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剑:大学校长不是培养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1:15

郭英剑:大学校长不是培养出来的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0-02-26 16:37   作者:郭英剑  字体:    高教改革中,校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当下谈论校长职业化的问题时,不断有人提到一个词“培养”。大学校长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校长都是上级任命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妨问一句:他们是培养出来的吗?简单回顾一下中国高校校长的个人经历也可以明白,回答应该同样是否定的。

  高教改革中,校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当下谈论校长职业化的问题时,不断有人提到一个词:“培养”,声称要把校长培养成教育家,而且要创造条件、培养优秀的校长并发挥他们的作用等等。这不禁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大学校长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在这里,我不想做更多理论上的辨析,而愿意从美国“常青藤盟校”3位女校长的实际例子中,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1968年毕业于著名的文理学院布莱恩·摩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1971年和1975年分别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她在宾大工作了25年。1984年成为教授。1996年~2000年期间,曾担任宾大美国文明系的系主任。2001年1月起,到哈佛大学创办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院(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任首任院长。2007年,在福斯特60岁的时候,她被遴选为哈佛大学的校长,从此成为哈佛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长。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校长鲁斯·西蒙斯(Ruth Simmons)是“常青藤盟校”的首位黑人女校长。她1967年毕业于新奥尔良的迪拉德大学(Dillard University),1970年和1973年,在哈佛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3年至1990年间,她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担任院长职务。1995年,西蒙斯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担任顶尖大学校长的非裔美国人,先是初任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美国著名的文理学院,也是女子学院——的校长,后于2001年,成为布朗大学的校长。这一年,她56岁。

  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艾美·古特曼(Amy Gutmann)因为其前任罗丹是“常青藤盟校”的首位女校长,也使她成为美国首位接任女校长职位的女校长。古特曼197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次年,获得英国经济学院硕士学位,197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她长期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87年晋升教授。1997年~1998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学术顾问,2001年~2004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务长,在此期间,还担任美国政治与法律哲学协会的主席。2004年,古特曼被宾大校长招聘委员会遴选为校长,时年55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校长无一不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而没有人是被专门培养出来的。如果仔细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两个特点:首先,3位顶尖大学的女校长都是高学历,常年从事教学与科研,是教学或科研方面的专家。其次,她们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都从事了行政管理工作,在做校长之前,都当过院长、教务长,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等。

  由这两个特点,我们至少也可以得出如下两点启示或者说是结论:首先,大学校长无须培养,也不是培养出来的。所谓培养,无非是多学一些理论知识而已,但并不是只有精通教育理论者或者教育理论专家才能成为大学校长。我们都知道,国内外高校都培养了很多教育学博士,但无论在国内的校长任命还是国外的校长遴选中,很少见到有要求候选校长一定要有教育学博士学位者。当然,这么说绝不是说学习教育学与教育学理论无用,而是说,作为大学校长,并不是非要先期对教育学的纯理论有多么高深的研究才行。只要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是教学科研方面的专家,这就使之具备了教育家应该有的核心要素。

  其次,大学校长是在实践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以上述3位校长的成长经历看,从她们当教授算起,到走上校长岗位,最短的12年,最长的23年,但在此期间,她们无一例外都在较长的时间内做过行政管理工作。这就为她们后来成为校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广大师生和校友信任她们、遴选她们为校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