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先生,你对中国冰壶的愤怒是徒劳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7:18
            你知道丹尼尔·拉斐尔是谁吗?
       我想,如果我带着这个问题到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上见人就问,一天下来能有几个人给出正确答案就算是阿弥托佛了。
       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丹尼尔·拉斐尔其实就是带领中国女子冰壶队夺得世锦赛的那个加拿大人,相信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噢,原来就是那个外国胖老头!
       其实,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说,丹尼尔·拉斐尔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女子冰壶队能不能夺得温哥华冬奥会的金牌。
       瞧,问题就这样到来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金牌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丹尼尔·拉斐尔来说,是否发自内心地热爱冰壶这项运动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恰恰就是丹尼尔在中国队负于俄罗斯队之后,对中国队的几名姑娘大光其火的原因之所在。在他看来,这些姑娘并不是因为热爱这项运动才来从事这项运动的,她们的眼中只有金牌,冰壶不过是她们获取金牌的一种途径或者工具而已。如此强烈的反差面前,不上火,不愤怒,倒反而不正常了。
        据说,在中国冰壶队内部,丹尼尔有一个外号——白求恩。数十年前,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加拿大人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丹尼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虽然冬季中心给开了工资,但老头毕竟还是付出了被以前供职的学校开除的代价了的,所以他的所做所为,从某种意义上依然可以称之为奉献。问题是,丹尼尔觉得自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冰壶事业”而来的,而在一些官员的眼中他不过是个“洋打工”而已。所以,这又是一个强烈的反差。而在这样的反差中工作,一旦遇到“导火索”,不说出“俺不伺候了”的话,然后产生强烈的“撂挑子走人”念头,也同样不正常了。
       丹尼尔这次“冲冠一怒”,还引出了另外一个“悬案”:因为对队长王冰玉出尽风头不满,外界看上去是一个“团结集体”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其实暗藏着深深的“内讧危机”。在中国人看来,队中其他姑娘的这种情绪很容易理解,从一垒到四垒,那一个环节是可以缺少的?!既然都不可或缺,又凭什么只有她王冰玉一个人享受“阳光雨露”?更何况,王冰玉这队长也并非民选,不过是领导指定的而已。而在丹尼尔看来,冰壶队的队长有史以来就是当然的核心人物,她“冲锋陷阵”在最前方,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得到的更多。于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也同样成为了一个强烈的反差。而既然大家对这项运动本质的理解都不相同,丹尼尔对中国队几乎总是有开不完的会当然也就没法理解、没法接受了。于是,借机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满,自然也就同样是正常的事情了。
       其实,只要稍微打开一点点思路,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中国执教的外教或多或少都有着丹尼尔者类似的不解与愤怒。比如说女曲的金昶伯,一直干得好好的,领导说不让你干你也就没得干了。再比如说克劳琛,总觉得自己满腔热忱一定会换来好的回报,结果却是被弄得灰溜溜地下课。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而对于这些外教,我们往往都会很笼统地称其为“不了解中国国情”,然后便理所当然地继续走“中国特色的金牌之路”。
       拿金牌当然没错,问题是,难道从事体育运动真的只有拿金牌这惟一的目的么?我想,中国的体育官员们可能没有谁会公开承认“没错,我们搞体育就是为了拿金牌”,但是,事情上,中国的体育官员又有几人不是一年到头在“围着金牌转”的呢?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体育在取得一个又一个冠军的同时,整体的国民身体素质却又是在每况愈下了。
        因为有了金牌,所以我们成为了体育大国;因为我们仅仅只有金牌,所以我们还没法成为体育强国。这是目前中国体育的一个现实,也是一个“怪圈”,而只要我们一天不走出这样的“怪圈”,那么丹尼尔式的愤怒便一天不会终止。同样,只要我们一天不走出这样的“怪圈”,那么丹尼尔式的愤怒便也只能是徒劳,因为这个“滋润”着“怪圈”的现实环境是不会因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愤怒便改变了的,哪怕你是一个外国教练,哪怕你带出了世锦赛冠军,甚至奥运会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