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凭啥为证监会的失误买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14:02
 

股民凭啥为证监会的失误买单?

来源:东方网  作者:谭浩俊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080628/u1a3681622.html


股民可以为股市的风险买单,也可以为自己的失误买单,但是,决没有为管理层的失误买单的义务。但是,连续8个月的狂跌,却是股民们真真实实地在为管理层的失误买单,而且买得有冤无处伸。对于已经被物价涨得无所适从的股民们来说,股市的无休止、无目的、无理由下跌,更是雪上加霜,让他们欲哭无泪。

首先,股民们在为管理层不规范的审批行为买单。股民们都清楚,中国股市出现今天这个局面,决不是偶然的。股市中充斥着那么多垃圾公司,怎么可能健康运行?那么,这些垃圾公司又是如何混入到股市中的呢?很显然,与管理层的审批行为不规范有着必然的联系。想想看,一家企业要上市,需要无数次地奔波于企业与审批机构之间,需要派专人到审批地去“攻关”,这样上市的企业还能是规范的吗?一个王益,就“造就”了那么多家上市公司,而且,在调离了中国证监会以后,仍然能够操纵企业上市,这样上市的企业,能对得起股民吗?审批机构如此审批企业上市,上市公司质量还能提高、股市还能健康运行吗?在这样的股市中,股民还能够得到利益吗?能不为管理层的失误买单吗?

第二,股民们在为管理层的决策失误买单。我们勿需要举更多的例子,股权分置改革一项工作就足以说明管理层决策水平的低下,决策能力的薄弱。郎咸平说,他在2005年就已经警告过中国证监会,千万不可以改,股改以后带给股民的就是无尽的掠夺。三年以后,郎咸平的话兑现了,股民们在获得了一些“蝇头小利”以后,在为股改的失误买单了,买得没完没了、没有尽头。我们并不反对股改,股改是中国股市必走之路。问题在于,股改不应该这么早,更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所有企业一律实行股改。想想看,股市中有那么多垃圾公司、垃圾企业,他们巴不得通过股改把风险转嫁到股民身上。可是,管理层根本不顾市场的可能,根本不考虑股市的实际,更不顾股民的利益,只知道尽快出“政绩”,股改完成了,风险却全部抛给了股民。如果管理层有点股民意识、有点大局意识、有点管理水平,能够作出这样的决策吗?能够不分企业好坏、一股脑儿进行股改吗?股市还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吗?

第三,股民们在为管理层管理无方、监督不力买单。如果在审批行为不规范、决策失误以后,管理层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或许还能够减轻市场的波动、减少股民的损失。可是,连这最差的一步棋,管理层也没有去走,而是任凭市场狂泄,任凭投机者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热钱的随便进出、机构与企业的勾结、上市公司做空企业、股市募集的资金乱用瞎花、继续让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盲目审批基金、出台一些漏洞百出的政策等等。说今天的股市已经退回到二十年以前,这话绝对不算过分,不仅不过分,甚至可以认为,在管理和监督方面,还不如二十年前规范、认真。一个管理无方、监督不力的股市,如果能够健康发展,那是神话,股民能够获得利益,那是笑话。面对股市的“跌跌不休”,面对股民的严厉斥责,近一段时间以来,管理层开始有了一点声音,什么稳定要成为基金公司的第一责任,什么要严厉打击股市造谣惑众者,什么要让股民获得最高利益等等。我们要问的是,股市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管理层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管理层应当如何向股民交代?管理层凭什么要让股民为你们的失误买单?管理层还准备让股民买单到什么时候?
 

 

郎咸平:股改以后带给股民就是无尽的掠夺

http://finance.qq.com/a/20080626/001616.htm

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郎咸日前在宁波的一个论坛上指出:股改以后带给股民就是无尽的掠夺。因为股改本身就是错的,所以必定失败。判断股市下一步走势,必须先判断好政府的政策走向;中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与产业战争……
 
【提问】:大小非解禁后,过冷的经济部门持有大量过热部门的钱,导致非常多大小非,我想大小非解禁未来的趋势


【郎咸平】:05年的时候我已经警告过证监会千万不可以改,股改以后你带给我们的股民就是无尽的掠夺。就是今天的大小非的问题。证监会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股改本身就是错的。


05年我说他错的,结果说完以后股价大涨,他说郎教授你也会错吗?!我说我不会错的!你看08年股价大幅下跌。货币战争里面有一个罗斯科尔德家族,马克思资本论里面有四次谈到这个家族,这个家族在二十世纪之后开始衰落了,这个家族很有意思,他在撒切尔夫人时代,代英国政府进行过股改,各位请注意,资本主义皇冠上的明珠,资本主义的领导者,他所做的股改是最符合全英国人民的利益最大化。我拿他的股改和我们的股改做对比,你就什么都懂了。这就是为什么证监会会做这么蠢的事,因为他根本不听,根本不学。我这个话在04年、05不断的讲股改不能做。


当时他们提出股改三定律:1、上市公司必须具备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经营,所谓的信托责任你一定要为股民创造财富,一切所作所为必须为股民的利益。2、只有好的公司才能股改,坏的公司不准股改。原因在哪里,因为股改是英国政府背书,坏公司进行股改,一定伤害到股民,影响英国政府的信誉,所以好公司股改,坏公司不可以股改。3、股改之后的公司,英国政府有一票黄金股,它具有百分之百的否决权,如果股改后的公司,所作所为会影响到股民的利益,英国政府可以一票否决,这是我们天天骂的帝国主义的国家,和我们证监会可爱的股改相比,定律一,我们上市公司经理人有多少是有信托责任,有多少人是为老百姓利益奋斗,我不敢说没有,但至少不多;定律二:英国是只准好的公司股改,而我们谁都可以股改,这么多坏公司股改,不知道会伤害到老百姓吗?!老百姓谁在乎呀!?定律三:我们社会主义政府居然百分之百的退出,不可理解,没有黄金股,市场经济嘛!英国这种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政府为了保护中小股民,他对每一家股改公司保有一股黄金股,而我们是百分之百退出,什么结果呢?证监会在演一个闹剧,大小非在英国会是一个问题呢?不会的,英国政府一票否决就没有事了,我们呢?又是这个法律,又是那个法定,还是搞不好,为什么?因为你水平不够,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股改。如果当时证监会肯听我一句话,按照英国这个三定律做下来,今天根本就没有大小非的问题。当然我说过,我讲话没有人听的,狗也不听,夫人也不听!

到最后,三年过去了,我们才知道,股改是彻底失败的。而我们全体股民为这个失败担上多大负担你知道呢?如果在05年他听我的话呢?没有问题的!

 


太平洋证券股东大会严防死守 不准股东问王益
 
 
◆《每日经济新闻》云南报道

上市不到一年的太平洋(601099,收盘价19.36元),最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笼罩在它身上的众多迷雾一点没有消散。公司究竟是IPO,还是借壳上市?这些在其他公司看来不值得一提的问题,到了太平洋身上却完全变样了。

昨日太平洋证券在云南安宁市召开2007年度股东大会,本希望身处漩涡中的太平洋能够给股东们一个交代,但参会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公司这次股东大会开得太蹊跷,会上对一些关键问题只字不提,对于股东的一些提问更是置若罔闻。

股东大会现场太冷清

太平洋证券2007年度股东大会召开的地点安宁市温泉镇是一个度假区,气候条件很好,常常是晴空万里,不过6月26日晚上突如其来一场雷阵雨,使气温有所下降,甚至给人带来了丝丝寒意,而这与太平洋证券2007年度股东大会冷清的现场“相得益彰”。

据一位参会人士告诉记者,参加会议的股东人数为21人,代表了公司总股本90%,超过13亿股股权。但实际坐在现场股东席上的股东,只有10人,而且绝大多数是该公司的高管和员工,偌大的会议室显得很空。其中中小投资者少得可怜,更不用说机构;参会的股东大部分都是太平洋的法人股股东代表。

而会议的内容也是一些常规的,比如审议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财务决算报告等等,一共有七项议案。

股东想提问 请先“报备”

此前,记者参加过不少公司的股东大会,即便是中国平安这样的大公司,这样备受关注的公司,其股东大会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股东代表自由提问。然而,在太平洋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根本没有这样的待遇。据一位参会股东戏称,“想提问,请先报备!”

究竟怎样报备?据该股东称,在公司公布的一份会议须知中,有条很特别的规定:“大会召开期间,如股东拟在股东大会上发言,应当先向大会会务组登记……表明您的发言意向及要点,并简要注明所需时间。”公司董事长王大庆还在会议上强调,股东若临时要求发言或者提问,发言内容必须与会议审议议案有关,必须得到许可,发言内容不能够超出本次会议的审议范围。

这位参会的股东说,这些要求有点像是霸王条款。而真正到了股东提问环节时,王大庆仅仅选择了一些普通的问题交给相关高管进行回答,而对于一些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该公司却拒不回答。其中,有股东向大会报备了这样的问题:公司上市是否存在违规问题?王益案件是否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但这样的问题却石沉大海。

董秘:敏感问题将统一安排披露

尽管对于大家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太平洋方面很少提及,但公司董秘林荣环还是出面澄清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传闻。

首先是有媒体报道称,公司上市前,2005年业绩巨亏2亿元,原因是太平洋证券违规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造成的。对此,林荣环表示,亏损2亿元的主要原因为2005年公司营业支出中有1.65亿元用于弥补原云南证券保证金的缺口。

另外,也有媒体报道质疑,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是“明天系”?林荣环表示,太平洋证券的实际控制人不是“明天系”,而且也没有单一控股股东和单一实际控制人。对于传闻太平洋证券股东中的北京玺萌置业等是否受“明天系”控制,董秘林荣环认为“毫无根据”。

太平洋股东大会的股东提问环节,在走过场般拖延过去之后,王大庆宣布大会结束。会后,有人追问太平洋证券董事长、董秘等,希望澄清王益案件是否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但当事人都显得十分谨慎。

林荣环表示,对于这些传闻,公司会进行统一的回应,但他并没有表示究竟在什么时候向广大股东作出明确交代。

链接:太平洋深陷上市漩涡

随着王益案件的曝光,上市不到一年的太平洋证券成了大家关心的焦点。

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太平洋突然登陆A股。 券商上市在去年的大牛市中再普通不过,然而,太平洋“不走寻常路”的上市途径,却在业界掀起不小的波澜。

2007年太平洋参与了云大科技的股权分置改革,太平洋证券向深圳天翼投资发展公司等4家公司增发1.02亿元,用于云大科技的全体股东进行换股,云大科技从此退市,太平洋证券似乎准备借壳云大科技上市。然而,太平洋上市后却并未使用云大科技原来的交易代码,而是用了一个新的交易代码。该公司董秘林荣环在上市路演时强调太平洋是IPO,并不是借壳上市。

如果不是借壳上市,那么其IPO程序就更 “独特”了。一家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十分严格的审查程序,而且太平洋证券2004年~2006年连续三年的净利润依次为-1623万元、-20051万元和13192万元,根本就不符合连续三年盈利的上市基本条件。

借壳上市,需要证监会重组委的审核通过,IPO需要发审委的审核通过。两者皆无,太平洋却凭着证监会一纸 “《关于太平洋证券有限公司股票上市有关问题的批复》(证监办公函【2007】275号)”,以及上证所一纸通知,就将该公司“推上”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很多资深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司上市在法律程序上有问题。

最近关于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被双规的消息,又将太平洋证券推上风口浪尖。据《财经》报道,太平洋上市说明书显示,天津市顺盈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王磊持有太平洋1%的股权。王磊后将主要股权转让给王薇,知情人士称王薇是王益的妹妹。

 

 


传王益已交代所有问题 国开行当年曾拒绝接收他

2008-6-2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 玮 北京报道

一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王益已经在6月20日交代了所有的问题,焦点集中于收受贿赂、家属经商等,但目前尚无官方说法。

记者还获悉,当初王益因事从证监会调至国开行时,国开行有关领导并不愿意“接收”,后来才勉强答应。此后近十年间,王益虽身在银行,心却仍在证券界。6月23日,国家开发银行的网站上已经没有了关于王益的简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盘根错节的“王益案”正在一点点地露出“真相”,多家券商牵涉其中。

而伴随“王益案”的,不仅有各种市场传言:高层人事更替、王益与魏东自杀紧密相连……还有A股的肆意下跌,市场信心严重低迷,6月20日,2700点关口告破。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6月22日在证监会党委会议上明确表态,将对利用虚假信息和谣言操纵股价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对涉嫌犯罪的,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他同时表示,任何市场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在他“要稳定资本市场”的表态后,A股市场有了小小的反弹,但6月27日在券商IPO再启等几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上证综指低开近百点再破2800。

身在银行心系证券

对王益来说,资本市场才是他最大的斡旋舞台。

自1999年2月起到2008年6月初,王益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知情人士透露说,1999年王益因举报信过多而调离证监会,国开行有关领导并不愿意“接收”,后勉强答应,起初,其只分管政策研究,后来才分管政策研究室、稽核评价局、业务发展局、投资业务局,排行第三。近10年的银行生涯,却不是他心之向往。

一位银行界人士也告诉记者,显然,在国开行不可能和他在证监会那样如鱼得水。《财经》杂志的报道称,王益在国开行并不得志,一直郁郁寡欢,真正理解他的是证券行业的人。

比起银行界,王益在证券界显然资格老得多。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并参与了证监会的初创,并于1995年11月至1999年2月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分管发行、基金等关键部门。1985年11月到1992年9月,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工作,并曾任薄一波秘书。


这些年,王益“往来无白丁”,奠定了其星罗棋布的关系网,这也是其离开证券界,投身银行圈多年后,依然能直接插手证券界诸多事务的原因。

6月23日,国开行网站上对高管的介绍仅有其余三大副行长,之前,即使是6月18日国开行正式回应王益被“双规”的消息之时,他的简介还在,现在已经被正式撤销。

国开行新闻处的一位人士对于记者的疑问,以“不便评论”作答。而国开行的组织架构图上,依然由一位行长、四位副行长、一位纪委书记、两位行长助理组成。

广发证券叫冤欲撇清关系

尽管王益被“双规”的原因还无官方说法,坊间也衍生出各种版本,但核心都指向了2007年资产市场“一绝”的太平洋上市事件(详情请参考本报《太平洋证券上市路径揭秘》一文)。

大致路线是,王益的亲属利用国开行的巨额贷款收取巨额“财务咨询费”,然后用部分所得购买了大量太平洋证券的原始股。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媒体报道了太平洋蹊跷上市之后,其弟王磊将用来资本运作的公司快速转让给妹妹王薇,后王薇也从公司退出。无论是王磊还是王薇,仅仅是名义持有人的转让。有关部门也一直调查太平洋证券上市事件。

近期资本市场另一大案广发证券借壳的内幕交易案,据传也有王益身影,但广发证券的相关人士却向记者表示,这有点牵强附会。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爆料,称王益暗中使力助广发证券上市。理由是,广发证券代理总裁李建勇是王益的同门师兄,两人师从原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刘诗白教授,私交甚好。而且,云大科技曾经是广发的小股东,在广发与中信收购战中,坚决地站到了广发一边。

广发证券原总裁董正青的内幕交易案将延期开庭,被解读为受“王益案”影响。

广发证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董正青涉嫌内幕交易案仅仅是其个人问题,而非公司层面,并且代理总裁李建勇为人一贯老实,与师弟王益仅仅是私人关系。

上述知情人士说,王益作为副主席分管证监会股票发行的1995年11月至1999年2月间,广发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各省攻城略地,业务范围由原来广东一隅,迅速扩展至全国。

但分析人士指出,广发投行真正出成果的是2000年后。广发证券公布的历年投行业绩数据显示,1995年至1999年,承销金额仅仅为2.9亿元、19.6亿元、36.4亿元、41.9亿元和31.2亿元;而2000年至2002年则达到了86.4亿元、53.7亿元、49.5亿元。

“涌金系”与王益的关联也在朦胧之间显现。真正理解王益的魏东,领导国金证券成功借壳上市,执掌“涌金系”有声有色,却在不久前离奇自杀。现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曾是王益在证监会任职时的秘书,声称“与王益无业务往来”。

王益在资本市场的这些如蜘蛛网般的关系,亟须一一理清,其错综复杂的案情,也将揭开帷幕。

正如尚主席所言,任何市场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大案毕,市场更健康。

花 絮

王益轶事:主席台上“呼呼大睡”

本报记者 贺江兵

 

今年6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震动金融界。一时间关于王益的报道铺天盖地。

作为《华夏时报》的一个文字记者,本人很少拍照,但是,对于王益例外,本报记者曾委托一位摄影记者拍得王益最难见到的一些照片。仅想用图片说明王益之“牛”。

第一次见到王益是2005年11月3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金融协会、央行的《金融时报》主办,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大力支持的一个活动——首届“中国金融论坛”,论坛主题是“金融生态: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考验”。

这个会议级别非常高,一行三会和金融高官云集,其中央行有正副三位行长出席,省市分管金融领导等也去捧场。

这个会议的内容基本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是,在这个会上,王益给记者留下“伟大”的印象。尽管刚刚从事新闻工作,但是,一眼能看出王益系非常之人,他根本没把上述人士放在眼里。

因为,会议进行不久,王益便在主席台上旁若无人地熟睡了。由于本人是文字记者,便委托一摄影记者记录下这一幕。从图上看,王益睡得很安详,看起来很疲惫,尽管当时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忙、为什么这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