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为例看看老蒋时代的教育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10:32
以教育为例看看老蒋时代的教育态度作者:pentiummmx 提交日期:2009-11-1 

以教育为例看看老蒋时代的教育态度。
  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的宪~法
  第五节 教育文化
  第一百五十八条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
  第一百五十九条  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
  第一百六十条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苦者,由政府供给书籍。
  己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国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其书籍亦由政府供给。
  第一百六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广设奖学金名额,以扶助学行俱优无力升学之学生。
  第一百六十二条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
  第一百六十三条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
  第一百六十四条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第一百六十五条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第一百六十六条  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家对于左列事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助:    
      一、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二、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
    三、于学术或技术有发明者。
    四、从事教育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者。
   台~湾现在还使这部宪~法,前几年,有一个修正案: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尤其国民教~育之经费应优先编列,不受宪~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之限制。
  
  我们今天的宪法(大陆的宪法):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十条 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
  第二十一条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第二十二条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十三条 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     
    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国家的层面与国民的利益;后者,更倾向于政党执政的理念与意识形态。     
    看前法,条条实在。看后法,空喊高尚口号,未见一条保障。悲乎历史:以愚黔首! 

 

[社论]记取钱学森对这个国家的发问
日期:[2009年11月1日]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加载中...条 

    昨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一生传奇,成就卓著,荣誉无数,国人引其为科学的骄子、民族的脊梁与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以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信仰,怀尖端科学造诣而穿越政治的波诡云谲,于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居功至伟。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当为国人深切缅怀。
    在高深的科技领域之外,晚年的钱学森为公众所铭记,还源于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秉直建言。2005年7月29日,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总理温家宝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如今,科学大师离去,他向这个国家的发问,却少有人能直面回答。    钱学森的一生,其实就可观照这个“出大师”的中国难题。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他一生的道路有两个高潮,一个是上世纪20年代在北师大附中的中学六年,另一个就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求学历程。自由的学风,创新的欲望,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环境,使他在大学毕业数年后,就完成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今天人们缅怀钱学森,把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当成主线。但这绝不是唯一的线索。因为在科学技术领域,仅仅凭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不可能造就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作为国人典范的钱学森,首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其次才是民族和国家的功臣。他必定是在天赋之余,得到了一位科学家成长所适宜的土壤和空气,才有机会成为后来的科学巨星。因此,他的成才之路和感同身受,才更值得世人倾听和冥想。    这个解开了无数尖端科技难题的科学大师,把为什么中国一直出不了大师的问题抛给了公众。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真的是要向大家讨要一个未知的答案,甚至,或许答案就在他的心里,而这不过是晚年钱学森的一句浩叹。2006年末,总理温家宝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钱老的这个问题求教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如此种种,不知钱老是否满意。    而就在钱学森提出大师问题之后,还有更多关心教育、关切国运的人士求解。他们说,大师的心灵一定是自由的。他会顽固地、习惯性地怀疑权威。无论何种模式的灵魂塑造、思想灌输,都必同于对大师的戕害。他们说,大学日益行政化、官僚化的背后,是权力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创造的扼杀,是权力通吃对大学的污染和毒化。至于,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几乎就是对“中国何以不出大师”这样务虚的发问最直白的回绝。    一位科学老人的逝世,他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赤诚相问,衍化成我们绵长的思索,而真诚无疑应该是后人缅怀的起码前提。钱学森把他一生最精彩的部分都献给了这个国家,他没有理由不关心这个国家的去向和前途。当我们民族的智慧足以向月球迈步,如何“出大师”这样的问题显然不应该在智力范畴内去读解,而更应该在历史正义和现实政治中去敲问。“出大师”不过是对钱学森晚年良苦用心近乎功利的概括,而记住这个问题、思索这个问题、解开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寄寓我们对他深切的怀念,接续他对家国的赤子情怀。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11/01/content_930134.htm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一生致力中国航天事业,3个月前曾笑着对总理说:我活到100岁类别:国内新闻 作者:新华社 原创 浏览量: 1786  发布时间:2009-11-01 版次:AA04 版名:重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作为新中国科学和工业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1956年开始,他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这一切。
    ——《航空周刊与太空技术》,2008年钱学森被授予该刊年度人物    新华社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本报讯 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于昨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8月曾与总理亲切交谈    钱学森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就在今年8月19日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上,98岁的钱老还特意发来贺信。而温家宝总理也在8月6日专程登门看望了钱老。当时的钱老精神不错,并与坐在床边的温总理亲切谈话。    虽然年事已高,但钱学森每天都坚持翻阅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当日,钱老还对总理微笑着说“我活到100岁”,并在回忆自己留学归国经历后表示,“在中国,比在国外更有发展和成就。”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被誉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是根据其《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同年,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顺利完成,并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钱学森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获中国航天50年最高奖    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今年9月10日,在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总政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钟欣
http://gcontent.nddaily.com/8/9f/89f03f7d02720160/Blog/ee4/0a05ec.html 如果说以前只是失望,那么钱学森的去世让我觉得绝望 作者:农民工等待中 提交日期:2009-11-2 20:15:00 访问:241 回复:10 在天涯混久了。难免会有些“愤世嫉俗”,对某些事情某些人会很失望,可是今天看了钱学森他老人家的的灵堂,我突然觉得好绝望,也许是我想多了,不为别的,只为在这片土地无论作出多么大贡献的人,无论对人民多么有益的人根本得不到应得的待遇!
   首先说说灵堂,居然就是在他们家100平米的房子内布置的,地方那么小,花圈根本就放不进去,只能仍在小区的墙边,雪花很快覆盖了花圈,我就想问一下,钱老的儿子不是说了吗,他的葬礼要听中央的,难道中央就是这么办的,别的不说,罗京,一个央视的播音员而已,比贡献,只是一个普通的岗位,根本谈不上什么贡献,论技术含量,大多时候干的是照本宣科的事情,(别跟我说他们多牛什么的,以前有人说他们多牛b,都是看一眼就背过什么什么的,我就专门看了一下新闻联播,发现据传年薪很高的李瑞英同志在男播音员说话的几分钟内一直在看稿子,看了半天轮到她就说了一句话,然后低头继续看稿子,再说几句说完后变成新闻画面,新闻画面的时候直接念都没人知道吧,大家可以去统计下新闻联播30分钟真正拍播音员的镜头有几分钟,大多数都是新闻画面,那能有啥技术含量啊,只要普通话标准,掌握好节奏就行的破事,还吹的那么邪乎),可是就这么一个谈不上贡献的人,谈不上技术含量的工作,去世的时候还是大大的灵堂呢,为啥钱老的这么磕碜?
   接下来再说说房子,以钱老的贡献,居然住在100平米的老小区内,这是为嘛这是为嘛,想当年日本就是没有原子弹被美国将广岛和长崎变成人间地狱都硬是一个屁没敢放,试想要是中国没有钱老邓稼先这样的人,没准那个时候北京上海也是俩原子弹呢,之所以大家在建国后没有遭遇这样的痛苦,难道没有钱老这些人的功劳吗,这种功劳可以说名留青史,彪炳千秋都不为过!
   可是钱老却住在100平米的老小区里面,你可以说钱老自己高风亮节不愿意要大房子不愿意要更好的条件,可是难道别人客气你就真的置之不理吗,领导们到底是白痴还是装白痴?
   再说说名和利,这年头小明星啥的,要素质没素质,要演技没演技,跟某导演潜规则一下就有名有利,可是像钱老邓稼先以及很多的航天人这样的,默默的奉献,无名无利,像邓稼先,貌似是28年后吧中国人才知道他是原子弹的功臣,人活在世上无非就是为了名和利,可就是这些人,因为是搞技术的按照中国的传统就是穷光蛋,又因为干的是保密的事情根本也得不到与之付出匹配的名声,如果死后再不能给予相应的规格,叫人情何以堪?
  接下来再说说民意,这次钱老去世网友以各种方式表示了哀悼,很多人提议应该举行国葬,可是有人理会吗?中央领导就不说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举行多高规格的葬礼都应该,那钱老呢,为啥灵堂啊什么还不如随便一个县级的小领导?
   今天忍不住叨叨这么多,就是觉得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人,我彻底的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我们玩命的工作却还买不起房子,我们还面对着以后超重负担的养老,可国家还说养老不能靠国家,我们因为珍惜工作,到年纪不敢要孩子,我们年纪青青却很多人觉得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这些我们都忍了,可是钱老去世,突然让我觉得从小坚信的理念付出总有回报,英雄的人物总是被n多光环围绕的,总是应该受万民爱戴和敬仰的,可是今天我却看不到。我真的很绝望!
   声明:因为本人是屁民一个,对钱老去世为什么会这么寒碜的内情并不清楚,只是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了出来,如果中间有什么隐情或者误会,那么就当我放个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