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漫谈欧洲大罢工 - Anti-CNN.com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6:39

宋鲁郑:漫谈欧洲大罢工

发布: 2010-2-25 16:40 |  作者: 宋鲁郑 |   来源: 专栏作者 |  查看: 126次

法国在全球号称罢工之国、罢工冠军。这其中既有法兰西民族浪漫天性的因子,也有卢梭激进“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在法国生活久了,也便有了经验:重要的出行,机票或者车票一定要定在周末,毕竟罢工只有在工作日举行才最有效。

虽然法国一向领欧洲甚至全球罢工风气之先,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发生的欧洲大罢工,法国却落在了后面。这不妨看作这次欧洲大罢工的第一个特色。当然失去这个桂冠,对法国并不是坏事,不妨一笑置之,但另一大特色却无法令人轻松:英、德、法这三大欧盟核心国相继发生大罢工,其事态之严峻不可小瞧。

打响欧洲大罢工第一枪的竟然来自罢工较少、强调纪律和妥协的德国。2月22日,德国汉莎公司宣布为期四天的罢工,不过第二天就在法兰克福劳工法院的调停下,劳资双方同意重回谈判桌,罢工也宣布暂停。尽管仅仅罢工了一天,考虑到汉莎公司的规模----共有四千名机师,其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据汉莎公司估计,这场持续一天,却是9年来最严重的罢工将使公司损失高达6500万欧元。而且罢工还使汉莎航空股价22日在德国股市下跌了1.7%,在德国DAX指数中段则下跌0.59%,是6个交易日以来首次下跌。

仿佛多米诺骨牌,随后法国机场的航空管理人员开始了为期5天的大罢工,罢工导致法国奥利机场一半的航班被取消,戴高乐机场也取消了四分之一的航班。此外,英国航空公司员工也投票决定举行为期10天的罢工,考虑到这三国对欧洲的影响,恐怕整个欧洲的航空都要瘫痪了。

德国和英国的罢工都是为了要求上涨工资。法国则比较奇特,是为了“公务员”身份:从2012年起法国将与德国、荷兰、瑞士、比利时以及卢森堡共同建立统一的飞行调度系统,有可能使员工失去“公务员”身份。不过更为奇怪的是,法国交通部长已经做了许诺,这种新的联合(管制)怎么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空中管制员的职位的。考虑到罢工在法国已成为习惯,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体说来,这次欧洲大罢工还是和经济危机有关,欧洲各大航空公司赢利能力下降,自然无法满足工会的涨薪要求,工作条件也随之下降。罢工也就成了不得不的选择。不过罢工不但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相反会使经济危机更难消除,这自然形成更无法上涨工资的恶性循环。至于遭受危机打击最为严重的希腊,则正组织百万人的大罢工,但相信,同样是于事无补。

罢工可算是劳方对付资方的强大工具,在今天的西方也视为天赋人权。但是,劳工阶层获得罢工权力也不过几十年的事情。以法国为例。如果从法国大革命算起,劳工阶层获得罢工权力竟然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即1791年就立法禁止同业结社,更禁止罢工。七十多年后,即1864年才承认结社权。直到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1946年才立法承认工人的罢工权。但4年之后1950年公共部门的罢工权才得到确认。

法国民众获得罢工权后,发展到今天,却有日益走向偏锋之感。2005年,巴黎申办奥运会进入倒计时,当奥委会前往巴黎考察时,巴黎运输部门发动大罢工,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时候进行罢工效果最好,可以对政府施加最大的压力。巴黎运输部门是否达到目的不可而知,但优势明显的巴黎却输给了最不愿意输给的对手英国伦敦。更令现代文明社会所无法理解的是,一向负有救死扶伤之责的医护界也常有此举。2005年当酷暑再袭法国的时候,法国的医护界由于待遇问题借机发起罢工,而两年前的酷暑曾造成上万人非正常死亡。当然,说起罢工,政府公职人员也不遑多让。2003年,法国驻外全体外交官和外交部举行全球性大罢工,令法国国际形象大损。而罢工的原因是由于第二年的外交预算要减少了两个多亿欧元。而预算总额高达42亿欧元,这在全球都已经是很高的了。还有,1853年法国曾将邮电、火车司机等行业做为艰苦行业,享受特殊福利政策。然而,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工作条件早已今非昔比,然而,谁要更改,三十多万利益相关者立即走向街头。因此,尽管是如此的不合理,却也难以解决。当然,这还都不算离奇的,毕竟还是有法可依。而2001年来自全国的一万多名宪兵香榭里社大街大罢工却震撼了全法国。根据法国规定,宪兵是无权罢工,然而,组织者却秘密利用电子邮件组织校级以下官员,于是形成了宪兵与镇爆警察对峙的罕见局面。此外,还有一场罢工值的一提,因为和海外的华人有关。巴黎某区由于华人大量涌入,将面包店、咖啡店买下进行纺织品等经营。为了表示抗议,该区区长带头进行罢工。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法国还有一场已经持续了“四月、一周、四天”的特殊罢工(这是法国媒体模仿2007年戛纳大奖电影《四月、三周、两天》的用法),而且规模超过汉莎航空公司。这就是6000名无证工作者去年10月份开始的争取自己权宜的罢工。尽管根据民调,78%的法国人认为无证工作者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面对这样的群体,政府自然是不会让步。否则罢工也不会到现在还持续下去。这个号称“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总是在验证“现实总是苍白只有理论之树常青”的道理。

当然法国罢工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几乎演变成国有部门职工的专利。私营企业极少参与。这确实相当奇怪,毕竟,罢工是劳方对抗、制约资方的武器,怎么演变成对抗政府的工具了呢?值的一提的是,法国参加工会的人数急剧减少,到现在,法国受薪人员加入工会的仅为13%。

现在西方普遍对罢工的“走调”思谋对策。美国的第一大企业沃尔玛就坚持不设立工会。许多跨国企业来到中国后,也顽强抵抗中国政府要求设立工会的要求。去年五月,加拿大国会甚至否决了政府已经签订的三项联合国劳动公约,这些公约涉及加强工会作用、禁止强迫劳动和禁止童工。显然都明白,没有了工会,也就可以大大减少有组织罢工的可能性。这次发生罢工的英法德三国中,对付罢工各有特色。德国是法院调解,英国则是法院有否决权。英航空服员去年圣诞假期曾计划罢工12天,不过遭法院强制撤销。另外英国还规定工会必须提前一周通知资方,才可罢工。这自然给双方的妥协留下空间。法国则在萨科奇时代通过一项罢工期间最低服务法案。即公共部门即使罢工也要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务。这个法案曾引发很大争议,认为这等于否定了罢工。

看来什么都要有个度,一旦跨越,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这也许是欧洲大罢工对我们的有益启示。不过话说回来,罢工也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表面之痒,其内里的问题绝不是想办法遏制罢工所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