业利润只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才和工业利润平均化,而且只是由于这种平均化才开始影响工业利润。
  
  P106,我们在这里看到,需求和供给的直接等同(从而市场商品普遍充斥的不可能性)是怎样被证明的。需求据说就是产品,而且这种需求的量是用这种产品的价值来衡量的。穆勒就是用这同样的抽象“证明方法”证明买和卖只是等同,而不是彼此相区别;他就是用这同样的同义反复证明价格取决于流通的货币量,他也就是用这同样的手法证明供给和需求(它们只是买者和卖者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的形式)必然是彼此平衡的。这还是同样的一套逻辑。如果某种关系包含着对立,那它就不仅是对立,而且是对立的统一。因此,它就是没有对立的统一。这就是穆勒用来消除“矛盾”的逻辑。
  
  P116,[806]从1820年到1830年这个时期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史上形而上学方面最重要的时期。当时进行了一场拥护和反对李嘉图理论的理论斗争,出版了一系列匿名的论战著作;这里引用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著作,特别是只涉及那些和我们论题有关的论点的著作。不过,同时这些论战著作的特点也是,它们事实上都只是围绕价值概念的确定和价值对资本的关系进行论战的。
  
  P116,《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特别是有关价值、供求的争论》1821年伦敦版。//这部著作不无一定的尖锐性。书名很说明特点-《用语的争论》。//它部分是反对斯密、马尔萨斯的,但是也反对李嘉图。//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是:“……争论的产生,完全是因为不同的人用语含义不同,是因为这些争论者象故事中的骑士那样从不同方面去看盾牌”(第59-60页)
  
  P118,这正象虚拟资本(这种资本是交易所投机的对象,而且事实上不过是对部分年税的茶种权利的买卖)不能用生产资本的简单概念去说明一样。
  
  P119,我们现在从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和前提的商品--产品的这个特殊的社会形式--出发。我们考察个别的产品,分析它们作为商品所具有的,也就是给它们打上商品烙印的形式规定性。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在以前的生产方式下--很大一部分产品不进入流通,不投入市场不作为商品生产出来,不成为商品。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加入生产的很大一部分产品不是商品,不作为商品进入过程。产品转化为商品,只发生在个别场合,只涉及产品的剩余部分等等,或只涉及个别生产领域(加工工业产品)等等。产品既不是全部作为交易品进入过程,也不是全部作为交易品从过程出来。但是产品发展为商品,一定范围的商品流通,因而一定范围的货币流通,也就是说,相当发达的贸易,是资本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起点。我们就是把商品看成这样的前提,因为我们是从商品出发,并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简单的元素的。但是,另一方面,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物、结果。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元素的东西,后来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产物。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才成为产品的普遍形式,而且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具有商品形式的产品就愈作为组成部分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资本主义生产中出来的商品,与我们据以出发的、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元素的商品不同。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商品,个别的产品。个别的商品,个别的产品,不仅实在地作为产品,而且作为商品,表现为总产品的一个不仅是实在的、而且是观念的部分。每个个别的商品都表现为一定部分的资本和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承担者。(产品、商品,金三)
  
  P122,(***)“在不同的社会阶,资本,或者说,使用劳动的手段的积累,速度有快有慢,它在所有情况下都必定取决于劳动生产力。一般说来,在存在着大量肥沃土地的地方,劳动生产力最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92页)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2 18:46:00   P130,例如,英国人为了开辟市场,不得不把他们自己的资本贷到国外去。在生产过剩、信用制度等上,资本主义生产力图突破它本身的界限,超过自己的限度进行生产。一方面,它有这种冲动。另一方面,它只能忍受与有利润地使用现有资本相适应的生产。由此就产生了危机,它同时不断驱使资本主义生产突破自己的界限,迫使资本主义生产飞速地达到--既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它在自己的界限内只能非常缓慢地达到的水平。
  
  P132,[托马斯·德·昆西]》》《三位法学家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话,主要是关于李嘉图先生的<原理>》(裁于1824年《伦敦杂志》第9卷)。//试图反驳一切对李嘉图的攻击。从下面这句话可以看出,他是知道问题所在的:“政洽经济学的一切困难可以归结为:什么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上述著作,第347页)
  
  P133,[赛米尔·贝利]《对价值的本质、尺度和原因的批判研究;主要是论李嘉图先生及其信徒的著作》,《略论意见的形成和发表》一书的作者著,1825年伦敦版。//这是反对李嘉图的主要著作(也反对马尔萨斯)。试图推翻学说的基础--价值。
  
  P138,“价值是物的属性,财富是人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必然包含交换,财富则不然。”(同上策16页)
  
  P139,可见,正是他这位自作聪明的人,把价值变为某种绝对的东西,变为“物的属性”,而不是把它仅仅看成某种相对的东西,看成物和社会劳动的关系,看成物和以私人交换为基础的社会劳动的关系,在这种社会劳动中,物不是作为独立的东西,而只是作为社会生产的表现被规定的。
  
  P140,(*****)但是,“价值”不是绝对的东西,不能把它看成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这跟下面一点完全不同:商品必然会使它的交换价值具有一种不同于它的使用价值,或者说不同于作为实际产品的存在并且不依赖于这种存在的独立的表现,也就是说,商品流通必然导致货币的形成。商品使它的交换价值在货币中,首先是在价格中具有这种表现,在价格中,所有商品都表现为同一劳动的物化,都不过是同一实体在量上的不同表现。商品的交换价值在货币上的独立化本身,是交换过程的产物,是商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以及商品中同样包含的矛盾--一定的、特殊的私人劳动必然表现为它的对立面,表现为同一的、必要的、一般的并且在这种形式上是社会的劳动--发展的结果。商品表现为货币,不仅包含这样的意思,即商品的不同价值量,是通过它们的价值在一种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的表现来衡量,同时也包含下面的意思:所有商品都表现为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它们作为社会劳动的化身而存在,因而可以同其他任何商品交换,可以随意转化为任何使用价值。所以,它们表现为货币-价格-最初只是观念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出卖才能实现。
  
  P140,(*****)李嘉图的错误在于,他只考察了价值量,因而只注意[818]不同商品所代表的、它们作为价值所包含的物体化的相对劳动量。但是不同商品所包含的劳动,必须表现为社会的劳动,表现为异化的个人劳动。在价格上,这种表现是观念的。只有通过出卖才能实现。商品中包含的单个人的劳动转化为同一的社会劳动,从而转化为可以表现在所有使用价值上,可以同所有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劳动--这种转化,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中包含的这个问题的质的方面,李嘉图没有加以阐述。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必须表现为同一的社会劳动即货币,这种情况被李嘉图忽视了。
  
  P141,(*****)资本的发展,从它自己这方面看,已经是以商品交换价值的充分发展,因而也是以商品交换价值在货币上的独立化为前提。在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作为独立形式的价值是出发点;这个价值保存下来,得到增加,在它赖以表现的商品所经历的一切变化中通过与其原有量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增加程度,并且更换着作为它的躯壳的商品,而不管价值本身表现在极不相同的使用价值上。作为生产的先决条件的价值和由生产中产生的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作为先决条件的价值的资本是同利润相对立的资本,--构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包罗一切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这里不仅是象货币形式那样的价值的独立表现,而且是处于运动过程中的价值,也就是在使用价值经历极不相同的形式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价值。因比,价值在资本上的独立化程度比在货币上要高得多。
  
  以上三个连续段是关于“价值”很好的阐述,金三。
  
  P141,从以上所说可以判断我们这位在“用语”上自作聪明的人是多么高明,他把交换价值的独立化看成是空洞的词句、表达的手法、经院式的虚构。
  
  P141,(***)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从而具有可变的价值,所以独立化的价值本身,在货币上也只获得相对的表现,这一点丝毫不会使问题发生变化,而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的产生是由于商品的性质,由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必然具有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表现而产生的。
  
  P142,(***)相对价值,第一,指价值量--不同于是价值这种质。因此,后者也不是某种绝对的东西。第二,指一种商品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的价值。这只不过是它的价值的相对表现--即就价值和它借以表现的商品的关系而言。一磅咖啡的价值只是相对地表现在茶叶上。要绝对地表现一磅咖啡的价值--即使以相对的形式,即不按它和劳动时间的关系,而按它和其他商品的关系,---就必须把它表现在它和其他所有商品的无限系列的等式上。这将是咖啡的相对价值[在相对形式上]的绝对表现。价值的绝对表现就是价值在劳动时间上的表现,通过这种绝对表现,价值就会表现为某种相对的东西,然而是在那种使价值成为价值的绝对关系中表现的。
  
  P148(***)“如果我们把劳动作为商品价值的基础,把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作为确定商品相互交换时各自必须付出的相应商品量的尺度,不要以为我们否定商品的实际价格或者说市场价格对商品的这种原始自然价格的偶然和暂时的偏离”(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策3版第80页)
  
  P156,……所以一切产品作为价值都必须具有一种和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存在不同的存在形式。正是它们中包含的劳动作为社会劳动的这种发展,它们的价值的发展,决定了货币的形成,决定了商品必须互相表现为货币,即表现为交换价值的独立的存在形式;产品所以能这样,那只是因为它们把一种商品从商品总额中分离出来,所有商品都用这种分离出来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从而把这种特殊商品个包含的劳动直接转化为一般的社会劳动。
  
  P159,价格只是价值的表现:货币价格是价值的一般表现,其他各种价格是特殊表现。但是,甚至这个简单的结论,贝利也没有得出。在这里,不是李宾图是虚构家,而是贝利是拜物教徒,因为他即使没有把价值看成(被孤立地考察的)个别物的属性,毕竟把价值看成物和物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价值只不过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在物上的表现,它的物的表现,--人们同他们的相互生产活动的关系。
  
  P168,(*****)而可变性正是价值的特点。(这是一个短语,却很重要,金三)
  
  P168,贝利认为,无论以劳动量还是以劳动价值作为价值尺度,涉及的是同一个问题,同一回事。其实,在后一种情况下,价值已经作为前提,问题是要找到衡量这些已经作为前提的价值的尺度,找到它们的外在尺度,它们作为价值的表现。在前一种情况下,研究的是价值本身的发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3 19:09:00   P168,贝利认为,无论以劳动量还是以劳动价值作为价值尺度,涉及的是同一个问题,同一回事。其实,在后一种情况下,价值已经作为前提,问题是要找到衡量这些已经作为前提的价值的尺度,找到它们的外在尺度,它们作为价值的表现。在前一种情况下,研究的是价值本身的发生和内在性质。在后一种情况下,研究的是商品到货币的发展,或交换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取得的形式。在前一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是价值,它不依这种表现为转移,相反地是这种表现的前提。
  
  P176,[836]“财富是人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人或共同体是富的;珍珠或金刚石是很有价值的。”(《对价值的本质、尺度和原因的批判研究》第165页)
  
  P182,费用价格对价值的这种有重要意义的偏离--这种偏离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决定的--丝毫没有改变费用价格照旧是由价值决定这个事实。
  
  P195,“有充分理由可以把劳动下定义为任何一种旨在引起某一合乎愿望的结果的作用或操作,而不管它是由人,由动物,由机器还是由自然力完成的。”(麦克库洛赫《为斯密<国富论>写的注释和补充论述》第4卷第75页)
  
  P197,李嘉图,象所有值得提到的经济学家一样,象亚·斯密一样(虽然斯密有一次出于幽默把牛称为生产劳动者),强调指出劳动是人的、而且是社会规定的人的活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李嘉图和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地方,恰恰在于他前后一贯地把商品的价值看作仅仅是社会规定的劳动的“体现”。所有这些经济学家都多少懂得(李嘉图更懂得)应该把物的交换价值看作仅仅是人的生产活动的表现,人的生产活动的特殊的社会形式,看作一种和物及其作为物在生产消费或非生产消费中的使用完全不同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价值实际上不过是以物表现出来的、人的生产活动即人的各种劳动的相互关系。李嘉图引用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下面一段话来反驳萨伊,这段话,正如他明确地声明的那样,也表达了他本人的见解://“很清楚,我们的体力和智力是我们唯一的原始的财富,因此这些能力<人的能力>的运用,某种劳动<可见,劳动是人的能力的实现>,是我们唯一的原始的财宝;凡是我们称为财富的东西,总是由这些能力的运用创造出来的……此外,这一切东西确实只代表创造它们的劳动,如果它们有价值,或者甚至有两种不同的价值,那也只能来源于……创造它们的劳动的价值”(李嘉图第334页)
  
  P198,由此可见商品所以有价值,一般说,物所以有价值,仅仅由于它们是人的[848]劳动的表现--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是物,而是因为它们是社会劳动的化身。
  
  P199,机器有价值,机器的作用则不要付报酬。任何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的交换价值被支付后,就什么也不值了。
  
  P259,结束语:以上关于李嘉图学派的全部叙述表明,这个学派的解体是在这样两点上:(1)资本和劳动之间按照价值规律交换。(2)一般利润率的形成。把剩余价值和利润等同起来,不理解价值和费用价格的关系。
  
  P261,把体现在剩余产晶中的剩余价值归结为剩余劳动,同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是一样重要的。这一点其实亚·斯密已经说过,并且成为李嘉图的阐述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李嘉图从来没有以绝对的形式把它说出来并确定下来。
  
  P261,李嘉图和其他政治经济学家的兴趣仅仅在于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把它说成是生产的绝对形式,而我们所考察的这本小册子以及要在这里考察的其他这一类著作,则是要掌握李嘉图和其他政治经济学家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以便从工业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来反对资本主义生产。
  
  小册子《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P261,“无论资本家得到的份额有多大<从资本的立场出发>,他总是只能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因为工人必须生活。”(上述著作,第23页)
  
  P262,“谁都承认,支付给资本家的利息,无论是采取地租、借贷利息的性质,还是采取企业利润的性质,都是用别人的劳动来支付的。”(同上,第23页)
  
  P263,[853]如果“资本价值”,即“资本利息”,也就是资本所支配、占有的剩余劳动,不随资本量的增加而减少,那末复利就会按几何级数增长;这个级数用货币计算,就要以不可能有的积累(不可能有的积累率)为前提,同样,如果把这个级数归结为它的真正要素,即归结为劳动,它就不仅会把剩余劳动,而且会把必要劳动作为资本“得到的份额”一齐吸收。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3 19:13:00   P278,[859]这本小册子不是理论性论著。它是对政治经济学家们为当时的贫困和“国民困难”所找到的虚假原因的抗议。因此,它在这里并没有奢望,而且也不能对它提出要求:把剩余价值理解为剩余劳动,就要对经济范畴的整个体系进行总的批判。相反,作者以李嘉图体系为依据,只是前后一贯地作出了这一体系本身中所包合的结论,并且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提出这一结论来反对资本。
  
  P282,小册子的作者批驳了这一点.即使交换价值消灭了,劳动时间也始终是财富的创造实体和生产财富所需要的费用的尺度。但是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一部分用于消费产品,一部分用于从事自由活动,这种自由活动不象劳动那样是在必须实现的外在目的的压力下决定的,而这种外在目的的实现是自然的必然性,或者说社会义务--怎么说都行。//不言而喻,随着雇主和工人之间的社会对立的消灭等等,劳动时间本身--由于限制在正常长度之内,其次,由于不再用于别人而是用于我自己--将作为真正的社会劳动,最后,作为自由时间的基础,而取得完全不同的、更自由的性质,这种同时作为拥有自由时间的人的劳动时间,必将比役畜的劳动时间具有高得多的质量。
  
  P284,(*****)李嘉图的理论在它自己的前提基础上产生的对立面具有如下的特点:政治经济学,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就基本原则来说,在李嘉图的著作里表现得最突出,--越来越明确地把劳动说成是价值的唯一要素和使用价值的唯一[积极的]创造者,把生产力的发展说成是实际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而把劳动生产力的尽可能快的发展说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实际上,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特别是李嘉图的著作,在它证明价值规律既不受土地所有权也不受资本积只等等的破坏的时侯,其实只是企图把一切和这种见解矛盾或似乎矛盾的现象从理论中排除出去。但是,正象劳动被理解为交换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使用价值的积极源泉一样,“资本”也被同一些政治经济学家,特别是大卫李嘉图(在他以后,托伦斯、马尔萨斯、贝利等人更是这样)看作是生产的调节者、财富的源泉和生产的目的,而在他们的著作里,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这种雇佣劳动的承担者和实际工具必然是赤贫者(而且这里还有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起作用),他们只是生产费用的一个项目和单纯的生产工具,注定只能拿最低限度的工资,每当工人对资本来说成为“多余的”时候,还不得不降到这一最低限度以下。在这个矛盾中,政治经济学只是说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或者也可以说,雇佣劳动,即从本身中异化出来的劳动的本质,这种劳动创造的财富作为别人的财富和它相对立,它自己的生产力作为它的产品的生产力和它相对立,它的致富过程作为自身的贫困化过程和它相对立,它的社会力量作为支配它的社会力量和它相对立。但是,这些政治经济学家把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一定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说成是一般的.永恒的形式,说成是自然的真理,而把这种生产关系说成是社会劳动的绝对(而不是历史地)必然的、自然的、合理的关系。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生产视野的局限,他们把社会劳动在这里借以表现的对立形式说成和摆脱了上述对立的这一劳动本身一样是必然的。这样,他们一方面把绝对意义上的劳动(因为在他们看来,雇佣劳动和劳动是等同的),另一方面又把同样绝对意义上的资本,把工人的贫困和不劳动者的财富同时说成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他们不断地在绝对的矛盾中运动而毫不觉察。(西斯蒙第由于觉察到了这种矛盾而在政治经济学上开辟了一个时代。)“劳动,或者说,资本”--在李嘉图的这种说法中,矛盾本身以及把这种矛盾当作等伺的东西说出来的那种天真,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P285,(*****)但是很明显,既然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作了这种毫不留情的表述的那同一种现实的发展,又发展了现实本身所包含的实际矛盾,特别是发展了英国日益增长的“国民”财富和日益增长的工人贫困之间的对立,其次,既然这些矛盾在李嘉图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学家的理论中得到了理论上中肯的、尽管是无意识的表现,那末,站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思想家[XV-862]抓住了在理论上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的矛盾,是十分自然的。劳动是交换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使用价值的唯一的积极的创造者。你们这样说。另一方面,你们说,资本就是一切,而工人算不了什么,或者说,工人仅仅是资本的生产费用的一个项目。你们自己驳倒了自己。资本不过是对工人的诈骗。劳动才是一切。
  
  这二个连续段精彩,金三
  
  P287,小册子的作者和莱文斯顿说这些活并不是为资本辩护,而是以此作为攻击资本的出发点,因为所有这一切都纯粹是违背工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工人。但是他们这样实际上也就承认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因而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形式,尽管这种历史形式是和构成整个这一发展基础的那一部分人口的利益相矛盾的。在这方面他们(虽然是从相反的一极出发)也具有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局限性,即把这一发展的对立形式和这一发展的内容本身混淆起来。一些人为了这种对立的成果而希望这种对立永世长存。另一些人则为了摆脱对立而决心牺牲在这种对立形式范围内产生的成果。这就使这种对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不同于同一时期的欧文等人,另一方面也不同于为了摆脱尖锐形式的对立而想回到古老的对立形式的西斯蒙第。//[莱文斯顿写道:]“穷人的贫困创造了他的<富人的>财富……如果一切人都是平等的.那末谁也不会为别人劳动。必需品格会有余,而奢侈品将会绝迹。”(第10页)
  
  P291,只有把资本看作-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才能谈资本的生产性。但是如果这样来看资本,那末这种关系的历史暂时性质就会立刻显露出来,对这种关系的一般认识,是同它的继续不断的存在不相容的,这种关系本身为自己的灭亡创造了手段。//但是政治经济学家们没有把资本看成是这样一种关系,因为他们不敢承认它的相对性质,也不理解这种性质;相反,他们只是从理论上反映了为资本主义生产所束缚的、受资本主义生产支配的、同资本主义生产有利害关系的实际家们的观念。
  
  P292,[867]第一本小册子从李嘉图的理论中作出了正确的结论,把剩余价值归结为剩余劳动。这一点同李嘉图的反对者和追随者所做的相反,因为他们死抱住李嘉图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的混淆不放。//第二本小册子也和李嘉图的反对者和追随者相反,更准确地规定了取决于劳动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相对剩余价值。李嘉图也谈到了这一点,但是他避开了莱文斯顿所作的结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只是增加了别人的、支配劳动的财富即资本。//最后,第三本小册子把作为李嘉图论述问题的必然结果的总的论点表达出来了:资本是非生产的。这一点是针对托伦斯、马尔萨斯等人的,因为这些人继续发展李嘉图学说的一个方面,把他的“劳动是价值的创造者”这个论点变成了“资本是价值的创造者”这样一个相反的论点。同时,在这本小册子里还反驳了劳动绝对取决于作为劳动存在条件的现有资本量这个论点,这个论点贯穿在从斯密到马尔萨斯的著作中,特别是被马尔萨斯(也被詹姆斯·穆勒)奉为绝对教条。(指莱文斯顿的小册子《论公债制度及其影响》、指霍吉斯金的匿名小册子《保护劳动反对资本的要求,或资本非生产性的证明》)
  
  P293,第一本小册子是以这样的命题结束的:“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此而已.”
  
  P294,整个客观世界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4 18:23:00   P294,整个客观世界,“物质财富世界”,在这里不过是作为从事社会生产的人的因家,不过是作为从事社会生产的人的正在消失而又不断重新产生的实践活动而退居次要地位。请把这种“理想主义”同李嘉图的理论在“这个不可相信的修鞋匠”麦克库洛赫的著作中变成的粗野的物质拜物教比较一下,在他的著作中,不仅人和动物的区别不见了,甚至连有生物和物之间的区别也不见了。让人们还去说什么在祟高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唯灵论面前,无产阶级反对派所鼓吹的只是以满足鄙俗的需要为目的的粗野的唯物主义吧!
  
  P296,在资本主义的意义上,分工就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特殊劳动分为一定数量的简单的、在不同工人之间分配而又相互联系的工序,它以行业划分这种社会内部即作坊外部的分工为前提。另一方面,作坊内部的分工又扩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
  
  P297,另一方面社会内部的分工要得到适当的发展,就必须以一定的人口密度为前提。作坊内部分工的发展更是以这种人口密度为前提。以前一种分工的一定发展程度为前提的这后一种分工,又从自己这方面同前一种分工相互发生作用,井增进前一种分工,因为它把从前相互有联系的行业分为被此独立的行业,增加和分化它们所间接需要的准备工作,同时,由于生产和人口的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游离,它还创造出新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新的方法。
  
  P299,(*****)所以,象我指出的那样,原始积累无非是那些作为同劳动和工人对立的独立力量的劳动条件的分离。历史的过程使这种分离成为社会发展的因素。既然资本已经存在,那末,这种分离的保持和再生产就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中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发展起来,直到发生历史变革。
  
  P299,使资本家成为资本家的不是对货币的占有。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具备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上述分离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在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范围内,这种分离,因而作为资本的劳动条件的存在,是既定的;这是生产本身的不断再生产出来和不断扩大的基础。
  
  P299,积累现在通过把利润,或者说剩余产品,再转化为资本而成为经常的过路,因此,数量已经增加了的、同时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再生产条件的劳动产品,经常作为资本,作为从劳动异化出来的、支配劳动的和在资本家身上个性化了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但是这样一来,积累,即把一部分剩余产品再转化为劳动条件,就成了资本家的特殊职能。愚蠢的政治经济学家由此得出结论说:这种事情如果不在这种对抗的特殊形式上进行,就根本不可能进行。在他的脑子里,扩大规模的再生产是和这种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积累--分不开的。
  
  P299,[870]积累只是把原始积累中作为特殊的历史过程,作为资本产生的过程,作为从一种生产方式到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出现的东西表现为连续的过程。
  
  P300,政治经济学家们为资本主义生产代理人的观念所束缚,陷入了双重的、但是互为条件的概念的混淆。//一方面,他们把资本从一种关系变成一种物,变成“商品储备”(这时他们已经忘掉商品本身不单纯是物),这些商品由于被用作新劳动的生产条件而被称为资本,并按其再生产方式被称为流动资本。//另一方面他们又把物变成资本,即把表现在物上并通过物表现的社会关系,看成物本身只要作为要素加入劳动过程或工艺过程就具有的属性。
  
  P300,因此,[一方面,]作为支配劳动的力量,作为分工的先决条件的原料和对生活资料的交配权在不劳动者手里的积聚(后来,分工不仅使积聚增多,而且由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使被积聚的总量增多),就是说,作为分工条件的资本的预先积累,在政治经济学家们看来意味着生活资科和劳动资料的量的增加或积聚(他们没有区别这两者)。//另一方面,在他们着来,如果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不具有成为资本的属性,如果构成劳动条件的劳动产品不消费劳动本身,如果过去劳动不消费活劳动,如果这些物属于工人而不属于自己本身或受委托的资本家,那末,这些生活资科和劳动资料就不会作为生产的客观条件起作用。
  
  以上为连续笔记
  
  P346,霍吉斯金和《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这一小册子的作者都是用活劳动不可能满足“复利”的要求来解释利润的下降,他们对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作更进一步的分析,但是比起斯密和李嘉图来,还是大大接近于真理,因为斯密和李嘉图是用工资上涨来解释利润下降的:一个是用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上涨来解释,另一个是用名义工资的上涨,其实不如说是实际工资的降低来解释。霍吉斯金和所有这些[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反对派都以健全的理智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资本的发展,靠利润过活的人数相对地增加了。
  
  P348,资本的原始积累。包括劳动条件的集中。它是劳动条件对工人和好动本身的独立化。它的历史活动就是资本产生的历史活动--把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劳动转化为雇佣劳动的历史的分离过程。这样就提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在资本本身基础上、因而也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的资本积累。它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再生产出物质财富同劳动的分离和独立。
  
  P352,[XIII-670a][霍吉斯金]《财产的自然权利和人为权利的比较》1832年伦敦版。//“现在,社会的一切财富首先落入资本家手中,甚至大部分土地也被资本家买去。他对土地所有者支村地租,对工人支付工资,对赋税和什一税的征收者支付他们要求的东西,而留给自己的是年劳动产品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最大的而且日益增长的一部分。现在,资本家可以看作是全部社会财富的最先所有者,虽然没有任何一项法律给予他这种所有权。”(第98页)
  
  P353,“资本家支配国家的全部财富的权力是所有权上的一种彻底的革命;然而这个革命是靠哪一项法律或者哪一套法律来实行的呢?”(第99页)
  
  P353,[X-441]约·弗·布雷《对待劳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消除办法》1839年里子版。//因为人的存在以劳动为条件,而劳动又以劳动资料为前提,所以“土地这个一切活动的巨大场所和一切财富的原料,必须是它的所有居民的共同财产”(第28页)//“生活有赖于食物,而食物有赖于劳动。这种依赖性是绝对的。因此一个人要回避劳动,只有在其他大批人的劳动增加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第31页)//“人们所加予别人的或自己遭受的一切不公正现象和痛苦,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某些个人和阶级篡夺了土地的权利并剥夺了其他个人和其他阶级的这种权利……人们占有了土地所有权以后,下一步便是占有对人本身的所有权。”(第34页)
  
  P356,“从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个国家的资本越多,或者说,积累的产品超多,生产就越容易,为达到某一(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劳动就越少。例如,不列颠人民利用他们现在的巨大的资本积累(他们的建筑物、机器、船舶、运河和铁路),在一个星期内所能生产的工业财富,比一千年前他们的祖先在半个世纪里所能生产的还多。使我们能够这样做的,不是我们的体力的优越,而是我们的资本。因为凡是资本缺乏的地方,生产就发展得缓慢而吃力,反过来也是一样。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本的一切利益同样是劳动的利益,资本的任何增加都会减轻劳动的繁重程度,因此资本的一切损失必然也是劳动的损失。虽然这一真理早被政治经济学家们所发现,但是他门还从来没有作过公正的阐述。”
  
  P357,“当工人生产出某种物品的时候,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4 18:35:00   P357,“当工人生产出某种物品的时候,它已经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通过不平等交换的无形魔术,它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第61页)
  
  P359,1844年英国的人口是:大小贵族-1,181,000人,商人、工业家、农场主等-4,221,000人(以上两类共5,402,000人),工人.贫民等--9,567,000人。(托·查·班菲尔德《产业组织》1848年伦敦第2版[第22-23页][X-444]
  
  P373,拉姆赛的功绩在于,首先,他反驳了自亚·斯密以来广为流行的错误观点,即认为总产品的价值分解为各种名称不同的收入;其次,他以双重方式,通过工资率即剩余价值率和通过不变资本的价值,决定利润率。但是,他犯了-个正好和李嘉图相反的过错。李嘉图想强行使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拉姆赛则相反,提出了利润率的二重性的规定:(1)利润率决定于剩余价值率(即工资率)和(2)利润率决定于这个剩余价值对总预付资本之比(就是说,事实上拉姆赛是以不变资本与总资本之比决定利润率的),--并且未弄清问题实质而把这二重性的规定看成是决定利润串的两个平行的情况。他没有看到剩余价值在成为利润之前所发生的转化。因此,如果说李嘉图为了贯彻价值理论,试图强行把利润率归结为剩余价值率,那末拉姆赛就是试图把剩余价值归结为利润。此后我们将看到,他叙述不变资本价值对利润率的影响所用的方法,是很不充分的,甚至是错误的。
  
  P397,(***)当然。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而没有资本就没有资本主义生产。
  
  P397,总之,从拉姆赛那里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社会生产的必然的即绝对的形式。(拉姆赛本人仅仅以一种带局限性的说法来叙述这个观点,他说,如果不是人民大众那么穷,以致不得不在产品完成以前预支自己在产品中应得的份额,“流动资本”和“工资”就是多余的。)第二,与产业利润不同的利息,和地租(即由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创造的土地所有权形式)一样,对资本主义生产来说,是不必要的,而且是可以被它扔掉的累赘。如果这种资产阶级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结果只能是,全部剩余价值直接落在产业资本家手中,社会(在经济方面)就会归结为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简单对立--这种简化无疑会加速这种生产方式的灭亡。[1102]
  
  P415,价值规定是第一性的,是利润率的前提,也是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
  
  P416,由于商品规律,商品形成等价物,并按照它们的价值,即按照它们包含的劳动时间彼此交换。这个规律怎么一下子变了样子,以致资本主义生产(对于产品来说,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作为商品来进行生产,才具有本质的意义)竟然反过来建立在一部分劳动不经交换就被占有的基础上,--这一点舍尔比利埃既不理解,也没有加以说明。他只是感到,这里发生了某种转变。
  
  这里二段夹杂在批判中,关于价值规定是第一性的,是马克思很少表达的。其次,商品规律的提法,显然相对的是价值规律,金三。
  
  P416,舍尔比利埃所说的“基本原则”纯粹是一种虚构。它是由商品流通造成的假象产生的。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即按照它们包含的劳动彼此交换。单个人在这里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互相对立,所以,只有让出自己的商品,才能占有别人的商品。因此形成一种似乎他们能交换的只是自己的劳动的假象,因为包含别人劳动的商品的交换,在这些商品本身又不是用自己的商品换得的情况下,是以与[简单]商品所有者即买者和卖者的关系不同的另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当中,资本主义生产表面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假象消失了。但是有一种错觉并没有消失:似乎最初人们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互相对立,因而每个人只有在他是劳动者的情况下才是所有者。如上所论这“最初”就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假象产生的错觉,--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一般说来,人(不论是孤立的还是社会的)在作为劳动者出现以前,总是作为所有者出现,即使所有物只是他从周围的自然界中获得的东西(或者他作为家庭、氏族或公社的成员,部分地从围的自然界中获得,部分地从公共的、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中获得)。最初的动物状态一终止,人对他周围的自然界的所有权,就总是事先通过他作为公社、家庭、氏族等等的成员的存在,通过他与其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他和自然界的关系)间接地表现出来。“没有所有权的劳动者”作为“基本原则”,倒不如说只是文明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这个一定的历史阶段上的产物。这是“剥夺”规律,不是“占有”规律,至少不是舍尔比利埃所想象的一般占有规律,而是和一定的、特殊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占有规律。[1110]
  
  P417,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产品,而且适用于劳动。原科等等和劳动资料属于资本家;它们是他的货币的转化形式。另一方面如果资本家用等于6劳动小时的产品的货币额,购买劳动能力或一天(例如12小时)的劳动能力的使用权,那末,这12小时的劳动就属于资本家,这个劳动在实现以前就已被资本家占有。它通过生产过程本身转化为资本。不过,这种转化是在它被占有以后发生的行为。//“产品”转化为资本:如果产品在劳动过程中执行劳动条件、生产条件(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职能,就是在物质上转化;如果不仅产品的价值被保存,而且产品本身还成了吸收劳动和和剩余劳动的手段,也就是说,产品实际上执行劳动吸收器的职能,那就是在形式上转化。[1112]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之前被占有的劳动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会直接转化为资本,因为它转化成了劳动条件和剩余价值,因为它物化为产品时既保存不变资本,又补偿可变资本并附加剩余价值。[1112]
  
  P427,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这是在不同生产领域为吸收同量劳动而必须花费的不变资本的不同比例。同量劳动与劳动对象的结合,在一种场合比在另一种场合需要更多的原科和机器设备,或者只是其中之一。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4 18:39:00   P436,下面的论述是西斯蒙第的见解:“社会的经济进步只要是以生产资本的绝对增长和这一资本不同要素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为特征,它就会给工人提供若干好处:(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由于使用机器--引起生产资本非常迅速的增长,以致尽管生活资料基金和这一资本的其他要素之间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基金还是有了绝对的增长,这样就不仅允许使用原有数量的工人,而且允许雇用追加数量的工人,所以,进步的结果,如果撇开一些暂时的中断不谈,对工人来说就意味着生产资本的扩大和对劳动的需求的增长。(2)资本生产率的提高有着使一系列产品的价值大大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它们成为工人可以获得的东西,工人的消费范围由此而得到扩大……
  
  P437,但是:(1)构成劳动价格的生活资科基金有时会减少,即使这种城少是短暂的、局部的,它也会对工人造成极其有害的后果。(2)促使某一社会的经济进步的情况大部分是偶然的,是不以生产资本家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这些原因的作用不是经常不变的”……。“(3)使工人的状况变得幸福或不幸福的,与其说是工人的绝对消费,不如说是工人的相对消费。如果工人无法获得的产品的数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了,如果把他和资本家隔开的距离只是增大了,如果他的社会地位变得更低和更不利了,那末,对他来说,能够获得-些他们这样的人以前无法获得的产品又有什么意义呢?除了维持体力所绝对必需的消费品以外,由我们消费品的价值完全是相对的。//人们忘记了,雇佣工人是有思想的人,是赋有和劳动资本家同样的才能,被同样的动机推动的人。”(第66-67页)//[1120]“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不管能给雇佣工人带来怎样的好处,也消除不了他们贫困的原因……他们照旧被剥夺了对资本的任何权利,因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并且放弃对这种劳动的产品的任何要求。”(第68页)“这是占有规律的根本缺陷……弊端在于雇佣工人和由他的劳动推动的资本之间这种完全缺乏联结的链条”(第68-69页)
  
  P438,所以舍尔比利埃就//(2)继续前进,接近了李嘉图学说的正确结论://“为什么不再前进一少,废除土地私有制呢?”(第129页)“土地所有者是有闲者,他们靠公众的费用来养活自己,对生产或社会的一般福利毫无益处。”“使土地具有生产能力的,是使用在农业上的资本。土地所有者对此毫无贡献。他的存在只是为了收取地租,而地租并不构成他的资本的利润的一部分,它既不是劳动的产物,也不是土地生产力的产物,而且由消费者的竞争抬高的农产品价格的结果”……(第129页)“因为废除土地私有制丝毫不会改变产生地租的原因,所以地租还会继续存在;不过地租将由国家征收,因为全部土地将属于国家,国家将把可耕种的地块租给拥有足够的资本来经营这些地块的私人。”(第130页)地租将取代国家的全部收入。“最后,获得解放的、摆脱了一切枷锁的工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第130页)
  
  P438,但是,怎样使这个李嘉图式的结论和西斯蒙第的给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挂上“链条”的虔诚愿望协调起来呢?怎样使它和下面这种悲叹协调起来呢://“如果没有一场变革来阻止我们的社会在占有规律的[目前]统治下实现的发展进程,资本最终将成为世界的主宰。”(第152页)“资本将到处消灭旧的社会差别,以便用一种筒单的人类划分来代替它,这就是把人类划分为富人和穷人,富人享乐和统治,穷人劳动和服从。”(第153页)“生产基金和产品的普遍占有,向来是把人数众多的无产者阶级降低到屈从和政治上无权力的状态,但是这种占有曾经和整套限制性法律结合在一起;这些法律阻碍产业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1121]限制被剥夺继承权阶级的增长,把他们的公民自由约束在狭小的范围内,从而用各种方法使这个阶级无能为害。今天,资本已把这些枷锁的一部分打碎了。它正在准备把它们全部打碎”(第156-156页)//“无产者的堕落是[目前]财富分配的第二个后果。”(第156页)
  
  P439,(1)理·琼斯《论财富的分配和税收的源泉》,第一部分:《地租》,1831年伦敦版。[地租历史观的因素。琼斯在地租理论的个别问题上胜过李嘉图之处以及他在这方面的错误]//琼斯的这第一部论地租的著作就已经有一个特点,那是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以来一切英国经济学家所没有的,这就是:对各种生产方式的历史区别有了一些理解。(对各种历史形式所作的这种正确的区分,总的说来同已被指出的琼斯的考古学的、语言学的和历史学的非常重要的错误并不矛盾。例如,见《爱丁堡评论》第54卷第4篇文章。)//琼斯在李嘉图以后的现代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发现,地租被规定为超额利润,这一规定的前提是:农场主是资本家(或者说,农业资本家经营土地),他期望从资本的这种特殊使用中得到平均利润;农业本身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简言之,这里所考察的仅仅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了的形式,即资本这一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赋予它的那种形式,亦即它的现代资产阶级形式。琼斯完全没有资本自有世界以来就已存在这样一种错觉。
  
  P440,琼斯关于地租的起源的见解,一般说来概括在以下的论述中://“甚至在人们从事最原始的劳动时,土地也有能力提供多于土地耕种者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东西,这样就使他有可能向土地所有者交纳贡物,这就是地租的起源。”(第4页)//“由此可见,地租起源于那样一个时代的土地占有,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居民或者不得不在所能得到的任何条件下耕种土地,或者饿死,而且那时这些人的微薄的资本,如工具、种子等,由于不可克服的必然性而同他们一起被束缚在土地上,因为,他们若不从事农业,而去从事任何别的,他们的资本就根本不够维持他们的生活。”(第11页)
  
  P440,琼斯研究了地租的一切变化,从最原始的徭役劳动形式到现代的租地农场主地租。他到处都发现,地租的一定形式,即土地所有权的一定形式,与劳动和劳动条件的一定形式相适应。所以他依次考察了劳役地租或农奴地租,考察了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的转化,考察了分成制地租、莱特地租等,他的这种研究的细节,我们在这里不感兴趣。在一切较早的地租形式中,直接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人不是资本家,而是土地所有者。地租(正加重农学派根据回忆所理解的那样)在历史上(在亚洲各民族中还是在最大范围内)表现为剩余劳动的普遍形式,即无偿地完成的劳动的普遍形式。与资本主义关系不同,在这里,对这种剩余劳动的占有不是以交换为中介,而是以社会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入的暴力统治为基础。(由此而来的还有直接的奴隶制、农奴制或政治的依附关系。)//因为我们在这里考察土地所有权只是由于理解土地所有权是理解资本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也就不去详细叙述琼斯的论证,而立即转到那个十分有利于把他同所有他的前辈们区别开来的结果上去。
  
  P441,(*****)徭役劳动(奴隶劳动也完全一样),就地租这一点来说,同雇佣劳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租是用劳动支付,不是用实物支付,更不是用货币支付。(三种支付方式!!!,金三)
  
  P442,琼斯指出,李嘉图所说的地租只存在于[1123]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随着地租转化为超额利润,土地所有权对工资的直摄影响也就终止,换句话说,这只是意味着,今后直接占有剩余劳动的人不是土地所有者,而是资本家。地租的相对量现在仅仅取决于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而不取决于对这种剩余劳动的榨取本身了。这层意思实际上在琼斯那里已经有了,尽管他没有明确地把它说出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4 18:40:00   P442,琼斯指出,李嘉图所说的地租只存在于[1123]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随着地租转化为超额利润,土地所有权对工资的直摄影响也就终止,换句话说,这只是意味着,今后直接占有剩余劳动的人不是土地所有者,而是资本家。地租的相对量现在仅仅取决于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而不取决于对这种剩余劳动的榨取本身了。这层意思实际上在琼斯那里已经有了,尽管他没有明确地把它说出来。
  
  P443,琼斯在下面的论述中正确地说明,在什么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地租是超额利润,或者说,是现代土地所有权的表现。//“只有当杜会各阶级的最重要的相互关系不再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占有
  产生的时候,租地农场主地租才能存在。”(第185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工业,只是到后来才使农业从属于自己。//“最先受资本家支配的是手艺人和手工业者”(第187页)“这种制度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有可能随意把用于农业的劳动和资本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
  
  P444,下面我们将看到,琼斯并没有真正说明超额利润是怎样产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不过是按李嘉图的方式去说明,也就是用各种土地的自然肥力的差别去说明。//“当地租由超额利润构成时,待定的一块土地的地租可能由于以下三种原因而增加:(1)由于在生产中使用更多的积累资本而使产品增加;(2)更有效地使用已有投资;(3)在资本和产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各生产阶级所得的产品份额减少,而土地所有者的份额相应增加。//这些原因也可以按不同的比例结合起来发生作用。”(第189页)
  
  P444,琼斯把最坏的土地的地租解释为垄断价格。所以他把地租的真正源泉归结为:或者是垄断价格(如布坎南、西斯蒙第、霍普金斯等人的主张),如果存在(不是由各种土地的肥力的差别产生的)绝对地租的话;或者是级差地租(如李嘉图的主张)。
  
  P446,“在农业中使用的资本的一般积累,会使一切等级的土地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与这些土地的原有质量相应地增长,同时它本身也必定会提高地租,而不管从使用的劳动和资本中得到的收益怎样日益减少,而且事实上也与其他任何原因毫无关系。”(第195页)//琼斯的功绩在于他最先明确地指出,既然已经假定地租是存在的,那末一般说来它就会(始终要假定生产方式不发生任何变革)由于农业资本,即使用在土地上的资本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情况不仅在价格保持不变时可能发生,而且甚至在价格下跌到原来水平以下时也可能发生。
  
  P455,(2)理·琼斯《1833年2月27日在伦敦皇家学院讲述的政治经济学绪论。附工资讲座大纲》1833年伦敦版。[“国家的经济结构”的概念以及用它来说明社会制度的不同类型的尝试。关于“劳动基金”的混乱思想]
  
  P469,有两个主要事实可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第一,生产资料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因此不再表现为单个劳动者的直接财产,而表现为社会的生产能力,尽管首先表现为不劳动的资本家的财产。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这些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受托人,并享受从这种委托中得到的全部果实。//第二,劳动本身由于协作、分工以及劳动同社会对自然力支配的结果相结合,而组织成为社会的劳动。//从这两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把私有财产和私人劳动取消了,虽然还是处在对抗的形式中。//在亚·斯密看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直接同资本交换,后者直接同收入交换,--这一区别的意义,只是在琼斯那里才得到充分的阐明。
  
  P471,我们看到,从拉姆赛到琼斯有了多么大的飞跃。正是资本的那个使资本成为资本的职能--预付工资--被拉姆赛说成是偶然的,只是由大多数人的贫困引起的,对于生产过程本身是无关紧耍的。拉姆赛用这种狭隘的形式否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性。而琼斯[奇怪的是,他们两人都是英国国教会的牧师。看来英国的牧师比大陆上的还是考虑得多些]指出,正是这个职能使资本成为资本,并且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琼斯指出,这个形式怎样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才会发生,并且那时就会创造出全新的物质基础。但是琼斯因此也以比拉姆赛吏深刻的完全不同的方法理解这个形式的“可废止性”,理解它的仅仅是历史上暂时的必然性。琼斯决没有把资本主义的关系看作永恒的关系。
  
  P472,“将来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世界各大洲可能会逐渐接近这样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和积累的储备的所有者将是同一的;但是在各国的发展中……这种情况至今还从末有过,为了探索和理解这种发展,我们必须考察劳动者怎样逐渐地从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劳动者报酬的主顾的支配下,转到用资本(它的所有者指望从它的总产品中为自己实现一种特殊的收入)的预付支付劳动者报酬的企业主的支配下。也许,这种情况同劳动者和资本家是同一个人的情况相比,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是我们必须仍然把它看作生产发展进程中的一定阶段,这个阶段直到现在还是先进国家的发展的特征。亚洲的居民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第73页)
  
  P472,琼斯曾在海利贝里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是马尔萨斯的继任者。在这里我们看到,政治经济学这门实际科学是怎样结束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被看作仅仅是历史的关系,它们将导致更高级的关系,在那里,那种成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基础的对抗就会消失。政治经济学以自己的分析破坏了财富借以表现的那些表面上相互独立的形式。它的分桥(甚至在李嘉图那里就已经)进行得如此远了:
  
  P473,(1)财富的独立的物质形式趋于消灭,财富不过表现为人的活动。凡不是人的活动的结果,不是劳动的结果的东西,都是自然,而作为自然,就不是社会的财富。财物世界的幻影稍逝了,这个世
  界不过表现为不断消失又不断重新产生的人类劳动的客体化。任何物质上持久的财富都只是这个社会劳动的转瞬即逝的物化,是生产过程的结晶化,生产过程的尺度是对间,即运动本身的尺度。//(2)财富的不同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流入社会的不同部分,这些形式正在丧失自己的表面的独立性。……
  
  P474,[1139]关于琼斯,我们坯要考察几个问题://(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资本预付工资--究竟怎样改变[生产]形式和生产力。(2)琼斯关于积累和利润率的论断。//但是这里首先还要指出下面一点://[1140]“资本家只是一种中介人,他使劳动者在新的形式和新的情况下从周围的主顾所支出的收入中得到利益。”(第79页)
  
  P474,“随着各社会改变自己的生产力,它们也必然改变自己的习俗。社会上所有各个不同的阶级在其发进程中都会发觉,新的关系已把它们同其他阶级联系起来,它们处在新的地位,并使新的道德的和社会的危险所包围,被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新条件所包围。”(第48页)
  
  P475,“随着社会的经济组织以及生产任务借以完成的因素和手段(丰富的或贫乏的)的变化,会发生大的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和精神的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居民当中,必然对居民的各种政治要素和社会要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涉及国民的精神面貌、习惯、风俗、道德和幸福。”(第45页)//“英国是这样一个唯一的大国,它……作为一个生产的机构,在向着完善前进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只有这个国家,它的居民,不论是农业的还是非农业的,都受资本家的指挥,在这个国家里,不仅在它的财富的巨大增长中,而且在它的居民的一切经济关系和地位中,处处可以感觉到资本家所拥有的手段和唯有资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4 18:41:00   P475,“随着社会的经济组织以及生产任务借以完成的因素和手段(丰富的或贫乏的)的变化,会发生大的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和精神的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居民当中,必然对居民的各种政治要素和社会要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涉及国民的精神面貌、习惯、风俗、道德和幸福。”(第45页)//“英国是这样一个唯一的大国,它……作为一个生产的机构,在向着完善前进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只有这个国家,它的居民,不论是农业的还是非农业的,都受资本家的指挥,在这个国家里,不仅在它的财富的巨大增长中,而且在它的居民的一切经济关系和地位中,处处可以感觉到资本家所拥有的手段和唯有资本家才能执行的那些特殊职能所产生的影响。但是英国--我遗憾地但毫不犹豫地说--对于用这种方法发展自己的生产力的人民的经历[1145]来说,决不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第48-49页)
  
  P480,“由撤马尔汗往南到比贾普尔和塞林格帕塔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消失了的首都的遗迹,只要国王的收入(也就是土地的全部多余收入)的新的分配中心一形成,这些首都就被它们的居民突然舍弃了(而不象在其他国家那样是由于逐渐的衰落)。”(第76页)
  
  P480,现在我们要从劳动的连续性转到分工、知识的发展、机器的使用等等。
  
  P489,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势必引起科学和劳动的分离,同时使科学本身被应用到物质生产上去。
  
  P490,在亚洲等地,“主要的人口由劳动农民构成。他们历采用的落后的耕作制[1153]提供了长的闲暇时间。农民正如生产自己的食物一样……也生产大部分自己消费的其他生活必需品--自己的衣服,自己的工具,自己的家具,甚至自己的房屋,因为在这个阶级中只有很少的行业划分。这些人的风格习惯是不变的;它们从父母传到子女,没有任何东西能改变或破坏它们”。(第97页)//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资本和劳动的灵活性,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从而,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此同时,在国民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方式等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灵活性。
  
  P494,琼斯书中专门有一节,标题是《决定积累倾向的各种原因》。[琼斯把这些原因归结为以下五点:]“(1)民族的气质和意向方面的差别;(2)国民收入在各居民阶级之间的分配有差别;(3)可靠地使用积蓄起来的资本的保障强度有差别;(4)有利而可靠地用连续的积蓄进行投资的难易程度有差别;(5)不同居民阶层通过积蓄改善自己地位的可能性有差别。”(第24页)//这五点原因实质上可以归结为,积累取决于某一特定国家所达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阶段。
  
  P494,我们首先看一看第(2)点。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地方,利润是积累的主要源泉,即资本家把最大部分国民收入集中在自己手里,甚至一部分土地所有者也力图把自己的收入资本化。
  
  P495,(*****)第(3)点。资本家越是把管理国家的权力抓到自己手里,法律的和警察的保障就越增加。//第(4)点。随着资本的发展,一方面,生产领域会增大,另一方面,信用组织会发展,它使贷款人(银行家)能够把积蓄的每一文钱都集中在自己手里。//第(5)点。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社会地位的改善仅仅取决于金钱,而每个人都能幻想他有一天会成为路特希尔德。//还有第(1)点。并非一切民族部有相同的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才能,某些原始民族,例如土耳其人,既没有这方面的气质,也没有这方面的意向。但这是例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会形成资产阶级社会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也会在极不相同的民族之间形成气质和意向的平均水平。资本主义生产,象基督教一样,本质上是世界主义的。所以,基督教也是资本所特有的宗教。在这两个方面只有人是重要的。一个人就其自身来说,他的价值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对于基督教来说,一切取决于人有没有信仰,而对于资本来说,一切取决于他有没有信用。此外,当然在第一种场合远要附加上天命,而在第二种场合要附加上一个偶然因素,即他是否生下来就有钱。(马克思的评论有意思,金三)
  
  P496,这些最初的地租是剩余价值借以表现的最早的社会形式,这个隐秘的观点是重农学派学说的基础。
  
  P49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二者都以劳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为前提。
  
  P496,(***)绝对剩余价值的基础,即它赖以存在的现实条件,是土地(即自然)的天然富饶程度,而相对剩余价值则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
  
  [(1)]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的拜物教化。生息资本是这种拜物教的最充分的表现。庸俗经济学家和庸俗社会主义者论资本利息]
  
  P499,[XV-891]收入的形式和收入的源泉以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外表上表现出来的存在,它同潜在的联系以及中介环节是分离的。于是,土地成了地租的源泉,资本成了利润的源泉,劳动成了工资的源泉。现实的颠倒借以表现的歪曲形式,自然会在这种生产方式的当事人的观念中再现出来。这是一种没有想象力的虚构方式,是庸人的宗教。庸俗经济学家——应该把他们同我们所批判的经济学研究者严格区别开来——实际上只是[用政治经济学的语言]翻译了受资本主义生产束缚的资本主义生产承担者的观念、动机等等,在这些观念和动机中,资本主义生产仅仅在其外观上反映出来。他们把这些观念、动机翻译成学理主义的语言,但是他们是从[社会的]统治部分即资本家的立场出发的,因此他们的论述不是素朴的和客观的,而是辩护论的。对必然在这种生产方式的承担者那里产生的庸俗观念的偏狭的和学理主义的表述,同诸如重农
  学派、亚·斯密、李嘉图这样的政治经济学家渴求理解现象的内部联系的愿望,是极不相同的。
  
  P500,然而,在所有这些形式中,最完善的物神是生息资本。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资本的最初起点——货币,以及G-W-G`这个公式,而这个公式已被归结为它的两极G-G`。创造更多货币的货币。这是被缩简成了没有意义的简化式的资本最初的一般公式。
  
  P500,土地,或者说自然,是地租即土地所有权的源泉,——这具有充分的拜物教性质。但是,由于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随意地混淆起来,通常的观念就还有可能求助于自然本身的生产力[来解释
  地租],而这种生产力借助某种魔术在土地所有者身上人格化了。
  
  P500,劳动是工资(即工人在他的产品中所占有的由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决定的份额)的源泉;劳动是下述事实的源泉:工人用自己的劳动从产品(即从物质上考察的资本)中为自己购买从事生产的许可权,并在劳动中占有一个源泉,由于有了这个源泉,他的一部分产品才以报酬的形式从这个作为雇主的产品中流回他那里,——这种说法也是够妙的。但是,在这里,通常的观念在如下的限度内还算是符合事实的,即尽管它把劳动同雇佣劳动混淆起来,从而把雇佣劳动的产品即工资同劳动的产品混淆起来,然而对健全的人类理智来说,有一点仍然是清楚的,这就是劳动本身创造它的工资。
  
  P500,至于资本,如果就生产过程来进行考察,那末认为它是猎取别人劳动的工具这样一种观念,总是成多或少地保存着。无论把这一点看作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有根据的还是无根据的,——这里总是以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为前提,总是指的这种关系。
  
  以上是连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5 18:38:00   以上是连续的笔记
  
  P511,(***)这样,利息,而不是利润,表现为从资本本身,因而从单纯的资本所有权中产生的资本的价值创造;因此利息表现为由资本本能地创造出来的收入。庸俗经济学家就是在这种形式上理解利息的。在这种形式上,一切中介过程都消失了,资本的物神的形态也象资本物神的观念一样已经完成。这种形态之所以必然产生,是由于资本的法律上的所有权同它的经济上的所有权分离,由于一部分利润在利息的名义下被完全离开生产过程的资本自身或资本所有者所占有。
  
  P515,(***)如果说生产资本[898]只是在特殊领域之间的运动和竞争中把自己表现为整个阶级共有的资本,那末,资本在这里现实地有力地在对资本的需求中表现为整个阶级共有的资本。另一方面,货币资本(货币市场上的资本)也实际具有这样一个形态,在这个形态上,它是作为共同的要素,而不问它的特殊使用方式如何,根据每个特殊领域的生产需要,被分配在不同领域之间,被分配在资本家阶级之间。并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出现在市场上的货币资本,会越来越不由个别的资本家来代表,即越来越不由市场上现有资本的这个部分或那个部分的所有者来代表,而是由把它集中起来,组织起来,并且以完全不同于实际生产的方式把它控制起来的银行家来代表。因此,就需求的形式来说,和货币资本相对立的是整个阶级的力量;但就供给来说,这个资本鳖个地表现为借贷资本,表现为集中在少数蓄水池里的全社会的借贷资本。
  
  P516,一句话:只是在货币资本上,在借贷货币资本上,资本才成为商品,这种商品的自行增殖的属性具有一个固定的价格,由当时的利息表示出来。
  
  P516,因此,资本作为生息资本,而且正是在它作为生息货币资本的直接形式上(生息资本的其他形式在这里与我们无关,这些其他形式也是由这个形式派生出来的,并以这个形式为前提),取得了它的纯粹的拜物教形式。第一,这是由于资本作为货币的不断存在;在这样的形式上,资本的一切规定性都已经消失,它的现实要索也看不出来;它仅仅作为独立的交换价值、作为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存在。在资本的现实过程中,货币形式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形式。在货币市场上,资本总是以这个形式存在。第二,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又是在货币形式上,表现为资本本身应得的东西,表现为货币资本,即同它完成的过程相脱离的资本的单纯所有者应得的东西。G-W-G`在这里成了G-G`,而且,正象资本形式在这里是没有差别的货币形式一样,--因为货币正好是这样一个形式,在这个形式上,商品作为使用价值的差别消失了,从而由这些商品的存在条件构成的6产资本的差别,生产资本本身的特殊形式的差别也消失了,--货币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它所转化成或表现出来的剩余货币,也表现为根据货币额本身的量来计算的一定的比率。……我们在外表上发现的、因而曾经作为我们分析的出发点的这个不可理解的形式,现在又作为一个过程的结果被我们碰到了,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形态越来越和它的内在本质相异化,并且越来越与之失去联系。
  
  P517,资本在自己这种最奇特同时又和普通观念最接近的形态上,既是庸俗经济学家的“基本形式”,又是肤浅的批判的最直接的攻击点。就前者来说,部分地是因为内在联系在这里最少表现出来,而且资本是以一种好象是价值的独立源泉的形式出现;部分地是因为在这种形式上资本的对立性质完全被掩盖了,被抹杀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不见了。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资本所以受到攻击,是因为它在这里以最不合理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庸俗社会主义者提供了最容易突破的攻击点。
  
  P518,显然,按另一种办法在不同种类的资本家之间分配利润,即靠降低利率来提高产业利润或者相反,都绝不会触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因此,把生息资本当作资本的“基本形式”来反对的社会主义,就不仅是本身完全局限于资产阶级视野的问题。而且,就它的论战并非一种出于误解的、盲目向资本本身发起的攻击和批判来说(不过,在这里把资本和资本的一种派生形式等同起来了),它无非是一种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要求发展资产阶级信用的愿望,因此它只是表示,在这种论战披上社会主义外衣的国家里,现存关系是不发达的。这种社会主义本身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理论上的征兆,尽管这种资产阶级的努力可能采取非常惊人的形式,例如“无息信贷”的形式。圣西门主义及其对于银行制度的赞美就是属于这一类(以后又出现过“动产信用公司”)。
  
  P518,商业形式和利息形式比资本主义生产的形式即产业资本更古老。产业资本是在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形式,其他一切形式都不过是从这个基本形式派生的,或者与它相比是次要的,--派生的,如生息资本;次要的,也就是执行某种特殊职能(属于资本的流通过程)的资本,如商业资本。
  
  P521,产业资本在其发展的初气,试图用殖民制度(同时用禁止性关税制度)以暴力手段为自己确保一个市场和若干市场。产业资本家面对着世界市场;因此,他要[901]把自己的生产费用不仅同国内的市场价格相比较,而且同整个世界市场的市场价格相比较,同时必须经常这样做。他在生产时总是要考虑世界市场的市场价格。以前,这种比较只是商人的事,这样就保证了商业资本对生产资本的统治。[901]
  
  P522,(*****)生息资本的形成,它和产业资本的分离,是产业资本本身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即总是可以转化为生产条件的价值额)--或生产条件(货币随时都可以转化为生产条件,货币不过是生产条件的转化形式)--作为资本来使用,就可以支配一定量的别人劳动,支配比它本身所包含的更多的劳动。货币在同劳动交换时不仅保存自己的价值,而且增加自己的价值,产生剩余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或商品,其价值不是由它们作为货币或商品所具有的价值来决定,而是由它们为自己的所有者“生产”的剩余价值的量来决定。资本的产品是利润。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是作为货币支出还是作为资本支出,只是货币的不同的用途。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商品)从可能性来说是资本(正象劳动能力从可能性来说是劳动完全一样),因为,第一,它可以转化为生产条件,而且实际上也只是这些生产条件的抽象表现是它们作为价值的存在,第二,财富的物质要素从可能性来说具有成为资本的属性,因为这些要素的对立面--雇佣劳动,也就是使它们成为资本的东西--是作为社会生产的基础存在的。
  
  P523,资本不可能废除土地所有权。但是,通过把土地所有权转化为[交给国家的]地租,资本作为阶级占有了地租,以抵补自己的国库开支,就是说,资本通过迂回的办法占有了它不能直接拿到手的东西。可是废除利息和生息资本,就是废除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只要货币(商品)可以用作资本,它就可以作为资本出卖。因此,那些要商品而不要贷币、要产业资本而不要生息资本、要利润而不要利息的人,真不不愧为小资产阶级空想主义者。
  
  P523,生息资本和提供利润的资本----这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资本,而是同一个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资本的职能,提供利润,利润在两种不同的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一种是处在生产过程之外、作为所有者代表资本自身的资本家[不过,资本由私有者代表是资本的基本条件;不然的话,它就不成其为与雇佣劳动相对立的资本了],一种是代表执行职能的资本即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资本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5 18:39:00   P523,生息资本和提供利润的资本----这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资本,而是同一个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资本的职能,提供利润,利润在两种不同的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一种是处在生产过程之外、作为所有者代表资本自身的资本家[不过,资本由私有者代表是资本的基本条件;不然的话,它就不成其为与雇佣劳动相对立的资本了],一种是代表执行职能的资本即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资本家。
  
  P525,事实上,土地所有权和资本是以两种本质上不同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占有别人劳动的权利。
  
  P527,(***)资本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而且是它的前提。
  
  P528,[905]这个因素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断产生的结果,并且作为这样的结果又是它的不断需要的前提;这个因素离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现在表现在这样的事实上:货币和商品就其自身来说,潜在地是资本;它们能够作为资本出售;在这个形式上,它们代表单纯的资本所有权,代表作为单纯所有者的资本家(撇开他的资本主义职能不谈),就它们本身来考察,它们是对别人劳动的支配权,因而是自行增殖的价值,并且提出占有别人劳动的要求。//这里也清楚地表明了:占有别人劳动的根据和手段,就是这种关系,而不是资本家方面提供的任何劳动或对等价值。
  
  P532,[907]所以,这里有两种形式的剩余价值--利息和地祖,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作为前提,作为预付加入生产;这种预付是资本家本人投入的,所以它对于资本家来说决不代表剩余价值,即超过他的预付价值的余额。
  
  P533,(***)[937]在“土地--地租,资本--利润(利息),劳动--工资”这个三位一体的公式中,可能看起来最后一个环节还是最合理的:这里至少说出了工资产生的源泉。但是实际上正相反,最后这个形式却是最不合理的,它是另外两个形式的基础,就象雇佣劳动一般说来以作为土地所有权的土地和作为资本的产品为前提一样。只有当劳动条件以这种形式同劳动对立的时候,劳动才是雇佣劳动。但是在“劳动--工资”这个公式中,劳动正是作为雇佣劳动来表现的。因为工资在这里表现为劳动的特殊产品,表现为劳动的唯一产品(工资对于雇佣工人来说确实也是劳动的唯一产品),所以价值的其他部分--地租、利润(利息)--也必然表现为是从其他的特殊源泉产生的;正象产品中归结为工资的价值部分必须理解为劳动的特殊产品一样,归结为地租和利润的价值部分也必须理解为它们为之存在并归其所有的那些因素的特殊结果,就是说,这些价值部分必须理解为土地和资本各自的果实。[937]
  
  P536,(*****)正是在利润的这种完全异化的形式上以及在利润的形式愈来愈掩盖自己的内核的情况下,资本愈来愈具有物的形态,愈来愈由一种关系转化为一种物,不过这种物是包含和吸收了社会关系的物,是获得了虚假生命和独立性而与自身发生关系的物,是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存在物;而且在资本和利润的这种形式上,资本表面上是作为现成的前提出现的。这就是资本的现实性的形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资本的现实存在的形式。资本也正是以这种形式存在于其承担者即资本家的意识中,反映在他们的观念中。
  
  P536,(***)这种固定的和硬化的(变了形的)利润形式(从而也是利润的创造者即资本的形式,因为资本是根据,利润是归结,资本是原因,利润是结果,资本是实体,利润是偶性;资本所以成为资本,只是因为它生产利润,只是因为它是创造利润即创造追加价值的价值)--从而也是作为利润根据的资本的形式,作为资本保存下来并通过利润来增殖的资本的形式--更加固定在它的外表性上,因为赋予利润以这种平均利润形式的资本的平均化过程,使一部分独立存在的、似乎是在其他基础上(即在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利润,在地租形式上同利润脱离了。
  
  这二个连续段是很精辟的,都是用哲学语言解释经济的。附录到现在读到的,都是这样的哲学语言,这些东西,应该都是精华所在,只是在成书的过程中,过于哲学了,才没有进入前三卷的正文,金三。
  
  P537,在这种说法中,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地租--表现为同某种特殊的自然要素的关系,而与人的劳动无关,在这里,不仅剩余价值的性质完全被掩盖了(因为价值本身的性质被掩盖了),而且利润本身的存在现在也要归功于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的生产工真的资本,正如地租的存在要归功于土地一样。土地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存在,并提供地租。资本由人们生产的产品构成,这些产品提供利润。一种由人们生产的使用价值提供利润,另一种不是由人们生产的使用价值提供地租,--这只是物创造价值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前者与后者一样那是既可理解又不可理解。
  
  P538,(*****)显然,只要剩余价值分解成各个不同的特殊部分,而这些部分又与各种不同的、只是在物质上不同的生产要素--自然界、劳动产品、劳动--发生关系,只要剩余价值一般获得特殊的、彼此无关、互不依赖、由各种不同的规律调节的形态,那末,剩余价值所有这些形态的共同的统一体(即剩余价值本身),从而这个共同的统一体的性质,也就愈来愈无法辨认,不再通过现象表示自己,而必须当作某种隐藏的秘密来发现了。剩余价值各个特殊部分的形态的这种独立化,它们作为独立形态的相互对立,由于以下的事实而完成了:这些部分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归结为作为其尺度和特殊源泉的某种特殊要素,或者说,剩余价值的每一部分都表现为某种特殊原因的结果,某种特殊实体的偶性。这就是:利润--资本,地租--土地,工资--劳动。
  
  P538,(*****)就是这些完成了的关系和形式,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为前提,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它本身所创造的各种形态运动的,这些形态即它的结果,又同样地在再生产过程中作为完成了的前提同它相对立。它们就是以这样的身分实际上决定着单个资本家等等的行动,成为他们的动机,并作为这样的动机反映在他们的意识之中。庸俗政治经济学无非是以学理主义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在其动机和观念上都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的意识。而庸俗政治经济学愈是肤浅地抓住现象的表面,仅仅用一定的方式把这种现象的表面复制出来,它就愈觉得自己“合乎自然”,而与任何抽象的空想无关。
  
  P539,[913]前面我们谈到流通过程的地方,还应当指出一点,由流通过程产生的一些规定,结晶为一定种类的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等等)的属性,这样也就表现为一定商品在物质上所固有的既定的属性。
  
  P539,(*****)如果说在利润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既定前提的这种最终形态中,利润所经历的许多转化和中介过程都消失了,无法认识了,从而资本的性质也消失了,无法认识了;如果说这种形态由于以下的事实而更加固定化:使它得以完成的同一过程,会使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地租同它相对立,从而使它成为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同作为特殊物质生产工具的资本发生关系,完全象地租同土地发生关系一样;那末,这种由于大量看不见的中间环节而与自己的内在实质相分离的形态,就会获得更加外表化的形式,或者不如说,就会在生息资本上,在利润和利息的划分上,在作为资本的简单形态(这种形态使资本成为它自己的再生产过程的前提)的生息资本上获得绝对外表化的形式。一方面,这里表现出资本的绝对形式:G-G`,自行增殖的价值。另一方面,甚至在纯粹商业资本中也存在的中间环节,即G-W-G`公式中的W在这里消失了。在G-G`公式中,只有G同它自身的关系,这种关系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5 18:41:00   P539,(*****)如果说在利润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既定前提的这种最终形态中,利润所经历的许多转化和中介过程都消失了,无法认识了,从而资本的性质也消失了,无法认识了;如果说这种形态由于以下的事实而更加固定化:使它得以完成的同一过程,会使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地租同它相对立,从而使它成为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同作为特殊物质生产工具的资本发生关系,完全象地租同土地发生关系一样;那末,这种由于大量看不见的中间环节而与自己的内在实质相分离的形态,就会获得更加外表化的形式,或者不如说,就会在生息资本上,在利润和利息的划分上,在作为资本的简单形态(这种形态使资本成为它自己的再生产过程的前提)的生息资本上获得绝对外表化的形式。一方面,这里表现出资本的绝对形式:G-G`,自行增殖的价值。另一方面,甚至在纯粹商业资本中也存在的中间环节,即G-W-G`公式中的W在这里消失了。在G-G`公式中,只有G同它自身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用它自身来衡量的。这是绝对地从过程中抽出、脱离过程、处于过程之外的资本,它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前提,对这个过程来说它又是结果,它只有在这一过程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才成为资本。
  
  以上为连续笔记
  
  P542,(***)而劳动能力,也只有当它在过程中作为劳动被使用,被实现时,才表明它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点并不能排除:劳动能力自身作为一种能力,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井且作为这样的话动,它不是从过程中才产生的,而相反地是过程的前提。
  
  P543,实际上利息是以利润为前提的,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剩余价值[915]怎样在利息和利润之间、在不同种类的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这实际上与雇佣工人完全无关。
  
  P544,这样一来,连剩余价值的最后一种形式,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人想起其起源的形式,也分离为并被理解为不仅是异化的形式,而且是直接同剩余价值本身相对立的形式,因此,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性质,也和一般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一样,终于被完全神秘化了。
  
  P544,产业利润,与利息相对立,代表着过程中的资本而与过程外的资本相对立,代表着作为过程的资本而与作为所有权的资本相对立,--因而代表着作为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作为劳动资本的代表者的资本家而与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只是作为资本的所有者的资本家相对立。
  
  P544,(***)实际上,货币转化为资本,并不是由于货币同商品的物质生产条件相交换,也不是由于这些生产条件--劳动材料、劳动资科、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进入发酵状态、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即进入某种化学过程,并把商品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晶沉淀下来。如果情况仅仅是这样,那末我们就决不会有资本,决不会有剩余价值。劳动过程的这种抽象形式是一切生产方式所共同的,而不管它们的社会形态和历史规定性如何。这种过程成为资本主义过程,货币转化为资本,只是由于:(1)商品生产,即作为商品的产品生产,是生产的普通形式,(2)商品(货币)同作为商品的劳动能力(即实际上同劳动)相交换,因而劳动是雇佣劳动;(3)但是后者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会发生:客观条件,也就是(就整个生产过程来考察)产品本身,作为独立的力量,作为不是劳动的财产,作为他人的财产,因而按形式来说是作为资本,同劳动相对立。
  
  P545,[916]当资本--不是某种特定的资本,而是一般资本--刚一开始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它之前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解体过程和这一生产方式瓦解的产物。因而,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和属于一定的历史时期的过程。这是资本的历史创始时期。
  
  P546,(***)资本成为资本的过程,或者说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出现之前的发展过程,和资本在这个过程中的实现,在这里是属于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时期。在后一时期,资本是前提,它的存在是作为一种自行起作用的东西而成为前提。在前一时期,资本是另一个社会形式解体过程的沉淀物。这里资本是另一个形式的产物,而不是象后来那样,它是它自己再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是在雇佣劳动这个资本主义的、现存的、但是同时又是被它不断再生产出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资本主义生产也是在作为劳动条件的形式、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既定前提的资本这个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种前提,也象雇佣劳动一样,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经常的创造,是它的经常的产物。
  
  P548,(***)因此,只要资本家参加劳动过程,他就不是作为资本家来参加(因为他的这个性质体现在利息中),而是作为一般劳动过程的职能执行者,作为劳动者来参加,他的工资就表现为产业利润。这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方式--管理的劳动,而劳动方式一般来说是彼此各不相同的。//这样,在这两种剩余价值形式上,烈余价值的性质、资本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不仅完全消失了,而且转到了自己的反面。但是,由于物的主体化、主体的物化、因果的颠倒、宗教般的概念混淆、资本的单纯形式G-G`在这里被荒诞地、不经过任何中介过程地展示和表现出来,资本的性质和形态也就完成了。同样,各种关系的硬化以及它们表现为人同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物的关系,在这里也以完全不同于商品的简单神秘化和货币的已经比较复杂的神秘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变体和拜物教在这里彻底完成了。
  
  P549,(*)利息自身正好表现出,劳动条件作为资本而存在,同劳动处于社会对立中,并且转化为同劳动相对立并且支配着劳动的私人权力。利息概括了劳动条件对主体活动的关系上的异化性质。利息把资本的所有权,或者说单纯的资本所有权,表现为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手段,表现为支配别人劳动的权力。但是,它是把资本的这种性质表现为某种在生产过程本身之外属于资本的东西,而不是表现为这个生产过程本身的独特的规定性的结果。它不是把资本的这种性质表现为同劳动对立,而是相反地同劳动无关,只是表现为一个资本家对另一个资本家的关系,也就是说,表现为一种存在于资本对劳动本身的关系之外的、与这种关系无关的规定性。利润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与工人本身毫无关系。因此,在利息上,在利润的这个形态上,资本的对立性质固然得到了特殊的表现,但是表现成这样:这种对立在其中已经完全消失,而且明显地被抽掉了。利息除了表现货币、商品等等增殖自己价值的能力以外,还把剩余价值表现为从货币和商品中生长出来的某种东西,表现为它们的自然果实,也就是说,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神秘化在最极端的形式上的表现,--只要它一般表现社会关系本身,它表现的[918]就只是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而决不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这个利息形式又使利润的另一部分取得产业利润这种质的形式,即产业资本家--不是作为资本家而是作为劳动者(产业家)--的劳动工资形式。资本家作为资本家在劳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恰好使他同工人相区别的特殊职能,被表现为单纯的劳动职能。他创造剩余价值,不是因为他作为资本家进行劳动,而是因为他,即资本家,也进行劳动。……因为资本的异化性质,它同劳动的对立,处于剥削过程之外,处于这种异化的现实行动范围之外,所以一切对立性质也就从这个过程本身排除了。因此,现实的剥削,即实现并实际表现对立性质的东西,就表现为它的直接对立面,表现为一种在物质上是独特的、但是属于劳动的同一社会规定性的劳动,即雇佣劳动,即属于同一劳动范畴的劳动。在这里剥削的劳动和被剥削的劳动被等同起来了。
  
  P550,至于有人怎样用聪明的理由进一步为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5 18:42:00   P550,至于有人怎样用聪明的理由进一步为这一点作辩护,我们将在分析把利润解释为“监督劳动”的报酬的辩护论观点时作更详细的考察。在这里人们把资本家和他的经理混同起来了,这一点斯密已经指出过。
  
  P550,(***)当然,产业利润中也包含一点属于工资的东西(在不存在领取这种工资的经理的地方)。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的管理者和指挥者(captain of industry)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劳动过程本身中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只要这些职能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形式,……但是随着意识的宗教形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关系的消失,这种祭司的劳动也就不再进入社会生产过程。祭司的劳动与祭司一起消失了,而资本家作为资本家所完成的或他委托别人完成的劳动,也会与资本家一起同样消失。
  
  P551,可是,把利润归结为作为监督劳动的报酬的工资这一辩护论观点,本身又转过来反对辩护士;因为英国[919]社会主义者曾以充分的理由回答说,很好,以后你们就只应拿普通经理的工资;你们的产业利润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实际上都应归结为监督或管理劳动的工资。
  
  P553,(*******)说这种劳动作为资本主义的劳动,作为资本家的职能是必要的,这无非就是说,庸俗经济学家不能设想在资本内部发展起来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性质,能够脱离它们的这种资本主义形式,脱离它们的各因素的异化、对立和矛盾的形式,脱离它们的颠倒和混乱。而这正是我们所要坚持的。[XV-919](加七星重点提示,金三)
  
  P555,古典政治经济学力求通过分析,把各种固定的和彼此异化的财富形式还原为它们的内在的统一性,并从它们身上剥去那种使它们漠不相关地相互并存的形式;它想了解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在联系。因此,它把地租还原为超额利润,这样,地租就不再作为特殊的、独立的形式而存在,就和它的虚假的源泉即土地分离开来。它同样剥去了利息的独立形式,证明它是利润的一部分。……在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古典政治经济学有时也陷入矛盾;它往往试图不揭示中介环节就直接进行这种还原和证明不同形式的源泉的同一性。但这是它的分析方法的必然结果,[921]批判和理解必须从这一方法开始。它感兴趣的不是从起源来说明各种不同的形式,而是通过分折来把它们还原为它们的统一性,因为它是从把它们作为已知的前提出发的。但是,分析是说明起源,理解实际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必要前提。最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点和错误是:它把资本的基本形式,即以占有别人劳动为目的的生产,不是解释为社会生产的历史形式,而是解释为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不过它自己已通过它的分析开辟了一条消除这种解释的道路。
  
  P557,随着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它不仅自己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而巳它自身的对立面,也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矛盾的发展而出现在它的面前。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庸俗政治经济学也就有意识地越来越成为辩护论的经济学,并且千方百计力图通过空谈来摆脱反映矛盾的思想。
  
  P564,社会生产过程的任何前提同时也是它的结果,而它的任何结果同时又表现为前提。因此,生产过程借以运动的一切生产关系既是它的条件,同样也是它的产物。我们越是在这-过程的实际外部表现上来考察这一过程,它的形态就越是在条件的形式上固定下来,以致这些条件似乎是不取决于它但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而过程参加者们本身的关系对他们来说表现为物的条件、物的力量、物的规定性,尤其是在资本主义过程中,任何要素,甚至最简单的要素,例如商品,都已经是一种颠倒,并已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的属性,表现为人与这些物的社会属性的关系。
  
  P567,因此,庸俗观点的代表者--无论他是资本主义思想的现论家还是实践的资本家--的循环论证:商品价格决定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反过来,劳动、利息、利润和地租等的价格又决定商品的价格,--只是一种循环运动的表现,在实际运动中和在现象的表面上普遍规律就是通过这种循环运动以矛盾的方式实现的。)
  
  P568,(*****)……最后,由于这些不同部分作为过程的条件借以和过程相对立的那种独立性,上述一切都被神秘化了。它们从价值可以被分解成的那些部分,变为构成价值的独立要素,变为构成要素。它们对市场价格说来就是这样。它们实际上成了市场价格的构成要素。它们作为过程条件的这种表面的独立性又怎样由内在的规律所调节,因而它们只是一种表面上独立的东西,--这一点在生产过程的任何时刻都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也不会作为决定性的、有意识的动机起作用。正好相反。过程的结果借以表现为过程的独立条件的这种外观,当剩余价值的各部分(作为生产条件的价格)加入商品价格的时候,就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固定性。
  
  P569,(***)由于剩余价值的两个部分,即利息和地租,作为商品(商品“土地”和商品“资本”)的价格加入生产过程,它们借以存在的形式就不仅掩盖了它们的实际来源,而且简直否定了这一来源。//剩余劳动,即无酬劳动,也和有酬劳动一样实质上加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这一情况,在这里表现为:与劳动不同的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必须得到报酬,或者说,与预付商品的价格和工资不同的费用加入商品的价格。剩余价值的两个部分(利息和地租)在这里表现为从事经营的资本家的费用即预付。
  
  P569,(***)平均利润作为决定的因素加入商品的生产价格,因此,在这里剩余价值已经不是表现为结果,而是表现为条件;不是表现为商品价值分解成的那些部分中的一个部分,而是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但是平均利润也和生产价格本身一样不如说是观念上起决定作用的东西,它同时表现为超过预付的余额,[928]表现为不同于真正的生产费用的价格。在现存的市场价格情况下,即在过程的直接结果中,是否得到平均利润,得到的利润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利润,--这一点决定着再生产,或者更确切地说,决定着再生产的规模;决定着现有资本以怎样的量抽出或投入这一或那一生产领域,也决定着新积累的资本以怎样的比例流入这些不同领域,最后,决定着这些不同领域在什么程度上作为买者出现在货币市场上。相反,剩余价值中作为利息和地租的这些部分则以完全固定的形式,分别表现为单个生产价格的前提,并且是以预付形式预支的。
  
  P570,[可以把预付,即资本家支付的东西叫做费用[Kosten]。按照这种说法,利润就表现为超过这些费用的余额。这与个别生产价格有关。而由预付决定的价格就可以叫作费用价格[Kostenpreise]。//由平均利润决定的价格,也就是由预付资本的价格加平均利润决定的价格,可以叫作生产费用[Produktionskosten],因为这一利润是再生产的条件,是在不同领域之间调节商品供给和资本分配的条件。这种价格是生产价格[Produktionspreise]。//最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物化劳动和直接劳动)的实际量就是商品的价镇。这一价值构成商品本身的实在的生产费用。与这一价值相适应的价格,只是以货币表现的价值。//“生产费用”这一术语交替地用在所有这三种意思上。]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5 18:43:00   P571,因此,正是同样一些关系--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的不断再生产,使它们不仅表现为这一过程的社会形式和结果,而且同时表现为它的经常的前提。但是只有作为这一过程本身不断确定、创造、生产的前提,它们才是这样的前提。因此,这种再生产决不是有意识的,相反,它只是在作为前提和支配生产过程的条件的这些关系的经常存在中表现出来。
  
  P571,(*****)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的当事人是生活在一个由魔法控制的世界里,而他们本身的关系在他们看来是物的属性,是生产的物质要素的属性。但正是在最后的、最间接的形式上(同时在这些形式上中介过程不仅变得看不见了,而且甚至变成自己直接的对立面),资本的不同形态表现为生产的实际因素和直接承担者。生息资本在货币资本家身上人格化了,产业资本在产业资本家身上人格化了,提供地租的资本在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地主身上人格化了,最后,劳动在雇佣工人身上人格化了。它们作为这样一些在独立的个人身上(这些个人同时只是表现为人格化的物的代表)人格化了的固定形态,加入竞争和实际生产过程。竞争以这种转化为前提。资本的这些固定形态,对于竞争来说,是合乎自然、在自然史意义上存在的形式,而竞争本身在自己的表面现象上[929]只是这一颠倒的世界的运动。就内在联系在这种运动中的实现来说,这种内在联系表现为一种神秘的规律。政治经济学本身,这门致力于重新揭示隐蔽的联系的科学,就是很好的证明。在竞争中一切都在这一最外表的最后的形式上表现出来。例如,市场价格在这里表现为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东西,利率、地租、工资、产业利润表现为价值的构成要素,而土地价格和资本价格表现为既定的、从事经营必须计算的费用项目。
  
  P575,但是这种再生产的均衡性或等同性(即生产在同样条件下反复进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生产率会变化井改变生产条件。条件也会从自己方面改变生产率。但是这种偏离部分地会表现在短期间内即可平均化的表面的波动上,部分地会表现在偏离的逐渐积累上,这种偏离或者是引起危机,即通过暴力在表面上回到原来的关系,或者是极缓慢地给自己打通道路,争取被承认为生产条件的改变。
  
  P576,(*)[对真正的经济学家来说是价值的东西,对实践的资本家来说就是市场价格,它总是整个运动的最初的东西。]
  
  P576,生息资本在信用上取得了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并与它相适应的形式。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所创造的一种形式。
  
  P576,(***)价值平均化为费用价格只有通过以卞的方式来进行:单个资本作为整个阶级的总资本的一部分执行职能,另一方面,整个阶级的总资本根据生产的需要在不同的特殊领域之间进行分配。这是通过信用进行的。由于信用,不仅这种平均化成为可能并变得易于进行,而且资本的一部分(在货币资本的形式上)实际上表现为整个阶级用以从事经营的共同材料。这是信用的一种意义。另一种意义是资本总是力求缩短它在流通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形态变化,总是力求预先实现流通时间,实现它向贷币的转化等等,并[931]通过这种办法抵消自己的局限性。最后,积累的职能只要不是[收入]转化为资本,而是供给资本形式的剩余价值,它就会部分地被加在一个特殊的阶级身上,部分地表现为:社会的一切积累在这个意义上都变成资本的积累,并归产业资本家支配。在社会的无效个点上单独进行的这种活动被集中起来,汇集在一定的蓄水池里。由于商品在形态变化中凝结而闲置的货币,就通过这种途径转化为资本。
  
  P578,因此,价格作为一种和商品价值不同的东西,价格作为一个贷币额的价值(因为价格只是价值在货币上的表现),是术语上的矛盾。
  
  P580,庸俗经济学家中较有分行能力的人懂得,土地价格无非是地租资本化的表现,实际上是根据当时存在的利率决定的若干年地租的购买价格。他们懂得,地租的这种资本化以地租为自己的前提,所以地租不能反过来用它自己的资本化来解释。
  
  P586,[937]路德生活在中世纪市民社会瓦解为现代社会诸要素的时代(世界贸易和黄金新产地的发现加速了这个瓦解过程),所以,他当然只能从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这两个洪水期前的[形式]去认识资本。如果说已经站稳脚跟的资本主义生产在它的幼年时期力图迫使生息资本从属于产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工场手工业和大商业的形式最先繁荣起来的荷兰,这一点事实上已经首先做到了,而在英国,这一点则是在十七世纪,并且部分地是以非常天真的形式,被宣告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条件),那末,在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时,承认“高利贷”这个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是一个生产条件,是一种必要的生产关系,反而成为第一个步骤;正如后来,当产业资本征服了生息资本时(十八世纪,边沁),它本身就承认了生息资本的合法性,承认了它们之间的血肉关系。
  
  P590,在亚洲的各种[社会]形式下,高利贷能够长期延续,这只是造成经济的衰落和政治的腐败,但没有道成[现存的生产方式]真正解体。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其他条件--自由劳动,世界市场,旧的社会联系的瓦解,劳动在一定阶段上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等等--已经具备的时代,高利贷才表现为形成新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同时又表现为使封建主,反资产阶级要素的支柱遭到毁灭,使小工业、小农业等等道到破坏的手段,总之,表现为把作为资本的劳动条件集中起来的手段。
  
  P593,[在基督教的中世纪,高利贷被看成是一种“罪恶”,并为“教规”所禁止。//近代。路德。对高利贷还存在着天主教-异教的观点。高利贷广泛盛行(部分是由于政府需要货币,部分是由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部分是由于产品转化为货币的必要性)。但是它的公民权已被确认。//荷兰。对高利贷的最早的辩护。高利贷也是最早在那里现代化,从属于生产资本或商业资本。//英国。十七世纪。争论已不再是针对高利贷本身,而是针对利息的大小。高利贷对信贷的支配关系。要求创立信贷形式。强制的立法措施。//十八世纪。边沁。自由的高利贷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要素。]
  
  P595,(路德:)高利贷必然会出现,不过,高利贷是要倒霉的……//所有明智的异教徒也都非常严厉地谴责高利贷。例如,亚里士多得在《政治学》中说:高利货运违反自然的,因为它取得的总是比给予的多。这就废除了一切美德的手段和尺度,即所诣的对等交换,算术上的相等……
  
  P598,中世纪的巨额利息(只要不是从封建贵族等那里收取来的),在城市大部分是以商入和城市手工业者从农村诈骗来的巨额“让渡利润”为基础的。
  
  P616,马克思指英国的流行的说法“capital employs labour”“资本使用劳动”),这种说法反映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的实质本身。
  
  P625,马克思说的“概论这一篇”是指《资本一般)(《das Kapital im allgemcinen》)那一篇。按照1858-1862年计划,这一篇应由三部分组成(《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二者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紧接着这一篇之后应该是具有更专门性质的三篇,《资本的竞争》、《信用》和《股份资本》。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5 18:45:00   (1)小册子《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260
  [(a)把利润、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的积累和所谓“劳动基金”之间的相互关系]260
  [(b)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和资本积累条件下资本和收入的交换间题]269
  [(c)小册子作者的功绩及其观点在理论上的混乱。他提心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对外贸易的作用以及“自由时间”是真正的财富等问题的意义]276
  (2)莱文斯顿[把资本看成工人的剩余产品。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抗形式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本身混淆起来。由此产生的对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否定态度]283
  (3)霍吉斯金289
  [(a)资本的非生产性的论点是从李嘉图理论中得出的必然结论]290
  [(b)反驳李嘉图的资本是积累劳动的定义。关于并存劳动的见解。对物化的过去劳动的意义估计不足。现存财富同生产运动的关系]293
  [(c)]所谓积累不过是一种流通现象(储备等是流通的蓄水池)309
  [(d)霍吉斯金对资本家为工人“积累’生活资料的见解的驳斥。霍吉斯金不了解资本拜物教化的真正原因]319
  [(e)]复利;根据复利说明利润率的下降329
  [(f)霍吉斯金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346
  [(g)霍吉斯金的基本论点在其《通俗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的表达]349
  [(h)霍吉斯金论资本的权力以及论财产权利的变革]352
  (4)政治经济学家的反对派布雷]353
  
  
  10.29-11.12第一卷
  11.13-11.23第二卷
  11.24-12.5第三卷(非超星版本。注解没有)
  12.6-12.11第四卷第一册
  12.12-12.20第四卷第二册(期间二天有事、二天电脑故障)
  12.21-12.25第四卷第三册
  完
  期间还看了马恩关于资本论的书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