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人生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45:1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801.jpg

 

                       李 开 复 的 人 生 经 历 小 结

      一,前言     李开复博士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全球付总裁兼中国区总裁;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笔者读了许多关于李开复先生的资料,对李博士创业经历进行整理总结,其目的有二:一方面想通过整理总结,学习李开复的人生经历,思维理念和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希望可对后来的创业者们,尤其是年青一代有所启迪,有所激励。

     二,经历及成果      1966~1972,台湾就读小学;

         1972~1979,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1983,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1988,美国 卡内基梅隆大学算机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8~1990,美国 卡内基梅隆大学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1996,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言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付总裁);

         1996~1998,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付总裁,Oosmo子公司总裁)

         1998~2004,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付总裁);

         2005~2009,美国Google(谷歌)公司(Google全球付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2009~至今,创办创业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88年,获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言识别);

         1989年,世界奥赛罗对弈冠军;

         1991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200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三,大学生活奠定了重要的人生基础      李开复,1979年考入了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里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二再选择专业,这给了每个学生成为通才的有利空间。头一年的人文课程中收获了让他一生受益的知识。传授这些人文知识的一般都是大师级的教授,他们用开放的思维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判断与思考的能力,老师上课主要是鼓励学生互相辩论,或是跟老师辩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还学习了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的课程。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的话,深深地影响了李开复博士的一生。“知道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 (制造不同)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化,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一生的意义”。李博士凡是要做重要的决定的时侯,都会想起了这句“让世界不同”的话,从而坚定了自己做出的选择。

大学生活的另一个特点是贫穷而快乐的日子。哥大的学费和生活费大约一年1万美元,在1979年,对于一般的美国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一部分学费要靠自己打工来赚,去做家教,在电脑中心打工等工作。虽然辛苦些,但生活的还是很快乐的。一入学李开复就遇到了一个室友名叫拉斯,他是李开复大学期间唯一的知心朋友。拉斯很直率,很幽默,又爱搞恶作剧,互相开玩笑又互相照顾。因此,这些环境培养了李开复能吃苦耐劳,肯动脑筋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983~1988)年,李开复就读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1988~1990)年留校当助教。在校期间,他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言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与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定了他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泰斗地位。他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于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国际奥赛罗棋世界冠军而闻名于世。

       四,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       (1990~1996)年,李开复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了六年。担任主管互动媒体业务的付总裁,计算机迷们所熟悉的QuickTime系列音频产品就是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他还担任过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 )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研究工作。

      五,微软的六年时光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曾任微软公司付总裁,为比尔.盖茨的所谓“七人智囊团”的一员干将。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介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与服务。

      六,谷歌的四年挺进           (2005~2009)年,李开复努力把Google“平等,创新,快乐,无畏”的精神带到中国。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保持超强的耐心精耕细作。今天谷歌中国的搜索质量已堪称最精确,最完整,最即时。优化中文搜索后,又开启了数十个新产品,让谷歌中国的版图渐渐清晰。

(2006~2007)年,大举招聘,推进人才本地化。2006年4月12日,Google的全球中文名称在北京正式发布。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入住清华高科技谷歌大楼。这年,李开复大力推进人才本地化工作,通过高校招聘工作,赢得了谷歌总部的信任,并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声誉。

(2007~2008)年,大力发展结盟合作伙伴,2007年上半年起,谷歌开始频繁地发布新产品及搜索的整合功能,陆续发布了地图,图书,输入法,金融等十多种新产品。李博士反复在各种场合强调的四步枪:“人才,技术,流量,收益”。

(2008~2009)年,防守反击,运营本地化。截止2008年底,谷歌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营销论坛一共举办了26场,在这一年里,百度遭遇央视嚗光,让许多原百度的代理商及客户转投正努力开拓市场并标榜“不作恶”的谷歌中国,也使得谷歌在中国业绩突飞猛进。2008年谷歌在中国营收达到14.32亿元,同比提高6%。

        七,创业工场,新的起点       2009年9月4日,李开复向谷歌提出离职,并宣布创办创新工场。创新工场是什么?李博士说: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创新工场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创新工场填补了中国天使投资的空缺。所以创新工场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而且,我们相信,我们的模式是符合中国的;我们相信,我的技术背景,我过去2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产业关系,我在业内人才中的影响力,国际化的视野和沟通能力,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创业者组建团队,建立团队文化,提升领导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我相信,我们能够在后面的十年里培养50个创新公司,500位优秀创业者,为中国公司和中国品牌作出贡献。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beforecollege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