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为何夸赞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6:38
索罗斯为何夸赞中国?刘罡

投资大师索罗斯日前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中国近年来在实施经济政策方面一直比美国做得成功。索大师没有详解他何以得出这一结论,笔者不揣浅陋试着给他做点补白。

我们不妨看看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中美两国谁做得更成功。美国2009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为1.41万亿美元,中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为人民币7,397亿元;路透社的贷款定价调查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的银行贷款发放额为5,470口美元,中国央行的数据则显示,中国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由于瑞银的经济学家汪涛估计,中国银行业2009年全部新发放贷款的一半以上都投向了各类政府投资实体,这些贷款实际上等同于政府负债,因此中国2009年发放给真正商业机构的贷款可能只有人民币5万亿左右,约合7,000多亿美元;而这一年中国政府的实际财政赤字约为人民币6万亿元,约合9,000亿美元。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中美两国2009年用于刺激经济的银行贷款和财政资金大体处在同一个量级上,中国这两项资金合计约为1.6万亿美元,美国这两项资金合计约为1.9万亿美元,数额相差不大。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假设两国的资金使用效率相同,那么美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至少也应达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可中国经济这一年增长了8.7%,而美国经济2009年却负增长2.4%,这说明美国经济刺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及中国,也就是说中国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比美国做得成功。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我们不妨探究一下到底是为什么。在笔者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成功催动起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这三方面的活力。美国的用工制度虽然没有欧洲那么僵硬,但从生生被员工高工资、高福利拖垮的通用汽车公司就能看出,美国的用工制度再怎么灵活也比不上中国对农民工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温家宝总理上周六在与网民交流中直言,中国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已经是农民工。

企业的经营活力虽然是美国一向引以自豪的东西,但这种活力必须建立在对经营风险的充分敬畏之上,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对那些“因规模太大而不能破产”企业的含蓄指责看,美国一些重量级私营企业同样缺乏对经营风险的必要敏感,这使得它们有可能与企业决策并非完全出于商业动机的中国企业殊途同归。也就是说,美国的用工制度不如中国灵活,美国企业经营决策的理性程度也并不见得有多么完美。

索罗斯显然认为,美国政府在用看得见的手主动干预、引导市场方面做得不够。他在此次访谈中说,美国盛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信仰是错误的。他不认为市场会自己修正自身的过度行为。

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这三方面的活力中,美国只在企业活力方面比中国占些优势,其刺激经济的成效不及中国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