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猎人”管轶_国际新闻_行业动态_新闻动态_深圳市动物防疫监督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3:23
在目前国内禽流感疫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个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禽流感,他就是有禽流感“猎人”之称的香港大学微生物副教授管轶。同时,他还是世界上首个发现SARS病毒的专家之一。
掀开非典狰狞面目
2003年,对中国来说并不安宁。
这一年的春节,一种叫“SARS”的病毒在广东蔓延开来,但是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对于香港大学微生物系的副教授管轶来说亦是如此。当广东出现疫情的时候,他正在江西宁都县老家过年。但他以高度的职业敏感意识到了这种疾病的可怕后果,于是立即于正月初三起程前往取样。因为标本数量有限,加上较长距离运输,标本质量受到影响,虽然经过多次的实验,但仍不知道这种疫情是什么病毒所致。紧接着,SARS降临香港,管轶在短时间内取样、分离、鉴定,3月20日,终于在全世界首先分离出人类SARS病毒(因为是新病毒,又花10天时间再鉴定),最后确定这是一种冠状病毒——且与人类已经发现的冠状病毒都不同。那么,这种叫做SARS的病毒的病源从何而来呢?
管轶“穷追不舍”,他与深圳疾病防治中心携手组成课题组,初步将SARS病毒“元凶”锁定为动物。经过多次取样研究,最终证实“果子狸等哺乳动物是SARS病毒的祖宗。”管轶和课题组用科学之手掀开了非典病魔的狰狞面目。
禽流感“猎人”
如果说当机立断的性格令管轶成功地防止了非典病毒的第二轮爆发的话,那么在与禽流感的斗争中,他显示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则是常人所不具备的。在短短5年的时间中,管轶凭借他在中国内地的网络,成功采集了10万只禽类样本,这一数字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专家的采集范围。2003年末,也就是第一波禽流感在东南亚爆发后,早有“准备”的管轶立刻跃身为全球独一无二的“人类病毒预警系统”。
普通人很难想像,完成这种工作是需要经历一个多么脏乱、艰难的收集过程。需要说服禽贩,需要从臭气熏天的死禽身上获取血液和粪便,取样研究,管轶的他的同伴们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们成功找出超过250个H5N1禽流感病毒品种。对此,管轶说:“我们必须知道动物体内有什么,才能知道人类可能传染什么。”
管轶成长之路
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下莲塘巷,这里是宁都县城老城改造后,目前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条小巷之一。3号门牌,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小院。1962年,管轶就出生在这个小院。因为是秋天,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大众化的名字“秋平”。
管轶有两兄三姐,家中排行老六。哥哥姐姐都说:弟弟从小就不服输,凡事总要争一流。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秋平在班上考了第二名,回家后他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饭都不肯出来吃。看到弟弟年纪这么小,却有如此志气,当时家里文化水平最高的大姐做主,把他的姓名改为“管轶”,希望小弟弟超凡脱俗,不同一般。
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好,全家九口人吃饭,只靠父亲一个人几十元的工资难以维持生活,母亲只好到处做临时工,经常带些活回家做,小秋平和哥哥姐姐上学之前和放学之后都要一起帮忙,读书只有晚上挤时间。小时候他和两个哥哥同住一个房间,有时候,读书实在太累了,管轶就把书扣在胸前,靠在椅子上打个盹。一天,父亲早上起来发现儿子靠在椅子上睡,便把他抱上床睡,说:“床上睡舒服。”管轶却回答:椅子上睡得不舒服,就不会睡过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应届毕业年仅16岁的管轶就在宁都中学以全县理科第五名的成绩被江西医学院录取,1983年,毕业分配时,他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留校工作,两年后,考入首都儿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汕头大学任教。1993年考取了香港大学流感研究所攻读博士,
还未毕业就被世界流感研究中心看中,一直工作到1999年。2000年1月,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28名学者专家同台竞争,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香港大学选中,担任微生物系副教授。多年来,在禽流感、流行病学等方面,管轶一直处在学术前沿。
面对目前情况严重的禽流感疫情,管轶和同伴们再次踏上了征程。
两大贡献
一、过去5年,他成功采集超过10万只鸟的样本,和同伴成功找出超过250个H5N1禽流感病毒品种。在2003年至今禽流感疫情多变的时候,可算是“人类预警系统”。
二、在2003年5月非典爆发时,管轶率先在实验室确定带有类似非典的冠状病毒,并在深圳出售的果子狸、貉及獾身上找到非典病毒。在“非典”重临广东时促请内地屠宰果子狸,遏制疫情扩散。
故事
“争得中国人的尊严”
身在异国他乡,工作时管轶更是不甘人后。他在美国期间给二哥的信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年暑假,他回国到曾经任教的大学处理私人事务,虽然事先请了假,但回到美国,他的上司却指责他不该享受寒暑假期。管轶在信中写道:“我要以百倍的努力,依靠自己过硬的实力,争得中国人的尊严!”
过春节几乎足不出户
2000年春节期间的一次中学同学聚会时,有同学问起管轶的成功秘诀,他说了两个字:勤奋。管轶把别人看电视、喝茶的休闲时间,都用在读书、搞科研上。现在,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个小时以上,晚上9点至11点先休息两个小时,然后再起床继续工作,一直到凌晨两三点。回老家过春节也不例外,除了大年初一到几个亲戚、老师和老邻居家拜年,他几乎是足不出户,连一些老同学他都只是电话问候,这些年来只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他说,在通往科学的前进道路上,慢走不行,小跑也不行,只有冲刺。
一个暑假挑沙1990担
“满仔(宁都方言,最小的儿子)从小就懂事。”管妈妈回忆说,管轶三岁那年,她因劳累过度得了一场大病,在医院病房,小管轶还依偎在母亲怀里,却安慰妈妈:“妈妈,您不要做事了,我会捡猪屎(那个时候猪屎可以卖钱)挣钱养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包50公斤月饼,只挣一角五分钱,他一个星期天包过300公斤;那时,从河里挑一担沙到路边,只有一分钱,他一个暑假挑了1990担,为的是挣够自己和姐姐的学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他还在建筑工地挑砖块;上了大学回家后,他照样和姐姐一起到河里洗被子。
“满仔是个孝顺的孩子。”管妈妈说,2000年从美国回香港后,管轶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宁都过。父亲去世得早,他再忙也会回来陪陪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老母亲。就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只要有机会,他都要想方设法回到母亲身边。
管轶博士
现年43岁,出生于江西宁都县,198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留校3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硕士毕业后,在汕头大学工作,1992年就读香港大学博士,随后到美国跟随全世界顶尖级病毒学家罗伯特威博斯特工作,1995年跟随世界卫生组织返回香港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工作,从事病毒学研究工作。1997年成为香港禽流感病毒科学家,成功发现了多种禽流感病毒。2000年他比政府早3个月预测禽流感病毒变异,使得此次禽流感在香港爆发没有死亡一人。
管轶现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副教授(高级导师)。
2003年5月23日,管轶正通过幻灯片讲解动物体SARS病毒进入人体传播渠道及演变过程。
管轶(左一)和研究人员提取禽类血液,做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