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东盟走向世界\\中国,如何从东盟走向世界?\\理性看待“东盟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52:52
2010年的第一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作为其中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一方,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中国,从东盟走向世界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2-06  浏览:1066     2010年的第一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作为其中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一方,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2009年,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给了中国太多的赞誉和表扬:G2,“中美国”,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不一而足。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仿佛是这一系列赞美的完美收官,又似乎预示着新高潮的到来。各地高烧不退的“东盟热”,也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然而,欣喜之余,我们必须思考:自贸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是中国廉价商品新的倾销地,是“外邦来朝”的面子和荣光,还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助推力,抑或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新起点?
  显然,从战略角度,发展中国东盟关系应该被赋予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拓展中国的国际及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意义。而东亚经济体系的分工合作,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场”的强大支撑,是中国逐渐推进产业升级的必要凭借,更是消弭“中国威胁论”的不二选择。
  对中国而言,成长为负责任的大国,是中国崛起绕不开的路线图。而这条漫漫而长远的路,也许就将从东盟开始。
  尽管有担心中国商品冲击本土制造的“印尼忧虑”,有柬埔寨“又穷又严格”的形格势禁,有中国东盟经济结构雷同化的担心,有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潜在威胁,但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和一体化步伐不会停步,中国也必须直面和克服这些成长中的痛楚和挑战,方才有远大的前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ACFTA)正式启动,一串惊人的数据冲击着我们的眼球:世界第三大自贸区、11个国家、13%的全球贸易份额、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更有媒体断言,全面建成后,这个自贸区将成为欧洲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共同市场,并由此改变全球经济版图。
  2009年对中国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金融危机中经济的逆势而上,使得中国成了备受全球注目的经济强国:世界工厂、全球主要资金来源、足迹遍布非洲、拉丁美洲等的世界首要投资者、也日渐成为研发活动的一大源头。

中国,如何从东盟走向世界?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2-06  浏览:523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ACFTA)正式启动,一串惊人的数据冲击着我们的眼球:世界第三大自贸区、11个国家、13%的全球贸易份额、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更有媒体断言,全面建成后,这个自贸区将成为欧洲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共同市场,并由此改变全球经济版图。
  2009年对中国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金融危机中经济的逆势而上,使得中国成了备受全球注目的经济强国:世界工厂、全球主要资金来源、足迹遍布非洲、拉丁美洲等的世界首要投资者、也日渐成为研发活动的一大源头。在这一背景下,自贸区的建成仿佛是中国世界大国地位的又一新佐证。但在虚幻的自我满足之外,人们还必须认真地思考:对于中国而言,东盟是什么?自贸区有何意义?是廉价产品的倾销地还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为了重现朝贡体系下“天朝”的虚荣,还是为了构筑真正平等互利的现代国际关系?是为了不计代价地获得称颂和赞誉,还是在为中国未来的远大前途谋篇布局?
  
  自贸区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的成长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的“输出革命”政策以及敏感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令许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怀疑,而中国则痛骂成立之初的东盟“反共反华”,因此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东盟关系还是互不信任和对立的。而后中国与东盟改善关系后,相继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1991年,中国与曾在1979年开战的越南恢复了邦交,至此中国与东盟所有国家邦交正常化。
  但是,历史的阴影和现实的利益纠葛,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时有波折。由于东盟大多数国家都是与中国毗邻的小国,对于中国在1990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不安和担忧,因此在1990年代,“中国威胁论”一度在东南亚甚嚣尘上。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一个转折点。金融危机的突然袭击使得东盟国家想要快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梦想瞬间破灭;为了抑制危机的进一步传染,同时也为了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利影响,中国在自身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的条件下,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种负责任的行为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
  此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提出和落实,2002年双方确立了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而这时,塑造稳定周边、服务中国经济崛起大局的战略已经形成。“富邻、睦邻、安邻”正是要通过建立和睦的周边环境而保持邻安,而其背后则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后周边外交在总体战略中地位的提升。为了消除东盟国家对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的担心,中国先是与有关各方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而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将双边关系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层次。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谈判过程中,中国也充分考虑和尊重了东盟国家的现实。东盟的10个成员国中,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新加坡的人均GDP目前已近3万美元,而越、老、缅、柬四国还不到400美元,人均GDP相差约70倍,远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的差距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首先推出了早期收获协议,在自贸区成立之前就让一些东盟国家的农产品以零关税的形式进入中国;其次,谈判并非采取一揽子整体推进的办法,而是采取先易后难,先签定《货物贸易协议》,接着是《服务贸易协议》,最后才是最难的《投资贸易协议》;第三,市场开放的时间表,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东盟老六国最先开放,新四国允许有过渡期。
  目前,中国与东盟关系被认为“处在近50年来最好状态”,甚至还出现了“兄弟关系”(中国与缅甸)、“黄金时代”(中国与菲律宾)等提法。显然,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发现越来越难以抵御中国在经济援助上的压倒性影响力和软实力。到近几年,大多数东盟国家已被北京有关“和平崛起”的声明及友善支持者的形象说服从而打消了疑虑。从过去的互相不信任和指责到今天的自贸区,在过去二三十年时间里,中国成功地完成了在东南亚地区的角色转变和形象更新,由输出革命到输出商品,最近开始输出资本,逐渐在该地区建立起领导作用,日益成为一个令人信服和依赖的大国。
  对日益崛起的中国而言,不仅需要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尤其是周边环境。这正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以及“和谐世界”理论的主要背景。而在这个过程中,消弭“中国威胁论”,成为一个不仅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更让国际社会放心和信赖的可敬可信的力量,是中国的当务之急。而中国通过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在东南亚增信释疑,显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开始。1月7日晚,五彩绚丽的焰火不断攀跃上南宁市的夜空,众多中国式的传统表演祝贺着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建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必将加快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出席仪式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表示。事实上,自2001年双方开始落实自由贸易区计划以来,中国东盟双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关系都得到了深入发展。

理性看待“东盟热”

作者:尹鸿伟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2-06  浏览:316     1月7日晚,五彩绚丽的焰火不断攀跃上南宁市的夜空,众多中国式的传统表演祝贺着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建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必将加快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出席仪式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表示。事实上,自2001年双方开始落实自由贸易区计划以来,中国东盟双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关系都得到了深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2001年以后的中国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学者层面都出现了一股“东盟热”。例如,2006年我国有9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建立自由贸易区,承担了比东盟成员国更多的国际义务。”对东盟投资与贸易法律实务专家、云南省律师协会涉外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潘克说,“这也让外界感觉到中国迫切的心情,似乎比东盟各国还希望自由贸易区早日建成。”
  
  各省区的期待
  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从未像如今这样处于多种重大机遇叠加的交汇点上,可以赢得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全新优势。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从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先后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并对北海出口加工区赋予保税物流功能,力图创造一个边、海、中心城市相互作用的保税新格局。
  近年来,广西成功承办了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促进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累计实现贸易交易额81.74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841个,总投资额达350.58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1223个,签约投资金额达2772.6亿美元。此外,广西还成功举办了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大力推动“泛北”合作,让“泛北”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
  广西商务厅厅长刘树森表示,广西正在做几件“最紧迫的事”:一是承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二是在全区党政机关和企业中全面普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三是抓紧出台关于加强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相关文件;四是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高效服务。
  云南省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省份,一改以往单一边境贸易格局,推进到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作为“泛亚铁路”起点的省会昆明,也希望成为中国继哈尔滨之后第二个内陆铁路口岸,云南也将逐步从一直位于全国铁路网末梢的省份,跃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物流中枢,并且已经提出了打造连接东南亚、南亚交通中枢的宏大构想。
  目前,昆明至泰国曼谷公路,昆明至越南河内公路,昆明至缅甸曼德勒、密支那公路等云南连接东盟国家的国际大通道云南境内段,已全部实现高等级化,云南通往东盟国家的国际公路大通道初具雏形,云南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道路客货运输从无到有,逐步兴旺发展,其中云南与泰国企业在2009年启动了“云南蔬菜换泰国汽油”等易货贸易,共同探索昆曼公路客货互通的可行模式。
  事实上,不仅仅是广西和云南,其他如广东、四川、重庆、山东、湖北等省份也在不同程度地接触、介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机遇,经济最强省广东已经占了中国对东盟贸易额的1/4强。现在,中国从西到东,从云南,到广西,再到广东海南,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已经联组成片,成为与东盟海陆衔接的自贸区实验场。
  
  企业应是主体
  “东盟热”在此间骤然升温,各种宣传攻势更是愈演愈烈,无论是政府界、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时时有积极的话语传出,激发着国人的兴趣。但不管政府部门和民众如何关注和热议东盟,具体的经济往来总是需要企业来承担的。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的东盟热恰恰出现了企业“缺席”的现象,政府部门“热谈东盟”,但对进军东盟企业的服务意识差,而很多企业“东盟意识弱”,抢占先机意识滞后。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向中国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应迅速制定新的市场开发策略,针对东盟国家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方案,不能简单照搬国内市场开发模式;应尽快了解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市场开放时间表;要充分利用好东盟国家的商会和中国使领馆商务处的桥梁作用;要经营好新市场,要有长远眼光;要注意当地风俗、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