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努斯:把钱贷给穷人和乞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45:07
尤努斯:把钱贷给穷人和乞丐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6-10-19 3:44: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解读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和他的乡村银行
本报记者 梅柏青/文
■记者手记
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办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这家银行只贷款给穷人,无需抵押担保,乞丐也可以贷款。但是尤努斯的“首笔贷款27美元”,会入我们银行家的法眼吗?
“穷人银行家”尤努斯的所作所为,给我们上了一课。尤努斯对于和平的贡献,显然并不仅仅在于他创办的乡村银行模式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使数百万人受益。在我看来,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人们得以重新认识穷人与金融,并在此基础上为减少贫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启迪,他让世界掌握了银行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从这个意义上,尤努斯的贡献更具普世的价值。
2004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总理曾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的话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破解国内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难题,正需要“穷人的经济学”,尤努斯教授用30年的实践完成了一个伟大证明:“穷人是讲信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甚至认为他更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很不发达,国内银行纷纷定位于高端市场和“做大”,各类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贷款难一直是他们心中的痛。某些地方,甚至连国家对待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贷款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助学贷款更是一波三折。我们的银行家、经济学家中,日益弥漫的是一股“嫌贫爱富”的风气,是种种乐为富人锦上添花、不为穷人雪中送炭的行为。
当然我不能一味指责银行“嫌贫爱富”,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压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那些植根于民间的“草根”金融机构,本可以借人缘、地缘的便利,填补大银行不能顾及的空白。因此,制定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才可能形成功能完备的金融市场。
穆罕默德·尤努斯
不用抵押,穷人也能贷款;没有利息,乞丐也能借钱。乍一听,真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倡导的小额信贷项目。至今,小额信贷的成功模式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推广,数百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10月13日,他因为创立小额信贷模式被授予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以银行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和平奖关注扶贫
穆罕默德·尤努斯是美国名校出身的经济学博士,却痛恨毫无人情味的西方经济学;他曾是大学教授,却大部分时间走村串户,脚踏拖鞋;他累计放贷57亿美元,惠及639万穷人,还款率却高达98.89%,让全世界的银行家们目瞪口呆。他因此获得1978年孟加拉总统奖;1998年获悉尼和平奖。因为他的杰出成就,他被美国沃顿商学院评为1979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经济领袖之一,与盖茨、韦尔奇等人比肩。
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尤努斯及其创立的乡村银行,其颁奖辞称:“尤努斯通过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向孟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提供小额银行贷款,使这些在通常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有了发展的起步资本。小额信贷为社会最贫困阶层提供了发展经济和人权的前提,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和有权过上体面的生活。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已证实哪怕是最穷的穷人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作出努力。这适用于任何文化和文明。”
以银行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此举传递出一个信息:诺贝尔和平奖开始更为关注实现和平的根本因素——消除贫困和促进社会进步。诺贝尔奖委员会这样评价尤努斯的贡献:“除非大多数人能够找到消除贫苦的办法,否则长久的和平是不可能实现的。”可见,减少贫困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也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关注焦点。
经济学教授的羞愧
穆罕默德·尤努斯1940年6月28日生于孟加拉国吉大港的一个宝石加工商的家庭。尤努斯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回母校吉大港大学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1974年蔓延孟加拉的大饥荒使成千上万人因饥饿而死。尤努斯感到震撼,开始在周边的乔布拉村进行调研,并倡导实施“吉大港大学乡村开发计划”,尤努斯鼓励学生走进乡村,设计出创造性方法来改进乡村经济社会生活。
尤努斯的传奇故事是这样开始的,1976年他走访了村里21岁的农妇苏菲娅,她是一个有着3个孩子的母亲。苏菲娅靠制作竹凳养活全家,手指上都是老茧,她制作的竹凳卖得很好,但是她一天仅能赚2美分。因为她每天需要25美分来买竹子,但是她没有。于是,她从高利贷者那里借钱买材料,编织好的竹凳只能交给高利贷者盘剥。苏菲亚每天微薄的2美分收入,使她和她的孩子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事实上苏菲娅的情况并不是唯一。尤努斯列了一张和苏菲娅处于相似处境的人的名单,一共有42个名字,而他们共欠高利贷者856塔卡(约合27美元)。这种情况使尤努斯非常愤怒,于是他拿出27美元来解救了这些村民,并告诉他们钱可以在任何时候归还。这样经过大概一年,村民们就把欠他的钱基本还清了。后来这种做法开始在孟加拉国迅速流行起来。
尤努斯谈起他的第一批信贷对象时说:“我一开始并不确定究竟能否顺利收回贷款,但这42个人都是在我的大学校园旁边的村民。即使我收不回钱,损失的也无非是27美元。”
尤努斯在自传《穷人的银行家》中写道:“我的大学课程怎么没有反映苏菲亚的生活现实呢!我很生气,生自己的气,生经济学系的气,还有那些数以千计才华横溢的教授们,他们都没有尝试去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我为自己竟是这样一个社会的一份子感到羞愧。”这个社会竟然不能向几十个赤贫的农妇提供区区总额为几十美元的贷款!在他看来,漠视贫困、漠视真实世界中人的痛苦与愿望是经济学的最大失败,而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缓解并消除贫困,是所有经济学学生与学者的最大的耻辱。
穷人很讲信用!
只要借给她们一点点钱,她们就可以为自己工作,享受利润。得出这个结论并不需要专业的经济学家深思熟虑。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反应,尤努斯教授想到的是:“如果你可以用这么少的钱让大家这么欢喜,为什么不为他们做得更多,为什么不为更多的人做得更多?”
他首先想到自己可以成为连接穷人和银行的纽带。他跑到银行恳求银行家们借钱给这些穷人们,银行家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异口同声地向尤努斯解释,银行不能贷款给穷人,因为穷人没有信用。最后,银行勉强同意在尤努斯教授做担保人的情况下将资金贷出。银行不停地说借出去的钱不可能得到回报,要他为穷人承担债务。尤努斯说:“让我们试试吧。”他试了,结果他赢了。
与别的教授不同的是,这位年轻的经济学博士嗅到了这个事情背后的商业味道。“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如果用商业手法来处理这些事,它的规模可以如你设想般巨大。因为你所挣的钱足够支付你的所有成本。然后,你就可以(用盈利)帮助更多的人。”
但是孟加拉的官僚架构繁冗,尤努斯教授自1976年从自己口袋掏出27美元开始了首次小额贷款,到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在1983年成立,他打拼了7年。只要提供不错的谋生方案就可以获得贷款,无须任何抵押,这种仅限于穷人的小额贷款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终于说服孟加拉政府。1983年,政府正式批准尤努斯成立格莱珉银行。
怀揣着“银行要到穷人中间去”这样一种仁厚的济世情怀,尤努斯彻底颠覆了流传了几百年的信贷哲学。几百年来,银行从未贷款给无抵押担保能力的穷人,因为传统的信贷哲学假定,穷人根本没有还款能力,穷人没有信用。但是尤努斯破除了这个“金科玉律”。30年来,尤努斯和他的乡村银行向孟加拉国的639万穷人提供了总计57亿美元的无抵押贷款,还款率却高达98.89%,58%的借款人及其家庭已经成功脱离了贫穷线。他没有对穷人施舍过一分钱。但是他让穷人以有尊严的方式摆脱贫困。他的实践证明:“穷人是很讲信用的!” 他的成功改变着现代金融机构基本的价值观念,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
贷款给26000名乞丐
乡村银行贷款对象竟是妇女和乞丐,令当时的银行家们目瞪口呆。银行创立之初,尤努斯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确保一半的客户是妇女。然而,孟加拉国妇女地位低下,不但平时几乎足不出户,出门时也会把脸遮得严严实实。在这种情况下,让妇女从乡村银行贷款,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为此,尤努斯做出了很多努力。最初,他主动上门招揽生意,隔着围墙喊:“请你贷点款吧!”
为什么设定男女借款人各半的比例?尤努斯说,“在贷款过程中,我很快发现一个规律:妇女对贷款的有效使用比男人们强多了,妇女得到贷款后会把钱用在刀刃上,一个家庭更容易受益。” 尤努斯慢慢调整了银行的贷款策略并给予妇女优先贷款权利。现在乡村银行的650万客户里,96%都是妇女。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借钱还钱,然后坐等环境的改变,我们同样组织大家讨论她们所面临的生意问题和解决之道。”贷款的妇女们每周都会参加聚会,交流脱贫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新闻甚至国家大事。女性的自我意识在觉醒,谈论时政不再是男人们的专利。应用手头的金钱和能力,她们也开始在政治决策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但是也有一些质疑,认为银行只关注到穷人里面的上层阶级。于是,2004年尤努斯推出了针对路边乞丐的扶贫计划。
尤努斯解释说:“该项计划无偿为乞丐们提供9美元贷款,乞丐们可以用这笔钱在街头摆个糖果摊子,或者卖点小孩子的玩具,所以这些上门的乞讨者同时也是上门的推销员,这样不是很好吗?” 一开始,尤努斯预计会有4000到5000个乞丐参加这个项目,不过,他显然低估了这种“自食其力”项目的感召力,到2004年末,一共有2.6万个乞丐拿到了贷款。而值得庆幸的是,乞丐们挺争气,他们大部分都转变为小贩。尽管项目开展时间还不长,但是近60%的贷款已被偿清。
反传统的模式
在中国,一提起农村小额贷款,业内人士都认为不挣钱甚至亏损。我国的商业银行近几年已纷纷从农村地区撤出。但尤努斯却为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反证:在孟加拉国的1.3亿人口中,前10年一半的人每天仅靠不足1美元生活,但是他的乡村银行2005年发放贷款8亿多美元,还款率高达99%,盈利达1521万美元。出色的经营绩效告诉世人,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
但是尤努斯要实现农村扶贫和自身盈利的双重目标,也绝非易事。尤努斯保证资金安全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我认为在两个反传统的金融模式:首先,彻底摆脱了扶贫慈善化的模式。乡村银行是自负盈亏的独立银行,不是援助机构,而扶贫与慈善的最大区别在于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尤努斯批判孟加拉国援助机构有名无实,“援助项目制造出大量的官僚机构,他们很快就变得腐败、低效、亏损累累。” 目前孟加拉乡村银行有2185家分行,服务孟国69140个村,员工总数为18151人,有效降低了无效率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是他们在穷人中树立金融信用意识。尤努斯的理念是,穷人最需要钱,也是最守信用的,他们提供无抵押贷款。不还款也无须上法庭。乡村银行给穷人机会证明自己。他们的做法有点类似我国古代的连坐制度,贷款人五人一组,如果有人信用不良,那么其他人也丧失机会,这是利用熟人社会来约束贷款者。他们对借款人不是提供一次性的贷款,而只要守信用、遵守规则就可以提供无数次循环贷款,直至借款人脱贫、致富。
另外,乡村银行不断简化他们的贷款程序,最终将信贷偿付机制简化为:(1)贷款期1年;(2)每周分期付款;(3)从贷款一周后开始偿付;(4)利息目前是10%;(5)偿付额是每周偿还贷款额的2%,还50周;(6)每1000塔卡贷款,每周付2塔卡的利息。在利率和服务方面,他们也建立了反传统的模式。尤努斯不主张补贴利率,而采取风险定价机制确定银行和借款人都可以接受的利率。孟加拉乡村银行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以友好的态度和最简洁的方式向穷人提供服务。
尤努斯完全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哲学,而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关注贫困阶层,调动培育穷人民主管理观念的金融文化。按尤努斯的话说,孟加拉乡村银行建立起一个可能引发“银行业本质的革命的新型银行架构,一种新的经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