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元的学费——有感浙商山西煤矿投资失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48:38


   这些天看新闻了解到,浙商在山西煤改事件中大概损失500亿人民币,很多煤老板跳楼的心都有了。之前写了一篇文章骂他们懦弱,现在看来我太不了解情况了。事实上,在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抵抗几乎是本能。

    他们求助过浙商联合会和浙江省政府,给山西省政府发过公开信,邀请过山西省官员参加圆桌会议,都没有任何进展和回应。他们也曾想过诉诸法律,但是山西省县以上的法院都不受理。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发了一封至全球浙商的公开信。

    资本具有天然逐利性,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扎堆。2000年后煤炭价格一路上涨,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欢迎浙商去投资煤矿。但是从2004年到2009年,政策每两年变动一次。

    浙商抱怨说:“总是投入巨资给自己的煤矿配置各种生产设备和安全措施,刚完成基础建设准备开工时,却不断遇到地方政府的停产令。往往前一次的建设还没有完成,又要按新的政策去投资建设矿井。”

    我们平时看见煤老板极其风光奢侈,哪里知道他们过的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煤矿的投资十分巨大,动辄上亿,这些钱都是通过民间融资的形式找亲朋好友借来的。温州有着中国最活跃最便捷的民间融资市场。这个资金链条呈金字塔型一层层往下发展。一旦投资失败,就意味着金字塔整体崩溃,无数个家庭遭受损失,有的甚至倾家荡产。所以,这次损失500亿人民币,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重归贫困。

    昨天看完了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陈先生在书里谈到:过分依赖血缘和宗族关系实现经济交易的后果是,人们很难相信血缘之外的关系,市场和商法、民法都没有机会发展。

    浙商就是活生生的佐证。他们不喜欢找银行贷款,也对发行债券、上市不太热衷,最靠得住的就是亲朋好友。一个人的亲朋好友有限,但是亲朋的亲朋,好友的好友,加起来就多了。谁找到了一个好项目,一呼百应,一夜间就可以融到一大笔钱。当然,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这几乎是最优的选择。所以浙江很快就富裕起来,成为中国唯一达到人均年收入3000美元的省份。

    浙江率先富裕起来,却没有很快带动别的省份富裕。因为他们并没有相应地推动咱国家的制度建设。浙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他们在内部融资,在内部进行信息共享,在内部进行人力配置。很多公司把分支机构开到全国各地,员工当地的一个都不要,都从老家带过去。

    这样做的优点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找自家人借钱比找银行好说话多了,也比发行债券和上市也来得快。缺点是,过于依赖内部市场,就会减少跟外部市场打交道的机会,对整个国家的大环境没有改善作用。浙商抱团起来资本这么雄厚,完全可以从小处开始跟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进行博弈,也许一次两次没效果,但是次数多了,局面会发生变化嘛。

    所以这次浙商折戟山西,从某种意义上看,有积极的一面。第一,他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个产权不受保护,法律缺位、司法不独立的国家,做生意太没有安全感了。即使再有钱,即使老老实实按政府说的来,一夜之间都可以变成负翁。

    第二,因为上述原因,以前那种融资模式遭受重大挑战,风险变得格外巨大和不可预测,搞不好颗粒无收。颗粒无收还不说,上线没办法跟下线交代,下线还有下线。要么狠心不回家乡赖了这笔账,要么拿出积蓄赔偿人家的本金,也就是说,每一层承担的是无限责任。

    第三,这一次,该求的情也求了,该找的关系也找了,以前熟悉的那套路数没起到作用。他们不得不认清现实抛弃幻想,一味迎合当局,一味忍让已经行不通了,像过去一样闷声发不了大财了。

    这三条加起来,逼得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建设一个规范的市场,如何推动立法,让大家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规则下做生意。

    ——不过,这仅仅是我的良好愿望。不知道500亿的学费能不能换来他们的些许沉思。