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7:20

[摘要]中国职业教育总体所呈现的发展态势非常良好,职业学校招生数连续增长,就业形势也非常好,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教育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的难题与尴尬国家大额投入的热情支持与社会的冷漠相对;职业学校本身在完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和面临的困境以及大众的偏颇认识等等。这无形中给职业教育尤其是相对较为弱势的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通过对浙中地区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状的考察,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浙中地区 发展 建议

 

一、浙中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一)大众观念和社会舆论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众的观念和社会的舆论。首先是观念。中国人向来是爱面子的,子女的求学也就成了父母荣辱、家庭兴衰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大部分人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职业教育在中国正式形成和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大多数群众还未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以至每一个家庭,似乎更愿意用“大学”这个词来鞭策自己的孩子们。而职业学校是学习不好或表现差的学生才读的,是不得已的选择。这使得职业教育遭遇了不少的尴尬。其次是舆论。“职校无用论”四处蔓延,这与社会上有关“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型人才” 的观点是相违背的。关于这种论调,无非是三类人传起来的:其一是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用心,混日子,适应不了职业学校那种自律式的管理模式,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给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其二是社会招生人员尤其是职业招生人员。这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搬弄是非,严重影响了本应纯净的招生环境。其三是家长。少数家长责任心不够,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负担。初中毕业就以成绩差、读书无用为由,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阻止孩子继续求学。还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要求过低而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年就一定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当然这中间也夹杂着部分招生人员不切实际的鼓吹),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再有,多数家长以为我交了学费,孩子就归你们学校管,能不能学成都是学校的事。学得好是孩子出息;学得不好,找不到事做罪在学校。这些都使社会大众歪曲了对职业教育的印象。最后是宣传。政府的宣传和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度还不够大,不能把国家的有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和一些就业信息及时地、真正地传达给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所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一知半解。如果能把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像当年扫盲、实现两基、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宣传的话,相信人民群众会更理解、支持职业教育。

 

(二)职业学校自身的问题

 

学校应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初中学校迫于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以完成规定额定招生人数为终极追求目标,未曾真正关心学生的前途,更极少关注职业学校的状况。未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能将有效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的学校,学生平时所表现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给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其工作多陷于被动。二是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是质量意识不强,赚钱是其主要目的。学校应该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然而一些学校却过分依赖于政府的扶助,过分追求人头数,过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要把学生招进来,学不学全是他们自己的事了,从而忽视了如生命般重要的质量。国家现在舍得花钱,每年都会下拨很多经费,如贫困生补助、职技校学生补助、各类奖学金等等,而民众对此却知之甚少。其次是重硬件不重软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引进了,校园环境是美起来了。然而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教师根本不懂教育,教育观念落后,责任心不强。同时,对教师的评价缺乏必要的尺度和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而学校常规管理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应该注意到,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学校的学困生,包括学习成绩差、纪律行为差,平时表现差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而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要么过于严格,要么太过松散,没有找出一套适合职校生这个特殊学生层的管理办法,国内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也不完善。再次是少数职业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扩招,不管学生的素质如何,能招一个算一个,只要进了这扇门都一个模子培养。虽说不是一定要做到分层次培养分阶段教育,至少要为那些想学真本事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方面,少数技校是做的比较好的,也走在了前列,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一贯对技术的重视,又加上对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学习吸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高低年级分层次的管理,营造浓厚的尊重技术强调技能的氛围,值得很多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二、中职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应转变观念,制定职教相关的政策和合理的公众宣传

 

在学校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工作做准备,而工作本身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触类旁通。形式训练说认为:教育的职责是通过学习特殊的科目而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改善,上普通高中可以使知识更加全面化,而统计资料表明普通高中所学习的知识在一生中运用的机会很少,而职业教育教授的专业知识也是文明智慧的结晶,把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教育划定三六九等是不正确的。况且职业教育知识的专业化和实用性更容易形成迁移,对于以后的职业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大力发展和规范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调动媒体、政府、学校、家庭的综合影响,形成重视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舆论氛围,不能让职业教育沦为次等教育。

 

(二)应规范职业学校办学,注重内涵建设,形成良好社会形象

 

 1.职业学校的办学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吸引力

 

职业学校要像普通高中一样办出特色,关键在于市场定位,学以致用,发展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专业,提升技能水平。然而很多职业学校开办专业没有规划性,往往只是随风而动,现在社会缺少什么人才就开办什么专业,往往等学生毕业了,人才却已经饱和;有的专业设置不切实际,硬件软件都不配套,就盲目开办,结果学生什么本事也没有学到,感觉就是个中介所。对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稽查,对于教师不具备相应资质,缺乏学习条件的学校不支持办学。招生怪招迭出,招生费、回扣费、招生贩子应运而生。由于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和学校信息不对称,不少学校使出浑身解数,只求招生,结果本末倒置,没有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教育部门应该公布具有合格办学资格的学校,对于不合格学校依法予以取缔。

 

2.产学结合、联合办学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管是德国模式、加拿大模式、还是澳大利亚模式,在培养方面都是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学习和生产的有机结合的。所以职业学校要坚决地依据国外的经验,切实地落实学生在校两年内接受合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最后一年去企业生产实习,这种职业教育形式是目前已验证过最为可行的技术人员培养形式。鉴于实习设施的更新换代很快,设备价值高昂,学校普遍教学硬件资源稀缺。为节约成本,可以对实习资源进行适当地集中,形成大型的学校实习基地,从而产生积聚效应。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进入企业带薪实习,实现企业职工定单培养。这样的办学模式不但可以使企业减少培训资金,同时,对于改善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实习环境也有重大意义。双模式办学实现了强校帮弱校共同进步,校企合作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3.加强师资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队伍

 

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对于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仅要提升理论修养,还要培养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应是技术型和学科型并存的格局,偏重应用型。应采取改革性措施鼓励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到职业学校兼职甚至任职。而高学历人员应了解当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获得相应实践经验与较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后任教,对于在职教师的进修也应该着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一方面增加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增加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之间的联接程度。与此同时,将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到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实践列为评职的重要条件,这是职业中学健康发展的保证,更是实现学校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及社会需求接轨的前提。

 

4.规范技能等级考试,把技能证书考核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定标准

 

职业学校在突出技能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将技能水平量化,变为考核标准。技能证书的推行和考核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考核要严格把关,注重含金量,避免交钱就能拿证、考证超高通过率等现象的发生,为用人单位的选才提供切实的参考。规范我国职业技能考试行为,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职业考核标准是当务之急。把各行业的准入门槛和中等职业教育挂钩,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且,把技能考核通过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的主要考核内容,为通过技能考核的职业技术人才建立网络交流库,为企业选才提供便利,减少求职成本,减少人才流动障碍。如此,中等职业教育将会有一个大发展。

浙中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时间:2009-11-16 06:19:41  来源:2009年10期教育探索  作者:杨兴新——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浙江 金华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