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去的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03:56
  昨天是正月十五,白天用革命工作的方式在办公室奋战到傍晚5点,晚上约好几个同事借酒放松就算过节了,自认为这个元宵节蛮有进步意义和生活感的。可是,现在不这么认为了。

       晚上8点多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问候一下吧——没人接,还觉得很奇怪呢。稍晚一点再打过去问问,才恍然想起了家里坚持了n年的元宵节习俗——撒灯、放烟花、送灯、百步走。

       晚上在路上感受到这里过元宵节的气氛就是放礼花,虽然很漂亮,但总感觉好像缺点什么,却也没想到是什么。若不是老妈电话里的解释,或许仍稀里糊涂呢。在家里,正月十五的热闹劲是不逊于除夕夜的。十五之前家里会准备做彩灯,在家上学的时候还和哥哥别出心裁的做过冰灯。这些灯不放在家里,待吃过元宵节的晚饭后,老爸和兄弟会带着这些彩灯、鞭炮、礼花去祖坟送灯。平日了无人迹的荒岗在元宵佳节会空前的热闹,也会让人忘记那地方平日的阴森可怕:天刚擦黑,地上会有一盏盏的彩灯亮起,忽明忽暗,就像一个魔幻的世界一样,天空礼花绚烂,很漂亮的,那漂亮一定会超过街上的天空。因为这一天,我们总会把家里最漂亮的烟花爆竹拿到这里的。至于什么原因,我没问过,我想应该是表达晚辈对逝去的祖辈的一份敬重吧。

       送灯只是元宵节晚上节目的开始,回来之后,家家户户都会用撒灯,把自己家的院落和门前的街道撒上拌了柴油的木屑,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活了,不停的用小棍搅拌可以使火着的更旺更长时间。小孩们借着火苗燃放各种各样的烟花和爆竹,那是最开心的时候了。

       当这些都进行完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人都会走上街看秧歌。现在只剩下秧歌了,记得小时候街的两旁会有各个单位、大队的彩灯,路中间是各个秧歌队的汇演,有憨笑的大头娃娃、有逗俏的老人、有踩高跷的巨人、、我最喜欢看的就是领队的“拉衫”,他们用自己的“抖”“戏”“俏”“逗”博得大家的喝彩,呵呵,脱下拉衫,这些人有的就是身边的邻居叔伯,有的在平日的生活中不苟言笑,但是扭起了秧歌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或许这就是节日对人们心里热情的唤醒吧。长大了,看到过很多秧歌,也扭过,但一直觉得儿时记忆中的那个秧歌是最美最真的。

       呵呵,老妈电话的提示,一下让我想到了这么多。城市的元宵节相比起来真的很乏味,我也差点跟着一起在乏味中淡忘了很多。现在大家总在说年味淡了,或许淡的是自己的过年的意愿,也或许是我们追求的简单快捷的方式淡化了繁文缛节,却也让年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很多的家里在过年的时候已经没有祭祖的程序,一顿丰盛的晚宴中简单的开始了年,很多孩子已经不用磕头叩拜就能得到可观的压岁钱,我们也不再登门拜年,成套的短信只要拇指就能潦草完成“任务”。想想家里的年,在比较后更有意义,除夕夜的接祖叩拜礼中有对祖先的最虔诚的敬畏;孙儿对长者的叩拜里有对长辈的孝与敬;香火缭绕的屋里都是浓浓的祈福;只有在有这些内容的年里,香醇的酒,美味的菜才有了和平日不一样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