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在讲胜王败寇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4:12

 《建国大业》在讲胜王败寇吗?

—一再论南方周末“爱国不是因为共产党领导”的错误导向

 

司马南

 

南方周末顶置的林楚方先生的文章,对电影《建国大业》生发出如下妙论:“我们爱这个国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由全世界最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来领导,而是因为中国是我们先人以及自己埋葬尸骨的地方,是因为人民赋予我们生命和成长经历,是因为我们强烈的乡土之情”。

乡土固乡土,尸骨固尸骨,林楚方先生“乡土”与“尸骨”概念下的“而是因为……道理当然成立,共产党人何曾反对过这一点?但是,文章刻意强调的“不是因为……共产党……”未免荒腔走板了。

 

没有共产党,何来新中国?没有新中国,何来60年伟大成就?

“爱这个国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由……共产党来领导……”——这种弯弯绕的虚拟诚可笑矣,问题根本不能成立。现实的判断,理性的判断均告诉我们,共产党是这个国家的核心力量,是顶梁柱,把共产党摘出去,再来爱国,怎么一个摘法呢?怎么一个爱法呢?

如果根本不可能把共产党摘出去,那还爱不爱国了呢?如果作者本意爱的是“摘出去共产党的中国”,或者爱的是“不存在共产党的中国”,那可是受大罪了——得不到自己真正的爱和纯粹的爱,共产党老在那里碍眼,人生还有比这更大的痛苦吗?

在新中国60年庆祝生日的时候,这篇文章的别样情绪与特殊角度,凸显个性的目的算是达到了,否则,南方周末可能不会将文章顶置,与此同时,文章试图“超越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历史瞻瞩,读者也能真实地感受到。但是,要读者接受这酸溜溜的情绪和极致观点,恐怕有点困难。

 

1949年,人民放弃国民党,选择共产党,难道仅仅是因为胜者王侯败者寇吗?难道仅仅是共产党的军队武装斗争打败了蒋介石的军队吗?难道不是因为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顾人民死活已经人心丧尽了吗?

今天,共产党大陆执政60年,弯路走过,错误犯过,可是成绩也是天下人有目共睹,这一点,连共产党的敌人都没有异议。人们更加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修正错误、改正错误与时俱进的超强能力。无视这些基本事实,轻轻一句“不是因为……”,难以拉齐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肩膀头。

 

有人,非指林楚方,痴迷宣传深思熟虑后的旨在蛊惑人心的主张——“剔除共产党,我们更爱国”“因为我们爱国,所以取消一党(共产党)”。这是一个进攻式的问题:在声称“也爱国”,“不是不爱国”的前提下,磨刀霍霍向中国共产党。

且不论西方敌视中国势力的处心积虑,且不论霸权主义的单边粗蛮,也不讲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单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剔除了共产党的中国,会怎么样呢?剔除了共产党的中国,会比今天更加繁荣富强还是相反?

余以为,最大的可能性是中国重新陷入内乱,再现一盘散沙,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倒退,党派恶斗,政客秀场,社会混乱,军阀混战……外国势力插手中国,扶植其代理人,今天的那些隐形的西方势力代理人,将由地下跃至地上,神气活现耀武扬威,李登辉期望的将中国割成七块的目标或将变为现实……

 

林楚方说:“两党反思都有空间”,这话虽然大而空,倒也不致错,与笑蜀先生惯于装神与煽情并举的句式近似,他又接着说道:“任何一种到位的反思,都会激起民众的认同”——这就有点喝大了,说起了醉话——“任何到位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反思呢?到“剔除共产党,我们更爱国”的反思位置行不行?到“剔除共产党,我们才爱国”的位置行不行?到 “因为我们爱国,所以取消一党(共产党)”的位置行不行?

余以为不行。

不但剔除共产党不行,取消了共产党现在的执政地位也不行。

为什么不行 ?宪法依据就不说了,百多年来的历史一再证明,老佛爷不行,末代皇帝不行,北洋政府不行,国民党不行,共产党比他们都行。

共产党打天下很行,三年之间,委员长输得一败涂地,残兵败将一家老小溃退海岛了事;共产党建设国家很行,迅疾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灯泡都不能造的工业基础,造出了“两弹一星”;共产党搞改革开放很行,三十年巨变,中国成了美国人的债主,2.5亿万中国人脱贫致富,地球到传颂着关于中国的财富故事,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脚步,全球金融危机下,第一个起稳向好……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在中国有人比共产党更行……

 

中国的一个地方政府的经验证明,直接选举的,多党竞争的,选票决定的(完全符合所谓普世价值标准的)政治领导人上台之后,贪腐八年,内斗八年,折腾八年,民怨沸腾,族群撕裂,民进党速朽,并不比共产党更行。相反,大陆的共产党,硬朗得很,气冲得很。

 

我知道,这番话会让某些人大受刺激,不吃不睡也要跳起脚来骂娘。

骂吧,起劲地骂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中,在国庆游行队伍庄严的国歌、雄壮的进行曲,整齐的脚步声之中,秋虫瑟瑟啾啾的哀鸣,哀得是自己。(2009/9/27

 

——————————————————————————————

附录:龙应台与韩三平

 

当《建国大业》巧遇《大江大海》

 

林楚方 更新于20090922

 

一个是大陆中影集团老板,一个是台湾作家,韩三平与龙应台,本不相干的人,却因1949而“巧遇”,基于同一段历史,前者导演了《建国大业》,描摹共产党如何夺取政权,后者写作《大江大海 1949》,讲的是国民党败逃台湾后,如何根植台湾,重塑价值。

 

《大江大海 1949》我还没看到,《建国大业》我看过,也听到很多评价。

 

有人说这是近年来难得的将主旋律成功商业化的电影,有人说在电影技术上无可挑剔,更多的人是基于明星们集体出场而走进影院。

 

目前,大陆正在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一些人看来,无论韩三平的电影如何将领袖人物个性化,都不能否定,这是原有文宣模式的改良,更是胜利者的“高歌”;无论部分国民党人对龙应台新书有多大意见,都不能否定龙应台对台湾60年变迁进行判断的独特价值。

 

我没有看到龙应台先生的新书,但基于其一贯立场,和相关书评,我对龙先生传达的观念很有兴趣,比如,两岸领导人应该向当年死去的几百万人表达歉意。

 

我一直赞同这样的观点,对内战,我们应抱有的态度绝不是喜剧。无论当年的共产党领袖如何兴奋,无论蒋氏父子如何沮丧(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都不能掩盖几百万中国军人沦为炮灰的历史真相。

 

今天的国共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否认,三年内战是无比巨大的人间悲剧,亦不能只抱“胜利”和“失败”的心态,多少要表达慈悲为怀。

 

除此之外,对大陆来说,想通过《建国大业》等类似影片,凝聚人民爱国之情,但一个清楚的道理是,如果不鼓励人民有基于不同立场的对国家的爱,爱就会大打折扣。

 

顺便举一个例子,今天乘坐出租车,我问司机,有没有去看《建国大业》,他说上一次看电影是十几年前了,说着说着,司机打开了音乐播放器: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张明敏悠扬的歌声把听者带入1984,这个北京司机显然沉浸在记忆里,张明敏歌曲之后是侯德健《龙的传人》,我们同时跟着音乐唱。

 

我们爱这个国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由全世界最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来领导,而是因为中国是我们先人以及自己埋葬尸骨的地方,是因为人民赋予我们生命和成长经历,是因为我们强烈的乡土之情。

 

遥望1984,当年“爱祖国”,不仅超越了刚刚结束的阶级斗争,也超越了共产党与国民党。

 

再回到韩三平与龙应台,我相信,两个人都是两岸精英中的精英,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在自己体制所给予的空间中,将才情发挥到极致,两者不同点是,他们被给予的空间大小不一。

 

毛泽东和刘少奇的“两条路线之争”可能并不明显,建国大业完成之后的大陆和台湾,是真的存在“两条路线之争”,但两党究竟该如何反思自己所走路线,其实都有空间,在60周年的当下,任何一种到位的反思,都会激起民众的认同,而不是相反。

 

今天(921日)上午,一队队飞机飞越北京上空,作为国庆阅兵预演,101日,坦克和士兵也将跨越长安街,我很关注这些硬实力,但我更希望人民的内心中有真正的自信和坚强,执政者也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大江大海 1949》,也应该让两岸精英阶层都来读一读,并大声表达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