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神华双寡头对垒“煤变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47:46
兖矿、神华双寡头对垒“煤变油”


  

  
  在煤炭领域,神华集团和兖矿集团是我国最具实力的、两大企业。在煤制油领域,由于国内只有这两家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更是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双寡头争锋格局。
      
  年关将至,兖矿集团副总经理张鸣林突然一反常态高调起来,不断地约见记者。
  张是国内煤业二号企业兖矿下属煤化公司的总经理,他正在向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兖矿集团埋头四年多自主研发的“煤变油”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只待大规模工业化示范装置的启动。
  不久之前,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卓刚刚宣布,神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煤直接液化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了工程量的30%左右,2007年将实现设备调试和投产。与此相呼应的是,张鸣林也信誓旦旦,兖矿百万吨级煤炼油厂址也已选定,两年内即可投产。
  
  兖矿半路杀出
  在煤炭领域,神华集团和兖矿集团是我国最具实力的两大企业。在煤制油领域,由于国内只有这两家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更是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双寡头争锋格局。
  在2004年3月北京的一个能源研讨会上,神华集团曾经宣布将垄断国内煤炭液化市场,与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市场实现三足鼎立。而兖矿集团,这家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和全国最大的煤炭出口企业显然并不甘心让老对手独享这一块大蛋糕。
  兖矿之所以敢于和神华集团较劲,背后的支撑是其已经掌握了煤制油的核心技术。
  兖矿集团煤变油项目从2001年起步,今年12月中旬,兖矿集团宣布,其万吨级低温费托合成中试装置已经通过了由包括6位院士在内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是“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这意味着,兖矿的煤制油项目大规模建设指日可待。
  张鸣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兖矿年产1万-8万吨的煤炼油工业化示范装置可研报告已经完成,位于西北某省区的煤炼油厂址也已经选定,只要通过国家核准,项目两年内就可投产。根据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消息,张鸣林所说的西北某省是指新疆。今年8月份,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总经理王信专门到新疆考察,对相关部门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表态:“我们企业已有了在新疆投资搞煤炭深加工的计划。”
  兖矿煤化公司的一位人士透露,计划设在新疆的煤制油厂,将采用兖矿研发的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技术,设计的年产量为108万吨油品。
  按照中试运行数据测算,这一项目所需建设投资大约是91.6亿元,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达产后每年可以生产柴油83.84万吨、石脑油17.67万吨、LPG5.98万吨,吨油完全成本约为1538元(与原油价格23美元/桶相当)。按照现在的油价水平,税后收益率可以达到12%以上,财务回收期为10年左右。
  
  双寡头对垒
  “其实,在煤制油这个新行当,双方的暗战已经持续了至少5年了。”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介绍说。
  1998年,国务院将大约110亿的“煤代油基金”划拨给了神华集团,这事实上表明国家将实施煤制油战略的主要任务交给了神华。
  然而,一个重要的人事变动让兖矿集团看到了希望。
  1998年2月,时为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制油项目的发起单位)副院长的张玉卓挂职到兖矿集团担任副总经理。兖矿的煤制油研究由此发轫。
  据透露,张玉卓在兖矿期间,曾从美国招聘了一位专家从事“煤制油”研发,最终失败,该位专家于2003年1月被解除合同后怅然出局。
  紧接着,兖矿集团又从南非聘请专家研发“煤制油”项目,并将研发重点转到煤间接液化方向,由此为兖矿成就了现在的煤制油核心技术———该技术已向国家申报了16项专利,目前已有8项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生效。
  2002年,张玉卓加盟神华集团,全面负责起神华集团的煤制油战略。在张带领下,神华成功建立起煤直接液化中试工厂,让鄂尔多斯得以拥有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商业示范工厂。
  张玉卓离去,并未中断兖矿的煤制油之路。从2003年7月起,兖矿集团开始在下属的鲁南化工厂建立万吨级中试装置,该装置从2004年4月开始出油,至今一直在平稳运行。而本月的专家鉴定,标志着兖矿对煤间接液化项目的工艺流程业已打通,为下一步的产业化项目建设吹响了号角。
  与神华去年8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上马的煤直接液化项目相比,兖矿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上相对更加成熟。
  按照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分院院长杜铭华的说法,当前煤制油项目技术上的风险在于“过程”,即从技术到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正在建设中的神华内蒙古项目,前期试验只是每天处理0.1吨煤的装置,而该项目一条生产线就年产100万吨油,意味着每天至少要加工6000吨煤,从前期试验到工业化示范产能跨越非常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转化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曹立仁也认为,煤制油项目从中试到产业化,必须经过万吨级示范项目的试验。
  相对于神华集团采用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兖矿集团的间接液化在建设成本上相对要高一些,因而,后者一直没有放弃在直接液化技术方面的努力。
  本报记者得到的一份材料显示,兖矿正准备与一家外资公司上马一个坑口煤液化项目,所用的就是俄罗斯的“煤直接加氢液化技术”。该项目总投资81亿元,预计年利润总额14亿元,7年(含建设期)将收回全部投资。
  知情者告诉记者,此项目的注册资本占项目总投资的40%,约32.4亿,由兖矿与外方按比例出资,其余资金将由银行贷款解决。
  与兖矿集团形成有趣对比的是,虽然在内蒙项目上选用了直接液化技术,神华集团亦在做间接液化技术的尝试。
  近期有报道称,神华目前正在引进南非萨索尔公司成熟的煤间接液化合成技术,在陕西和宁夏建设两个年产300万吨油品的项目。
  除了技术比拼,两大巨头在项目选址上也是你来我往,各不相让。
  在兖矿集团首个煤制油项目所在地新疆,神华也与当地政府签定了煤炭开发框架协议。
  在贵州,兖矿集团斥资6亿元组建了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主要目的就是要出资100亿元在毕节投资生产煤炭液化项目,而神华集团也正与该市政府进行“亲密接触”。
  在陕西,兖矿准备投资95.26亿元综合开发煤炭液化制油,神华也宣布将在这里再建一个更大规模的煤变油项目基地,总投资150多亿元,该项目预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